目前分類:心血管保健 (1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defined

中東、伊朗皇宮貴族保養聖品藏紅花,這幾年在台灣深受政商名流青睞。中醫師表示,在中藥材裡,藏紅花功效相當多,不僅能抗癌、增加免疫力,還可預防冠心病、改善心絞痛。

藏紅花又稱番紅花、西紅花,跟一般料理用的紅花有很大不同。熟知中藥材的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番紅花是一種高價值的藥用植物,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番紅花具有鎮靜、鎮痛、活血去瘀等功效,同時有通經、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古代將它當成「墮胎藥」。

很多人會把番紅花,跟烹調時常用的紅花混淆,以為是同一種藥材。黃淑惠表示,番紅花跟紅花外表看起來很像,許多不肖商人會將紅花混充番紅花販售,一般人很難從肉眼分辨。建議民眾要買番紅花最好找信任的中藥材行購買,以免錯用中藥材危害健康。

番紅花具有香料、染料、食用、藥用等用途,並以其特殊香味及風味獲得高度讚賞。在中東、伊朗是相當珍貴的中藥材,有業者將番紅花跟陳皮、沒藥、乳香等中藥材,製成高檔保養品,深受當地政商名媛青睞。黃淑惠強調,番紅花是全世界最貴的香料,1公克約100美元。

這幾年番紅花被政商名流視為養生聖品,因為番紅花是養血藥材,可以擴張血管、降血壓,預防冠心病及心絞痛。黃淑惠強調,從中醫角度看,番紅花主要功效是養血,一定要搭配生血藥材如當歸,才能達到增加心臟血流量功效。

但若從現代醫學來看,番紅花可以單方服用。現代醫學發現,番紅花的花蕊中含有番紅花酸、番紅花、番紅花素和番紅花苦素等有強效的抗癌活性,具有抑癌、抗氧化、免疫調節等功效。黃淑惠提醒民眾,番紅花的藥效相當強,服用番紅花養生要拿捏好劑量,以免養生不成反而危及健康。

undefined

■在中藥材裡,藏紅花屬昂貴藥材,一般人若有輕微血液循環問題,可以買價格較便宜的紅花,搭配中藥材八珍或當歸煮水當茶喝,可以改善輕微貧血、下肢血液循環不良等問題。跌打損傷造成的瘀青,可將紅花、桃仁一起搗碎敷在患處,幫助組織修復,加速血塊代謝。

你不可不知 孕婦忌食用

■藏紅花雖然可以讓血管擴張、改善血流,但不是人人適用,懷孕婦女或想要懷孕的女生,最好不要服用,會增加流產機率。

 

本文摘自:styletc樂時尚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是老化的必然?年輕人就不會中風?養生的人絕對不會腦血管硬化?在我們腦內,藏有諸多的不定時炸彈,這跟年紀、生活習慣不盡然相關,唯有透過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才能獲得改善以免遺憾。

undefined

所謂的腦內不定時炸彈,包括腦血管瘤、腦血管狹窄、失智等,一般人以為年紀大了就容易發生,但其實並非不可預防。

例如失智,許多人以為失智是老化的必然,但在我診斷的案例中,一位80幾歲的老人曾被家人認為失智來就醫,但這名老人除了失智外,還有明顯的步態不穩,透過電腦斷層檢查,我研判他其實是水腦引起的失智,這是一種腦脊隨液循環不良造成的水腦。

我後來幫他安排腦室分流導管手術,水腦消失了,失智情況也大為改善,顯然地,失智不一定是老化,如果這位老人平時都有健檢,我們也許可以更早觀察到他腦室已經擴大產生失智,進而提早治療。

另外,現代的年輕人中風比率提高,有些青少年也會中風,我就碰過一位17、8歲的女生,突然在激烈運動後頸部僵硬甚至疼痛,就診後,我同樣也透過電腦斷層與血管攝影,發現她有先天性的動靜脈畸形,這是一種腦內先天性的血管異常,原本人的動脈與靜脈之間,應有微血管聯結才能緩衝,但這位病患動脈與靜脈卻是交會在一起。

一般來說,這種動靜脈畸形平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頂多只是偶爾頭痛,但這名年輕的女生因激烈運動造成頸部疼痛,原因是動靜脈壓力太大,造成動靜脈血管破裂,雖然經過開刀把血塊取出,但可惜這名女生因太晚治療血塊過大,急救後仍然有半身不遂之後遺症。

我想,年紀大因老化,確實比年輕人容易發生腦中風,然而,類似先天性腦部血管畸形的腦中風,就得透過早期腦部檢查才能預防,過去,腦血管有無異常,是透過一根心導管管子穿到頸部血管,施打顯影劑的血管攝影來進行,然而最新技術已進步到無侵入性的磁振造影 (MRI),只要經過磁振掃描,就可知道你腦部血管有無異樣。

我也碰過一位40、50歲事業有成的上市企業主,平常並無任何不舒服的症狀 ,這位企業主熱愛運動、重視養生,不抽菸不喝酒,有次到醫院進行磁振造影MRI體檢,卻在檢查後發現先天性的血管動脈瘤,還好透過MRI健檢,立即將他腦內的血管瘤進行栓塞治療,否則等到破裂再處理,可能也會發生中風後半身不遂的遺憾。

血管瘤生成的原因,是血管壁較薄弱處因血管壁退化,血管突出變成血管瘤,若再久壓力一大可能就會破裂,就是所謂的腦出血,正常來說,100個人之間會有1至2個人有血管瘤,有些人終其一輩子不會有問題,但較大的血管瘤在緊張壓力大時會破裂,MRI是發現血管瘤相當精密的健檢設備,而且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

引發腦中風的另一個原因,是頸動脈狹窄,有位60幾歲的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常有眩暈的症狀,作了腦血管高階MRI健檢,發現有頸動脈狹窄,發現後我們做了頸動脈支架,眩暈情況就大為改善。

血管硬化與血管瘤確實都會隨著年齡增長容易發生,積極的處理應該是平常定期透過MRI或腦部超音波檢查,若血管瘤不是很大,每半年或一年定期追蹤即可,若血管夠大就須會診內外科治療,若出現腦血管狹窄,可服用阿斯匹靈通血管的藥,血管狹窄幅度超過正常的75%,我們會評估是否有裝支架的必要,以免續發腦中風。

無論如何,腦中風不是老人病,年輕人也會腦中風,平常注意運動養生的人也會,年輕人要健檢,有慢性病史的人更是要定期檢查,這才是預防之道,而一般的健檢是無法早期發現腦血管的問題,腦血管高階MRI健檢才是早期診斷血管疾病的利器。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54歲梁先生假日在家騎車健身,下來喝個水,突然覺得左側手腳無力,他對太太說,「我覺得不大對勁,趕快幫我叫救護車!」

送到急診室檢查後,確定梁先生的右腦發生缺血性中風,所幸及時發現、迅速送醫,得以進行血栓溶解治療,梁先生從鬼門關前撿回一條命。

但也有人對中風症狀不夠警覺,也沒想過自己可能會中風。「曾有病人手麻、腳麻,卻以為是熬夜加班太累,先回家睡一覺,結果,一覺醒來全身無力才決定就醫,已錯過黃金治療期,」雙和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陳龍說。

第一時間察覺自己中風盡速就醫,和上帝搶時間,有助於日後的肢體恢復與復健效果。

究竟腦中風會出現哪些症狀?

明顯的中風症狀包括嘴歪眼斜,單側或兩側肢體無力、麻木,意識模糊甚至昏迷,說話不清楚或溝通困難。

說話不清楚可能是有口難言,病人聽得懂卻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思,或答非所問,不論旁人講什麼,病人回答的卻牛頭不對馬嘴、自言自語。

不明顯、容易被人忽略或誤以為其他疾病的中風症狀包括吞嚥困難、直流口水,身體感覺異常、拖不動身體,眩暈、嘔吐或劇烈頭痛,步態不穩、運動失調,大小便失禁或抽搐等。

甚至有些人會出現視力障礙,比如模糊、複視、視野缺損,一般人容易去看眼科而延誤治療。

一般的視力不好是逐漸產生的,如果突然間兩眼看不到某一側,就可能是中風導致的急性視野缺損;或是出現複視現象,用雙眼看一件物品卻看成兩件,也很可能是腦幹神經出問題,通常是嚴重威脅生命的腦幹中風,要極度警覺。

也有些病人因為傷及腦部負責人格情緒協調功能的區域,導致個性上的改變,例如記憶喪失、躁動不安,或原本熱情的人變得很冷漠,這類症狀要靠親朋好友特別提高警覺,盡快協助就醫。

為何會發生腦中風?

腦中風發生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腦血管阻塞、狹窄 ,一種是腦血管破裂 。

●缺血性中風:
佔所有中風的75~80%。當腦動脈血管硬化、管腔狹窄,或血管內的小血塊被血流沖落形成栓子,堵塞小血管,導致腦細胞缺血、腦組織壞死及功能失調,就是缺血性中風。

●出血性中風:
佔所有中風的20~25%。當血壓過高,腦組織的動脈血管承受不住,導致血管變性甚至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腦組織形成血塊,壓迫其他腦組織,嚴重者死亡或半身偏癱。常見的有腦組織內出血與蜘蛛膜下腔出血。

●暫時性腦缺血(TIA):
暫時性腦缺血(俗稱小中風)是突發性的短暫中風症狀,例如突然說話遲緩、出現理解障礙、視力模糊、突然耳鳴或暈眩等,通常發作時間只有幾分鐘或數小時,且會在24小時內完全恢復。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血壓、血糖、血脂是導致中風最重要的因素,但還有其他疾病和危險因子需要重視。從性別而論,中風不再是男性的疾病,因為50歲以上女性的三高盛行率已明顯高於男性,且影響荷爾蒙變化的避孕藥及更年期荷爾蒙治療也會增加中風機率,女性要提高警覺。

●高血壓:
高血壓是腦中風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之一,高血壓患者的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6倍;如果沒有服藥控制,中風機率是服藥者的21倍。而女性懷孕期若未妥善控制血壓,以致發生子癇前症、子癇症,也會增加中風風險。

●低血壓:
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落差愈大,中風機率愈高。比如160/60(收縮壓/舒張壓)比160/80的中風風險更高,這兩個數值的差異愈大,代表大動脈硬化愈嚴重。當血管硬化、彈性差,血液從心臟沖出時,血管舒張或收縮就無法緩衝,造成收縮壓偏高、舒張壓偏低。

●糖尿病:
血糖過高也會造成血管硬化及變性,容易發生阻塞或破裂,一旦問題發生在腦部,就是腦中風。國外研究顯示,男性在成年後罹患糖尿病,將來中風的風險是沒有糖尿病的人的3倍;女性糖尿病人的中風機會則是正常人的4倍。

●高血脂:
當膽固醇過多,囤積在血管內,血管壁會逐漸增厚、管腔變狹窄,阻礙血流,尤其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的濃度愈高,動脈硬化的程度也愈高。因此,血脂高(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過高),中風機率就高。研究指出,膽固醇過高的人,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

●心房纖維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長期高血壓會導致心室肥大,因而改變血流路徑,造成心臟不規則跳動,也就是心房纖維顫動,是臨床上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當心臟不規則跳動,就會在血流漩渦處產生血栓,進而流至全身,發生中風。

根據台灣腦中風登錄資料庫資料顯示,約16.5%的缺血性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的病人患有心房顫動,但因偶發性心房顫動的診斷率不高,因此,數據可能被低估。

心房顫動病人發生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5倍之多,目前可利用抗血栓藥物預防中風。

●偏頭痛:
當血管收縮,導致腦部細胞缺血,造成視覺變化、頭暈,待20~30分鐘後,血管擴張時,偏頭痛就開始發作。過程中,血管收縮、細胞缺血時最危險,如果收縮時間太久,就可能導致中風。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有預兆性偏頭痛的女性發生中風的機率是常人的1.91倍;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2.15倍。

●荷爾蒙變化:
口服避孕藥及更年期的荷爾蒙治療是女性中風的主要原因。國外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會增加2.75倍的中風機率,主要是因為避孕藥可能發生栓塞的副作用。

過去認為女性更年期後補充荷爾蒙,能讓血管保持彈性,但近年來的研究卻指出,荷爾蒙對預防中風沒有幫助,因此,美國心臟學會與中風學會在2014年出版的《女性預防中風指引》中,已建議更年期婦女不再使用荷爾蒙預防中風。

●吸菸:
吸菸不僅會導致肺癌,也會增加中風風險。因為尼古丁會活化交感神經系統,進而增加心臟負擔及血壓,同時也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吸菸也使體內自由基增加並誘發發炎反應,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研究發現,吸菸者的中風機率是非吸菸者的3倍,但戒菸2~4年後,因吸菸提高的中風風險幾乎消失。

此外,有中風家族史的人,中風風險會增加1~2倍。因此,當一個人中風,周遭親人更要注重健康,積極預防中風。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吃得太油、太鹹?「腦中風」為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想要抗癌兼防腦中風?中醫師特別推薦十種清血食物、六種保護血管食物,可幫助清除血管垃圾、消除血栓、保持血管彈性,大家平時記得多攝取喔!

undefined

《抗癌、防腦中風清血很重要》

如果長期吃得太油、太鹹,會使血液變得過分黏稠,流速減慢,從而易使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脂質沉積於血管內壁,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誘發腦中風。此外,人體血液中如果污染物、毒素積聚過多,超過自身解毒能力,也會誘發過敏、衰老及癌症。

中醫看「血」有不同觀點,不是以細胞的角度來說,而是以整體觀作分析。《黃帝內經》說:「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由此可知,血對於肌肉運動及感官功能的重要性,若有血虛便會眼睛不清楚、頭暈眼花、耳鳴、四肢無力等症狀。

中醫覺得「血」對精神健康十分重要,若血的滋養充足,就能精力充沛、神志清晰;反之,若血的滋養不足,就會引起健忘、失眠等問題。然而,隨著年齡增長、飲食習慣與生活環境的變化,人體血液變少、變酸、變稠、變髒,健康就會出狀況。

《10種清血食物》

黑木耳

「藥補不如食補」,許多食材只要吃得巧,都有不錯的「藥效」,如白背黑木耳,被中醫界視為「血管清道夫」,現代中醫中藥的分析,黑木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鈣質,在中藥典認為有益氣和血、補強心臟功效,在化驗室中也證實確有消化血板的功效。

建議可以這樣吃:乾的白背黑木耳一兩、紅棗五個、老薑兩片。乾的白背黑木耳用清水泡一夜,紅棗切開,老薑兩片加入五至六碗水,煮成兩碗的份量,每日空腹服用一次,連續二十六天,每年服用兩次,作為清血保養之道。

undefined

黑豆

多吃黑豆不只可讓頭髮變黑,也可幫助生血。

綠豆

有解百毒之功,煮湯飲用或做米粥時放入綠豆,效果甚佳。

青椒

可以防止血液凝固、保持氣血暢通。

undefined

高麗菜

具有良好的清血作用,高麗菜芽營養成分比高麗菜更高一些。

undefined

海帶芽

又稱「裙帶菜」,是血液排毒好幫手。

玉米

能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軟化動脈血管。

番茄

含有維生素K,可催化肝中凝血酶活素合成,維生素K不足時會使凝血時間延長,造成皮下和肌肉出血。

蘑菇

排泄毒物的能力強,是淨化血液的高手。

奇異果

有清熱解毒、消腫、活血、袪風除濕作用,食用時果皮最好保留,因爲奇異果皮中同樣含有清血的營養素。

undefined

《6種食物保護血管》

上述10種食物之外,羅明宇一併提供6種可保護血管的食物,保養雙管齊下。

綠茶

含有兒茶酚,有防止血液氧化的功用,能預防血糖、血壓升高,讓血液流動更加順暢。

大蒜

有利於消除血栓,降低膽固醇,讓血液維持在健康狀態。

洋蔥

能有效降低血液的黏度、舒張血管管道、減少血管的壓力,可以降血脂,抵抗動脈硬化。

undefined

茄子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能有效保護心與血管、降低血壓。

蜂膠

含有黃酮、黃烷酮、異黃酮、維生素P以及豐富的礦物質等,可有效提升人體免疫力且防止血管氧化,保持血管年輕有彈性。中醫認為蜂膠可以補虛弱、化濁汁、止消渴;也能外用解毒消腫,收斂生肌。蜂膠精華液可以用水稀釋後飲用,也可以加入果汁或乳酸菌飲料中飲用,吸收效果也相當好。

鯖魚

含有豐富的DHA,可以降低人體內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栓、血脂凝結機率,讓內臟功能時刻保持完美狀態。最佳吃法是「生魚片」,可依照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醋,因爲醋有良好的軟化血管功效。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素有「冬季殺手」之稱的腦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已經多年名列十大死因的前三名。中、西醫師們提供6大方法,照顧家中心血管疾病長者。

以下這些場景很常見,長輩突然覺得胸口悶痛,甚至失去知覺;或是在寒冷的清晨裡剛起床,只不過是打了一個噴嚏,或外出運動,突然倒地不起……

心肌梗塞及腦中風最常發生在寒冷的時候。

同時具有中、西醫師執照的張哲慈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王士豪解釋,因為氣溫降低,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血壓容易不穩定,不但會增加血液在血管內凝固的機會,更可能讓原本就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變成血栓,進而增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中風的急性發作。

幸運者經過搶救而復元,但留下輕、重不一的後遺症,造成當事人及家人(照顧者)心中永遠的傷痛。中、西醫師們提出日常養生、照護的方法。

一、不暴飲暴食

中醫師蘇明達指出,胃處在心臟的下面,如果吃得太多,會向上頂住心臟。如果心臟受到頂壓而感到不舒服,影響正常的跳動。特別在血流不順暢之下,很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塞。

二、避免便秘

由於人體在用力時(例如用力上廁所),會對血管造成一定的壓力。同時具有中、西醫執照的葉信甫提醒家人,要特別注意,多帶領長輩多走動、多蔬果,以避免便秘發生,引發相關疾病的發作。

三、多吃養心食物

除了醫師及營養師大力鼓吹的少鹽、少油、少糖、不菸酒,以及多蔬果的健康飲食習慣之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建議多吃黑木耳及生蓮藕汁,能有效降低體內不好的膽固醇。

而從陰陽五行中「木可生火」的原理,蘇明達則建議如果想要強心,則可以多吃番茄、蔓越莓、枸杞等食物。戒除太甜、糯米類、或豆類食物,以免心臟「洩氣太多」、胃脹、讓心跳不正常及無法呼吸的不舒服之感。

四、食補宜「溫」不宜「熱」

有些人喜歡在寒冷的日子裡頻繁進補來保暖。然而張哲慈指出,不論天氣也多寒冷,進行食補一定要記得挑選「溫性」的,不要選擇太過燥熱的藥物或食材,過於燥熱的薑母鴨、羊肉爐並不適合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當然,過「涼」或「寒」的生食蔬果也不適宜。

所以他提供「陰陽雙補」的方式,例如在溫性食材中,同時加入溫性的人蔘、黃耆或當歸,以及涼性的天門冬、麥門冬、玉竹與百合等。

至於一般國人常用的藥材──熟地黃、何首烏,因為太過燥熱,並不適合給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家食用。

另外,傳統中醫在預防及治療中風時,通常會使用溫熱性質的藥材,目的在加強血流循環,避免血流集中往頭頂上衝。但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避免食用補腦的天麻、來自青康藏高原的紅景天,以及紅花、十全大補湯,張哲慈強調,因為這幾種藥,會讓血液集中到腦部,反而加重了腦中風發生的危險。

五、洗澡、足浴或按摩

王士豪強調,天冷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除手套、襪子及洋蔥式由薄而厚一件件加上去的穿衣法外,帽子、圍巾、襪子及手套等也都必備,特別是手套及襪子對周邊血管硬化或糖尿病患更重要。

寒流來襲時,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或家中的長者請選擇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洗澡。蘇明達中醫師更進一步提醒要室內通風,一般心臟不強的人特別怕冷,就算穿再多還是感覺冷,特別是當門窗緊閉取暖而缺氧、昏睡時,身體就更是暖不起來,這是因為身體處在缺氧之際,心跳就會愈快,血壓也容易上升,心血管的疾病也就容易浮現。

另外,對於「足常溫、頭常涼」的說法,張哲慈說冷天頭部保暖固然重要,但溫度也不能太高,否則就有可能出現頭昏腦脹。這也凸顯出泡腳養生方法的重要性。

泡腳時要特別注意:

1.水面要超過腳踝以上三吋(四指幅)的「三陰交」穴。

2.水溫可以比一般泡溫泉或泡澡的溫度稍高(約攝氏42度左右)。

中醫師們都強調,只要透過按摩讓手、腳溫暖了,就是幫助身體血液的循環順暢、減輕身體的壓力,功效等同於泡腳的原理,目的也同樣是為了減緩大腦裡的高漲壓力,並且宣洩體內器官的壓力。

陳旺全中醫師建議有高血壓問題的人,平日可以按壓合谷、曲池與太沖穴;動脈硬化者可按外關、手三里、復溜穴。

六、安定神志,避免心情大起大落

中醫認為「情志失調」是引發心絞痛甚至腦中風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人張湛《養生十要》裡的十大養生要點就以「安定神志」為第一要務,因此,葉信甫再三強調病患平日應避免情緒大幅波動。

現代人的家庭及事業忙碌,形成壓力,常常會有急躁、焦慮、驚恐等不良情緒,最易導致血壓上升,葉信甫說,所以保持心境平和、胸懷開闊、精神樂觀,絕對是平日保養及預防的要點。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血壓老是居高不下?試試看,早點回家、養隻小狗,也許可讓你少吃一顆藥。

台灣有360多萬名高血壓病人,能有效控制的病人卻不到兩成。很大原因是應該吃藥的病人沒有依照處方服藥、沒有按時追蹤。並且,醫護人員沒有多花時間告訴病人遵照醫囑用藥以及調整生活形態,雙管齊下才是控制血壓最好方法。

高血壓藥物種類繁多,該怎麼吃,仰賴醫師臨床經驗與病人配合。而調整生活形態,得靠病人自己「撩落去」,才能看到降血壓功效。 

別小看生活形態對血壓的影響。全球醫界遵循的最新版「高血壓治療準則」(JNC7)強調,改變生活型態(LifestyleModifications),比如採用高血壓治療飲食DASHdiet(DietaryApproachestoStopHypertensiondiet),治療效果媲美一顆降血壓藥。如果能多做幾項改變,不僅可以降低血壓,還能增加藥物療效、降低併發心血管病的風險。

《康健》綜合JNC7的建議、最新且有趣的新發現,提供8個自然降血壓招數。

1.早點回家

根據《世界競爭力年報》調查,台灣人平均一年的工作時數高達2282小時,排名全球第一。《Cheers》雜誌「工作人工作量大調查」發現,將近30%的受訪者每週工作62小時以上,平均每天加班超過4小時。這些加班族要小心高血壓。 

美國加州大學調查了24205名加州居民發現,待在辦公室,每週工作超過41小時,你得高血壓的風險會增加15%;若每星期工作時數超過51小時,罹患高血壓危險性將增至17%,「超時工作很難找時間運動和吃健康食物,」研究主持人楊浩表示。

◎怎麼辦:加班會成為習慣,儘可能在上班時間完成工作,電腦關機,早點回家。

2.多走路,即使5分鐘都好 

每天運動40分鐘,可以降低5%血壓(例如舒張壓可從140降到132mmHg)。擔心擠不出時間?沒關係,你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做滿40分鐘。最新研究顯示,一天中分次運動對降血壓的效果更好。

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分次運動對降血壓的成效維持得比較久。每天4次、每次健走10分鐘的受試者,血壓可維持穩定11小時,而每天1次、每次健走40分鐘的人可維持9小時。研究指出,每天多運動幾次,可鍛鍊動脈血管壁更有彈性且健康。

◎怎麼辦:

1. 搭車通勤的上班族,提早一站下車;

2. 開車出門的,把車停遠一點; 

3. 逼自己外出吃午餐,然後到附近公園快步走兩圈;

4. 晚上倒垃圾趁機在社區晃晃,加一加,一天就可運動40分鐘。

3.吃粗食、多蔬果 

美國農業部營養研究中心發現,選擇含有豐富水溶性纖維與不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可以降3~7mmHg血壓。JNC7則指出,採用「高血壓防治飲食法(DASH)」可以降低8~14mmHg收縮壓。

◎怎麼辦:高血壓防治飲食重點在於多蔬菜水果、低脂肪乳製品、少吃油脂。全穀類食物,比如糙米、全麥麵包,還有蔬果都含有豐富纖維。並且,多吃水果,譬如梨子,除了吃進纖維,還能攝取到另一個對抗高血壓的利器──鉀離子。

4.少吃鹽 

若能將每天攝取的鹽控制在6公克,約可降低血壓2~8mmHg。

日常有很多高鹽分食物陷阱,比如洋芋片、泡麵、醬菜、培根、燻肉等,一包泡麵的鹽動輒超過5公克。又比方雞湯、火鍋的湯頭含鹽量也不小,幾碗下肚又吃進超量鹽分。

◎怎麼辦:想要少鹽美味,建議多用當令新鮮食材,以烤、蒸、煎、燉品嚐原來滋味;取白醋、檸檬、蘋果、鳳梨、柳丁汁等各種酸味,來添增食物的味道,如烤魚擠點檸檬汁。或者用糖醋方式調味,都可減少用鹽。

外食族多選新鮮食材的菜餚,少選醃製和加工食物,譬如用新鮮竹筍代替筍乾,滷牛腱換掉炸香腸。 

5.減重、盯住BMI 

腰圍變細、血壓也跟著降下來,是很多減肥成功者共同經驗。每減重10公斤(22磅),可降低5~20mmHg血壓,即使只減個4、5公斤,對血壓也有幫助。將BMI(身體質量指數)控制在18.5~24理想範圍內。

6.節制酒量 

飲酒過量會使血壓飆高,還會傷害肝臟、腦部與心臟。但若適度飲酒、偶爾小酌一番,約可降2~4mmHg血壓。

JNC7建議的適量飲酒是指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女性不超過1份酒精。1份酒精大約是5盎司(140㏄)的紅酒、12盎司(約1瓶)啤酒、1.5盎司(約40㏄)威士忌。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則建議健康人一天不超過120㏄紅酒或一瓶啤酒。

7.擁抱另一半 

夫妻或情人間的親密接觸有助於舒緩血壓。美國北卡羅納大學有個研究,安排一個演講場合,找了100對伴侶先手牽手、坐在一起10分鐘,然後擁抱對方20秒。另外85對伴侶則必須和另一半分開坐且沒有互動。 

結果發現,整場演講過程中,相較於依偎在一起的伴侶,那些沒有肢體接觸的伴侶們的舒張壓(血壓計聽到的第一聲血壓)比較高,心跳比較快。研究主持人葛爾溫博士指出,經常且親密的接觸,每天給另一半愛的擁抱,有益於舒緩壓力、幫助心血管健康。 

◎怎麼辦:葛爾溫建議,如果你有10分鐘,早晨下床前,握握他(她)的手、給個擁抱,再去梳洗做早餐。

若有30分鐘到2小時,約吃中飯或喝杯咖啡,短暫相處也可以舒緩壓力。 

若有2天假期,拋開罪惡感,請親友或保姆幫忙帶孩子,共度一個不受干擾的親密假期。 

8.養寵物 

寵物也是一帖控制血壓好藥方。美國紐約大學一項研究找了48位有高血壓且在服藥的華爾街股票營業員,請其中一半的人養寵物、另外半數生活照舊。

經過六個月與寵物共處的生活後發現,養了寵物的營業員的血壓改善狀況比較明顯,收縮壓介於120~126mmHg,而沒有養寵物的那一組血壓則在120~148之間。並且,有養寵物的受試者,血壓上升幅度比較小。

尤其是養狗,降血壓的功效更好。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皇后大學「犬類行為中心」威爾斯博士分析過去數十篇探討寵物與健康的研究報告後指出,與養貓或其他寵物的人相比,養狗的人血壓及膽固醇數值較低,也不容易出現小毛病或罹患嚴重疾病,且對健康的益處持續較久。

威爾斯博士並不確定為何養狗的好處大過其他寵物。她認為,或許是狗兒比貓喜歡與主人互動;主人得天天遛狗,運動量比較大;並且和其他人聊狗經,增加人際互動,有助於狗主人抒解壓力。

◎經常量血壓,驗收成果 

不管你做了什麼樣的生活改變,切記,要經常監控血壓。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特別提醒,不管是因改變生活形態、或者醫師調整藥物讓血壓降下來,都要定期量血壓。

他常碰到患者以為少吃鹹、多運動,或者因為改藥血壓改善,就把血壓計收起來不用了,「這時更應經常量血壓,知道這些改變對血壓的影響。」

洪醫師建議,原本血壓超過180mmHg的病人最好每天量一次,其他病人則至少每星期量一次,記錄起來供醫師參考。審稿專家:新光紀念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

自然降血壓的方法

最新版高血壓治療準則(JNC7)指出,調整生活型態對血壓的影響。 

減重:維持正常體重(BMI18.5~24.9)。減重10公斤,可降低5~20mmHg(收縮壓)。 

採用高血壓治療飲食計劃(DASH):多吃蔬菜水果、低脂肪乳製品、減少攝取脂肪。可降低8~14mmHg(收縮壓)。

減少攝取鈉:每天攝取食鹽少於6公克。可降低2~8mmHg(收縮壓)。 

運動:各種有氧運動,例如健走,每天至少30分鐘。可降低4~9mmHg(收縮壓)。

適量飲酒:男性每天不超過2份,女性1份的酒精(1份酒精大約=140cc的紅酒=1瓶啤酒=40cc威士忌)。可降低2~4mmHg(收縮壓)。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擁有紅潤好氣色、促進血液循環,攝取蔬果有幫助!在五顏六色的蔬果中,包含蘋果、蔓越莓、紅石榴、洛神花等紅色蔬果,都有不錯的抗氧化作用,還能降低壞的膽固醇、保護心血管健康,可說是一股紅色力量!營養師指出,蔓越莓還能預防女性泌尿道感染,蘋果則能緩解腹瀉、對抗輕微過敏,保健效果一流。

undefined 

.今天吃彩虹蔬果了嗎?蔬菜和水果根據顏色的不同,可以分為紅、橙、黃、綠、藍紫、黑、白等七種類別,每種顏色的蔬果都含有不同的植物營養素,如花青素、茄紅素、白藜蘆醇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還可以幫助清除體內自由基。民眾應該均衡攝取彩虹蔬果,才能顧好健康。

蔓越莓維持血管彈性 預防泌尿道感染

以紅色蔬果來說,包含紅蘋果、草莓、蔓越莓、番茄、紅西瓜、小紅莓、紅椒、櫻桃、甜菜根、枸杞、紅石榴,另外主食中還有紅豆、紅番薯等。其中,有「北美紅寶石」之稱的蔓越莓,富含前花青素、多酚、類黃酮、槲皮素等營養,能夠維持血管彈性,保護心血管健康。此外,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適度的攝取天然蔓越莓,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適合女性保健。

紅石榴促進血液循環 預防動脈硬化

至於有「抗氧化女王」美譽的紅石榴,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鞣花酸、單寧酸等成分,除了幫助養顏美容,更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降低壞膽固醇、控制血壓,預防動脈硬化,可說是保健的紅色力量。

undefined 

蘋果果膠清血管 又助排便緩解腹瀉

另外,民眾較常食用的紅蘋果,則含有豐富的果膠和槲皮素,前者也能降低壞膽固醇,可說是「血管的清道夫」,另外,還有延緩餐後血糖快速上升的作用,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劉怡里營養師指出,果膠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建議徹底清洗乾淨之後,連同蘋果皮一起吃,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

由於果膠還有「抓水」的能力,腹瀉之後吃一點去皮的蘋果,可以幫助減緩症狀。腹瀉後應該舒緩腸胃,因此吃蘋果時,建議削皮之後食用。

蘋果槲皮素含量高 預防輕微過敏

劉怡里營養師指出,蘋果的果皮還含有豐富的槲皮素,含量是所有水果之冠,可以防止輕微過敏症狀如打噴嚏、眼睛癢等,另外還具有預防乳癌、大腸癌。為了安心攝取蘋果的槲皮素,別忘了將蘋果以流動的清水沖洗,還可以利用小刷子輕輕刷洗,盡量減少蘋果表皮的蠟油和農藥殘留。

洛神花加強血脂代謝 保護心血管健康

許多民眾吃完大魚大肉之後,喜歡喝一點同屬紅色家族的洛神花茶解油膩。洛神花跟許多紅色蔬果一樣,含有花青素、類黃酮等成分,能夠幫助清除油膩飲食中的過多油脂和膽固醇,有助於血脂肪的代謝,間接保護心血管健康。同時,也建議民眾選擇無糖的洛神花茶或其他茶飲。

紅色蔬果清血脂 有助促進血管彈性

現代人飲食往往高油脂、高糖、高膽固醇,不知不覺造成心血管負擔,建議均衡攝取蔬果,幫助促進血管彈性,清除血脂肪。而紅色蔬果也含有許多保護心血管的抗氧化營養成分,民眾不妨適量補充。目前也有綜合多種紅色水果的萃取物,可作為方便攜帶使用的選擇,獲得健康的紅色力量。


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369025_20140717201257042000_s  

有高血脂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還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降血脂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熱門話題之一。很多人都喜歡選擇保健品來降血脂,但其實,一些廉價的天然食品比這些加工品效果來得更好,譬如蔬菜就是降脂的天然食物。一起來看看10大降脂蔬菜。

降脂蔬菜1/海帶

海帶具有去脂降壓、清熱利水、軟堅化結、鎮咳平喘等作用。此外,海帶中的褐藻膠是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和食物中的膽固醇結合,將其排出體外。

降脂蔬菜2/辣椒

辣椒含維生素C的比例在所有食物中最高。維生素C可以改善機體微循環,減低毛細血管脆性,同時維生素C還能夠降低膽固醇的含量,是一種天然的降脂食物。辣椒素還能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防止體內脂肪的積存,因而有降脂和減肥的功效。但是,過量食用辣椒會刺激胃腸道,容易引發胃痛、胃潰瘍等疾病。

降脂蔬菜3/苦瓜

苦瓜性涼味苦,含有較多的苦瓜皂甙,而且維生素B1、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的含量都比較豐富,能調節血脂、提高機體免疫力。慢性腸炎患者不宜多食苦瓜,食用時宜急火快炒,不宜長時間的燉煮。

降脂蔬菜4/芹菜

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增強胃腸蠕動,有很好的通便作用,能幫助排除腸道中多餘的脂肪。經常食用芹菜的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顯著下降,而且還能降低血壓。不過,年老體弱或胃病日久不愈的患者,應減少芹菜的攝入量。

降脂蔬菜5/大蒜

大蒜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並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經常食用大蒜,能夠對心血管產生顯著的保護作用。大蒜又被稱為「藥用植物中的黃金」。醃制大蒜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效成分遭到破壞。患有消化道疾病、肝病及眼病的患者不宜過多食用。

降脂蔬菜6/茄子

茄子皮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有顯著的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功能。此外,茄子中還含有大量的皂草甙,也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油炸茄子會使維生素P大量丟失,因此應減少油炸,或在其表面掛糊上漿後再炸。

降脂蔬菜7/花椰菜

花椰菜有白、綠兩種,兩者的營養價值基本相同,花椰菜熱量低,食物纖維含量很高,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它又被稱為「天賜的良藥」。花椰菜含類黃酮較多,而類黃酮是一種良好的血管清理劑,能有效地清除血管上沉積的膽固醇,還能防止血小板的凝集,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降脂蔬菜8/綠豆芽

綠豆芽雖長的普通,但降血脂效果驚人。綠豆基本不含維生素C,而綠豆芽的維生素C含量卻可達36毫克,有效促進膽固醇排泄。綠豆芽的膳食纖維也能幫助清除體內膽固醇。綠豆芽適宜烹炒,油與鹽不宜放得太多,炒時最好加些生薑絲和醋,薑性熱,能抵消豆芽的寒性,醋可減少豆芽中維生素的損失。

降脂蔬菜9/銀耳

銀耳滋而不膩,為滋補良藥,其富含膳食纖維,可加強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銀耳多糖屬植物多糖,有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和美容潤膚等作用。

降脂蔬菜10/馬齒莧

馬齒莧含多量鉀鹽、黃酮類等活性成分,還有享有「血管清道夫」美譽的伽馬亞麻酸。因此,多食馬齒莧能有效抑制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管擴張,預防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防治心臟病。此外,馬齒莧還有降血壓、調節血糖、清熱解毒等功效。

資料來源:39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_S  

因為血管疾病導致猝死遺憾的名人包括職棒教頭徐生明、藝人馬兆駿、茂伯、戎祥等,都因此而英年早逝,令人不勝唏噓。書田診所家醫科康宏銘醫師指出,由於國人飲食西化,加上沒有規律運動習慣,以及有家族史等因素影響,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脂」是導致冠心病發生最重要的危險因子,因此積極控制血脂,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及併發症。

研究:Omega-3對心血管健康有助益

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根據統計,50歲以上熟齡族罹患高血脂比例達27%,也就是平均每4人就有1人血脂過高,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群。預防高血脂可以從飲食習慣改變著手,美國心臟學會刊登來自《循環期刊》(Circulation)的研究報告顯示,Omega-3對心血管健康有所助益,研究更指出,每天攝取1公克Omega-3,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更可降低45%猝死率。

保護心血管從平常的預防、保健做起,飲食方面除了少油、少鹽、避免攝取反式脂肪及飽和脂肪酸之外,也可透過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來保護心血管的健康。Omega-3可以減少低密度膽固醇被氧化後可能發生血管栓塞的現象,且可將體內三酸甘油酯運送至肝臟,與膽汁結合後隨糞便排出。營養師陳湘穎建議,Omega-3的來源除了魚類之外,日常也可從含有Omega-3和葡萄糖胺的奶粉,或營養品當中,定時定量補充,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強健骨骼的雙重效果。

避免高血脂日常保健

1.控制脂肪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油酥的食物。

2.維持理想體重:體重過重是造成心臟血營疾病之危險因子,若肥胖又有高脂血症,則極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

3.注意烹調方式:宜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烤、燒、燉、滷等方式。

4.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例如戒菸、維持固定運動,以及注意壓力調適。

5.按時服用藥物:依據醫生指示按時服用藥物。

心血管疾病非老年人的專利

心血管疾病不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臨床上出現17或18歲的青少年的血管相當於80歲的老化程度等案例屢見不鮮。現代許多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長期情緒緊張或抑鬱、大吃大喝又無法定時規律的運動,再加上抽菸、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更容易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

藉由控制這些外在環境所對健康造成的影響,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時常保持好心情,避免緊張、焦慮和憂鬱等負面情緒對血管的損害,也可以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此外早期偵測心血管疾病也很重要。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瑩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20140210000094M  

一出門就是冷冷冷!在這波寒流下,猝死案例頻傳,根據台中市政府緊急醫療救護資訊系統統計:2月8日至2月10日猝死個案就有10人,年齡均在 48-78歲間,其中還有一名21歲的男性青年也不幸猝死,目前還有7人因天冷,導致心血管疾病發作,仍在醫院治療中。光是2月10日就有6人因心臟不 適,緊急送醫急救仍宣告不治,寒流來襲,中風及心肌梗塞急診患者增加近兩成,主要是氣溫低,容易誘發心臟病和中風患者急性發作,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 困難等症狀。

建議民眾出門時應以耳罩、圍巾、口罩等,保暖頭部與頸部,避免血管低溫劇烈收縮,引發中風、心肌梗塞;如果外出晨運,盡量先在室內暖身,讓身體稍暖點再出門,有心血管病史、氣喘等患者,勿長時間待在室外,且需按時服藥。

台中市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氣溫要到下週一才會稍稍回升,民眾出門時一定要做足個人自身保暖,若突然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或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的情況,一定要儘速就醫,確保自身健康安全。

 

文章來源 :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最近寒流一波接著一波,家中有長輩者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更是要注意。除了注意保暖、掌握第一手病徵外,改變平常的生活習慣可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關鍵。

向來飽受心血管疾病頭號死因困擾的美國,近年來因為預防有道,罹患率已經比過去降低了10%,死亡率更減少了28%。至於該如何著手?營養學專家的建議:
images

 

1.三多三少的飲食原則
三多:多食蔬果、全穀類、多食深海魚肉、多大豆蛋白質
三少:少飽和脂肪、少熱量、少鹽

2.多運動
美國的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建議,只要每天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游泳、慢跑、快走、騎腳踏車…),就可以常保心血管健康。

3. 戒煙
美國心臟協會統計,戒煙能減少50%的心血管死亡率,而戒煙後三年,罹病率就和從未抽煙者相當。

4. 自我放鬆、避免壓力
研究顯示:壓力會增加腎上腺素的分泌、升高血壓,也會活化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促使心血管疾病發作。因此,平時應學習緩和自己的情緒、輕鬆面對壓力、經常保持開朗的心情、常說笑話並具有幽默感。

5. 定期健康檢查
40歲以上者每年應定期檢查,隨時監測自己的健康狀況。而罹患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 者,至少應每個月追蹤檢查一次,以瞭解病情是否控制良好。

6.多攝取有利於心血管的健康食材
深海魚油、綠茶素、銀杏、納豆、紅麴及Q10
等都是很好的健康食材,但因納豆風味比較特別,許多人比較不敢食用,而拜現代生物科技所賜,已可將納豆、紅麴、大豆等有效成分濃縮萃取出來並封裝在素食可用之植物膠囊之中,不但去除了納豆令人難以接受的味道外,1天2粒之食用方式也較為便利,提供給各位參考。



文章來源 : HAC健康生活網部落格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oRrMQPAazPn6sPLfi_XPSg

大陸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各地氣溫將下探10度,心血管疾病患者及老年長輩尤其要注意!醫師指出,天氣變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間接引發心房顫動,甚致發生心肌梗塞及中風,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保暖,外出時帽子、口罩、手套及保暖衣物都不可少,並定期量測血壓,按時服用藥物。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顯示,101年共有4萬2449人因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高血壓而死亡,占總死亡人數27.6%,每4人中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

高血壓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民眾常以為「平常偶有心悸,很輕微沒有問題」、「胸悶,休息一下就好」,其實「輕微胸悶」是最危險的心臟病警訊。據統計,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的前1個月內都有不同程度的胸部悶痛。

王宗道指出,心絞痛主要徵兆為「胸悶」,範圍約半個手掌,位置在胃到下巴、右肩到左肩,甚至到左手肘;心律不整的徵兆為容易喘、耐力變差,若為心房顫動,中 風機率高達一般人的5倍;心血管過於狹窄的患者則在季節轉換、運動過後,會出現喘不過氣、心悸、持續幾分鐘以上的噁心和冒冷汗,都是心臟病的徵兆及警訊。

另外,天氣寒冷,許多民眾喜歡外出泡湯,國民健康署慢性疾病防治組長陳姿伶建議,心血管疾病病患及老年長輩,泡湯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溫度也不可超過40度,且千萬不要一下泡冷水,一下泡熱水,以免因四肢血管擴張,周邊血流量遽增,引發心血管或腦血管急症。

陳姿伶也提醒,剛喝過酒,或吃麻油雞、羊肉爐、麻辣鍋等大餐後,會讓心跳加速,馬上泡湯,心臟會負荷不了,恐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最好休息2小時再進行。



文章來源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120-000080

寒流發威,一波接著一波,再過兩個星期就要放年假了,想必大家都興奮的規劃著出遊計劃。
而一般在旅遊上最令人不愉快的就是遇到便秘或腹瀉、胃腸不適等問題,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吃下不潔食物或飲水。須隨時注意:

1.注意飲水:勿生飲自來水或地下水、冰品、加冰塊的飲料少吃,以熱茶、熱咖啡、熱湯、煮沸過的開水、礦泉水、罐裝飲料較符合衛生安全    
2.注意食物衛生,避免吃下不潔水果或存放室溫太久的食物最好不吃
3.避免食用路邊攤賣的或未煮熟、生的食物,如:僅經醃漬之魚、貝食品。
5.選擇衛生標準的餐廳,並注意進食前先洗手。
6.落後國家或地區,最好自備衛生筷、湯匙等餐具

若有腹瀉情形,先禁食8-12小時,補充電解質(可用1公升水+1湯匙鹽+8湯匙糖),暫不喝牛奶、咖啡、太熱、冷的飲料,加工食品或脂多的食物也要避免食用,待症狀改善後再喝些清淡肉湯食物。瘦肉、蒸蛋、蔬菜、水果等幾天後再攝取。

旅途中保持身體健康絕對是玩得開心最重要的一環,若是出國自助旅行,出發之前應準備一些簡易的個人醫藥用品,以防不時之需,萬一在旅途中有像感冒、腹瀉、跌倒….之類的突發狀況時,可自行治療。
針對旅行中因飲食、生活習慣的不同與改變或經常外食導致日常生活基本營養素攝取不足,也可自備一些營養品,來做額外補充,讓身體維持正常機能。建議可攜帶:

1. 綜合B群、礦物質:因飲食不均而缺乏,可維持基本生理代謝、消除疲勞。
2. 維生素C:外地不像台灣隨時有水果可攝取,因此較易缺乏。補充足夠可增強免疫力、改善疲勞。
3.膳食纖維:促進腸道正常蠕動,彌補飲食太精緻而攝取不足的纖維質。
4. 益生菌:容易因飲食不正常導致便祕,造成腸道環境改變,影響吸收。可額外攝取益生菌維持腸道益菌環境,刺激蠕動。
5. 抗氧化物、大蒜萃取物:抗氧化物可消除體內過多自由基,減少傷害、維持淋巴細胞功能,而大蒜具有殺菌、提升免疫力作用。
6. 甲殼質、覆盆苺、辣椒素、紅麴、白腎豆、藤黃果等成分保養品:旅行常常易攝取高熱量、高膽固醇、高鹽、高糖飲食,導致攝取過多熱量脂肪,造成身體負擔。甲殼質可吸附油脂,降低脂解酵素作用。覆盆苺、辣椒素可提升基礎代謝率,增加熱量消耗。紅麴、魚油則可提高脂肪分解速率,減少過多脂肪囤積。白腎豆針對減少澱粉在腸道的消化吸收率
7. 消化酵素:幫助消化,舒緩腹脹。
8. 酒精乾洗手凝膠:出外常遇到無水可洗手的問題,這時可利用乾洗手的酒精凝膠來針對手部清潔,有效又方便,並選擇有添加膠原蛋白成分,針對手部保溼,避免造成手部過於乾躁。



HAC健康生活網部落格

全文網址: http://www.knowledge-new.com.tw/index4.html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寒流正式報到!現在氣溫已經開始往下滑,全台各地受到這波寒流影響,從周五開始真的會有一種急凍的感覺,特別是在中部以北地區低溫下探9度,真的是超級寒冷!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要注意低溫對健康的危害,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上了年紀的長輩,因天氣驟冷容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引發心房顫動、心肌梗塞或中風,民眾要隨時注意保暖,以免發生憾事。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近日日夜溫差大,三高疾病患者、老年人嚴防中風!據統計,國內每6.6分鐘就有1人罹患中風,去年8萬名中風患者,台北市就有1186名死亡。醫師指出,天冷容易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高血壓、動脈硬化的患者增加心血管負擔,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三高疾病患者、老年人特別要注意。

氣溫愈低、溫差愈大,腦出血較容易發生!根據國外研究顯示,年紀愈大愈容易發生中風,65歲中風機率是40歲的2倍,75歲增加為4倍,85歲則高達8倍,其中男性中風機率又高於女性。尤其冬季日夜溫差大,容易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極易引發中風、心肌梗塞,醫師表示,民眾應學習辨識中風徵兆,把握急救黃金3小時。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變天了!冷氣團報到、氣溫驟降,大家要注意家中老人與小孩等抵抗力弱的族群,也要特別注意保暖工作,不要在這波冷氣團中病倒了!

天氣冷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特別的小心,因為寒冷的天氣會造成末稍血管收縮,導致循環不暢通,心臟必須使用較多的力量,才能將血液送往末稍血管,使得血壓忽然急遽上升,容易使高血壓患者產生其他合併症,必須特別注意!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根據今天發表在「英國運動醫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Sports Medicine)的研究,即使晚年才開始運動-就算每週只有1次,對健康都有明顯好處。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研究人員追蹤近3500名平均年齡64歲的英國人,期間超過8年。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寒冷的冬天又即將來臨,而冬天更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因為天氣轉冷,造成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血液循環變差,一些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增加。然而很多人更喜歡在冬天冷颼颼的低溫下,吃個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及麻辣火鍋等,視為冬天裡的一大享受!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聯合報╱記者李青霖/新竹市報導】

史塔汀類(Statin)藥物是高血脂與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常服用的藥物,可降低血中膽固醇,減少心血管阻塞發生率;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醫師賴超倫與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賴美淑領導的團隊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會增加白內障風險。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