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是老化的必然?年輕人就不會中風?養生的人絕對不會腦血管硬化?在我們腦內,藏有諸多的不定時炸彈,這跟年紀、生活習慣不盡然相關,唯有透過定期檢查早期發現,才能獲得改善以免遺憾。

undefined

所謂的腦內不定時炸彈,包括腦血管瘤、腦血管狹窄、失智等,一般人以為年紀大了就容易發生,但其實並非不可預防。

例如失智,許多人以為失智是老化的必然,但在我診斷的案例中,一位80幾歲的老人曾被家人認為失智來就醫,但這名老人除了失智外,還有明顯的步態不穩,透過電腦斷層檢查,我研判他其實是水腦引起的失智,這是一種腦脊隨液循環不良造成的水腦。

我後來幫他安排腦室分流導管手術,水腦消失了,失智情況也大為改善,顯然地,失智不一定是老化,如果這位老人平時都有健檢,我們也許可以更早觀察到他腦室已經擴大產生失智,進而提早治療。

另外,現代的年輕人中風比率提高,有些青少年也會中風,我就碰過一位17、8歲的女生,突然在激烈運動後頸部僵硬甚至疼痛,就診後,我同樣也透過電腦斷層與血管攝影,發現她有先天性的動靜脈畸形,這是一種腦內先天性的血管異常,原本人的動脈與靜脈之間,應有微血管聯結才能緩衝,但這位病患動脈與靜脈卻是交會在一起。

一般來說,這種動靜脈畸形平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頂多只是偶爾頭痛,但這名年輕的女生因激烈運動造成頸部疼痛,原因是動靜脈壓力太大,造成動靜脈血管破裂,雖然經過開刀把血塊取出,但可惜這名女生因太晚治療血塊過大,急救後仍然有半身不遂之後遺症。

我想,年紀大因老化,確實比年輕人容易發生腦中風,然而,類似先天性腦部血管畸形的腦中風,就得透過早期腦部檢查才能預防,過去,腦血管有無異常,是透過一根心導管管子穿到頸部血管,施打顯影劑的血管攝影來進行,然而最新技術已進步到無侵入性的磁振造影 (MRI),只要經過磁振掃描,就可知道你腦部血管有無異樣。

我也碰過一位40、50歲事業有成的上市企業主,平常並無任何不舒服的症狀 ,這位企業主熱愛運動、重視養生,不抽菸不喝酒,有次到醫院進行磁振造影MRI體檢,卻在檢查後發現先天性的血管動脈瘤,還好透過MRI健檢,立即將他腦內的血管瘤進行栓塞治療,否則等到破裂再處理,可能也會發生中風後半身不遂的遺憾。

血管瘤生成的原因,是血管壁較薄弱處因血管壁退化,血管突出變成血管瘤,若再久壓力一大可能就會破裂,就是所謂的腦出血,正常來說,100個人之間會有1至2個人有血管瘤,有些人終其一輩子不會有問題,但較大的血管瘤在緊張壓力大時會破裂,MRI是發現血管瘤相當精密的健檢設備,而且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查。

引發腦中風的另一個原因,是頸動脈狹窄,有位60幾歲的老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常有眩暈的症狀,作了腦血管高階MRI健檢,發現有頸動脈狹窄,發現後我們做了頸動脈支架,眩暈情況就大為改善。

血管硬化與血管瘤確實都會隨著年齡增長容易發生,積極的處理應該是平常定期透過MRI或腦部超音波檢查,若血管瘤不是很大,每半年或一年定期追蹤即可,若血管夠大就須會診內外科治療,若出現腦血管狹窄,可服用阿斯匹靈通血管的藥,血管狹窄幅度超過正常的75%,我們會評估是否有裝支架的必要,以免續發腦中風。

無論如何,腦中風不是老人病,年輕人也會腦中風,平常注意運動養生的人也會,年輕人要健檢,有慢性病史的人更是要定期檢查,這才是預防之道,而一般的健檢是無法早期發現腦血管的問題,腦血管高階MRI健檢才是早期診斷血管疾病的利器。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天氣熱得難受,好想吃些冰品,清涼一下,但是中醫往往都不建議吃冰,以免影響身體正常運作,甚至還強調大熱天要喝熱茶才健康;營養師則說,冰品的熱量較高,吃冰品首要注意容易造成肥胖,而且不要吃含有色素的冰品,以免引起過敏。

小心冰品所含糖份與色素

中醫認為,夏天不宜吃冰,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吃冰,若是出現咽喉炎、口腔黏膜破損吞嚥困難,可以吃冰淇淋、奶昔等緩解口腔不適,增加身體能量。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則表示,西醫並沒有禁止吃冰品,但是要小心冰品中所含的糖份與色素;此外,大熱天忽然吃冰會使血管收縮,高血壓病人有可能血壓上升,胃腸弱的人也有可能出現胃痛,要特別注意。

甜筒冰淇淋140大卡相當於半碗飯

劉怡里營養師指出,冰品含糖份往往很高,尤其是越酸的冰品,例如檸檬與金桔,為了口感好,含糖較高,或是酸梅冰則是鈉與糖都高;所以,在選擇冰品時,最好是以食材本身就有甜度的為宜,例如紅豆、地瓜、薏仁等。至於冰淇淋則是脂肪高,甜筒冰淇淋大約就有140大卡,相當於半碗飯熱量,若是加上甜筒,就要再增加50~80大卡。

吃進過多色素會出現過敏

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食安問題;劉怡里營養師進一步指出,冰品中常含有色素,雖然是可食用色素,但是吃多了也不好,小朋友吃進過多色素,會出現過敏現象,且會因此而影響學習,以及產生皮膚病;所以,冰品若是由芒果或是火龍果現打的,以食材自然呈現顏色較佳。

水果冷凍或加優格製成冰沙

劉怡里營養師並建議,其實可以自己在家製作冰品,可直接將水果洗乾淨剝皮之後,放到冷凍庫,例如將荔枝冰凍後吃,或是以優格加水果製成冰沙,不要額外加糖,就可以吃冰品吃得很健康。

 

本文摘自:健康遠見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嘗試過減肥的人一定都有過睡前肚子超餓的經驗,早上忍受飢餓抗拒美食一整天,好不容易到了睡覺時間,卻都全被飢餓感完全打敗,或是拼命地將睡前減肥操做完後,不久肚子卻開始咕嚕咕嚕叫個不停,但都這個時候了,怎能讓宵夜毀了自己的身材呢?間接導致失眠一整晚,隔天肌膚身體狀態超級差,惡性循環下去不僅瘦身沒成果,皮膚還變得超不好,難道宵夜對正在減肥的人來說,是真的全部都碰不得嗎?其實只要吃對食物,宵夜就再也不是減肥最大的敵人了!

undefined

為什麼吃宵夜會發胖?因為當時身理時鐘正處於一個休息的狀態,所以當進食時停工狀態的身體,就不會幫助消化與代謝吃進的食物,進而導致脂肪囤積體重增加,所以宵夜就成了會肥的刻板印象,但其實只要吃對食物,睡前吃東西就再也不是罪惡!

▼睡前因為飢餓感而導致失眠,不良的減肥方式不僅瘦不下來,還會導致身體的損壞。

undefined

優格

undefined

減肥中最好的朋友之一應該都少不了優格,白天可以吃優格晚上當然也可以吃,睡前吃優格可以助於減肥效果提升,晚上消化系統會慢下來,優格裡的乳酸菌還會增加消化,睡前吃優格是最好的選擇喲!

蜂蜜

undefined

睡前一小時吃一湯匙的蜂蜜可提升睡眠,睡眠品質變好時身體機能就會良好,自然而然養成易瘦體質。

香蕉

吃香蕉會幫助排便是減肥中最好的水果之一,加上香蕉會促進消化系統將身體不好的物質代謝出,雖然香蕉熱量很高,不過比起一包零食或鹽酥雞,不如選擇香蕉是更好的宵夜美食喲!

▼一根香蕉熱量雖然較高,但香蕉含有豐富的纖維,是促進腸胃蠕動最好的小幫手。

undefined

熱牛奶

undefined

睡前喝一杯熱牛奶會使身體感到放鬆,牛奶含有豐富的營養增加抵抗力與機能,牛奶也是增加新陳代謝的好朋友,減肥中的人喝一杯熱牛奶是最好的。

睡前吃宵夜只要選對食物也能輕鬆瘦身,不過還是禁吃高熱量、重口味的食物,因為這些美食還是會增加身體負擔,導致體重上升代謝變慢與脂肪囤積,所以半夜如果肚子餓得受不了,又怕吃東西會發胖的話,選擇以上這些食物,也能讓你不用挨餓輕鬆減肥。

 

本文摘自:Styletc樂時尚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天潮濕又悶熱,就算傍晚走在街道上,也是走不到10分鐘就感覺身體「黏踢踢」,汗腺比較發達的人甚至汗如雨下,讓許多上班族只想趕快衝回家,吃飽飯後好好洗個澡,然後再放輕鬆地追劇、看球賽轉播。然而,當心吃飽飯後「立刻」洗澡,真的會讓腸胃不消化,長期恐威脅到健康。

undefined

別鐵齒!飯後洗澡易妨礙胃腸消化

「剛吃飽飯不要去洗澡」,是許多人從小聽到大的貼心叮嚀,更是不少人家中的嚴格「家訓」,但是為什麼吃飽飯後不能馬上洗澡呢?彰化基督教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顏旭亨表示,就像飯後做激烈運動一樣,吃完飯後立刻洗澡,會讓血液往體表流動,胃腸道的血流量減少,造成胃腸蠕動和消化功能變差,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嚴重甚至感覺肚子痛或胃絞痛。

undefined

吃完飯後想洗澡!等待時間視洗澡形式而定

一般來說,食物被吃下肚後,經胃消化約需2個小時,為了避免造成消化功能減弱,建議等胃把所有食物,或大部分食物消化完再洗澡。

顏旭亨醫師建議,若是耗時約5分鐘的簡單沖澡,可以在飯後1個小時左右進行,對胃腸的消化功能影響不大,但洗澡水應避免太燙;若是洗溫泉或泡熱水澡,因洗澡時間較久、水溫較高,容易讓血管快速擴張,加速血液流動至體表,進而影響消化功能,因此建議最好等吃完飯後2小時再進行。

undefined

飯後上床睡覺 更是危害胃腸健康

除了飯後不宜立刻洗澡之外,顏旭亨醫師特別提醒,飯後不要馬上上床睡覺,這習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勝飯後洗澡,不僅消化不良,也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

臨床就常有年輕人因工作關係,三餐不正常,早上起床太晚,早餐隨便亂吃一點、填飽肚子就好,中餐省略不吃,下班後才猛嗑晚餐,幾乎是把三餐當一餐吃,吃飽後就匆匆洗個澡、上床睡覺,長期造成胃食道逆流,夜夜睡不安寧,甚至常有喉嚨發炎、咳嗽、胸痛等不適。

預防胃部下垂!三餐別吃得太快、太飽

輕忽飯後小習慣,容易威脅到胃腸健康,因吃得太飽而放鬆褲子腰帶也是其一。許多人吃飽飯後習慣放鬆腰帶,減輕束縛感,這樣雖然肚子舒服了,卻會讓裝滿食物的胃部下垂。顏旭亨醫師表示,胃下垂的人,胃部消化和蠕動功能會比較差;最好的方式是避免吃太快,或突然吃太多,以免吃得太飽造成胃部下移,引起胃脹和消化不良。

 

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大約兩年前我曾寫過一篇「從紅薑黃先生談薑黃」,兩年來這股薑黃的熱潮不但沒有減退,反而隨著知名生技公司推出保健飲品的行銷助攻進一步成長,到現在我在門診中最常被問到的養生藥材已經不是西洋蔘、黃耆、枸杞等,反而是薑黃的詢問度數一數二!

薑黃的流行其實不是只有在一般民眾之間,學術界也有同樣的潮流,在美國國衛院的醫學資料庫PubMed中搜尋薑黃的學名「Curcuma longa」,1992年以前每年相關研究都不超過10篇,在1997年之後便一路成長,到2015年已經達到每年276篇的水準。

薑黃能夠這麼夯確實是有他的原因,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薑黃對人體有多種益處,且沒有已知的毒性,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也認可薑黃萃取物屬於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普遍被認為安全)的範疇,使用上沒有特殊禁忌。

薑黃是薑科植物但跟薑並不一樣,90%以上產於印度地區,千年以前就已被用在香料、染色、醫療用途,是印度咖哩的重要原料,也是印度傳統阿育吠陀醫學用來處理關節疼痛的常見藥材,中醫學上薑黃主要有「破血、行氣」的作用,常用於氣滯血瘀造成的心、胸、肋、腹痛、經痛,以及跌打損傷與筋骨痠痛。

目前所知薑黃含有至少3種天然多酚類物質,統稱為類薑黃素 (curcuminoid),其中薑黃素(curcumin)佔了大約75~80%,是目前所知薑黃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他兩者依所佔比例依序為15~20%去甲氧基薑黃素(demethoxycurcumin)和約5%雙去甲氧基薑黃素(bisdemethoxycurcumin),多酚類物質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已知薑黃素的抗氧化效果是維生素C的2.75倍、維生素E的1.6倍。

上述三種類薑黃素經過口服,可在人體中經代謝產生2種活性化合物 tetrahydracurcumin 和 hexahydrocurcumin ,總共5種物質都能對人體都會產生作用但其作用機轉仍無法非常確定,目前國際研究薑黃(主要是薑黃素)可能有下列效果:

2012年 Journal of inflammation 有文章指出薑黃對於「椎間盤發炎」有效果;2012年 Phytotherapy Reasech 又有文章指出薑黃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膝關節腫痛發炎」有顯著療效;2013年 Expert Opinion on Investigational Drugs 有文章指出薑黃對「燙傷疼痛以及傷口癒合」有幫助;2007年 Phytotherapy Research 就有文章指出薑黃對「糖尿病導致的神經性疼痛」有幫助,2014年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也有類似的文章發表。 

除了這些研究顯示薑黃之效用,由於有足夠證據顯示薑黃對於部分癌症有幫助,也是薑黃研究的一個熱點,國內知名的腎臟科江守山醫師也提出薑黃(素)的作用概括為:天然抗炎劑、保護腎臟、調節三高。

總而言之,薑黃對於人體保健的有效性、多元性是有一定依據的,而一般來說因為薑黃的價格並不高,廠商造假的誘因並不大,有興趣的民眾應能以合理價格在市面買到相關產品,至於部分產品強調的減肥、排宿便甚至是解酒等效果,個人倒是不認為有足夠的資訊支持,若大家購買、服用相關產品覺得有達到這些廠商宣稱的療效,可能要思考其中到底是否含有薑黃以外成份?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香蕉只能放室溫?蘋果、水蜜桃一起塞冰箱? 你的習慣動作其實會讓水果壞得快。了解水果屬性,保存一點都不難。

打開李媽媽家冰箱的保鮮抽屜,裡頭裝滿蘋果、水梨、水蜜桃、木瓜等,有幾顆水蜜桃外皮已開始變色;冰箱旁的櫥架上,則擺著一串剩下幾支黃澄澄的香蕉,走近一看,發現有果蠅在四周飛舞……。

李媽媽一家五口都愛吃水果,在市場裡看到想吃的就買,但卻對於如何保存水果感到頭疼,常常水果還沒吃就爛掉,不僅浪費也不環保。以為對的水果保存法,其實有誤︰

●香蕉要在室溫存放,不能放冰箱嗎? 

錯。香蕉熟了還是得放冰箱,雖然外皮會變黑,但不會影響果肉的甜美。要不然就像李媽媽家的熟香蕉,來不及吃完就引來惱人的小果蠅。

●蘋果、水蜜桃一起塞冰箱?

不可以。許多人習慣把水果全都保存在冰箱保鮮抽屜,若是錯把不同特性的水果放在一起,就會像李媽媽冰箱裡的水蜜桃一樣,開始熟透壞掉。

●草莓清洗過再冷藏,拿出來就可以吃,很方便。

不對。因為水分會使病菌微生物孳生,讓草莓容易發霉,不僅是草莓,所有的水果都一樣,要吃之前再清洗就好。

到底水果有哪些特性?哪些水果不能擺在一起?該如何正確保存?如何催熟?怎樣才不會讓水果還來不及吃就爛了?

冷藏前,先認識水果類型

台灣號稱水果王國,四季皆有水果,且種類繁多。在加入WTO後,開放進口國外水果,更讓許多水果不分季節來到。

水果雖然已從果樹上摘下,但它仍是有生命的個體,會呼吸、感冒、受傷,也會老化。有些水果會釋放「乙烯」,有些水果最怕冰箱吸收水氣而變乾,也有水果冷藏會受傷,該如何小心照顧它們呢?

擔任美國多項農產品推廣協會產品經理的洪添來指出,要學會保存水果,前提是要先分清楚它是「已熟型」還是「後熟型」。

「已熟型」水果指在採收時已經成熟,若未放入冰箱冷藏,很快就會過熟、爛掉的水果;「後熟型」水果是在採收時還未完全成熟,必須擺放在室溫環境一段時間繼續熟化。

1.需要冷藏的水果︰

葡萄、蘋果、蓮霧、芭樂、草莓、櫻桃、水梨、柑橘。不過,冰箱內溫度低、濕度也低,所以水果容易流失水分,許多人或許都有經驗,有些水果未包裝就放進冰箱或是冷藏太久,就會出現皺紋、乾枯萎縮。

在冷藏環境下容易流失水分的水果,包括梨、蓮霧、芭樂、櫻桃、龍眼等。

避免水分流失是冷藏保存關鍵。這類水果怕水分流失,但也需要呼吸,因此,可用紙張包覆後再放入塑膠袋,塑膠袋防止冰箱吸收水果水分,紙張則幫助吸收水分,避免水氣凝結孳生細菌、發霉。記得塑膠袋口只要稍微打結不需綁死,要維持透氣,別讓水果悶壞。

洪添來建議,如櫻桃易碰撞受傷又怕水分流失,可用真空保鮮盒盛裝,並避免裝太多櫻桃導致相互擠壓。

2.先放室溫幾天再冷藏的水果︰

水蜜桃、甜桃、香蕉、奇異果、楊桃、釋迦、甜柿、酪梨等。以水蜜桃、甜桃和蜜李等對溫度敏感的水果為例,未熟前的理想保存溫度在10~25.6℃,夏天得在室內陰涼處熟化,稍變軟後即可冷藏。

洪添來解釋,因為桃、李的危險溫度為1.7~10℃,而冰箱的冷藏溫度4℃,正在危險溫度範圍內,如果桃李未完全熟化前冷藏,會破壞水果組織、流失水分。

夏季高溫超過29℃以上,桃、李也會開始產生不規則熟化,同樣會受傷。

判斷熟成後冷藏是保存關鍵。後熟型水果需擺在室內陰涼處熟化,熟成後還是得冷藏,否則水果仍會過熟、壞掉;秋冬季節則可視室內溫度決定是否冷藏。

如何判斷水果已熟?

以軟硬度可分辨桃李類、奇異果、釋迦、甜柿等水果的成熟度;香蕉、楊桃、酪梨等水果則以顏色判斷,通常由青轉黃後即算成熟,酪梨則會轉變為黑色。

以嬌嫩難照顧的後熟型水果水蜜桃為例,經營水果行30年的李進益分享一個小撇步,買回來需在室溫環境擺放2天左右,稍微變軟就可以放入冰箱冷藏,要吃之前拿出來退冰2~3小時,吃起來的軟硬度就剛剛好。但水蜜桃也是怕冷藏會流失水分的水果,同樣需要以紙張及塑膠袋分層包裝,防止冰箱吸走水氣。

此外,熱帶水果也怕冷、容易感冒,如鳳梨、香蕉、芒果、木瓜等,若要成熟後冷藏,建議不超過兩天,並盡快食用。

3.不能和其他蔬果放一起的水果︰

蘋果、釋迦、梨、木瓜、香蕉等。這類水果在成熟過程中會釋放一種氣體,叫做「乙烯」。乙烯會加速水果的成熟和老化,若將一般蔬菜、水果與此類水果放在一起,就容易提早老化、腐爛。

李進益提醒,在水果堆中,若是有一顆水果壞掉,就要立即挑出,因為壞掉的水果也會開始釋放乙烯,讓其他水果一顆一顆接著壞。

分開包裝、擺放為保存關鍵。這類水果不論是冷藏或室溫保存都需要分開,若是冷藏,建議裝入塑膠袋,袋口稍打個結,避免釋放出的乙烯影響冰箱內其他水果的品質。

水果保存得宜,須先聰明買

如果不想因為保存水果而大傷腦筋,最好的辦法就是適量採購,可少量多樣,並在一週內食用完畢。當然,還要選擇當季盛產水果,因為最新鮮,而且量多便宜。

大顆水果賣相好價格高,若是自己吃,則建議購買小顆,數量多並可分次食用。若是後熟型水果,可挑選一顆熟度剛好,當天可吃,另一顆則挑青澀一點的,回家還可再擺放1~2天。

水果還沒熟,但急著想吃怎麼辦?

李媽媽才剛從市場買了一袋水蜜桃回家,愛吃水果的三歲小孫女伸手就想拿來吃,「等等,水蜜桃很硬還沒熟哪,」李媽媽趕緊阻止。

若要催熟後熟型的水果當然有辦法,訣竅是利用會釋放乙烯的水果。

◎奇異果、水蜜桃:一般買回的奇異果、水蜜桃還要在室溫下放個好幾天才會變軟,如果擺一顆蘋果在奇異果堆或水蜜桃堆裡,約可提早1天熟成。

◎釋迦:可用水噴濕釋迦,以紙袋或報紙包起或覆蓋,可加快熟成速度約1天。但熟成軟化後的釋迦容易爛,放入冰箱冷藏可再放3~5天。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運動有無數好處,其中之一就是「流汗」,可以幫助身體排出很多廢物。不過流汗並不稀奇,「流油汗」才是關鍵。我們的皮膚有兩種腺體,一種是汗腺,另一種是皮脂腺,汗腺主要任務是排汗水散熱,皮脂腺的任務是分泌脂肪滋潤皮膚,順便把皮下脂肪的脂溶性毒素帶出來,也就是把不容易排出身體的重金屬排出來,十分難得。因此流汗排的毒素不多,流油汗排的毒素才多。

如果你運動完覺得渾身油膩、臭烘烘的,應該要感到高興,因為這時你的身體正在執行重要的排毒工作,趕緊用溫水和手工皂洗掉這些油汗,全身會覺得很舒暢。如果在公園或戶外運動,沒辦法立刻洗澡,也要去廁所用濕毛巾把全身擦一遍,如果不這麼做,不久後皮膚又把毒素吸回去了。

如何油汗排毒?

排油汗的重點就是要多補充水分,讓身體多流汗。由於臺灣比較濕熱,運動要流汗很容易,但在乾燥、寒冷的地區則需要多費心。若你住的區域比較乾燥,建議運動時穿長袖、長褲,用悶的方式把油汗悶出來,運動完就把又臭又油的衣服拿去洗乾淨。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用天然洗衣粉,不然螢光劑、界面活性劑、人工香料殘留在布料上,運動時會被汗水溶出,傷害皮膚。

當寒流來襲的時候,實在很不容易流汗,這時,我們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油汗排毒法。日本人最愛的三溫暖、泡溫泉就是一種油汗排毒法,這些大家很熟,我就不多說了。另外有一種原木做的大烤箱,人可以坐在裡面,用遠紅外線加熱,把全身油汗烤出來。以前我住在西雅圖的那十幾年,一直很想買一座裝在家裡浴室,但始終沒買,而是發明了「春捲療法」。

「春捲療法」絕不是要你去買春捲來吃,大致做法是先沖熱水澡,之後不穿衣服,用棉被把全身包得像春捲一樣,讓身體大量發汗,把油汗逼出來,慢慢的讓身體放輕鬆,如果想睡就睡。等20 ∼ 30分鐘醒來後,會發現棉被是溼的,但皮膚是乾爽的,全身感到輕盈且無比順暢。

剛開始做的人,被單會黏上很多油汗,會臭,每次都要洗淨、換新。這招可以說是排毒、抗疲勞、抗老化,甚至抗癌的好方法,不過癌症不好對付,要連續一年每天做才能好轉。

說也奇怪,不管是清水斷食、運動排汗或春捲療法,做過幾次之後,身體的味道就會逐漸改變,原本身上的臭味、怪味都會慢慢消失,轉為清爽的味道,而且體力會變好,外表看起來也顯得更年輕。

不論是哪一種排油汗的方法,加上食用維生素B群裡面的B3(也就是菸鹼酸),會促進血管放鬆,排出更多毒素。如果藉由運動排油汗,可以補充胺基酸鈣鎂,放鬆神經與肌肉,讓肌肉不會過度緊繃。

油汗排毒法重點

● 運動時必須大量流汗
● 注意運動必須循序漸進
● 運動時必須補充大量水分
● 建議補充菸鹼酸與鈣鎂錠
● 注意沖澡、擦汗
● 三溫暖、泡溫泉
● 遠紅外線大烤箱
● 春捲療法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健品都是黑心食品?日前食藥署抽驗13件膠囊錠狀葉黃素保健食品,發現竟然有6件產品葉黃素含量均低於標示值,其中一件更是只有標示值的0.3%!成人每日葉黃素的需求量約8~10mg, 但若真要補足量,台灣法規的最大劑量上限是30 mg;而市面上充斥的低劑量商品,更讓人好奇:「劑量之外,到底要挑選何種劑型的保健品,才能讓營養價值被人體完全吸收利用?」了解到不同劑型之間的吸收效果差別,才是讓消費者手中鈔票發揮最大CP值的關鍵!

undefined

當產品的成分劑量相同時,不同劑型的產品,到底有什麼優缺點?先給大家一個小觀念,營養品的吸收是在小腸進行,所以不論甚麼劑型的營養補充品在被人體吸收前都要先進入胃中經過分解之後變成溶液狀才會到小腸進行吸收,所以以吸收速度來說當然是液態>粉狀>膠囊>錠狀。

今天先就以下常見的劑型跟你們簡單分析,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各個劑型的特性。

1. 錠狀

錠狀劑型是所有營養品中最普遍也最便利的劑型,製作過程需要將有效成分的細粉添加賦形劑、黏著劑打成錠狀,吞進人體後要考慮溶解程度的問題所以常常需要再添加崩解劑。吃進胃裡之後依照消化程度的不同需要耗費40分鐘~4個小時不等的時間才能吸收,過程中成分可能因為胃酸破壞而有損失,所以有些錠劑會做成膜衣錠來抵抗胃酸的破壞或控制成分釋放的時間,等到了腸道的鹼性環境才會釋出活性成分讓身體吸收。

但有一點需提醒,錠劑食品對於消化功能不佳的人可能會造成吸收效果有限或未經吸收就排入化糞池的隱憂,再者,有吞嚥障礙的民眾對於這樣的劑型可能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undefined

2. 膠囊

膠囊又分為硬膠囊與軟膠囊,膠囊食品會因吸水而軟化,到達胃部約15分鐘會崩解釋出成分。一般來說油溶性的成分會用軟膠囊包裝,例如:魚油、紅花油。而具有高濃縮或刺激性的粉末則會利用硬膠囊填裝來避免傷害食道黏膜,所以食用膠囊時可別打開膠囊吃粉末啊!人家是有其用意的!還有,若是老人家在吞膠囊食品時要搭配充足的水分避免有膠囊提早軟化黏在食道傷害黏膜的疑慮。

undefined

3. 粉末

粉狀產品因為少了打成錠狀或填入膠囊的過程,所以製程較單純也相對保留較多活性營養成分,不過為了顧及口感,有些會添加果糖、香料等添加劑,站在保健品的角度顯得有些多餘,但口感好的營養品大家的接受度也會比較高阿!

undefined

4. 液態

溶液態的營養品因為吸收速度最快,近來受到很多人的喜愛,相關的產品也不斷推出,對於服用膠囊錠狀食品有吞嚥障礙或消化功能比較差的人來說,接受度範圍更廣,更有許多營養品做成和人體等滲透壓來提高吸收利用,像是運動飲料或提神飲品…等, 但可能因為服用便利口感又好喝而造成攝取過量的問題,所以補充營養品還得先看清楚使用標示及警語。

那是否液態型比較容易被吸收?其實吸收速度快在某些營養成分來說不一定吸收率就高,甚麼意思呢?就拿大家最常補充的水溶性維生素B群舉例,若一次補充高劑量又釋放太快的維生素B群,人體沒辦法一下子全部吸收利用,來不及被吸收的會隨尿液排出,所以維生素B群反而較適合低劑量分次食用或使用慢速持續釋放型的錠劑。

再拿最近很火紅的葉黃素來舉例,葉黃素為脂溶性的營養素,因此大部分會做成膠囊的型態,這對於有吞嚥困難的人或是平常就已經要吃很多藥粒的老寶寶來說,儘管知道葉黃素對眼睛保健好,卻也不見得會心甘情願的吞下去阿…這也是現在口感好喝的葉黃素崛起的主要原因吧!畢竟營養品是一個保養的概念,就要抱著開心的心態有耐心並養成長期習慣幫身體做保養。

undefined

每種劑型各有其優缺點,到底哪種型態最好?錠劑的成本較低但能製作的範圍廣,膠囊能裝的份量少但能包覆刺激性較大的食品,粉狀分子小吸收快但也可能造成來不及吸收就排出體外,液態口味多樣化小孩老人接受度高但要注意攝取過量的問題。所以,營養品的劑型還是要看成分的特性與個人需求而有不同。

 

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你知道黑豆利水消腫,對哺乳中的婦女還能通乳,不過,你或許不知道黑豆還能防腸癌、心臟病,並收減輕糖尿病之效。

《本草綱目》記載,黑豆能治腎病,利水下氣,活血、解毒,當人們想到黑豆,不外乎利水消腫。不過,國外對於黑豆的研究日漸增多,黑豆的健康功效也因此又多了幾項。

1. 預防腸癌

根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100克的黑豆含有高達18.2克的膳食纖維,而國人每日膳食纖維的建議攝取量為25~35克。《營養與癌症(Nutrition and Cancer)》期刊指出,黑豆當中富含的纖維質,會在結腸中發酵,產生丁酸(butyric acid),強化結腸細胞的運作,減少細胞癌變的機率。膳食纖維也可促進排便,使腸道不積存廢物,防指腸癌的產生。

2. 防止心血管疾病

黑豆當中的纖維質還可以降低膽固醇,維持心臟健康。此外,葉酸和維生素B6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同胱胺酸(Homocysteine)的累積。研究發現,過多的同胱胺酸會損害血管,從而造成心臟方面的問題。

3. 減輕糖尿病

美國著名的加斯林糖尿病治療中心(Joslin Diabetes Center)發現,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採用高纖的飲食,血糖會變得比較低。至於針對第二型糖尿病,則可以使血糖、血脂,以及胰島素較為穩定。

4. 降血壓

黑豆鈉含量低,鉀的含量卻相對高,每100克的黑豆含有1663毫克的鉀,123毫克的鈣及171毫克的鎂,都能幫助降低血壓。

5. 維持骨骼健康

黑豆富含鐵、磷、鈣、鎂、銅、鋅,也能維持骨骼的整體健康。鈣和磷對於骨骼有支撐的作用,鋅和鐵則能維持骨骼與關節的彈性。中醫也認為,黑色食物能補腎,而腎主骨生髓,髓化血,腎氣充足,骨髓造血機能也會正常。

不過,由於黑豆是高鉀的食物,腎功能不佳的人不適宜多吃,並且實用前要先請教營養師。另外,黑豆也是大豆的一種,同樣含有大豆異黃酮,可能有豐胸的效果,然患有子宮肌瘤、乳癌的人則要減少黑豆的攝取量。

怎麼吃?

除了煮成黑豆水,最能吃到黑豆營養的方式還是整顆食用,例如抓一把黑豆作成濃湯,也是吃進黑豆完整營養的方法之一。

黑豆濃湯(1人份)作法如下:

材料:切丁的洋蔥、大蒜、芹菜、紅椒、雞肉、黑豆100克、少許的鹽、茴香、檸檬汁

作法:

1.黑豆要先泡過水。

2.將前5項材料下鍋加水悶煮10分鐘。

3.先倒一半的黑豆,加入鹽、茴香再煮5分鐘。

4.全部材料倒入食物調理機,打成細滑泥狀。

5.加入剩餘的黑豆,加入些許的水繼續熬煮。

6.加入檸檬汁直到收汁變得濃稠。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說上班族無時無刻不處於壓力大的狀態,但是到底壓力來源是什麼,你真的知道嗎?你知道精神上的壓力,也連帶影響到你的大腦、腸胃等器官嗎?上班族更需要好好照顧腸胃,才不會讓它在關鍵時刻「落漆」。胃痛的部位準確來說是「上腹部」,也就是肚臍以上、肋骨以下的位置,這個人體重要器官,一旦鬧起脾氣,可是會讓人整天心神不寧、坐立難安。

undefined

上班族的效率殺手:腸胃鬧脾氣 原因大解析

根據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平均每3個人就會有1位有腸胃不適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如果未加以妥善治療,可能帶來健康更大隱憂。上班族需要維持高效率產能,自然要把握各種提高效率的方式,除了善用各種外在工具,內在更應該要照顧好自己,維持好元氣,才能避免因為疾病而影響到工作效率;尤其是像消化不良、胃脹氣、胃酸過多、胃痛這類症狀,常常無來由地搗亂。

以下就來為你解析幾個讓腸胃鬧脾氣的常見原因!

1. 沒吃早餐、長時間空腹:胃酸分泌過多

經過一整晚睡眠的空腹時間,早晨的第一餐顯得格外重要,如果說因為忙著趕上班而錯過了早餐,對身體是嚴重的傷害!暴飲暴食、吃太少,都會引起胃酸分泌過多,當胃裡沒有食物可供胃酸消化,或消化完了食物還有多餘的胃酸,胃黏膜就會遭到腐蝕、甚至灼燒食道黏膜和十二指腸;胃黏膜被破壞後,就會增加罹患胃炎、胃潰瘍的機率。

2. 越忙越是猛灌咖啡:胃痛、胃食道逆流

咖啡因刺激大腦,把周公趕走,上班就能效率百倍,不過咖啡因有效不在於多,如果把咖啡當水一樣猛灌,不只會壓榨掉身體的能量,抽煙、喝酒、喝咖啡、濃茶、甜食、辛辣食物,都是刺激胃壁、增加胃酸分泌,進而讓胃食道逆流的機會大為增加的因素。

3. 三餐不正常吃,但一吃就是暴飲暴食:胃脹氣、消化不良

暴飲暴食導致的消化不良,是上班族最常遇到的問題,三餐時間不正常,只好在可以好好吃一頓時大力犒賞自己,彌補心態卻會讓人吃到撐才肯罷休。胃本身不會產氣,胃脹氣多半是跟腸道消化有關,或是因為狼吞虎嚥吃得過快、邊講話邊吃飯、嚼食口香糖、喝汽水等把空氣吞進體內,自然就形成了脹氣。

4. 工作壓力大到爆:消化不良、胃痛

難搞的客戶、機車的主管…,工作上是否有千萬種讓你壓力爆表的事情?精神心理上的壓力絕對也是有礙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常見的就是胃痛。胃痛分為情緒性跟生理性兩種,情緒性胃痛有時比生理性造成得更難以忍受,嚴重後果是壓力引起胃酸分泌,引發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酸逆流等病症。

5. 就愛吃油膩炸物、辛辣食物:胃痛、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

下班總約燒烤店、麻辣鍋聚餐?每次吃飯不加辣就吃不下去,消夜更是非鹹酥雞、雞排不可?油炸物含有反式脂肪,會加速身體老化、血管壁脂肪增厚,又難以消化;而麻辣鍋這類又辣又燙的食物,更會降低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刺激胃液分泌,延遲胃排空,造成胃食道逆流、胃痛、消化不良等問題。

undefined

天然漢方幫你健胃固腸,解決胃脹氣、胃痛等胃部毛病

想要健胃固腸,除了培養飲食均衡、定時定量的習慣以外,使用天然中藥材也有健胃效果,中藥成分如丁香、桂皮、甘草有芳香健胃效果,甘草歸心、肺、脾、胃經,可緩急止痛;丁香溫中散寒,是治胃寒嘔逆之藥;桂皮能溫經通脈、散寒止痛。龍膽、大黃則能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刺激腸道蠕動,還具有補氣、祛寒、清熱的效果。

食用天然中藥對現代上班族當然是非常不便的選擇,這時如果在家中或辦公室準備一罐常備胃腸藥,也是上班族應付不時之需的好建議。在挑選上,可以特別選擇具有中西複方成分的胃腸藥,不僅可以透過西藥成分中和、抑制胃酸的分泌,緩解胃部不適,更可以透過漢方生藥成分當中的溫和調理特性,達到健胃固腸的效果。但是也要注意,如果使用胃腸藥長達2週過後,消化不良或胃痛等症狀仍未緩解,還是記得要盡速就醫喔!

 

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