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防癌保健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從前,肝它氣色鮮紅美麗,每天盡責地幫主人過濾進入身體裡的壞毒素與廢物,幫助維持全身機能運作正常,但是主人長大後,開始接觸18禁的杯中物,開始學會跟朋友吞雲吐霧;主人開始不睡覺,夜夜笙歌。肝日夜不停的工作,它好累但它不說,漸漸地它失去了以前的光彩、變得暗沉、僵硬…

undefined

肝癌3大主因

肝是我們身體排毒代謝的重要器官,沒了它人生變成黑白一點也不誇張;會導致肝癌的原因有很多,在台灣流行病學會去年公布的「肝癌防治地圖」中指出,酗酒、肥胖造成酒精性肝炎和脂肪肝,都有很高的機率會發展為原生性肝癌。除此之外,大米、豆類、花生等食物發霉後產生的毒素,亦是形成肝癌的原因之一。

undefined

1. 酗酒、酒精性肝炎:酒精及其有毒代謝物乙醛會造成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造成肝纖維化、肝癌的結果。台灣地區因為酒精性肝炎引發肝癌約佔5%,國健署統計,宜蘭、花蓮、台東的山區偏鄉,是酗酒情況較為明顯的地區,需要特別注意。

undefined

2. 肥胖、脂肪肝:肥胖問題一直都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之一,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全國肥胖盛行率最高的前5大縣市分別為台東、花蓮、雲林、高雄和彰化,肥胖會造成脂肪肝問題,甚至惡化成肝硬化、肝癌,平時應落實三餐7分飽,良好養成運動習慣、少吃高脂高糖食物的生活方式。

3. B/C型病毒性肝炎:過去慢性B型肝炎及C型肝炎是肝癌的主要原因,約佔60~70%,然而國內自1986年起就實施新生兒全面施打B型肝炎疫苗後,讓B肝帶原率已降到1%以下,醫界預期B肝致癌將逐漸消失,而過去在高雄、雲林盛行率達5成以上的C型肝炎,目前也有藥物可治癒,病毒性肝炎威脅下降。

undefined

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指出,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不容易有疼痛的感覺;加上肝臟的再生、儲備能力都很強,被破壞的肝細胞很快就會被再生的新細胞遞補,只要有1/4~1/5的肝臟存在,就能維持正常運作功能。因此,除了急性肝炎之外,百分之60%~70%的肝炎都沒有明顯症狀,更別說是肝癌了。

根據最新一次的十大癌症統計資料顯示,肝癌排名第2,常見好發年齡約介於45~65歲之間,死亡比率男性為女性2倍以上;且每年都有5000~7000人死於肝癌。

想要及早發現肝生病的徵兆,可以從以下幾點判斷:

(1) 皮膚顏色莫名變得暗沉蠟黃

我們血液中有一種叫做膽紅素(bilirubin)的物質,如果肝臟排毒功能下降,容易造成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正常血漿中膽紅素濃度是低於 1.2 毫克/分升 (< 25µmol/L),當濃度高於約 3 毫克/分升 (> 50µmol/L)便會導致黃疸,其原因有可能是肝臟發炎嚴重、膽囊發炎或膽囊有結石等,造成膽汁有排泄上的障礙等,雖跟肝臟沒有直接關聯,仍須注意。

(2) 休息再久都還是覺得累

嚴重的肝功能損害、肝病危機,的確都會出現身體莫名疲累、無法恢復元氣的症狀。當肝功能下降,其他器官就必須替代肝臟進行排毒或代謝等功能,甚至導致體內毒素廢物排不出去,造成身體疲勞。

(3) 體重突然急遽下降、黃疸、腹水等現象發生

肝腫瘤如果破裂出血會引起急性腹痛,如果剛好長在膽管附近,侵入總肝管或總膽管引起肝內膽管擴張時,會出現黃疸;如果長在門脈靜脈附近,很容易跑進血管內,導致門脈壓上升,造成下肢水腫、腹水、引起腹賬,或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

預防肝癌怎麼做

菸酒不沾+早睡早起是好方法!

揪出肝病!3大檢查方法

1.血清檢驗:用抽血來診斷肝癌是最簡便的方法之一,其中又以甲種胎兒蛋白(AFP)檢查最常見,可以作為肝癌的參考腫瘤標記。

2.影像檢查:影像檢查包括超音波掃瞄、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核磁共振檢查。對於肝癌的檢查十分具有參考價值,也能彌補血清檢查之不足。

3.病理組織診斷:病理組織就是直接採取病人可疑的肝臟組織加以檢驗。

Q:肝癌怎麼治療?

治療肝癌會根據期別不同,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初期局部且癌細胞未遠處轉移的肝癌患者一般會使用外科手術;65歲以下、癌細胞未侵犯到血管及遠端轉移的話,也會使用肝移植的方式;若是肝癌細胞已擴散、無法透過外科手術治療,則會選擇栓塞化學治療。另外,也有「酒精注射治療」的方式,純酒精能使肝細胞內蛋白質產生凝固變質,達到肝細胞壞死的效果。

undefined

愛肝小撇步

1.預防B肝,不跟他人共用針頭輸血或洗腎,不共用牙刷、刮鬍刀等。

2.戒酒、戒菸,控制飲酒量。

3.控制飲食、預防過重或肥胖。

4.避免使用發霉的花生或穀物。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台北報導】 2016年6月22日 11:15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日本靜岡縣立大學所做的綠茶產地調查報告得知,住在擁有經常飲用綠茶習慣區域的居民,幽門螺旋菌呈現陽性的機率較低,罹患胃癌的比例也不到全國平均的一半。

undefined

報告裡也指出,同樣位於靜岡縣,卻非綠茶產地的駿河灣漁業興盛區,其癌症發生率,是全國平均的1.5倍。綠茶的特殊苦味來自兒茶素。兒茶素是多酚的一種,具有高抗氧力,能預防癌症。

跟非產地相比,茶產地的居民喝茶時,更換茶葉的次數也較多。愛喝同為茶類的紅茶、咖啡、可可類飲料的國家,其胃癌患者數也很低。這是因為茶類是能有效抑制幽門螺旋菌的整腸藥。

綠茶裡的各種成分都有其效果。最近也發現屬於胺基酸的茶氨酸,也具有穩定身心的作用。

綠茶健康效果:

●高抗氧化力

●抑制老化

●防癌效果

●預防動脈硬化

●抗菌和抗病毒

●防蛀牙

●穩定身心

undefined

早上喝綠茶

日本埼玉縣秩父地方有著「早茶保平安」的傳說。家家戶戶早上都會喝綠茶,甚至分享給隔壁鄰居跟客人。這是因為他們相信早上喝茶,這一天都能平安順遂。

日本全國各地也有「忘了喝茶就出門,就算距離遙遠也要衝回來喝」、「茶能添福」的傳說,將早茶視為好運的象徵。由此可知,綠茶是非常有益健康的。

POINT/這樣喝就能喝出健康:

1.綠茶裡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與兒茶素一樣,第一泡就能攝取6成的維他命C。

2.綠茶的成分裡,除了兒茶素與維他命C,還富含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咖啡因、植化素等營養素,可以有效預防癌症、動脈硬化、高血壓、蛀牙。

3.綠茶也具有抗病毒作用,用綠茶潄口也能預防感冒。

 

本文摘自:Yahoo奇摩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也是「腸瘜族」的一員?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預估,全台灣約有超過80萬名上班族患有大腸瘜肉,問題就出現「5大腸勞飲食」習慣,長期輕忽會增加腸癌的風險。專家提醒,35至49歲大腸瘜肉的好發高峰年齡,年輕族群應特別注意腸道保健。

undefined

全台80萬上班族恐有瘜肉伴相隨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全台灣1410名30歲至59歲的上班族,以網路方式進行「上班族大腸瘜肉發生與飲食習慣調查」,結果7.23%受訪者表示自己患有大腸瘜肉,因此推估全台灣有超過80萬名上班族恐受到大腸瘜肉的威脅。

進一步針對患有大腸瘜肉的受訪者進行生活習慣、飲食喜好、營養攝取等項目比對,發現其大腸瘜肉的形成,可能與「5大腸勞飲食特徵」、缺乏運動和防癌觀念不族有關。

【5大腸勞飲食】

1.重鹹油烹多:喜好以炒或煎的多油方式烹調料理,口味喜好偏鹹。

2.肉食攝取多:常以紅肉飲食為首選,並以吃到飽餐廳做為餐廳選擇考量。

3.腸常壞菌多:經常有脹氣、腹痛、便祕或腹瀉等不適症狀,顯示腸道菌相不平衡,影響消化,甚至可能壞菌增生,易使腸道吸收毒素的機率增加,進而導致腸道病變。

4.消夜聚餐多:調查發現近6成民眾一周至少會吃一次消夜(超過晚上9點進食),5成2民眾一周至少有一次聚餐或應酬。

5.操勞延食多:上班族常受工作影響而產生外食、不按時用餐、吃飯時間急促的經驗。

undefined

遠離腸癌隱憂!生活中落實3步驟

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暨萬芳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家崙特別提醒民眾牢記「遠離腸癌3步驟」,養成均衡飲食、保持腸道順暢和定期篩檢的習慣。

【遠離腸癌3步驟】

1.多吃蔬果少紅肉:飲食均衡、用餐定時,減少高油烹煮習慣與紅肉的攝取,提高纖維與蔬果攝取量。

2.腸道順暢補好菌:提高排便順暢度,攝取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例如優酪乳、高纖維質食物,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與毒素影響的機率。

3.主動篩檢勤運動:無論是否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50歲以下年輕民眾都應主動提早進行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並養成運動333習慣。

35歲進入腸瘜高峰 及早定期篩檢做預防

值得注意的是腸癌預防部分,張家崙醫師表示,近年大腸癌的發生年齡層有略見下降的趨勢,若從國民健康署發佈的最新2012年腸癌發生人數來看,50歲是邁入腸癌高峰期的關鍵年齡;而大腸癌從異常病變癌化為癌症,通常需要10至15年的時間,由此往前推測35歲開始就有可能產生腸瘜高峰。

這項推論也與台灣癌症基金會所舉辦的「追捕瘜肉小子大作戰活動」,發現30至49歲民眾為瘜肉高發年齡層相呼應,因此醫師呼籲35歲以上青壯年應開始警覺大腸瘜肉的問題,養成主動定期接受大腸瘜肉、糞便潛血的篩檢行列。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口感順滑,味道香醇濃郁的濃湯,一入口豐富的香氣就在嘴裡化開,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口感濃郁的濃湯,是利用果汁機將蔬果的細胞壁打碎,再熬煮而成,這樣的料理方式,讓人體更能完整吸收蔬果中具抗癌效果的植化素,以及抗氧化力強的植物多酚。有興趣的民眾,不妨在家裡自己動手做有防癌效果的番茄濃湯。

undefined

濃湯是最適合用來預防老化的料理,原因在於料理濃湯時,會用果汁機將食材的纖維完全打碎,當蔬果的細胞壁被破壞後,就能大幅提升人體吸收濃湯營養的能力,以下列出喝濃湯的3個好處:

好處1/攝取植化素更容易

攝取蔬果對預防老化非常重要,但由於蔬菜本身都有細胞壁,蔬菜所含的抗氧化物質植化素大多位於表皮附近,如果沒有細嚼慢嚥,腸道通常較難以攝取到營養素。不過,若先使用果汁機將蔬菜打碎,再以濃湯的方式料理,就能輕易破壞蔬果的細胞壁,攝取到具有抗癌效果的植化素。

好處2/吸收多酚更快速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versity of Toronto)曾進行一項實驗,比較直接吃蔬果,以及先用果汁機將蔬果打成稠狀後再吃,看看營養吸收率有何不同。實驗結果顯示,比起直接吃蔬果,先用果汁機打碎後再吃,其血液的抗氧化力會大幅提升。原因在於蔬果的細胞壁已被打碎,其中所含的多酚等抗氧化物質,可以被人體快速吸收。

好處3/增飽足感更有效

濃湯低卡路里又能有效獲得飽足感,通常喝完濃湯後,肚子會立刻會有飽足感的效果,如果料理時少放一點油,卡路里也會相對減少許多。

undefined

喝濃湯的好處這麼多,有興趣的民眾不妨在家自己動手做濃湯,以下介紹2道濃湯食譜,要注意的是,由於製作濃湯需要使用整顆完整的蔬菜,料理前請一定要確實將蔬菜洗乾淨。

食譜一/【番茄濃湯】

材料:番茄2顆、大蒜1/2瓣、羅勒4~5片、鹽1/3小匙、水200毫升、初榨橄欖油適量。

作法:

1.將番茄去除蒂頭,切成半月形。

2.將切好的番茄、大蒜、羅勒、水、鹽放入果汁機中,打到順滑為止。

3.接著再加熱並加入初榨橄欖油,稍微攪拌即可。

4.盛盤後放入羅勒葉點綴。

功效:番茄及大蒜都有防癌的效果。

食譜二/【咖哩風味馬鈴薯濃湯】

材料:馬鈴薯2小顆、洋蔥1/4顆、牛奶(或豆漿)300毫升、鹽適量、咖哩粉1小匙、初榨橄欖油適量、胡椒少許。

作法:

1.馬鈴薯洗淨,連皮切成一口大小。將切好的馬鈴薯放在耐熱盤中,並加入一大匙的水,蓋上保鮮膜,微波5分鐘。

2.將洋蔥切成半月形,置於耐熱盤中,蓋上保鮮膜微波2分鐘。

3.將牛奶(或豆漿)加熱至適當溫度。

4.將馬鈴薯、洋蔥、牛奶(或豆漿)、鹽、咖哩粉放入果汁機中,打到順滑為止。

5.加熱盛盤後,再淋上初榨橄欖油、灑上胡椒即可。

功效:咖哩粉含有可預防失智的薑黃素。

 

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食物中超過上千的天然化學物質擁有預防疾病的超級能力,不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維生素、礦物質,還有近來營養界的超級明星植化素(photochemical),有助預防癌症。多吃健康的食物絕對沒有壞處,但是只眼巴巴看到國外選出的藍莓、火雞肉等超級食物是不夠的,在地、季節性本土版的超級防癌食物,更符合台灣人終極需求。

/穀類/ 

糙米 -----糙米裡的木酚素可以預防乳癌與其他荷爾蒙相關癌症英國研究發現,停經後的婦女吃富含木酚素的食物,體脂肪和身體質量指數(BMI)比較低,也就是會比較精實、比較瘦。糙米浸泡發芽後,營養成分又大大提升,在日本掀起一股發芽玄米(即糙米)的風潮。

糙米發芽後六磷酸肌醇(IP6)也是白米的4倍,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對部份癌細胞如肝癌,有抑制作用。

‧怎麼選?

三位專家建議一定要選擇有機糙米。因為糙米保留了稻麩、胚芽,傳統農法裡慣用的農藥與除草劑無可避免會留在上面,反而會比白米吃到更多農藥。

‧怎麼吃?

先以冷水浸泡1小時,再以水與米比為1.2:1蒸煮。若一開始不習慣,建議可以白米混糙米煮,比例是白米:糙米:水=2:1:3.25。

/根莖類/

地瓜 -----地瓜發跡之初,是因為許多企業CEO吃地瓜餐,發現因此減了肥,那是因為一顆地瓜只有115卡,熱量不到半碗飯。大老闆們還覺得吃了地瓜後精神好,那是因為地瓜裡有很多鉀,人體如果鉀質太少,會虛弱疲憊。

地瓜還有很多纖維和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是絕佳的抗氧化來源,可以保護身體不因細胞受損而導致癌症,也可以預防心臟病。

地瓜還是其他抗氧化物的優質來源。如紅色的地瓜有茄紅素,有助於對抗心血管疾病、乳癌和攝護腺癌。紫色的地瓜有花青素,有助於預防身體的退化性疾病,也有助於提升記憶力。

只不過地瓜的升糖指數(GI值,指食物影響血糖的程度)偏高,糖尿病人、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應該少吃。

‧怎麼選?

很多人以為地瓜生命力強,不太需要用藥。朱慧芳實際走訪農地發現,地瓜因為味甜容易吸引田鼠和地下蟲,所以傳統農法仍傾向施藥。朱慧芳建議選擇有機地瓜或安全用藥的農家,而且中等大小約手掌長度的地瓜最好吃。

/蔬菜類/

地瓜葉 -----現在連外國人都要試著嚐嚐我們台灣人的地瓜葉了。

美國阿肯色大學把地瓜葉列為全世界最營養的蔬菜,因為地瓜葉裡含有15種抗氧化物,可以預防心臟病、發炎與癌症。

地瓜葉裡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只要吃一盤,幾乎可以滿足一天的需求。

‧怎麼吃?

台中中國附醫副院長楊玲玲博士提供私房食譜,可以將地瓜葉當主食,一餐就吃到大量的地瓜葉。先用雞骨架加丁香魚用電鍋熬成高湯;高湯裡先加入地瓜葉梗煮熟,再加入易熟的地瓜葉,最後加入薑絲、枸杞、鹽調味。

番茄 -----番茄不只能對抗攝護腺癌,還被發現可以對抗乳癌、子宮頸癌、膀胱癌和肺癌。也是因為茄紅素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抑制自由基對身體的破壞,茄紅素干擾癌症細胞的生長與擴大,另外茄紅素也能刺激免疫系統,讓身體更有效率對抗癌症。

‧怎麼吃?

茄紅素溶於脂肪,所以番茄熟食勝過生吃,比如沙拉上淋點醬汁,或是番茄炒蛋,都比新鮮番茄吃進更多茄紅素。

‧夥伴食物: 紅西瓜、紅肉葡萄柚、木瓜等紅色的蔬果。

高麗菜 -----就像家裡的老媽媽一樣平凡,但營養價值和防癌效果可說是排名第一。

古早在建造長城時,中國人就知道多吃高麗菜提升能量與毅力。後來經由匈奴和蒙古的戰士才將高麗菜從東方傳到歐洲,種植面積從北歐擴展至德國、波蘭和俄羅斯。 

研究發現高麗菜裡的素(indole)是主要功臣,可改變雌激素的代謝,降低乳癌風險。 

除了素,高麗菜裡還有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和蘿蔔硫素(surforaphane)等強力抗氧化物。

異硫氰酸鹽會降低致癌物的毒性,然後刺激分泌致癌物殺手,再迅速將致癌物移出體外。有研究發現,異硫氰酸鹽可以預防肺癌和食道癌。 

蘿蔔硫素也是功能強大的抗氧化物,蘿蔔硫素可以增強體內酵素系統的解毒能力,中和毒素對DNA產生的傷害。

而且,營養價值那麼高,一盤炒高麗菜熱量才52卡而已。

‧怎麼選? 

朱慧芳說,秋冬享用高麗菜,才可以既享受食物的豐美,並避開過多農業、化肥的風險。台灣蔬果大致可以分為春夏和秋冬兩季,十字花科蔬菜正是秋冬才盛產的蔬菜。並建議不要選擇已經切開的高麗菜,因為葉中的維生素C已經流失。

‧夥伴食物: 十字花科家族如小白菜(雖然它沒有結成球狀,還是一家人)、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都是親戚,美國癌症協會飲食建議,多吃抗癌明星十字花科蔬菜。

/水果類/ 

葡萄 -----事實上葡萄連皮吃,會比紅酒更健康。因為紅酒中有益的成分白藜蘆醇(resveratrol)在葡萄與葡萄皮裡也有,而且避開喝酒亦傷肝的風險。 

白藜蘆醇是葡萄被紫外線或真菌、細菌感染後產生的一種抗毒性化學物質,後來發現這種抗毒性不僅可以保護植物,也可以降低人類罹癌風險。

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在腫瘤發生的起始、增進和擴展的三個階段都有抑制作用。 

‧怎麼選?

朱慧芳建議,通過產銷履歷的葡萄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台灣種植葡萄很難防治病蟲害,所以有機葡萄少見又昂貴。

若要連葡萄皮一起吃,很多人會對洗葡萄很頭痛,因此網路上還流傳用太白粉、牙膏等方法,其實清水清洗最好。農藥毒物試驗所建議清洗蔬果時,最好是先浸泡10~15分鐘,再仔細沖洗。

香蕉 -----台灣是香蕉王國,種植技術冠全球,香蕉的營養價值也值得驕傲。

香蕉防癌效果好。日本研究發現,香蕉中含有增加白血球活性成分,而且可以促進腫瘤壞死因子(TNF)的生成,且香蕉愈熟,也就是表皮的黑斑愈多,免疫活性愈高。表皮上出現黑斑的香蕉,增加白血球的能力是青香蕉的8倍。

香蕉也可以降低直腸結腸癌的發生。因為香蕉裡含有果寡糖,而且是果寡糖含量最多的水果,果寡糖可以滋養腸道裡的益菌,減少致癌物質的停留。

香蕉也可以預防腎癌。瑞典研究發現,每週吃4~6次香蕉的女性,罹患腎癌的風險降低一半。

許多人也以為香蕉太甜,而名聲不佳。其實香蕉的升糖指數(GI,指食物影響血糖的程度)只有中等,一根的熱量也才100卡左右,約三分之一碗飯,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肥。 

‧怎麼選?

選購時可以選擇果實飽滿,尾部圓滑,果皮外緣稜角不明顯的。

芭樂 -----芭樂因為纖維高、熱量低,幾乎和減肥畫上等號。芭樂在國內外都一炮而紅,因為它的抗氧化實力超乎想像。

國內研究發現,珍珠芭樂的抗氧化能力和桑椹、巨峰葡萄同為第一領先群,珍珠芭樂的抗氧化力甚至比維生素C超高的奇異果還多。

芭樂有驚人的植化素,包括類黃酮素、三類和類胡蘿蔔素等。紅心芭樂裡更有茄紅素,對降低罹患攝護腺癌風險有關,也能抑制乳癌細胞的成長。

‧怎麼選?

雖然四季都可以買到芭樂,但芭樂的產季是9~11月,中型較佳,表皮有珠粒狀突出,顏色翠綠色,較具有甜度。挑選紅心芭樂則以外皮由綠轉黃,並帶有紅暈斑點者最佳。

‧夥伴食物: 土芭樂、紅心芭樂、珍珠芭樂都推薦。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然界最棒的抗癌物,非植物莫屬。

許多蔬果都有抗癌的功效,是因為其特有的植物性化學物質,具有抗氧化或自由基的成份,是動物性食品無法達到的。李德初醫師介紹10種營養豐富,兼具抗癌功效的好蔬果,透過日常的健康飲食,輕鬆打擊各種癌細胞。

1. 大蒜 vs. 胃癌/食道癌
美國國家研究所(NCI)推薦的第一名抗癌食材
● 有強力的抗病毒和抗菌功效,可以撲滅寄生蟲。
● 調節血壓與膽固醇,改善心血管疾病。
● 每天2~3瓣可降低50%心臟病發病率。
● 加熱後有效成份不會被破壞。
● 預防胃癌與食道癌。

2. 番茄 vs. 胰臟癌/皮膚癌/攝護腺癌
● 含鐵、磷、β─胡蘿蔔素、維他命B1。
● 尚未成熟的綠番茄子內含龍葵鹼,有神經毒不可食用。
● 可預防胰臟癌和皮膚癌。
● 對攝護腺肥大、攝護腺癌非常有效。

3. 茄子 vs. 皮膚癌
● 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
● 抗菌、利尿、通便。
● 止血(磨成泥可外敷)。

● 對皮膚癌有效。

4. 綠花椰菜 vs. 肺癌/大腸癌/乳癌/胃癌
● 多種抗自由基物質,如β─胡蘿蔔素、維C、盧丁。
● 對糖尿病的胰島素細胞有幫助。

● 硫磺胺酸可抑制胃幽門桿菌,降低胃癌風險

● 有助於抑制肺癌、大腸癌、乳癌。

5. 高麗菜嬰/白花椰菜 vs. 大腸癌/乳癌
● 和綠花椰菜成份差不多。
● 對大腸癌和乳癌有效。

6. 胡蘿蔔 vs. 肺癌
● β─胡蘿蔔素有很強的抗癌力,同時能提升身體自癒力。
● 預防動脈硬化,每月攝取1條,可降低68%心臟病發生率。

● 可使肺癌死亡率降低約50%,但對吸菸者反而有害,必須先行戒菸。

7. 蕈類(菇) vs. 乳腺癌
● 含豐富蛋白質、硒。
● 靈芝被證實可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其豐富的多醣體可以堤升對腫瘤的免疫力。

● 日本用於治療乳腺癌。

8. 南瓜 vs. 前列腺肥大/子宮肌瘤
● 含β─胡蘿蔔素、抗氧化物維生素E。
● 幫助預防心臟病、癌細胞、白內障。

● 南瓜仁有豐富的鋅,對男性前列腺肥大(腫瘤前期)和女性子宮肌瘤有幫助。

9. 洋蔥 vs. 胃癌
● 有強力抗自由基的有效成份。
● 每天半個,降低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和血栓。

● 對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感冒有效。

● 能高效抑制胃癌細胞。

10. 高麗菜 vs. 胃癌/大腸癌
● 多種抗癌物與抗氧化物
● 每周吃一次,就能降低65%左右的大腸癌致病率。

● 對胃癌和胃潰瘍有效


資料來源:《我的醫生不開藥》
作者:李德初
出版社:原水文化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雄市1名11歲女童小蓁(化名),2年前被診斷罹患卵巢癌第3期,經過4次化療後,不僅食慾減退、常吐血及腹瀉,甚至體重大幅下降14公斤,苦不堪言。後經醫師建議,採用益生菌營養補充,有助增強免疫力,體重始漸漸恢復,並遠離化療副作用,繼續勇敢迎接化療挑戰。

 

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醫師表示,國人聞癌色變,而目前癌症治療過程中,有許多癌友接受化學藥物治療,造成嚴重白血球數低下、消化道潰瘍,以致拖延化療療程,導致治療效果不彰,甚至惡化。

體重下降 化療常見現象

根據臨床統計,國內約有3成癌友在治療初期,就有體重減輕現象;5成癌友在化療期間,面臨嚴重體重下降與腹瀉的威脅,而體重只要減輕5%,就可能增加藥物作用的困難度,間接影響後續癌症治療效果。

特別是在化療過程中,癌症的治療常用的5-FU化療藥物,常用於骨髓癌、消化器官上皮細胞癌及乳癌等治療,以使用5-FU治療後為例,患者體內的白血球數量會減少導致免疫力降低,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導致癌細胞再復發,甚至遠端轉移。

白血球低下 抗癌效果差

面對癌症化療,王照元醫師強調,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101年台灣地區10大死因數據顯示 ,癌症已連續30年蟬聯10大死因第1位,共有44,791 人死於惡性腫瘤,相當於每1天有123人死於癌症,占所有死亡人數的29%。

 

尤其是,近年有越來越多醫學文獻發現,許多癌症患者並非死於疾病本身,而是化療使白血球低下、免疫力差,導致體力下滑或引起感染。也因為如此,許多癌症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選擇使用營養補充品。

益生菌增免疫 腸道吸收好

目前市面上常見有左旋麩醯胺酸及水解蛋白質2種,其機制主要利用消化道上皮細胞吸收胺基酸後,自體修復腸黏膜,但由於化療後上皮細胞被破壞,其真正有效反應率不到20%,有時反而使腹瀉情形加劇。

《對抗化療副作用 營養補充成分比一比》

1.左旋麩醯胺酸:促進消化道黏膜的分泌,改善潰瘍。

2.水解蛋白質(21.6%)、脂肪、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提供營養素與熱量。

3.胜肽聚醣+小分子蛋白:有效誘導實驗鼠白血球回升,解決腹瀉情形,且能夠保護消化道黏膜,阻絕感染危機,回復食慾 。


胜肽聚醣+小分子蛋白 改善體重下降

另根據高雄醫學大學產學合作計畫報告結果顯示,使用實驗鼠給予化療藥物5-FU期間,同時搭配營養補充品益生菌「胜肽聚醣+小分子蛋白」,有助於改善化療期間因免疫力低下所產生的副作用,包括:體重下降與腹瀉。

【醫師小叮嚀】:

消化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腸道細菌關係到人體健康。所謂益生菌就是「活的微生物,適當量存在時有益於宿主健康」,除了輔助新陳代謝外,還有助維護腸道免疫系統,具有保護功能。一般而言益生菌安全性高,但免疫極端不良如控制不良的愛滋病、化療中的白血病患者則須小心使用。


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主因多為不當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造成  

大腸直腸癌產生原因,多數是由於環境和飲食造成,例如大量食用肉類、高脂食物、碳烤、重口味及蔬果纖維的攝取量不足等因素,形成酸性體質,使癌細胞易於生長而產生癌化。

體重過重、缺乏運動、抽菸、喝酒都是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群,且有九成的大腸直腸癌是經由良性息肉,經年累月逐漸成長及癌化而造成,尤其體重過重罹患的機率是正常人的 2 倍。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