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資訊 (13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Nipic_9885883_20140607170427525000_s  

對要減肥的人而言,吃沙拉是很有情操的選擇,也是聰明的選擇,因為滿滿一盤萵苣的熱量也才90卡,不到一碗飯熱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在綠意盎然的沙拉背後,卻往往隱藏著脂肪與熱量,讓你在追求健康的路途中,莫名其妙地誤觸陷阱。

無論你吃沙拉,是為了減重、方便、自然、爽口,還是健康,唯有聰明選擇、明智搭配,才是達到目的的不二法門。

沙拉的好處

沙拉好處真的不少,因為沙拉的主材料:蔬果,是防癌、抗老化、增強免疫力、體重控制、養顏美容的好食物。

沙拉中最常使用的萵苣,營養價值令人驚喜。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一直呼籲多吃深綠色蔬菜,萵苣是最佳選擇之一。因為萵苣中豐富的β胡蘿蔔素和纖維,可以幫助預防多種癌症如乳癌、結腸癌及心臟病。

哈佛護理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at Harvard)最近也發現,每天吃一份以上萵苣的女性,比每星期才吃一次的人,骨折的機率少了45%。萵苣富含維生素K,它和鈣、維生素D一樣,可以強化骨骼。

沙拉的陷阱

不過許多人是為了健康,才忍下口腹之慾,吃下感覺像吃草的沙拉。但令人驚訝的是,美國膳食協會(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卻指出,一般人最常點的凱撒沙拉就有脂肪50克,熱量650卡,超過一份牛排。

凱撒沙拉是美國人的最愛,在1978~1996年之間平均每人每年吃下6.4磅的凱撒沙拉,女性吃的更多,每年約吃下8磅,平均多吃下16,800卡,根據美國國家餐飲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統計。

沙拉最主要的熱量來源在於醬汁,一瓢千島醬就有67卡,如果一盤沙拉上淋上兩瓢,就等於吃下半碗飯的熱量,但米飯會讓你飽足,沙拉醬卻不會。

還有洋芋、通心粉沙拉都拌了很多沙拉醬,熱量其實也不低。半杯的洋芋沙拉感覺吃得很少,但是就有熱量180卡,也超過半碗飯。

一般人對水果沙拉沒有戒心,渾不知一份水果沙拉的熱量也高達200卡。

沙拉的聰明吃法

當然你可以做些改變,讓沙拉成為健康的選擇。當你去餐廳,走近沙拉吧時,請謹記以下5項原則:

1.堆起綠色、紅色、黃色的蔬菜

顏色豐富的蔬菜常含有抗癌的植物性化學物質(photochemical),所以儘可能五顏六色;也別忘了萵苣這個好食物。

2.點綴種子或堅果類

沒錯,他們都是隱藏性的高油脂食物,兩匙的葵花子就有95卡,但他們也含有有益心臟的維生素E和纖維,可以點綴性吃一點,不要吃太多。

3.尋找白肉

雞肉雖然看起來比較清淡,但烤雞外面沾的那一層醬卻和牛肉、豬肉一樣肥,可以改吃雞胸肉。

海鮮如鮭魚、鮪魚都是不錯的選擇。不只是因為低脂,而且深海魚類所含的Omega-3脂肪酸對心臟很有幫助,也能讓你更聰明。

4.小心洋芋、通心粉和雞肉沙拉

洋芋沙拉拌了很多沙拉醬,如果要藉沙拉吧填飽肚子,可以選擇全麥麵包。

5.醬汁清淡一點

有些沙拉吧有低卡的醬汁,如果沒有,油醋汁是不錯的選擇。記得把醬汁放在旁邊,避免淋在沙拉上,這樣可以避免你把醬汁全都吃掉;甚至可以用叉子沾一點醬汁,再叉上一口蔬菜,這樣沙拉醬會吃得更少。

你也可以在家自製低卡沙拉,也可以親子一起動手做沙拉,增加親子間的感情。

趁著炎炎夏日,換上寬鬆的衣服,打開音樂,用跳舞的姿勢,舒舒服服地揮舞出一盤健康美味的沙拉。

 

文章來源:康健雜誌   文/黃惠如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6426822_20101215195508231886_s  

氣溫狂飆,狂吃冰品冷飲、猛吹冷氣,當心消暑不成反換得感冒、肚子痛等狀況。夏天,人體的自然反應就是出汗散熱,然而許多人錯誤的消暑方法,卻是反其道而行,想利用快速降溫、冰鎮的方法反而易阻止皮膚發汗。

吃冰易影響血液循環 使人看起衰老?

胡心瀕中醫師指出,看在中醫眼裡,以下這3個常見錯誤的消暑方式,不但消不了暑,反而會讓人因為無法散熱而中暑,甚至影響血液循環;使人全身困倦乏力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

1)大口吃冰、猛灌冷飲

雖然吃冰是可獲得短暫的消暑感,但人體的體溫約在36度左右,若突然吃下溫度過低的冰飲品,會使腸胃道溫度突然降低,不僅會影響到消化道的機能,更會使血液循環變差,而血液循環不好會使人感到疲倦、全身痠痛;女性更是忌諱吃冰,常吃冰會造成月經不順、痛經。且常吃冰會使人看起來較衰老,因為循環差,營養較無法到末端,久了皮膚會較沒彈性看起來較蒼老。

2)洗冷水澡好舒爽

只要溫度不是太低,基本上夏日沖個涼是無傷大雅的,因為冷水澡可降低體表溫度,使熱能散失;對於不容易出汗的人在夏天會特別容易中暑,若沖個涼可幫助體溫降低,只要維持在25℃左右的水溫都是可以的。但值得注意是女性月經來潮前後2周則較不建議洗冷水澡,因為這時氣血虛、免疫力較差,沖冷水澡會容易引起感冒、頭痛等不適。

而洗冷水澡也應該漸進、讓身體慢慢適應水溫。因為很多人洗澡時,會用冷水猛衝頭部,但中醫認為頭部是「諸陽之會」,體溫控制的中樞,受寒的話,毛細孔會收縮導致頭痛。也提醒洗完頭髮後要趕快吹乾,但不建議用冷風吹頭。

3)天熱冷氣吹整天

夏天不開冷氣實在受不了,胡心瀕中醫師建議最好把溫度設定在26℃至28℃之間最合宜,也要避免直接往身體對吹,盡量保護頭頸部不要受涼。因為「寒氣」,不僅會造成過敏的人呼吸道異常,也會導致筋骨痠痛。而若是經常出入冷暖不同地方,溫差變化大,會使體溫調節無法反應,導致身體不適。建議有過敏的人,進冷氣房前一定要先將汗擦乾,並戴上口罩也可帶件小外套禦寒保暖,以免因貪圖涼爽,造成呼吸道不適。

 

 

文章來源:優活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tolia_15633616_Subscription_XXL_s  

愈來愈多人瘋路跑、騎微笑單車運動,但是運動過後細胞會產生抗發炎物質,增加體內發炎反應,於是感覺肌肉疲勞酸痛不適等症狀,往往需要多日才會緩解。除了運動後的發炎反應,體內如果持續發炎,會使體內自由基的含量過高,進而誘發疾病發生。根據《 Live Strong》網站整理出10大抗發炎食物,讓你成功跟發炎導致的疼痛,進行一場戰鬥!

★生薑:

曾經有一份研究發表於疼痛期刊(The Journal of Pain)上,證實每天攝取一次薑,能緩解因運動導致的肌肉傷害所造成的肌肉疼痛。生薑中含有多種抗炎化合物叫薑辣素,可以緩解關節疼痛,預防自由基的破壞,甚至能預防大腸癌,並提高免疫力。

★洋蔥:

洋蔥無疑是相當優秀的抗發炎蔬菜,如果患有急性炎症,例如哮喘、關節炎、免疫失調等,除了就醫治療,平日也可多吃洋蔥,洋蔥富含的硫化物、鞣質和黃酮類化合物,是相當強效的抗氧化劑,也能抗癌和預防心血管疾病。

★肉桂:

肉桂一度被認為比黃金更珍貴,因為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香料之一。有研究表明,肉桂不僅有助降低炎症,也有助於血糖控制,並能刺激大腦功能。食用方式建議,酸奶,麥片,燕麥片或,或將其添加到冰沙或低脂牛奶上,撒上些許肉桂,更添風味。

★胡蘿蔔:

胡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等具抗氧化功能的植化素,可以抗發炎。其他類胡蘿蔔素豐富的食物包括杏仁、番茄、紅薯、南瓜等。

★酸櫻桃:

美國奧勒崗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人員指出,「酸櫻桃」(tart cherry)含有豐富抗發炎物質,小型臨床試驗已顯示骨關節炎患者飲用酸櫻桃汁後,能使血中發炎指標C-反應蛋白降低。

★核桃:

核桃是健康的堅果之一,含有能保護心臟健康的Omega-3脂肪酸,並提供比開心果、山核桃、花生、杏仁、腰果等更多的抗氧化劑。研究顯示,每天一把核桃,能降低壓力所引起的發炎反應,進而保護心臟。

★薑黃:

薑黃是一種香料,通常在黃咖哩中使用。其中含有薑黃素化合物,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發現,香料薑黃中的薑黃素可以幫助抑制炎症的化學物質,以改善慢性疼痛。建議自製咖哩加入薑黃食用。

★鳳梨:

鳳梨中含有鳳梨蛋白酵素,鳳梨可以被應用在許多醫藥方面的領域,例如阻隔一些發炎代謝物的作用;有研究顯示,這種酵素有助於改善消化系統伴隨的疼痛,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相關的疼痛。

★深色綠葉蔬菜:

深色的綠葉蔬菜,包括菠菜和羽衣甘藍,都含有豐富的黃酮類化合物,有抗炎性、抗氧化力,並有助促進心臟健康。富含類黃酮的食物也可減少腦部發炎,例如減緩阿茲海默症。

★亞麻籽:

亞麻籽Omega-3脂肪酸,有天然的抗炎因子,可幫助舒解風濕樣關節炎、牛皮癬、過敏及其他發炎性疾病引起的症狀。

 

【健康小叮嚀】:

發炎」就像是人體自我防禦機制,每個人或多或少體內都存在著發炎反應。身體持續的慢性無症狀發炎,會導致細胞死亡老化,並讓身體加速衰老,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癌症。想要緩解發炎,除了注意均衡飲食、規律作息,以及維持良好運動習慣,正確攝取一些抗發炎的食物,也是吃出健康的終極好方法。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Nipic_9885883_20140628024354882000_s  

近年來,果蔬汁以其飲用方便、味道甜美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但專家指出,飲用果蔬汁實際上會損失大量的營養素,因為在蔬果攪拌、變汁的過程中,大量的維生素C會被氧化而損失,同時,留下的渣裡含有豐富的果膠和膳食纖維,人們飲用下的果汁中僅含有大量的糖分,無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

因此,最好直接食用果蔬,而不要將其打成汁來飲用。但是,夏季大部分水果都屬於寒性水果,吃多了容易加重體寒,甚至造成腹瀉。夏季如何做才能健康攝入水果呢?日本MSN JAPAN網站撰文,向大家推薦了不少模特兒和明星都青睞的水果乾養生法。

水果乾是水果脫水後,將營養素凝縮的產物。在水果逐漸脫水的過程中,水果也從寒性食材向溫性食材轉化,對於大多數有體寒特徵的女性來說,水果乾是能更安心攝入的食材之一。在眾多的水果乾中,MSN JAPAN網站給女性朋友們推薦了幾種既能補充維生素又能養顏的水果乾,不妨來看看。

美肌護腸道吃奇異果乾

奇異果中含有大量被認為有利於美膚的維生素A、維生素C與維生素E,這三種維生素能發揮優質的抗氧化效果,達到讓肌膚恢復年輕和預防疾病的作用。另外,分解蛋白質的蛋白酶也有利於預防腸道功能低下,維護腸道功能。

預防皺紋吃樹莓乾

樹莓乾中含有一種多酚類物質鞣花酸,這種算對生成黑色素、形成皺紋與雀斑的酪氨酸酶有抑制作用,因此,吃一些樹莓乾有助於防止皺紋和雀斑的產生,想要美容的女性不妨偶爾吃一些樹莓乾。

恢復疲勞吃杏乾

當感到疲憊的時候,吃富含蘋果酸的杏乾是非常好的選擇,能讓體內囤積的能量高效轉化,讓人體充滿活力,尤其在夏季高溫天裡,很多人都會覺得沒有食慾,富含酸味的杏乾更容易促進食慾,安度苦夏。

生理期前後吃芒果乾

由於芒果乾中含有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鐵質,在生理期到來前或生理期的過程中進食有助於補充因經血流失而損失的鐵質,而且生理期過程中女性的食慾往往有所增加,將芒果乾當成小零食不但能攝入營養素也有助於預防能量攝入過多。芒果乾中的膳食纖維還有助於預防生理期過程中的便秘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乾中含有的果糖含量比一般水果更高,且水果乾體積較小,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之間吃進過多的水果乾,造成能量攝入過多。因此,在攝入水果乾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弄巧成拙。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tolia_39801275_L_s  

日本沖繩島大宜味村人口約3500人,其中90歲以上居民就有80人,而且個個硬朗有活力,被視為日本第一的健康長壽村。這些健康老人不曾一天吞幾十顆健康食品,或進補魚翅燕窩,他們老當益壯的祕密是什麼?

料理研究家松長繪菜親自採訪104歲奧村老太太的廚房,她的午餐菜單是:白飯、海帶芽豆腐味噌湯、苦瓜炒豬頭皮、鹽煮鯖魚和水前寺菜拌鮪魚,「蔬菜有豐富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礦物質,搭配鯖魚、豆腐、豬頭皮裡的優良蛋白質,雖然家常卻營養十足,」松長繪菜發現。

事實上,延緩衰老的飲食並非取決特殊配方,「不是一天吃一大堆抗氧化劑就能延緩老化」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教授、台灣抗老化保健醫學會理事長王銘富指出,三餐均衡、不偏食,適度搭配抗老化營養素,才能事半功倍。

造成現代人老化的危機不是營養不良,而是營養不均衡。動物性脂肪、糖分、鹽分過多,另方面食物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卻攝取不足,促使慢性病不斷低齡化:脂肪肝、糖尿病、動脈硬化、痛風,硬生生提前損害器官機能,當然未老先衰。

想要吃出活力、吃出青春,食物的選擇和正確的飲食習慣必須相輔相成,以下是4項必戒和和4項必備:

戒除 吃1口,老1歲的壞習慣

■戒除餐餐吃到撐

動物研究顯示,限制熱量能延長壽命,無限量吃到飽的老鼠,比起吃正常量60~70%的老鼠早死(也比較胖)。「每餐吃七八分飽就夠了」王銘富教授建議,少量多餐比較不容易胖,尤其中高齡的人,消化吸收的能力退化,更要避免一次吃太飽。

低熱量(1800卡以內)、高優良蛋白質、低糖、低脂肪的飲食,還能夠刺激生長激素釋放,強化身體功能、提振精神,輕微的飢餓比起飽食終日更有利於延緩老化。

■戒除常常吃加工食品、冷凍食品

這些食品可能添加防腐劑、人工色素、漂白劑、添色劑等有害健康的物質,容易在體內產生自由基,破壞細胞,即使少量,長久累積仍有不良影響。

■戒除愛吃油炸類

油脂會在體內氧化成過氧化脂質,形成自由基,必須適量攝取。炸過的油不宜重複使用,市售的油炸食品,往往是同一鍋油炸很次,整鍋油都變成過氧化油脂,等於在吃自由基,如果嘴饞非吃不可,也要減少次數、食量

■戒除飲食內容一成不變

經常吃同樣的食物,會增加有害物質殘留體內的機率,「最好一天吃到32種食物,」王銘富表示,最少也要吃到20種,切忌偏食。

 

吃1口,少1歲的好食物

■腦力向上不痴呆

深海魚(如青花魚、鮭魚、鱈魚、沙丁魚)中的DHA可以改善記憶力和認知功能EPA則能降低血液裡的中性脂肪和壞的膽固醇,防止動脈硬化,預防中風及失智症。全穀類、酵母中的維生素B群,菠菜、綠花椰菜中的葉酸,豆腐、雞蛋中的卵磷脂,都有助於神經傳導物質生成,讓大腦保持靈活。

■健全免疫系統

能強化免疫組織、減少罹患疾病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E、C,B群,特別是B5、B12、葉酸,礦物質鋅等。營養豐富的香蕉能增強白血球功能,尤其熟透出現斑點的香蕉,免疫活性愈高。大蒜、生薑、高麗菜、紫蘇等蔬菜,也有助白血球增加。

■骨骼強化

過了30歲以後,骨質開始一年流失1~2%,女性停經最初5~7年流失得更快,因此年輕時就要培養骨本。除了乳製品之外,大豆製品、蔬菜(青江菜、芥蘭菜、莧菜)、海藻類,小魚干、芝麻都富含鈣質,盡可能每天吃。維生素D能將腸道吸收鈣的效率提高20倍,並幫助肌肉活力,雞蛋、鮭魚、沙丁魚、鯖魚是良好來源。維生素K則能防止鈣從尿液排出,抑制骨質流失,可多吃菠菜、小黃瓜、花椰菜、茼蒿。

■五彩飲食身體不生鏽

呼吸是人體必須的機制,透過吸進來的氧氣,身體將食物氧化代謝,產生養分。氧化過程產生的自由基,會攻擊細胞,但身體本身也不斷產生抗氧化酵素SOD自我保護,只要兩者平衡,就不會影響健康。

隨著年齡增加,體內產生抗氧化酵素的能力愈來愈差,自由基便會破壞血管和細胞,形成老化斑累積在身體各處,就像身體生鏽了一樣,「很多疾病和自由基有關,」王銘富指出,如失智症、白內障、心血管疾病、癌症等,要延緩衰老,修復自由基傷害不可或缺。

抗氧化劑約可分為酵素、維生素、多酚三大類。要記得食物含哪些抗氧化物是一大工程,幸好自然界已提供最佳選擇技巧:吃進愈多顏色,就能攝取愈多的抗氧化劑;而且混合吃比單獨吃效果更好,一道料理最好有兩個以上顏色:

■黃|橘色:紅蘿蔔、甘薯、南瓜、芒果、玉米和甜瓜,其中的類胡蘿蔔素,能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綠色:深綠蔬菜中的葉黃素,能保護眼睛清晰明亮

■藍色|紫色:藍莓、黑莓、茄子、葡萄所含的花青素,可預防腫瘤形成、抑制生長

■紅色:番茄、葡萄柚、西瓜、草莓中的茄紅素,可以對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白色:白色花椰菜、大蒜、洋蔥有助抗癌,馬鈴薯富含維生素C。水煮雞肉、海鮮、起司、蛋和豆腐,都是優良蛋白質的來源。除了一般食物,靜宜大學食品營養學系的研究也發現,漢方如山藥、銀杏、靈芝、枸杞、何首烏、槐花、白朮,都有助抗老化,富含多酚的茶,則是有益健康的飲料。

天然ㄟ尚好

由於抗自由基被當成延緩老化的重要對策,抗氧化劑類的保健食品常被當成回春靈藥,不少人連出國都不忘隨身攜帶一堆小丸子。但無論廣告詞多神奇,保健食品不是藥,「許多還缺乏大型的研究證明抗老效果,不應該宣稱療效,」台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暨內科主治醫師詹鼎正認為。

健康的人如果三餐均衡,額外吃抗氧化保健食品的效果有限,老人家、壓力大的人、生病時,當體內抗氧化酵素分泌不足,細胞修復功能變差,「該補時才補,不要盲目吃,」王銘富提醒,還需注意劑量,例如維生素A、E,吃太多反而有副作用。而好的抗老化保健食品除了抗氧化劑,也不能忽略其他搭配的成分,效果才會加乘。

所謂「吃什麼,像什麼」(You are what you eat),與其吃藥丸、吃補品,不如以純淨、新鮮的飲食,打造繽紛多樣的餐桌,汲取源源不絕的青春能量!

 

文章來源: 康健雜誌  文/朱芷君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饮食_s  

不少人為了瘦身、擺脫疾病,或追求健康而吃素,但有人卻愈吃愈胖,甚至便秘、生理期失調、營養不良……,吃出一堆問題。

主要原因是對吃素的觀念片面且偏頗,例如以為素食只是「不吃肉」,或素食就是吃大量蔬菜水果,長久下來導致營養失衡;再者,吃過多加工精製的素食材,以及採用不利健康的炸、煎等烹調方式,讓吃素反而為身體增添負擔。

營養專家及中醫師從營養調查及臨床觀察發現,國人吃素容易犯以下幾種錯誤:

1.飲食精製化,吃過多加工品

國人吃素講究精緻及口感,吃很多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甚至甜食等)及素加工品(麵筋、麵腸、素肚、素肉等),這些食物多半熱量高,加工時加入大量油,或為了增加風味,採取煎、炸方式烹調,長期吃下來容易發胖,並衍生出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

2.飲食偏頗,攝食不限量

有些人認為吃素=不吃肉,所以只要不吃肉就健康,其他食物不必節制,甚至認為蔬菜水果是健康食物,多吃無妨,結果愈吃愈傷身。

另外有些茹素者篤信「蔬菜」是健康食物,每天應該大量吃,但吃太多蔬菜也會吃出健康問題。例如,長時間大量攝食蔬菜,其中的纖維會阻礙吸收重要的礦物質,如鈣、鐵、鋅、銅等;蔬菜裡的草酸、植酸也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率。

而吃進大量纖維,或者含吸水力強的果膠的水果,如蘋果、香蕉,又沒有喝足夠的水時,反而會導致排便困難。

再者,吃蔬菜容易有飽足感,但吃太多時,會佔胃容量,因而吃不下其他食物,這對於老年人或一些胃口小的人來說,可能造成熱量,或蛋白質、脂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攝取不足。

3.蛋白質攝取不足、品質不良

有些茹素者不吃蛋、奶,而且也很少吃豆類、黃豆製品(如豆腐),容易缺乏蛋白質,或是蛋白質的品質不佳,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

根據2004~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內素食者攝取蛋白質的品質不理想,缺乏必需胺基酸─離胺酸,可能和吃太少豆類,尤其是黃豆及豆類製品有關。

而國人常誤解一些疾病及飲食,例如以為關節痛就是痛風,如果痛風就不敢吃豆腐,素食者就只會吃麵製品,如麵腸,麵筋等,因此會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造成蛋白質的營養品質不良。

因此,今年衛生署公布的新版素食飲食指標裡特別指出,素食者最好每天都要吃全榖根莖類+豆類食物,尤其是黃豆及其加工品(如豆腐),因為榖類和豆類的蛋白質組成不同,兩者一起吃,才能攝取完整優質的蛋白質。

4.吃太多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偏多

《國民營養調查》也發現,國內素食者也吃太多油,而且攝取的油種類,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多,主要原因應該是市面上的素製品,或供應素食的店家多半使用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大豆油、葵花油

這一類油的性質不穩定,容易在高溫烹調的過程中氧化而形成自由基,可能加速細胞老化及導致癌症,因此不宜用來油炸及攝取過多,最好能從不同的食用油,以及各種堅果中攝取多元均衡的油脂。

5.長期生食,吃出虛寒體質

從中醫觀點看,有些茹素者長期大量生吃蔬菜,以及吃大量五榖雜糧,容易形成虛寒、痰濕的體質。

大多數的蔬果偏寒涼性,經過加熱烹調,可以稍微緩解寒性,但長期生食蔬菜,則容易讓體質轉變為氣虛、陽虛體質,精神體力不好,稍微動一下就覺得累,怕冷,脾胃功能也受到影響。

加上素食者吃較多五榖雜糧,必須由脾來運化,容易讓脾「過勞」,出現脾虛問題,影響消化吸收功能。

此外,脾虛也會帶來婦科問題,中醫認為脾也主「生殖」,當脾虛時,女性容易出現生理期失調─經血量太多、經期拖得很長等等。

吃素也要均衡多元,六大類食物不能少

不論葷素,每天飲食都要包括六大類食物:全榖根莖類、蛋豆類、3~5份蔬菜、2~4份水果、低脂乳製品、油脂以及堅果種子類。

建議食物搭配的原則包括:

1.最好能吃蛋、奶,確保攝取到優質的蛋白質及鈣質,若是不吃蛋的人則每天要攝取豆類,特別是黃豆及其製品(如傳統板豆腐),不吃奶製品的人則可從深綠色蔬菜裡攝取鈣質。

2.每天的全穀根莖類至少有一餐是未精製的全榖類,例如糙米飯、雜糧麵包、燕麥粥等。

3.吃素容易肚子餓,建議多選擇粗糙的全榖類、豆類、堅果類,有充足的纖維及適量油脂,比較能帶來飽足感。

4.除了葉菜之外,每天也要攝取菇類及藻類,尤其是不吃蛋、奶的素食者,不容易攝取到維生素B12,建議每天吃一些海帶或一大張紫菜來補充。

5.研究發現莧菜類、山芹菜、紅鳳菜、甜豆等是含鐵量較高的蔬菜,可作為素食者補鐵的良好來源。

再者,維生素C可增加鐵的吸收率,因此建議水果應該在飯前或飯後的半小時內吃,讓水果中的維生素C隨著食物一起進入身體,促進鐵質的吸收。

6.建議少吃加工素料,而多選擇以蒸、煮、滷等少油方法烹調的新鮮食材,以免吃進太多油。

可以每天吃一小把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護心健腦的堅果,如核桃、腰果、杏仁等。

提醒經常外食的素食者,家裡的食用油不要再選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大豆油(沙拉油)、葵花油,而改為使用橄欖油、芥花籽油、苦茶油等其他種類的油,並經常變換使用,讓攝取的油脂種類更均衡。

1.烹調菜餚時,適量搭配蔥、薑、蒜等性溫熱的辛香料,平衡一下蔬菜的寒涼性,如因宗教因素而不吃蔥蒜,則選擇薑或適量使用麻油來溫補,且避免長時間經常生食,以免造成身體虛寒。

2.由於吃素比較容易出現氣虛、陽虛問題,可以簡單用一些中藥來補氣、補陽,例如每天早上含一片高麗參片。但有些體質偏燥熱的人,吃參可能會不舒服,建議最好請中醫師診斷,再開立適合的補藥。

3.吃素且不喝奶的人擔心缺鈣,然而補鈣除了靠飲食,規律運動及適度曬太陽也很重要。運動能減緩骨質流失速度,而每天選陽光較溫和的早上或傍晚,曬20分鐘太陽,可幫助身體自行製造維生素D,體內要有充足的維生素D,才能吸收鈣質。

4.有些人吃素要格外注意飲食內容及份量,如老人、糖尿病人、腎臟病人、癌症病人、痛風病人等,營養專家一致建議這些人不宜自行冒然吃素,最好經由專業諮詢及規劃,再決定適合目前身體狀況的吃素方法。

文章來源:康健雜誌  文/謝曉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3_S  

美人痣、愛哭痣,痣有千奇百種。就華人觀念來看,人的痣依據生長位置不同,分別代表不同的個性、意義。因此,對於痣,國人除了擔心影響美觀外,更擔心痣生長的位置是否正確,會不會影響自身命運。但你知道嗎?痣除了可能做為反映命運的依據外,也能做為判斷健康狀態的指標。醫師表示,若痣的型態有異,突起、變大都可能是罹癌的徵兆,民眾應多加謹慎留意。

台南市安南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梁永昌醫師表示,人體痣的產生多與黑色素沉澱有關,一旦肌膚過度曝曬,就易造成黑色素在人體內堆積,當堆積到特定程度則會有明顯的痣(黑色素痣)的產生。一般來說,多數民眾身上所出現的痣,都是正常的黑色素痣,屬於良性的一種。因此,當身上有未曾見過的痣產生時,民眾不必過度擔憂。

不過,所有的痣都是良性的嗎?醫師表示,並不盡然,黑色素瘤也可能因個人體質、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而惡變為癌細胞。但究竟該如何判斷人體上的痣是好是壞?會不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呢?事實上,要判別一顆痣的正常與否,不如想像中困難。簡單來說,若痣大小無擴大、擴散的趨勢,且觸感平滑,就不需過度擔憂。

反之,若民眾發現,身上的痣突然凸起、變大、顏色分布不均、邊緣不規則、形狀不對稱,甚至於痣的大小直徑大於0.6公分等異常狀態發生,則應盡速就醫,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協助,釐清原因較為妥善。

以下為梁永昌醫師針對痣的不同型態,反應不同皮膚癌徵兆的症狀分析:

基底細胞瘤—火山口般突起

若皮膚突然出現看似平坦、邊緣不規則的斑點,像老人斑一般,有時也會潰瘍或發紅,或出現中央聳起,隨著範圍擴散,逐漸往外平緩,如火山口突起般的斑點,則可能是罹患基底細胞癌的徵兆。

造成基底細胞癌與民眾曝曬陽光的程度有關,因此,年紀愈大,亦或是從事戶外工作的民眾,罹患率愈高,通常從40歲起,到70、80歲左右的病患最多,而男性的罹患率又為女性的2倍左右。不過,較慶幸的是,基底細胞癌是屬於局部破壞的一種癌細胞,由於它的生長速度相當慢,若能早期切除,幾乎有百分百的治癒率,而其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就是手術切除。

上皮細胞瘤(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又稱為上皮細胞瘤,早期徵狀多是疣狀突起,中間有角質物附著,表面摸起來粗糙,呈現淡紅色。但其生長十分迅速,會逐漸開始擴散,形成堅硬紅色斑塊,表面有少許鱗屑。繼續擴大後,則會出現潰瘍等症狀,並產生白色分泌物。倘若置之不理,嚴重可深達肌肉與骨骼,會有組織壞死的可能,民眾不宜輕忽。

但又是甚麼原因,造成鱗狀細胞癌的發生呢?事實上,鱗狀細胞癌的發生與表皮或皮脂腺導管、毛囊、汗腺管等的角細胞異變有關。而環境中的陽光、濕度和氣候,以及遺傳、膚色等原因,或是化學因素,如砷、瀝青等都可能造成此疾病的發生。主要多見於50歲以上的民眾身上,且多好發於頭皮、臉部、頸和手背等暴露部位。

因此,若民眾想要預防鱗狀細胞癌的發生,則應做好日常防曬,避免過度照射紫外線,以及接觸瀝青等化學物質,降低皮膚受傷害的可能。至於治療方式,則需在就醫後,讓醫生根據病變大小、病期以及情況而定,選擇適當治療方法,主要以開刀、放射性治療等方式效果較佳。

黑色素細胞瘤

倘若皮膚出現邊緣不規則、不對稱、摸起來凹凸不平、直徑大於0.6公分,且顏色異常,呈現深藍、深黑等色澤的痣出現,則可能是黑色素細胞瘤的徵兆,民眾不可輕忽。

黑色素細胞瘤主要發做於皮膚,或接近皮膚的黏膜等部位,是一種人體中異常黑素細胞過度增生,所引發的皮膚腫瘤,其惡性及癌細胞擴散、轉移的可能相當高。因此,一旦出現有類似黑色素細胞瘤的症狀,民眾應盡速把握時間就醫、接受診斷,才能降低癌細胞擴散的風險,增加治癒率。

【醫師小叮嚀】:

梁永昌醫師提醒民眾,無論民眾出現的異狀符合上述哪一類型,都應盡速就醫接受專業醫師診斷,確認是否真為癌症症狀,再選擇使用何種治療方式治療較為恰當。民眾切勿任意聽信坊間謠傳的不實偏方,若使用不當不僅延誤就醫,使病情更加惡化,可能對身體造成其它不良的影響。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5252423_20120217194719049000_S  

不管是上班族或是學生族群,難免會熬夜加班、趕報告,熬夜,除了身體疲累不堪、精神萎靡,肌膚問題更會在這個時候爆發。

從午夜至清晨兩點,人類表皮細胞的新陳代謝是最活躍的,皮膚細胞將進行再生、自我調整。所以若經常熬夜,將影響細胞再生的速度,讓肌膚加速老化。

但哪些肌膚問題,會立即出現在熬夜後?最明顯的就是肌膚暗沉、毛孔粗大、乾燥缺水而出現小細紋,而眼睛下方出現黑眼圈、眼睛浮腫也是常見的現象;甚至會因為過多的水分和淋巴代謝物堆積在皮下組織內,無法排出體外,讓全臉變得腫腫的,猶如胖了一圈。

  • 熬夜所引起的三大危機

首先,先來談談熬夜到底會帶來哪些問題?

1.皮膚受損,造成早衰

 一般來說,皮膚在晚上10點到次日凌晨2點進入夜間保養狀態。如果長時間熬夜,會破壞人體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就會出現皮膚乾燥、彈性差、缺乏光澤、暗瘡、粉刺等問題。

2.免疫力降低,易發慢性病

 熬夜的人即使補眠補再多,看起來也不如正常作息的人有活力。在熬夜對身體造成的多種損害中,最常見的就是疲勞、精神不振、抵抗力下降,使人體處於嚴重的亞健康狀態,各種感冒、呼吸道、腸胃消化道等各種疾病就容易發生。

3.引起發胖,體重增加

 因為要熬夜,有的人餓了會大吃一頓,除了有消化不良的影響外,還會造成吃進去的熱量和脂肪難以消耗,體重自然增加。

另外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個人在睡眠時,體內會釋放出一種名為「瘦體素」的激素,該物質能提示人們已吃飽,並且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的功能,以控制脂肪量。因此睡眠不足、熬夜,將導致瘦體素的分泌量下降,相對地也就令新陳代謝率下降。

但是既然無法避免熬夜,那麼就事先採取一些保養方法,減少熬夜對你肌膚的傷害。而熬夜後,除了要進行「補眠」工作,接下來就乖乖的調理自己的肌膚吧。

  • 熬夜前

1.清淡的晚餐

晚餐避免吃過於油膩的食物,並且多吃蔬菜,攝取充足的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可以多攝取深色蔬菜,這類食物含有葉酸鹽,可以預防感染和貧血,修補因熬夜而損壞的細胞。

2.補充維他命B群

可以的話補充維他命B群,緩解疲勞,增強免疫力。維他命B群包含葉酸、菸鹼酸、維他命B6、維他命B12等,可以保護腦細胞、增加新陳代謝的能力、安定神經、舒緩焦慮,盡量攝取B群,單一的B12或是B6效果比較不好,維他命C則可以預防黑眼圈。

3.徹底卸妝、溫和清潔

千萬別頂個大濃妝熬夜,夜深人靜之時,就放你的皮膚一馬吧,熬夜前先徹底卸妝,把臉洗乾淨,肌膚才不會在粉底液、油垢及熬夜的三重打擊摧殘之下,以狂冒粉刺、痘痘的方式抗議。

  • 熬夜時

1.宵夜別亂吃

不要吃泡麵、甜食、洋芋片或是餅乾來填飽肚子,以免火氣太大,尤其甜食是熬夜大忌,高糖雖有高熱量,在一定程度上讓人興奮,卻會消耗維生素B群,導致相反效果,還容易引來肥胖問題。如果真的無法耐住飢餓,儘量以水果、清粥小菜來充飢。

2.提神飲料少喝為妙

大家第一個聯想到的一定是茶和咖啡,內含咖啡因,可以短暫的提神,只是時間一長也沒多大功效,同時也會消耗體內的維生素B群,不如沖泡杯枸杞子茶,除了可以補氣補血,也可以降低黑眼圈、肌膚暗沉的機率。

  • 熬夜後

1.清潔

不管是不是熬夜工作,肌膚保養基本步驟為清潔、保濕、滋潤與防曬,當中以清潔最重要。無論你多晚回到家,哪怕你恨不得睡在客廳的地板,你也要洗臉。尤其派對後厚重粉底以及濃濃的眼妝,一定要卸妝、洗淨,否則容易堵塞毛孔,形成粉刺。

熬夜後隔天,可使用溫水、冷水交替洗臉,如此可以剌激臉部血液循環,讓代謝功能復甦,對於保養品更有效率的吸收。

2.保養+按摩

由於熬夜的肌膚非常缺乏水分,所以要調理臉部肌膚,最快的方式就是敷臉了。

如果膚色暗沈無光,選擇具有去黃氣、美白、亮膚效果的面膜;如果是缺水,選擇補水滋潤面膜。邊敷臉邊搭配簡易的臉部按摩,不但可以增加臉部肌膚的彈性、更可讓保養品精華更易被肌膚吸收。

3.補充熬夜後的恢復光彩聖品

皮膚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況下,會出現水分和養分的過度流失,飲食上應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和膠原蛋白的食物,才有利於皮膚恢復彈性和光澤。

 

最後附上有趣的生理時鐘說明,給大家參考:

00:00~01:00 淺眠期:多夢而敏感,身體不適者易在此時痛醒。

01:00~02:00 排毒期:此時肝臟為排除毒素而活動旺盛,應讓身體進入睡眠狀態。

02:00~03:00 休眠期:常有重症病人在此時死亡,熬夜最好勿超過這個時間。

09:00~11:00 精華期:為注意力及記憶力最好,且工作與學習的最佳時段。

12:00~13:00 午休期

14:00~15:00 高峰期:是分析力和創造力得以發揮淋漓的極致時段!

16:00~17:00 低潮期:體力耗弱階段,最好補充水果解饞,避免因饑餓貪食致肥胖。

17:00~18:00 鬆散期:此時血糖略增,嗅覺與味覺最敏感,不妨準備晚膳提振精神。

19:00~20:00 暫憩期:最好在飯後30分鐘去散個步或沐浴,紓解一日的疲倦困頓。

20:00~22:00 夜修期:晚上活動的巔峰時段,建議善用此時進行需思慮周密的活動。

23:00~24:00 夜眠期:此時應該放鬆心情進入夢鄉,千萬別讓身體過度負荷。

 

文章來源:商業週刊 / 撰文者 / 廖苑利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2457331_20110304193840337000_S  

每次月經來,便祕就跟著找上門?蔬果吃再多,還是無法擺脫便祕魔咒?聽說飯後喝杯茶能解油膩、助消化、促排便,為什麼看不出成效?專家表示,上述的方式多是民眾對於緩解便祕存在的迷思,或片段知識,不但沒有確切依據,也不夠完整全面,當然也無法發揮改善便祕的作用。

中山醫學大學營養學系王進崑教授表示,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再加上三餐老是在外,在長期重油、重鹹的飲食習慣,很容易造成營養失衡、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使消化道無法順利發揮其功能,導致腹脹、便祕等消化道異常症狀發生。若又任意聽信、嘗試沒有根據的緩解便祕偏方,不但無法從根本解決便祕症狀,還可能讓便祕問題更惡化。以下為民眾常見的便祕迷思:

迷思1/喝茶解油膩助排便?

近年來,茶飲市場當道!不論是手搖茶飲、罐裝茶飲都深受民眾的喜愛,更有許多民眾由於不喜愛無色無味的開水,常以綠茶、紅茶等茶飲來取代日常的水分補充。

事實上,飯後喝茶,或是以茶代水的生活習慣,可能就是導致便祕問題惡化的主因。茶葉中所含的單寧酸成分和蛋白質和醣類衍生物結合後,會對腸道的黏膜產生收斂作用,減緩腸胃蠕動速度,長期下來就會造成便祕。因此,有便祕困擾的患者,在日常最好減少飲用茶類飲品,才能有效預防便祕的發生。

迷思2/只吃蔬果就不會便祕了?

有人誤以為只要有吃蔬果,就不會有便祕問題。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陳俊榮教授也提到,要解決便祕困擾,除了加強膳食纖維的攝取外,更要注意水分的補充。適量的水分能夠加速膳食纖胃在腸道的作用,有效幫助糞便排出體內。

至於每日該攝取多少水份才符合標準?以一般正常人來說,每天所需水量約為體重的40倍。以體重50公斤的民眾為例,每日至少須攝取2000C.C的水量,才能有效供應身體所需。不過,要注意的是,日常飲食中所攝取的牛奶、果汁等,湯湯水水都可涵蓋在每日水份所需攝取量中。但仍是建議,民眾在日常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覺才喝水,而應適時少量補充,才是最佳的喝水方式。

迷思3/生理期便祕是荷爾蒙作怪?

許多女性在生理期可能遇到便祕的困擾,事實上,造成女性生理期期間便祕狀況發生的原因,多與荷爾蒙的作用有關。在月經來潮前,因為黃體素上升,會使子宮內膜增生,進而控制腸胃蠕動,造成月事來臨前後,容易有便秘的問題發生。

而網路上留傳可透過補充荷爾蒙改善便祕問題,其實是不可行的方式。隨意補充荷爾蒙恐影響身體的正常機能運作,會造成許多副作用及後遺症。王進崑教授建議,女性朋友若擔心經期期間有便祕的狀況發生,可以在經期來潮前一周多從事些和緩、適當的運動,如散步、韻律操等,增加活動量,以幫助腸胃道蠕動,並維持規律良好的作息,就能避免便祕的發生。

【專家小叮嚀】:

至於該如何判斷是否有便祕問題?陳俊榮教授提到,一般在臨床上認為每星期排便次數只要有3到12次都算是正常,若每星期排便少於2次,或每次排便都有困難、太硬的狀況發生,才會被認為是便祕。

而一天之中最為恰當的解便時間又是什麼時候呢?王進崑教授強調,事實上,三餐用餐後10到20分鐘之間,是腸胃蠕動最快速的時刻,消化道吸收了足夠的食物,能增加腸胃道蠕動,也就能增加排便的機會。因此,建議民眾在此時有明顯便意產生,應盡速前往解便,不要忍耐,否則時機一過,便意很容易會消失。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2457331_20110216183659742000_S  

社會近年來吹著一股紙片人的風氣,許多女性都會嘗試各式各樣的減重方法,希望能越瘦越好,但反覆的採用各種不同的激烈減重法,體重沒減掉,暴食症反而在不知不覺中上身。

      一名31歲女性,身高164公分、體重66.5公斤,血壓89/57mmHg,心搏61/min,為上班族小主管,就醫時從眼神與皮膚看出憔悴與焦慮,從主訴中發覺她非常的關注自己的身材與體重,經常採用激烈的減重方式例如:長期拒食不吃,極度劇烈運動,「不知不覺」嘔吐或是買瀉藥「治便祕」等快速的減肥方式。原本自覺身體與事業兩方面都得意,且能掌控,但長期下來越減越沒有速效,即使3天幾乎不吃,只喝咖啡等飲料,體重也減不下來,因此情緒低落。

      該女子一聽說複方藥物療法減肥有效,便去嘗試,一下子從62公斤,降到59公斤,有一次在公司廁所突然昏厥,家人反對她繼續服用,體重一周內反而升到66公斤,她更驚覺藥物的副作用不只心悸,無力,暴躁,昏厥,更會使體重反彈,於是又停止藥物。

      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經問診得知患者過去沒有特殊的疾病,抽血檢驗發現,有小細胞低血色素貧血;骨質密度檢測,有中度骨質疏鬆症。外觀可見頭髮較細又稀疏,皮膚乾燥。由於全神過度關注體重,極端減重,幾乎每周一次,且在清瀉後狂吃,再次就診時發現患者近年易怒,情緒不穩,社會疏離感,但還有經期,診斷為暴食症。

 

何謂暴食症?洪建德醫師說,許多人以為大吃大喝就是暴食症,其實暴食症者在暴食時,會無法控制食量,吃進大量的食物,以滿足飢餓,但之後又會有罪惡感,開始擔心體重,便會清瀉或是嘔吐。這樣的情況反覆發生,一周至少一次以上,就已經罹患了暴食症。

 

洪建德醫師指出,暴食症患者一旦長期挨餓、清瀉等行為,會使得血糖與電解質缺乏,誘發極度的饑渴,一旦接觸食物時,就會狂吃喝,以補充減重流失的體液與營養,使得體重瞬間回升。外人可見病患體重高低起伏很大,且生活重心都在體重與身材上。

 

洪建德醫師提到,暴食症所引起的併發症在生理上會出現電解質失衡、食道潰瘍、心律不整、肌肉無力、貧血、影養不良所引起的感染等。心理上會有社交障礙,與失去掌控的無力感。症狀與憂鬱症引起的次發性暴食症不易區分,應轉介專家。

 

在治療方面,應先注意併發症,同時教導完整的減重方式與基本生理機轉,配合運動習慣,改善飲食內容,必要時會診精神科。大部分經過診治,會減輕成不典型的飲食症,或漸漸回復正常,甚至體重在運動後,也能漸漸脫離過去的泥沼。

 

最後,洪建德醫師提醒,減肥的成不成功不是看一時,而是長期體重。減肥成功多是因生活型態改變為更健康。更值得一提的是,反覆的快速減肥,易合併厭食症、暴食症或優優症候群,體重高低起伏很大,長期下來對身心都造成極大影響,不可不慎。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3165501_20091204004851092731_S  

夏季天氣悶又熱,許多人在烈日或高溫環境下活動,稍不注意就因體溫調節失常而中暑,出現頭昏腦脹、四肢無力、噁心、嘔吐、胸悶、昏迷等症狀。遇到中暑,多數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刮痧」,中醫師表示刮痧確實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刮痧仍存有風險,力道不宜過重、也並非人人都適合。

刮痧治中暑 全身不超過20分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中醫師董懿容表示,刮痧是種民俗療法,可改善中暑、肩頸痠痛、落枕等不適,其主要原理是透過「刮」的動作,刺激皮下微血管,疏通經絡,使邪氣得以出入。

以中暑為例,由於身體氣血不暢,熱氣匯聚體內無法排出,但若按摩或刮痧熱氣瘀滯的肩頸至大椎穴部位,輕微破壞皮下微血管,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幫助散熱。

董懿容中醫師表示,正確的中暑刮痧法是先在皮膚上塗抹嬰兒油或萬金油,做為刮痧時的潤滑劑,避免皮膚受傷。刮痧時可以刮痧板,沿著頸後部由上往下輕刮至大椎、由內往外刮至肩膀,局部3至5分鐘為限,全身不可超過15至20分鐘。

然而,刮痧本身就會對皮膚和微血管造成破壞,操作時應有正確觀念,避免不當刮痧,以免釀成更大的健康傷害。

【中暑刮痧3大NG】

NG1、越用力越好:每個人體質、氣血不暢的部位和程度都不盡相同,刮痧後的表現也不一定,有的人呈現大片紫紅色瘀斑,有的人只是輕微泛紅,如果過於用力,一定要刮出大片的紫紅色瘀斑,不僅容易刮傷皮膚,皮下微血管也會破裂、出血,引發嚴重的發炎反應。

NG2、人人都可刮:刮痧是種破壞性治療,並非人人適用。不適用的民眾,包括皮膚有斑疹、發炎、潰瘍、傳染性傷口等症狀者;患有白血病、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臟病、肝炎等內科疾病者;年老體弱者、孕婦、婦女月經期間、空腹也不能刮痧。

NG3、天天都可刮:刮痧本身就會引發身體發炎反應,建議等前一次的痧斑快完全消退時,再做刮痧,以免反覆性破壞,加重發炎症狀。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3009_009_0XU2I7ym)_S  

「地中海飲食」,根據國外多項研究,能夠幫助身體健康,同時也能夠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而發胖,而日前西班牙最新大型研究更有了強而有力的證據表示,有高含量堅果、蔬果、魚肉及橄欖油的地中海飲食可以有效降低心臟病、中風機率。

但是,許多人在開始進行地中海飲食法來減重或是助健康時,時常因為熱量熱取較少,容易產生飢餓感,而宣告失敗,因此,要透過地中海飲食法達到想要的目的前,需要注意哪些撇步呢?

減重八大招 報你知!

對此,阮綜合醫院減重中心沈萱醫師提出八大撇步幫助大家不放棄!

一、 飯前喝杯水:每一餐吃飯前喝杯 300cc 的開水,若 不愛喝水則可以喝些無糖的茶飲,幫助產生飽足感讓用餐時不會吃下太多食物。

二、 先喝蔬菜湯再吃飯:蔬菜湯的好處除了富含植物營 養素以外,纖維質含量高更可以增加飽足感,有效幫助正餐吃的少一些。

三、 可以再吃慢一點:吃得太快除了會吃下更多食物 也不容易消化;放慢速度細細咀嚼,可延長吃飯時間,讓大腦傳遞飽足感。

四、 不要邊吃邊喝:容易幫助吞嚥、少了咀嚼反吃下更多食物,若喝的是含糖飲料或啤酒,熱量更可觀。

五、 體積大、熱量小先吃:體積大、熱量小的食物首選蔬菜類、水果類,水果以低糖為主例如蘋果、芭樂、番茄。

六、 不要等到肚子餓才吃,容易因饑餓吃下過多食物:三餐定時定量是減重的不二法門。

七、 勤吃高纖食物:把主食的白飯改成糙米飯或五穀雜糧,吃蔬菜同時吃菜葉與菜梗,多吃一些帶皮的水果,以豆製品取代部分肉類做為蛋白質來源。

八、 點心用水果取代。

文章來源: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8952533_20130123171206878000_s  

蜂蜜是一個好處多多的保健食品。它有潤腸通便的作用,既可以解決你的排泄煩惱,又有保護腸道的功能;它還有利於肝臟解毒,減輕肝臟負擔等好處。可惜的是,市面上很多都是賣假蜂蜜,你以為你是吃了對身體有益的蜂蜜,殊不知你可能只是吃了一堆讓身體發胖的糖漿!

因此趕快看看以下三點,讓你能夠輕易分辨蜂蜜真假!

1、選購瓶裝的蜂蜜
最好選購經過國產蜂蜜認證的瓶裝蜂蜜,不要到來源不明的攤販購買,並且要注意標籤上的廠商標示,以及製造日期,最好選擇近期生產的。

2、看清楚食品標示
純正的蜂蜜不可有其他添加物,若食品的成分有蔗糖、高果糖糖漿等,都不建議買。

3、看顏色選擇蜂蜜
由於蜜源不同,每瓶蜂蜜的顏色深淺也不一,一般來說顏色深的蜂蜜會比顏色淺的蜂蜜所含的礦物質較豐富,根據農糧署提供選購優良蜂蜜的方法,如果是真的蜂蜜,將手指貼在瓶後,會看不清手指。

另外再告訴大家三個小撇步,幫你檢驗家裡已經買的蜂蜜:

 1、嚐一嚐
純正蜂蜜有濃郁的花香味,入口即化,摻假的蜂蜜入口不易融化,有異味和雜質。

2、滲透
將蜂蜜直接滴在白紙上,純正的蜂蜜不易滲出,而加了水的蜂蜜則會逐漸滲開。

3、試黏稠度
看蜂蜜的黏稠度:一般來說,越純的蜂蜜,黏稠度越大,如果用一根筷子插入其中後,可以看到蜜絲拉得很長;如果蜂蜜不純或含水量高,則會有拉絲斷裂,或無拉絲的情況出現。

資料來源:《吃了會死?食品添加物速查》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4499633_20130426235414525000_s  

想要有白皙可人的肌膚,就必須每天擦用防曬乳,才能最大限度的預防曬黑,也能讓你的肌膚預防老化,保持年輕的彈性。但怎麼正確的使用、有效的選擇防曬用品呢?這邊有三個須知,提供給大家參考:

1、避免選購二苯酮、維生素A、驅蟲藥等成分
化學性防曬成份裡通常會有二苯酮(Oxybenzne),台灣和美國都沒有禁用,只有限制不能超過6%,但二苯酮雖然可以吸收UVB、部分UVA,提供些微放曬效果,卻極易引起過敏、荷爾蒙失調、細胞傷害反應(有致癌可能)、胎兒體重過輕等情況

防曬品的功能就是保護肌膚不受紫外線侵害,若有防曬品宣稱能放曬又能保養肌膚或是防止蚊蟲咬,例如添加維生素A、保濕成分、驅蟲藥等也不宜選購,因為這些額外添加物在陽光下會變得不穩定,反產生自由基傷害細胞

2、慎選防曬品型式
市面上防曬品,有乳液、乳霜、噴劑等型式,消費者應避免選購粉狀製品或噴劑,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導致呼吸道吸入過多的化學物質,所以選擇乳液、乳霜是相對較安全的

3、6個月以下小嬰兒不要使用防曬品
因為小嬰兒皮膚比成人薄,更易吸收防曬品含的化學成分,而且小嬰兒體表面積與體重相比的比例,高於兒童及成人,也就是在單位體重下,小嬰兒接觸防曬品的皮膚面積大於兒童和成人,因此嬰兒較容易發生過敏、皮膚炎等不良反應

如要幫小嬰兒防曬,最佳方法就是避免接觸紫外線,特別是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這段時間。如要外出,則可使用陽傘、嬰兒推車車棚等遮蔽物遮陽,並讓嬰兒穿輕便長褲、長袖衣物,戴帽子遮耳朵、脖子等外露部分(薄紗類會引起曬傷,要盡量避免)。

 

料來源:《57健康同學會》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机场_s  

時至今日,除了睡眠的時間之外,我們保持坐姿和站立的時間幾乎相等,前者甚至更多一點。在已開發國家中,舒適的生活帶動了椅子和沙發的普及,但是在他國家裡(通常是貧窮國家),席地而坐或墊枕而坐則仍舊相延成習。坐姿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對身體來說並不是個恰當的姿勢,尤其是對脊椎這個部位。

坐姿對人體整個關節和肌肉系統的危害最劇,日積月累的結果,會深深改變身體肌肉張力的平衡,包括某些能夠消弭地吸引力的肌肉鏈,例如從蹠弓開始連結到最末節頸椎上方的背部鏈。坐姿會讓這條背部鏈上的某些肌肉受到抑制,好比說臀肌,而迫使其他肌肉運作的負荷增加(例如椎旁肌),超出它們天生的運作範圍。坐姿的重力也會使得雙肩內縮,縮短了胸肌並抑制了上背肌。

簡單地說,坐姿改變了身體運作的方式。這些改變會削弱我們正常運動的方式,動得愈少,關節也愈容易僵硬。這一方面是因為肌肉和肌腱失去活動力;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關節滑液這種天然潤滑劑的流失。

【坐姿對體態所造成的影響】

1. 長期下來,坐姿會導致髖關節失去活動力。

2. 坐姿會引發腹部肌群的鬆弛,尤其是具有天然束腹效果的腹橫肌,同時也會造成椎旁肌的鬆弛。

3.坐姿會消弭腰椎的自然弧度,使得椎間盤長期處於受到巨大壓迫的位置上,而引發下背疼痛。

4.坐姿會抑制原本就不常作用的大臀肌,使其發生功能性失憶,忘記自己具有放鬆髖部的作用。放鬆髖部的用意在於將髖部往前推,以便身體可以從椅子上起身,進行行走、奔跑、揮擊網球或高爾夫球等動作。失憶的結果會造成椎旁肌接手負責放鬆髖部的工作,而引起負荷過大的傷害,其程度還會因為當事人為舒緩疼痛的錯誤作法而加劇,例如:「我背痛,所以我必須進一步鍛鍊這個部位的肌肉」。

5.坐姿會造成雙肩內縮與頭部前伸,而削弱肩胛帶肌肉(上背處與肩胛骨之間)並縮短頸部肌肉、胸肌和二頭肌。雙肩向前內縮加上膕繩肌孿縮,會徹底改變人體重心。重心的改變會讓某些肌肉鏈承受過大的張力,長期下來造成嚴重後果。

6.坐姿會讓小腿與腳掌伸肌縮短,造成步行驅動流程的改變。

7.坐姿只需消耗少數能量,非常不利於新陳代謝,尤其是還加上多糖、多油的飲食習慣。

★文章摘錄自皇冠出版《疼痛消除痛經》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_S  

在密閉的交通運輸工具上,碰到類似鄭姓凶嫌在捷運連續殺人事件,到底應該如何自保?網路上開始流傳一些「撇步」,其中哪一些適合使用?有無需要注意的地方?站在專業擅長武術與格鬥的柔道教官眼中,卻認為必需在安全的情況下閃躲,重點是拖延時間,尤其如果要正面迎戰,甚至攻擊歹徒時,最好是經過相關訓練,否則仍然有可能因而受傷,成為首當其衝被攻擊的目標。

手提包、皮帶、鞋子、雨傘都可拿來抵擋

網路上有PO文教大家「手上有任何東西,多加利用,可做為阻檔,不要輕易丟向對方,以免手上沒有攻擊器具。」中央警察大學柔道教官張守忠表示,第一時間要保持冷靜,女生身邊有東西如手提包,可以當作抵擋物,男生沒有手提包時,可以拿下繫在腰間的皮帶,在歹徒面前晃動達到嚇阻效果,如遇到歹徒準備攻擊時,可將皮帶頭當武器,甩向歹徒拿刀的手,或是臉部,目的是拖延時間。

如果既沒有手提包也沒有皮帶,腳上穿的鞋子也是抵擋拖延時間的武器,同樣可以拿來準備因應歹徒的攻擊。至於網路教大家「隨身攜帶伸縮式雨傘,遇狀況立即變成防身工具,可將傘打開阻擋對方視線,並用旋轉方式」。事實上,將雨傘打開的目的,可以保護自己與其他的人,目的同樣是為了抵擋拖延時間。

盯住歹徒 準備攻擊自身的眼神方向

另外,網路也教大家「在空間小以繞圓型方式閃避。」張守忠表示,在被逼到無法有退路的情況下,無法繞圓型閃避時,必需瞄準盯住歹徒準備攻擊自身的眼神方向,如果歹徒眼神專注在自己的右方,就表示準備下手的方向,此時受威脅者必需以左方閃躲,即朝反方向閃躲。千萬不可以背對歹徒閃躲,從背後刺殺的傷勢會比正面看著受刺來得更嚴重,因為完全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受害。

非不得已 不要主動出手攻擊搶歹徒的刀

碰到殺紅眼的歹徒,必需反擊嗎?網路上教大家「.如可反擊,直接攻擊手腕,將兇器打落。」還有「.近身可攻擊下襠,膝蓋等脆弱部位。」不過,張守忠教官表示,對於一般人未接受過擒拿訓練的人來說,主動攻擊是有一定的風險,萬一真的歹徒持刀已經朝向自己來,除了前面提到要觀察來刀的方向、歹徒眼睛瞄準的方向,先做好因應準備之外,在出手奪刀的時間點也要拿捏好,當歹徒的手已經舉高快接近受威脅者的身體時,再出手去搶刀。除非有接受過專業訓練,非不得已的情況,不要主動出手攻擊歹徒或有搶刀的做法。

搭捷運低頭滑手機 危機意識低弱

最後,就是提醒大家,當還有機會對周遭的人提出警示時,可以發出聲音呼救,尤其類似發生捷運砍人事件時,有不少人只專心滑手機,甚至戴起耳機聽音樂,還有的人正在閉目養神,完全不知周邊發生什麼事了,當然便成為歹徒下手的主要目標。抓緊時間喊叫,可以提醒這一些人準備閃躲。但是,已經面對歹徒時,有時高聲喊叫,非但無法威嚇,反而更加激怒歹徒,將自己當箭靶,那就不妙了。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曼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83dea4a4
農曆年節前夕,家家戶戶都在忙著除舊佈新,但卻有部份民眾在大掃除過後,出現肩頸僵硬、肌肉痠痛不適等症狀。骨科門診發現,就診病患中,有的是肌腱拉傷,有的是因舊疾的運動傷害造成關節持續痠痛未改善,進而導致肌腱炎復發。
 
衛福部豐原醫院骨科楊聖峯醫師表示,肩關節受傷的病人常常沒有明確病史,會逐漸感到肩膀 痠痛,症狀發作的頻率也會持續增加。倘若肩關節因重複性動作造成肌腱受傷,累積多次便會導致肌腱退化,而退化的肌腱喪失原有張力,不僅功能無法完全恢復, 也會容易惡性循環、重複受傷。「鈣化性肌腱炎」指的就是肌腱內發生鈣化物沉積,常發生在肩膀的旋轉肌袖,發作時的疼痛甚至會造成手臂無法舉起或有麻木感。
 
因為大掃除,造成肌腱拉傷及鈣化性肌腱炎的情況屢見不鮮。楊聖峯指出,在急性發作期須適度休息、冰敷、局部壓迫、並抬高固定保護患部,其他可依症狀輕重,以口服或局部注射消炎止痛劑、外用消炎止痛藥膏、藥片、護具、熱敷治療等方式,幫助患者緩解部分症狀。
 
楊聖峯提醒民眾,不要過度重複使用同一動作,如提物、舉物、跑步、雙手長時間懸空從事工作等。倘若因工作或運動需長時間重複某一動作,可聽從醫師建議配戴局部護具,或做適當的伸展、強化運動,改善肌腱、肌肉的柔軟度及力量。

 

文章來源 : 健康醫療網  http://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363

歡迎來台灣康医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