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發燒是身體面對器官組織病變所引發的發炎或感染,出現的抵禦反應,藥師建議退燒可分3階段:不太高的發燒,透過物理性的降溫法幫助舒緩;超過38℃則應該進行退燒,有口服藥或塞劑可選擇;若退燒藥使用1天仍沒有效果,應就醫找原因。

正常體溫約介於攝氏36至37.5℃之間,藥師黃雋恩表示,一般常見的發燒原因包括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或疫苗接種等,發燒是身體開始啟動防禦機制,提升抵抗力的作用,因此不太高的發燒,不必急著用藥退燒。

黃雋恩建議退燒分3階段來考量:不論測量的是肛溫、腋溫或口溫,若超過37.5℃,建議進行退燒的前置作業,比如以溫水擦拭或泡溫水澡、使用退熱貼片,幫助患者的皮膚血管擴張,達到散熱的目的。此外,多喝水或攝取電解質液也有助於發汗,並且幫助調節體內溫度。

若超過38℃應該進行退燒,黃雋恩指出口服退燒藥,以NSAID這類非類固醇解熱退燒止痛藥為主,注意必須飯後1小時再用藥,因為退燒藥物較易引發胃酸上升,導致造成胃腸不適,影響病情舒緩。

尋找病因對症下藥

另一種退燒藥是肛門塞劑,由於肛門是黏膜組織,藥物吸收速度較快,約投藥10分鐘就可發揮退燒功能。黃雋恩提醒塞劑是靠體溫溶解,拿取時手不要直接觸塞劑,應該拿邊緣,以免溶解變形而不易投藥。此外,若家裡氣溫不會過高,只要使用前放冷藏10分鐘幫助定形,以便於推進去,不一定要放冰箱保存。

一般的發燒透過上述退燒方式,可以獲得改善,不過黃雋恩提醒,若口服退燒藥或塞劑,1天使用量達3次還沒有辦法退燒,表示無法靠自己的免疫力來處理,務必要就醫找發燒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使用禁忌

燒退了就不需再吃退燒藥,因此居家一定會有剩藥,建議要讓藥品盡量保持原排裝包裝,可存放到保存期限;但如果拿到的退燒藥是散裝(即用夾鏈袋裝或藥包紙包),建議1個月內未用就要丟棄。

很多人習慣把剩藥放冰箱,其實非常不適合,因為冰箱非常潮溼,而且存放的生食可能帶有細菌,反而汙染到藥品。因此,除了像塞劑、胰島素、生物製劑等藥品,因需低溫保存(2℃~8℃),才建議放冰箱。

專家觀點:不能用錯藥

退燒不能用錯藥,比如民眾很熟悉的阿斯匹靈,因為可能造成腸胃出血的副作用, 現在已經很少拿來退燒,改為預防血栓的用途。此外,臨床上有些老一輩提到退燒,會聯想到要用消炎藥、甚至與抗生素畫上等號,這也是錯誤的,抗生素針對細菌感染用,且必須服用一個完整療程,不像退燒藥是必要時才用。

 

本文節錄自:Styletc樂時尚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發高燒 退燒藥 健康養生
    全站熱搜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