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ic_9885883_20131112214147695148  

      如果要選一個我最愛的食物,麻辣鍋絕對會在我名單上的前三名,在我人生還是阿胖的時期,吃麻辣鍋絕對是最大的娛樂之一了,三不五時,有事沒事,自己約會或朋友聚會我就會想吃麻辣鍋,而且我的腸胃比較弱,別人吃完麻辣鍋隔天上廁所都沒事,我大部份吃完麻辣鍋天都會肚子絞痛!但即使如此我還是1~2個禮拜就會想吃一次麻辣鍋,要一個嗜吃麻辣鍋如命的人,叫他忽然不能吃麻辣鍋,就跟要他的命是一樣的,所以當然愛吃麻辣鍋就吃,減肥期間沒什麼不能吃的東西,怎麼吃?吃的量?跟吃的頻率的問題而已!

      基本上減肥期間我鼓勵一個月要有1~2次的放鬆日,任意吃妳自己愛吃的東西,讓身心靈求得一個平衡,如果你只求體態均衡,不需要做的太極端,畢竟要做的是可以維持一輩子的飲食方式,太極端的方式往往都不長久。我自己也是一樣,如果有特殊的聚會,基本上我是什麼都吃的,只是我會稍微挑東吃,例如太甜的我不吃,太油的不吃,真的想吃就吃一點點有嚐到味道即可。

那我們就來看一下麻辣鍋可以怎麼吃吧!

       基本上麻辣鍋最大的問題就在浮在湯底上那層油,嚴格上來說這是不健康的油,一般的辣油都是用沙拉油去煉的,如果少量食用的話也還ok,但麻辣鍋的湯底可是浮著一層好厚好厚的油脂,大部份的熱量都來自於這厚厚的油,加上麻辣鍋的調味本身是屬於重鹹重辣,是身體較不易代謝掉的,很多朋友會發現吃麻辣火鍋後,體重好幾天變重或者是不動,就是一種水腫,吃太鹹是很容易讓體內滯留水份的。

麻辣鍋不建議吃的食材:

1.老油條

這是跟麻辣鍋最絕配的食材,也是最容易令人發胖的食材,因為油條本身就是油炸過的精緻澱粉,加入麻辣鍋後,吸飽湯汁跟脂肪的老油條,小小一條約手掌長的油條絕對就要逼近250~300卡的高熱量

2.餃類

吃火鍋必吃的餃類是我以前最愛吃的食材,也是我現在拒吃的食材,餃類是屬於加工食品,大都是由你不知道化學成份加上油脂,澱粉,大量調味料等成份所粗成,蛋白質少的可憐,是吃了多增加熱量又沒有比較好吃的東西!

3.王子麵

雖然吃麻辣鍋大家都愛加王子麵,但這絕對是超肥的食材,而且王子油本身就是油炸麵熱量就夠高了,加在麻辣鍋裡又加了一堆油,一份下來500卡跑不掉。

4.炸豆皮

跟吃老油條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要吃我建議吃生豆皮,不過其實光吃鍋裡的豆腐就很好吃了。

5.飲料

麻辣火鍋很辣,所以不知不覺喝很多飲料,麻辣鍋熱量就夠高了,還喝了一堆高糖份的飲料,這樣子喝胖真的很不划算!

6.白飯

不要吃,精緻澱粉在什麼地方都是該避免的食物。

麻辣鍋怎麼吃比較好:

1.建議可以有一個「吃的順序」,如果想吃油條,不要一上來就吃,一上來油是最多的時候,油條一下去把所有油都吸光了,肥死,我通常會先建議吃鍋底的板豆腐跟鴨血,這兩樣都是很適合麻辣鍋,夠入味又不會吸太多多餘油脂的食材,而且我吃麻辣鍋一定要先評鑑這兩樣,如果豆腐跟鴨血都不好吃基本上這家麻辣鍋我就打不及格了。

2.再來建議點鴛鴦鍋,另一鍋可以選昆布湯底的白鍋或者是酸白菜鍋都可以,把蔬菜都丟到白鍋裡去煮,千萬不要把蔬菜丟到辣鍋裡去煮,在吃比較油的同時吃大量的蔬菜可以幫助平衡血糖,增加纖維質,也可以清口跟增加一些飽足感,不致於吃太多高熱量的食材。

3.先吃一些鴨血豆腐跟蔬菜後,辣的這一鍋基本上我就只用來吃肉,牛肉,豬肉,雞肉,牛肚,牛筋,這類食材都很適合加在麻辣鍋裡煮,如果真的太油太油,我會過點水,或者是可以弄一個醬料,用大量的醋跟蔥花,吃麻辣鍋我都這樣沾,除了好吃外,醋跟蔥花也都有幫助平衡血糖還有清一些油掉的作用!

4.最後那些比較不適合吃但想吃的,例如油條,餃類,漿類等的食材我會比較後面再吃,因為已經有飽足感不會吃太多,二是通常煮到後面鍋底不會那麼油,老油條下去比較不會沾到太多油,原則上我覺得吃個2條沒問題,好吃的東西也是淺嚐即止比較好,留一個想念的空間下次再來吃,如果都要吃的很飽很撐,就沒有享受美食的趣味了。

最後我們在減重期到底多久可以吃一次麻辣鍋呢?

提供幾個參考:

1.體脂肪30~40%以上的朋友,以及剛開始實施減重計劃的朋友,3個月吃一次麻辣鍋,尤其是剛開始減重的朋友,3個月內絕對不能吃麻辣鍋,很容易前功盡棄!

2.體脂肪20~30%的朋友,2個月可以吃一次麻辣鍋

3.體脂肪10~20%的朋友,基本上一個到一個半月可以吃一次麻辣鍋

4.體脂肪10%以下的朋友,隨時什麼時候想吃麻辣鍋都可以,10%以下有兩種人,一是怎麼吃都吃不胖超瘦的瘦子,肥胖這件事在他的人生中從沒有這種困擾,另一種是超壯肌肉量超多的肌肉男,基本上吃什麼都很容易被消耗代謝掉,也不用擔心!

 

資料來源: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6608733_20140727101926773000  

小麻煩不擔心!臨時有點不舒服,別急著出門找藥房,也許走進廚房就能幫你忙。

「倩婷知道頭痛又要發作了,因為感覺脖子『緊緊的』,接下來後腦會出現脹痛,這個伴隨多年的「朋友」總在壓力大或開會時找上門。趁症狀還輕微時,她趕緊溜出辦公室泡一杯咖啡,緩解不適,因為咖啡有擴張血管的功效。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張家蓓感覺自己有輕微發燒時,會到廚房切蔥白泡熱水喝,不久即感覺舒服許多,「蔥白能散熱,」她解釋。

生活上常有些小毛病,雖然讓人不舒服,卻又不至於需要看醫生,或者這些擾人的病痛在半夜或假日突然發作,卻又還不到緊急送醫的地步,一些天然的急救藥方,在你家的廚房就能找到。

「這些方法只是暫緩不適,」多位醫生特別提醒,如果使用這些解方後症狀未減緩,一定要就醫,了解身體發出警訊的真正原因。

1.扭傷      解方:蘆薈、粗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醫師廖麗蘭建議,輕微的扭傷可敷上有消炎功效的蘆薈,輕輕按摩舒緩不適。或者將粗鹽炒熱後,用布或毛巾包著熱敷患部,讓肌肉放鬆。

2.眼睛浮腫、疲勞    解方:茶包、菊花+桑葉+決明子 

張家蓓指出,茶葉所含的單寧酸是天然收斂劑,可迅速消除眼部浮腫。可用手帕或小方巾包住已經用過、冷掉的茶袋,敷在眼睛5分鐘。切忌將茶袋直接放在眼皮上,因為單寧酸會刺激眼睛,引起不適。

而菊花性涼,能解眼睛乾澀腫痛,決明子、桑葉也都有明目功效。將三種藥材各取三錢以500cc水煮沸即可服用。

3.蚊蟲叮咬、燙傷    解方:小黃瓜、薄荷、蘆薈 

小黃瓜泥或切片、薄荷、蘆薈都有清涼、消炎、鎮靜的功效,塗抹在蚊蟲叮咬或不小心燙傷的患部,可有效止癢和消腫。

4.失眠    解方:櫻桃、奇異果、牛奶、百合(或白木耳)+蓮子 

整夜翻來覆去難以入睡嗎?睡前吃幾顆櫻桃讓你香甜入夢。美國纖維肌痛和慢性疲勞綜合症研究中心的醫學研發部總監戴特鮑指出,櫻桃含有褪黑激素,有效幫助入眠及維持睡眠規律。

而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教授劉珍芳研究發現,睡前2顆奇異果能提高睡眠品質,因為奇異果所含的鈣、鎂及維他命C,有助於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與傳遞,能穩定情緒。

小魚乾、熱牛奶也富含鈣,能鎮靜情緒、減輕焦慮,讓人好入眠。此外,百合、蓮子都有清心安神、改善神經衰弱的作用,睡前喝一碗百合蓮子湯能對抗失眠。

■百合蓮子湯做法:將蓮子煮熟透後,加入百合或白木耳,起鍋前加入少許冰糖即可。

5.打嗝    解方:糖、柿蒂 

打嗝是因位於胸腔與腹部之間的橫隔膜神經受刺激,產生痙攣,橫隔膜突然向下,產生吸氣的動作,一旦氣體急速通過,喉嚨的聲門猛然收縮,就會發出咯!咯!奇怪卻無法控制的聲音。打嗝打不停,「吞1~2茶匙的糖可緩解」美國纖維肌痛和慢性疲勞綜合症研究中心的醫學研發部總監戴特鮑建議。

中醫也認為味道甘甜的食物有鎮定的功能,能抑制橫膈膜神經的反應,緩減打嗝症狀。此外,廖麗蘭指出,柿子的蒂頭會促進腸胃蠕動,也能迅速解打嗝。取5~6個柿蒂加入500cc水煮沸即可飲用。

6.鼻塞、流鼻水    解方:泡熱茶蒸鼻子 

鼻塞讓人晚上睡不著、白天昏昏沉沉,無法專心工作,張家蓓建議,鼻塞時可泡杯熱茶,讓熱騰騰的蒸氣解除鼻塞的困擾,因為茶的單寧酸能抑制血管擴張,並且綠茶效果比紅茶好。

7.喉嚨痛、咳嗽    解方:大蒜水、鹽水漱口、金桔 

輕微的喉嚨癢痛、咳嗽,不妨試試大蒜水。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新鮮的大蒜汁有抗菌特性。取六瓣大蒜壓碎後加進溫水,一天兩次、服用三天後可明顯改善。熱水(不燙口即可)加鹽也有消炎退火功能,能緩和咳嗽及喉嚨不適。金桔則有止咳、化痰功效,單吃或泡茶喝均可。此外,番茄、楊桃、蜂蜜水、杏仁等也都有鎮咳止痰的功效。

■金桔茶的做法:材料:金桔2個、紅茶包1個、熱開水1杯、蜂蜜1大匙

做法:金桔洗淨,以刀略切開口、榨擠出桔汁,再連同果粒、紅茶包放入沖茶器中,熱開水燒開沖入茶器中,約2分鐘即可飲用。飲用時調入適量蜂蜜即可。

特別提醒:吃金桔前後1小時不可喝牛奶,因牛奶中之蛋白質遇到金桔中之果酸會凝固,不易被腸胃消化吸收,造成腹脹。飯前或空腹時亦不宜多吃金桔,因金桔中之有機酸會刺激胃壁黏膜,產生不適感。


8.噁心、嘔吐    解方:薑 

在冷颼颼的冬天喝碗熱呼呼的薑茶,能驅寒保暖。薑的另一個神奇功效就是能防暈止吐。薑根裡的生薑醇和薑烯酚成分,可緩和胃蠕動的頻率,具有止吐效果,是天然的暈車藥。隨身攜帶一瓶磨碎的生薑汁(連渣),一感到頭暈不適,就含一些薑汁及渣在口中,減緩動暈症的症狀。利用生薑搗碎,敷貼在肚臍上也有效果。孕婦如有孕吐不舒服症狀、女性在月事期間有嘔吐或寒性體質的經痛、或是癌症病人化學治療後想嘔吐,可含一片烤過或川燙過的薑片緩解不適。

9.蕁麻疹    解方:香菜沾米酒 

身體出現紅紅會發癢的腫塊,而且從局部漸漸蔓延,可能是蕁麻疹發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醫師廖麗蘭指出,以香菜沾米酒塗抹患部,能暫時緩解發癢的不舒服症狀,因為香菜能發汗透疹、驅風解毒,沾了有消炎功效的米酒,可快速的帶走發炎徵兆。

10.腹瀉    解方:蘋果、山藥、紫蘇茶 

如果飽受拉肚子之苦,廖麗蘭說吃顆蘋果,或是吃點山藥、泡杯紫蘇茶能有效緩解!蘋果的鞣酸和有機酸有收斂作用,因此能夠止瀉。打成果汁或果泥都有效果。山藥因含有豐富的澱粉質及消化酵素,能幫助消化、穩定腸道激躁,達到健胃止瀉的功用。

此外,紫蘇主治行氣和胃、吐瀉腹痛,可用3錢紫蘇葉500cc水煮沸即可食用。

特別提醒:如果是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嚴重腹瀉,還是要看醫生對症下藥。

11.壓力    解方:玫瑰花茶、米粒 

經濟不景氣、工作繁重已經讓人夠煩了,回到家還有一堆家事要處理,連假日也不得喘息。再忙,也要給自己幾分鐘時間喝杯玫瑰花茶,能理氣解鬱。此外,張家蓓建議,感覺煩躁時,可拿米粒輕壓耳穴,按到會痠痛的位置就多按壓幾下,直到感覺不痛為止。

■玫瑰花茶做法:玫瑰花1錢、陳皮1錢半、佛手1錢半,加500cc水煮沸即可。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8604444782  

英文有句俗諺 ”You are what you eat.”(人如其食),意思是你吃什麼,就會像什麼。飲食習慣會洩漏個性,也會反映在臉上。

一些食物看起來沒那麼糟,對皮膚來說卻不然,吃多可能會使臉色差,甚至導致發炎反應、細胞氧化、損害膠原蛋白和DNA。簡單來說,雖不至讓人毀容,卻有變醜、「操老」的風險。

這7種食物,小心,別吃太多。

1.胡蘿蔔、木瓜等紅色蔬果

紅色蔬果不是富含類胡蘿蔔素與纖維,能抗癌、重整腸道環境嗎?居然被列在這裡?

沒錯,紅色蔬果營養價值高,但短時間內吃過量或長期吃太多恐怕會變黃臉婆。

臺北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指出,類胡蘿蔔素是一種脂溶性色素,是天然色素中最重要的族群。若過量食用胡蘿蔔、南瓜、木瓜這類含有大量類胡蘿蔔素的蔬果,將導致血液中的類胡蘿蔔素濃度過高,色素沉澱在皮膚真皮層中,讓膚色黯沉、黃黃的。黃毓惠提醒,一天不要吃超過兩個飯碗份量的紅色蔬果,就不會有什麼問題了。

2.洋芋片

雖然油脂是維持肌膚彈性的重要元素,卻不是所有油脂都對我們有益,好油才會提供健康皮膚所需的維生素E。

愛吃薯片、洋芋片、鹹酥雞的人要注意,不僅容易肥胖,小心惱人的粉刺、面皰揮之不去。

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為了降低成本,炸物、洋芋片通常是用劣油、油炸過的油,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過多,容易造成皮膚發炎、自由基增加,影響細胞的完整度和皮膚的保濕狀況。

《皮膚科用藥》期刊(Journal of drugs in dermatology)中的研究也指出,這類食物充滿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是粉刺、皺紋生成的元兇,會讓我們有一張比實際年齡老的臉。

3.速食

車子開進車道、點餐、取餐,好快就解決一頓,正如其名「速食」。你的皮膚可能也在快速變醜。

大家都知道吃太多速食會長痘痘,《美國皮膚病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進一步指出,長期習慣吃高GI值、低蛋白質、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速食,與面皰病變有關聯,會對皮膚造成嚴重威脅。

4.甜點

蛋糕、馬卡龍、糖果等精緻點心對女生來說簡直是夢幻逸品,姊妹時間少了這些點綴,想必會大為失色。

可是,這些食物充滿糖分或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享受的同時,體重不知不覺增加,還讓人明明過了青春期,粉刺、痘痘卻還冒不停。

黃毓惠指出,想要有漂亮皮膚,就要少吃點糖,糖分會降低細胞活性、誘發肌膚發炎。美國皮膚科醫生、《The Sugar Detox》的作者法里斯(Patricia Farris)則表示,吃太多糖會破壞膠原蛋白,讓皮膚失去彈性和柔軟度,並刺激粉刺生長。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這些加工過的點心,缺乏膳食纖維,容易讓腸道毒素孳生,導致便秘,反應在臉上使臉色黯淡。

總是打扮美美的去吃下午茶,卻愈吃氣色愈差。若真無糖不歡,不妨適量吃點黑糖。

5.含糖穀片、三合一沖泡包

不要被包裝上的美言騙了。許多穀片、沖泡包標榜營養、低GI、低熱量,其實含大量糖分,且往往都是砂糖、精製糖。

劉怡里表示,身體需要維生素B群參與醣類代謝、皮膚角質代謝,攝取過量糖分,將造成維生素B群快速流失、血管發炎,氣色也跟著變差。若貪圖方便天天喝2~3包,可能就因小失大了。

6.酒精

近來不少研究在還啤酒、紅酒清白,指出適量喝酒有益健康,到這裡竟又被列為黑名單?飲酒過量除了會上癮、傷肝,黃毓惠指出,喝完酒讓人看起來毛孔粗大、臉紅紅的,其實是酒精讓皮膚的血管擴張,長期飲酒輕則引起泛紅、「酒糟臉」,重則長膿皰或損傷保持皮膚堅實的膠原蛋白。

7.碳酸飲料

相信可樂、汽水對不少人來說難以抗拒,夏天尤其消暑,有些果汁汽水,更讓人以為喝到水果的營養。

碳酸飲料通常含糖和磷酸鹽,果汁含量少之又少。糖會加速皮膚老化、皺紋生成,磷酸鹽則會造成鈣質流失。或許你會覺得奇怪,鈣質流失跟臉有什麼關係?劉怡里解釋,臉的骨架也需要鈣質。

喝太多碳酸飲料,不但會胖,小心臉看起來垮垮的,皺紋也跑出來了。

記得別矯枉過正,營養均衡還是最重要。劉怡里叮嚀,體內醣類代謝、皮膚角質代謝、保濕度維持、細胞的完整都需要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參與,膠原蛋白的合成也需要維生素C。因此,不要亂節食,若營養不均、蔬果吃不夠,維生素流失又未獲得補充,老化就在所難免。謹慎飲食,就是最有用的微整形。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369025_20140717201257042000_s  

有高血脂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而且還有年輕化的趨勢。所以,降血脂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熱門話題之一。很多人都喜歡選擇保健品來降血脂,但其實,一些廉價的天然食品比這些加工品效果來得更好,譬如蔬菜就是降脂的天然食物。一起來看看10大降脂蔬菜。

降脂蔬菜1/海帶

海帶具有去脂降壓、清熱利水、軟堅化結、鎮咳平喘等作用。此外,海帶中的褐藻膠是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和食物中的膽固醇結合,將其排出體外。

降脂蔬菜2/辣椒

辣椒含維生素C的比例在所有食物中最高。維生素C可以改善機體微循環,減低毛細血管脆性,同時維生素C還能夠降低膽固醇的含量,是一種天然的降脂食物。辣椒素還能促進脂肪的新陳代謝,防止體內脂肪的積存,因而有降脂和減肥的功效。但是,過量食用辣椒會刺激胃腸道,容易引發胃痛、胃潰瘍等疾病。

降脂蔬菜3/苦瓜

苦瓜性涼味苦,含有較多的苦瓜皂甙,而且維生素B1、維生素C和多種礦物質的含量都比較豐富,能調節血脂、提高機體免疫力。慢性腸炎患者不宜多食苦瓜,食用時宜急火快炒,不宜長時間的燉煮。

降脂蔬菜4/芹菜

芹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增強胃腸蠕動,有很好的通便作用,能幫助排除腸道中多餘的脂肪。經常食用芹菜的人,體內膽固醇的含量顯著下降,而且還能降低血壓。不過,年老體弱或胃病日久不愈的患者,應減少芹菜的攝入量。

降脂蔬菜5/大蒜

大蒜具有明顯的降血脂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並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經常食用大蒜,能夠對心血管產生顯著的保護作用。大蒜又被稱為「藥用植物中的黃金」。醃制大蒜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有效成分遭到破壞。患有消化道疾病、肝病及眼病的患者不宜過多食用。

降脂蔬菜6/茄子

茄子皮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有顯著的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功能。此外,茄子中還含有大量的皂草甙,也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油炸茄子會使維生素P大量丟失,因此應減少油炸,或在其表面掛糊上漿後再炸。

降脂蔬菜7/花椰菜

花椰菜有白、綠兩種,兩者的營養價值基本相同,花椰菜熱量低,食物纖維含量很高,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它又被稱為「天賜的良藥」。花椰菜含類黃酮較多,而類黃酮是一種良好的血管清理劑,能有效地清除血管上沉積的膽固醇,還能防止血小板的凝集,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降脂蔬菜8/綠豆芽

綠豆芽雖長的普通,但降血脂效果驚人。綠豆基本不含維生素C,而綠豆芽的維生素C含量卻可達36毫克,有效促進膽固醇排泄。綠豆芽的膳食纖維也能幫助清除體內膽固醇。綠豆芽適宜烹炒,油與鹽不宜放得太多,炒時最好加些生薑絲和醋,薑性熱,能抵消豆芽的寒性,醋可減少豆芽中維生素的損失。

降脂蔬菜9/銀耳

銀耳滋而不膩,為滋補良藥,其富含膳食纖維,可加強胃腸蠕動,減少脂肪吸收。銀耳多糖屬植物多糖,有降低膽固醇、增強免疫力、抗腫瘤、抗衰老和美容潤膚等作用。

降脂蔬菜10/馬齒莧

馬齒莧含多量鉀鹽、黃酮類等活性成分,還有享有「血管清道夫」美譽的伽馬亞麻酸。因此,多食馬齒莧能有效抑制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生成,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管擴張,預防冠狀動脈痙攣和血栓形成,防治心臟病。此外,馬齒莧還有降血壓、調節血糖、清熱解毒等功效。

資料來源:39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2531170_20110301105857458345_s  

冬天冷氣團一波波來襲,許多女性內搭發熱衣、外穿保暖羽絨衣,衣服口袋中甚至裝滿暖暖包,只怕在寒冬中成了手腳冰冷的「機器人」,明顯肢體僵硬。其實,想改善「冰美人」的窘態,除了靠衣物保暖之外,也可以透過日常保健讓身體散發溫暖的溫度。

一、足浴

人體雙腳的穴位總數約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若將雙腳浸泡在熱水中,可以促進全身經絡和血脈暢通,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尤其熱水中加入八角、茴香、紅花、肉桂、生薑等熱性藥材,更能提升效果。

至於中醫認為可以振奮體內陽氣的硫磺,同樣可以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因此民眾可趁冬天多做泡湯。

二、飲食

以營養學觀點來看,怕冷與缺乏鈣和鐵等礦物質有關。缺鈣容易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和肌肉收縮,血液中若缺鐵則會導致身體熱能減少,出現體溫降低的症狀。此時可補充牛奶、豆製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有鈣質的食物,以及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高鐵食物。

若以中醫理論來看,怕冷通常與血虛體質有關,此時可以阿膠和大棗補血。不過,中醫也認為有時候吃補血食物的效果不見得能充分發揮效果,原因在於個體腸胃不佳,無法將吃下的食物轉換為人體所需的熱能和血以供養全身,因此建議可多吃南瓜、山藥、枸杞、靈芝等溫性食物,先調理脾胃,再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

三、按摩

血海穴和三陰交穴是幫助補血的穴位和經絡,若在此穴位及周圍按壓,可促進血液循環,讓身體變暖和。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即膝髕上端上約2寸,赤白肉肌肉鼓起之處。三陰交穴則位於腳踝內側上3寸,在脛骨後凹陷處。

四、運動

運動是驅除寒冷的最好辦法,每天運動半小時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進而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9885883_20140627212711445000_s  

立冬在即,氣溫驟降,病毒蠢蠢欲動,感冒患者增多了,出現喉嚨乾癢、支氣管發炎等症狀!而這波突然來襲的冷氣團鋒面,也讓許多人掛病號。中醫師表示,想要減少氣候驟變所致的感冒喉嚨痛不適問題,不妨多食用葡萄、柿子等有助潤燥、養肺的水果來調理、舒緩。

季節轉化之際容易好發咳嗽少痰、口鼻乾燥、心煩無力等症狀。主要與空氣中缺發水份、氣溫驟降、驟升等氣候變化有關。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體易因氣溫驟降、空氣乾冷傷肺,而出現口乾咽燥、乾咳等症狀,甚至使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呼吸系統疾病復發或加重。

酷酷嗽這樣吃!5蔬果滋陰養肺助舒緩

為避免上述狀況,天氣轉變對人體機能、健康產生的影響,除了在日常多注意保暖外,在飲食上也因多加注意。想要避免支氣管等呼吸系統疾病復發、加重,也要多食用有助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蔬果。推薦易於取得的5種天然水果給有喉嚨乾癢、支氣管問題的人參考:

潤燥水果1/葡萄

一向被認為有助人體補血、女性應多加食用的葡萄,除了有補血作用外,更有滋補肝腎、生津液、利尿的效果。不論是直接食用,亦或是搗汁蜂蜜濃煎收膏,再以開水沖服,都有助改善煩熱口渴、緩解神經衰弱、過度疲勞造成的不適感。

燥水果2/柿子

有「神仙果實」之稱的柿子能潤肺止咳、化痰軟堅。特別是,生食柿子,有助改善肺虛久咳、咳嗽痰多、咳嗽帶血絲等症狀。至於紅軟熟透的柿子,則能緩解乾癢煩渴、心中煩熱等不適感。

潤燥水果3/梨子

含水量豐富、口感甜脆的梨子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作用。不論生食、燉煮或與蜂蜜熬膏,對乾咳、老年咳嗽、小孩支氣管炎 均能有效緩解。

潤燥水果4/柑橘

當季盛產、滋味酸甜的柑橘,不僅可口好吃,還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的功效。特別是,榨汁或與蜜同煎,對改善乾咳不適有不錯的效果。

潤燥水果5/荸薺

口感甜脆、長相獨特,經常被用來入菜增添食材風味的荸薺,不僅可做菜餚食用也可當水果生吃,適度食用還有清熱生津、潤燥祛痰的作用。與蓮藕一同料理,還能改善口燥咽乾、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症狀。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      

3  

4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6400131_20140909141506435000

你以為只有外國的藍莓、燕麥、橄欖油才有益健康嗎?台灣就有經過科學驗證,可以防癌、抗老、讓你活力充沛的超級食物。「當你坐下來用餐,就在做生死抉擇,」全球知名營養權威、《超級食物》作者普拉特(StevenPratt)說。聽起來嚇人,但充分的證據證實,健康的關鍵,在於你挑選的食物。

食物中超過上千的天然化學物質擁有預防疾病的超級能力,不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維生素、礦物質,還有近來營養界的超級明星植化素(photochemical)。

全世界都熱中於選出超級食物,舉凡促進健康、提升記憶力、加速新陳代謝等主題,都被選出超級食物,連權威的《時代》雜誌都曾選出年度十大超級食物。多吃健康的食物絕對沒有壞處,但是只眼巴巴看到國外選出的藍莓、火雞肉等超級食物是不夠的,在地、季節性本土版的超級食物,更符合台灣人的終極需求。

■ 原則一、超級食物是天然食物

或許你可以在保健食品找到許多營養素,但它們對你的幫助比你想像的小,「食物是非常複雜的,」舉例來說,醫學界本來以為多吃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可以預防癌症和心臟病,但經過長期的研究卻發現,吃食物有效,吃β胡蘿蔔素補充品卻沒有效果,疑問的解答,最有可能是在多種類胡蘿蔔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綜效。所以專家說:「該吃葉子時就吃葉子,不要吃膠囊。」

■ 原則二、超級食物來自台灣人日常的飲食

台灣人的飲食中比西方人常吃黃豆製品、海帶海藻類與菇菌類,這些食物後來都被發現極具營養價值,值得我們珍惜。

但許多植物如辣木、香椿、桑葉雖具有強力抗氧化物,大多種植來作為開發保健食品之用,非台灣人日常的飲食,專家建議不予推薦。另外如桑椹等蔬果也因產量不穩、且產季短,若推薦可能只能食用果汁或果醬等加工品,因非健康飲食之道,也成為遺珠之憾。

■ 原則三、超級食物是指超級飲食方式

「促進健康最重要的是飲食型態和規律運動。飲食型態就包括多吃這些超級食物和其他各種各樣營養的食物,」塔夫茲大學研究員莉齊天坦(AliceLichtenstein)說。應該將超級食物融入均衡飲食計劃中,從最基本的蔬果、油脂、五穀、肉魚蛋奶類5大類食物,均衡飲食做起。

■ 原則四、超級食物可補足台灣人飲食不足

「超級食物要補足現代人飲食的弊病,」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國人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與各種慢性病的成因,幾乎都是氧化自由基導致,因此具抗氧化成分的蔬果,會被大力推薦。

雖然選出本土版超級食物,並不代表飲食需侷限在這些食物裡,我們也選出和這些超級食物同類別、提供類似營養素的夥伴食物,最好輪流食用這些好食物,讓這些食物從此與眾不同。

一、穀類:糙米

糙米有種米糠的不愉快氣味,蒸煮後口感欠佳,一直不能成為人類的主食。但隨著健康意識抬頭,糙米成為當紅明星。

台灣人常吃的白米是去掉米糠層,等於去除穀類中重要的營養素,糙米只有脫殼,因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以及鎂、磷等礦物質。

最新發表在《內科醫學誌(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的研究發現,只要用糙米替換白米,就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又稱成人型糖尿病)風險。哈佛公衛學院研究人員估計,每天用相同重量的糙米代替白米,就能降低16%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糙米裡更有一種成分叫谷維素(oryzanol)是一種強力抗氧化物,可以降低膽固醇,糙米裡的木酚素可以預防乳癌與其他荷爾蒙相關癌症,另一項發表在《英國營養學期刊(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的研究發現,停經後的婦女吃富含木酚素的食物,體脂肪和身體質量指數(BMI)比較低,也就是會比較精實、比較瘦。

糙米浸泡發芽後,營養成分又大大提升,在日本掀起一股發芽玄米(即糙米)的風潮,糙米發芽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急速上升,發芽糙米中GABA的含量是白米的5倍、糙米的3倍。GABA是一種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以抑制緊張焦躁的情緒,具輕微的鎮定劑作用,所以是最in的抒壓成分!糙米發芽後六磷酸肌醇(IP6)也是白米的4倍,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對部份癌細胞如肝癌,有抑制作用。

● 怎麼選?

專家建議一定要選擇有機糙米。因為糙米保留了稻麩、胚芽,傳統農法裡慣用的農藥與除草劑無可避免會留在上面,反而會比白米吃到更多農藥。

● 怎麼吃?

先以冷水浸泡1小時,再以水與米比為1.2:1蒸煮。若一開始不習慣,建議可以白米混糙米煮,比例是白米:糙米:水=2:1:3.25。

二、根莖類:地瓜

地瓜像是一位早就走紅的大明星,等著我們去細數豐功偉業。

地瓜發跡之初,是因為許多企業CEO吃地瓜餐,發現因此減了肥,那是因為一顆地瓜只有115卡,熱量不到半碗飯。大老闆們還覺得吃了地瓜後精神好,那是因為地瓜裡有很多鉀,人體如果鉀質太少,會虛弱疲憊。鉀質也能使心臟功能和血壓正常!地瓜還有很多纖維和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是絕佳的抗氧化來源,可以保護身體不因細胞受損而導致癌症,也可以預防心臟病。

地瓜還是其他抗氧化物的優質來源。如紅色的地瓜有茄紅素,有助於對抗心血管疾病、乳癌和攝護腺癌。紫色的地瓜有花青素,有助於預防身體的退化性疾病,也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只不過地瓜的升糖指數(GI值,指食物影響血糖的程度)偏高,糖尿病人、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應該少吃。

● 怎麼選?

很多人以為地瓜生命力強,不太需要用藥,而地瓜因為味甜容易吸引田鼠和地下蟲,所以傳統農法仍傾向施藥。專家建議選擇有機地瓜或安全用藥的農家,而且中等大小約手掌長度的地瓜最好吃。

三、蔬菜類:地瓜葉

現在連外國人都要試著嚐嚐我們台灣人的地瓜葉了,美國阿肯色大學把地瓜葉列為全世界最營養的蔬菜,因為地瓜葉裡含有15種抗氧化物,可以預防心臟病、發炎與一些癌症。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一份病例對照的研究發現,原發性肺癌病人與鄰居對照,發現飲食中攝取維生素A、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頻率愈高的人,罹患肺癌的危險性愈低。而拿來研究的13種食物中,茼蒿和地瓜葉會隨著攝取量愈多而降低罹患風險。地瓜葉裡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只要吃一盤,幾乎可以滿足一天的需求。

● 怎麼吃?

專家提供私房食譜,可以將地瓜葉當主食,一餐就吃到大量的地瓜葉。先用雞骨架加丁香魚用電鍋熬成高湯;高湯裡先加入地瓜葉梗煮熟,再加入易熟的地瓜葉,最後加入薑絲、枸杞、鹽調味。

四、蔬菜類:番茄

要選超級食物,番茄不上榜很難,因為茄紅素早已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最早番茄最令人振奮的抗癌效果就是預防攝護腺癌。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每週吃10份蕃茄、番茄醬、番茄汁,甚至是披薩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是每週只吃兩份以下的人,少了45%,後來番茄不只能對抗攝護腺癌,還被發現可以對抗乳癌、子宮頸癌、膀胱癌和肺癌。也是因為茄紅素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抑制自由基對身體的破壞,茄紅素干擾癌症細胞的生長與擴大,另外茄紅素也能刺激免疫系統,讓身體更有效率對抗癌症。

番茄後來也被發現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德國科學家研究有無心臟病史的男性體內的茄紅素濃度,發現茄紅素較低的男性心臟病發病的機率是濃度較高者的兩倍,番茄裡還有可以保護眼睛的葉黃素,可以預防老人黃斑部病變,也能強化視力,常用眼的上班族可以多吃。

● 怎麼吃?

茄紅素溶於脂肪,所以番茄沙拉上淋點醬汁,或是番茄炒蛋,都比新鮮番茄吃進更多茄紅素。

● 夥伴食物:

紅西瓜、紅肉葡萄柚、木瓜等紅色的蔬果。

五、蔬菜類:高麗菜

就像家裡的老媽媽一樣平凡,卻有數不清的抗氧化神效,營養價值和防癌效果可說是第一把交椅。

古早在建造長城時,中國人就知道多吃高麗菜提升能量與毅力。後來經由匈奴和蒙古的戰士才將高麗菜從東方傳到歐洲,種植面積從北歐擴展至德國、波蘭和俄羅斯,研究人員先是觀察到波蘭和俄羅斯東歐婦女罹患乳癌的機會比美洲婦女低,進行飲食分析後,發現高麗菜裡的素(indole)應該是主要功臣,素會改變雌激素的代謝,降低乳癌風險。

除了素,高麗菜裡還有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和蘿蔔硫素(surforaphane)等強力抗氧化物。異硫氰酸鹽會降低致癌物的毒性,然後刺激分泌致癌物殺手,再迅速將致癌物移出體外。有研究發現,異硫氰酸鹽可以預防肺癌和食道癌。

蘿蔔硫素也是功能強大的抗氧化物,蘿蔔硫素可以增強體內酵素系統的解毒能力,中和毒素對DNA產生的傷害。

除了抗氧化功效外,高麗菜也是維生素C和纖維的良好來源。也有護眼的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營養價值那麼高,一盤炒高麗菜熱量才52卡而已。

● 怎麼選?

專家說,秋冬享用高麗菜,才可以既享受食物的豐美,並避開過多農業、化肥的風險。台灣蔬果大致可以分為春夏和秋冬兩季,十字花科蔬菜正是秋冬才盛產的蔬菜。並建議不要選擇已經切開的高麗菜,因為葉中的維生素C已經流失。

● 夥伴食物:

十字花科家族如小白菜(雖然它沒有結成球狀,還是一家人)、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都是親戚,美國癌症協會飲食建議,就是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六、水果類:巨峰葡萄

自從紅酒開始有了健康美名後,很多人都有了喝酒的藉口,事實上葡萄連皮吃,會比紅酒更健康。因為紅酒中有益的成分白藜蘆醇(resveratrol)在葡萄與葡萄皮裡也有,而且避開喝酒亦傷肝的風險。

白藜蘆醇是葡萄被紫外線或真菌、細菌感染後產生的一種抗毒性化學物質,後來發現這種抗毒性不僅可以保護植物,也可以降低人類罹癌的風險。

曾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葡萄的天然產物白藜蘆醇的抗癌活性」就表明,白藜蘆醇在腫瘤發生的起始、增進和擴展的三個階段都有抑制作用。白藜蘆醇也能抗老。哈佛大學病理學教授辛克勒(DavidSinclair)實驗發現,無論是果蠅、酵母細胞或老鼠,只要餵食少許的白藜蘆醇,壽命都大幅延長。

葡萄除了有白藜蘆醇的好處外,還有花青素的強效抗氧化劑。花青素可以保護心臟,降低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

● 怎麼選?

專家建議,通過產銷履歷的葡萄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台灣種植葡萄很難防制病蟲害,所以有機葡萄少見又昂貴,若要連葡萄皮一起吃,很多人會對洗葡萄很頭痛,因此網路上還流傳用太白粉、牙膏等方法,其實清水清洗最好。農藥毒物試驗所建議清洗蔬果時,最好是先浸泡10~15分鐘,再仔細沖洗。

七、水果類:香蕉

台灣是香蕉王國,種植技術冠全球,香蕉的營養價值也值得驕傲。

香蕉防癌效果好。發表在日本癌症學會的報告發現,香蕉中含有增加白血球活性成分,而且可以促進腫瘤壞死因子(TNF)的生成。研究人員東京大學教授山崎正利更指出,香蕉愈熟,也就是表皮的黑斑愈多,免疫活性愈高。表皮上出現黑斑的香蕉,增加白血球的能力是青香蕉的8倍。

香蕉也可以降低直腸結腸癌的發生。因為香蕉裡含有果寡糖,而且是果寡糖含量最多的水果,果寡糖可以滋養腸道裡的益菌,減少致癌物質的停留。香蕉鉀質也很高,一根就高達422毫克,鉀質可以維持心跳穩定,預防高血壓與中風而香蕉也可以預防腎癌。瑞典一項發表在國際癌症期刊的研究發現,每週吃4~6次香蕉的女性,罹患腎癌的風險降低一半。

許多人也以為香蕉太甜,而名聲不佳。其實香蕉的升糖指數(GI,指食物影響血糖的程度)只有中等,一根的熱量也才100卡左右,約三分之一碗飯,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肥。

香蕉也是雜誌曾選出的快樂食物。因為香蕉含有讓人心情愉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台灣俚語說:「失戀吃香蕉皮,」很有科學根據。

● 怎麼選?

選購時可以選擇果實飽滿,尾部圓滑,果皮外緣稜角不明顯的。

八、水果類:芭樂

芭樂因為纖維高、熱量低,幾乎和減肥畫上等號,台北市長郝龍斌說,芭樂是他的減肥三寶之一(另二寶是番茄和紅龍果),芭樂在國內外都一炮而紅,因為它的抗氧化實力超乎想像。

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林宗賢將33種國產水果分析發現,珍珠芭樂的抗氧化能力和桑椹、巨峰葡萄同為第一領先群,珍珠芭樂的抗氧化力甚至比維生素C超高的奇異果還高。

等重的芭樂維生素C含量比柑橘高8倍,因為老牌的維生素C可以抗氧化,是美白聖品。芭樂也是鉀質大王,一小杯的芭樂切丁就有688毫克的鉀,比香蕉高出63%。常吃高鉀食物的人,血壓會比較正常,中風、得心臟病的風險比較低,芭樂有驚人的植化素,包括類黃酮素、三帖類(triterprenes)和類胡蘿蔔素等。紅心芭樂裡更有茄紅素,大家對茄紅素耳熟能詳,已經有研究提出證明,茄紅素對降低罹患攝護腺癌風險有關,也能抑制乳癌細胞的成長。

正因為這麼多強力營養素,印度心臟研究室發現,吃芭樂總膽固醇、三酸肝油酯、低密度(壞的)膽固醇都會明顯下降,同時,高密度(好的)膽固醇則會增加。

● 怎麼選?

雖然四季都可以買到芭樂,但芭樂的產季是9~11月,中型較佳,表皮有珠粒狀突出,顏色翠綠色,較具有甜度。挑選紅心芭樂則以外皮由綠轉黃,並帶有紅暈斑點者最佳。

● 夥伴食物:

土芭樂、紅心芭樂、珍珠芭樂都推薦。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    作者 : 黃惠如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2457331_20110215234042094000_s.jpg  

對許多辛苦減重的人來說,有一群人既讓人羨慕又嫉妒,他們總是蛋糕、零食、冷飲不離手,無論多少高熱量食物下肚,身上依然不長肉、骨瘦如材。不過,這群瘦子通常合併有面黃肌瘦的菜菜臉色,中醫師表示這是腸胃失調、營養吸收能力所致,長期會危害健康,建議修正飲食習慣,且適度按摩腸道穴位以促進腸胃的消化和吸收。

零食當正餐 腸胃失調、營養吸收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中醫師黃珏頴表示,有一名25歲女性患者,體型偏瘦且腹脹,經常面色蒼白、下巴長青春痘,因每天早上背部痠痛、刷牙時有嘔吐感、泛酸、體力差、睡不好、便秘等問題就診,細問之下才其工作繁忙,用餐時間不固定,經常只吃幾口冷飯就匆匆結束一餐,且常有用零食、冷飲充當正餐的現象。其實,這類吃不胖的患者個案在中醫門診很常見,但特別的是,這名女性經常在清晨感覺背部「胃倉穴」疼痛,是胃寒體質者常見的疼痛部位,若不仔細判斷,可能被誤診為一般背痛或腰痛,而忽略腸胃失調的真正病因。

飲食習慣差 腸胃道疾病百百款
黃珏頴中醫師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不健康的外食機會多,容易有情志不暢、精神緊張、肝氣鬱結的現象,而中醫理論認為肝的疏泄不暢會引發「肝木克脾土」,導致各種腸胃道疾病,例如泛酸、嘔吐、胃食道逆流、火燒心、便祕或腹瀉、胃炎或胃穿孔等。

穩固腸胃系統 生活保健靠這6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過量或快速的飲食習慣,都會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若要「腸保健康」,預防因腸道功能失調所引發的不適症狀,黃珏頴中醫師提醒務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另配合正確的生活習慣,保健效果更佳。

1.定時定量:少吃燒烤炸辣類食物,少去吃到飽餐廳。每天一定要吃溫熱的早餐,不要一大早就喝冰牛奶、冰奶茶、冰豆漿,以免臟器受寒。

2.定時排便:多攝取高鑯物質、每日飲水至少2000c.c.,可幫助排便,預防便秘。若不喜歡喝白開水,可偶爾泡些決明子茶加菊花取代,另杏仁茶也具有潤腸的作用。

3.飲食3333飲食均衡,把握每日3份蔬果、3份動物性蛋白質、3份植物性蛋白質和3份全縠類的飲食原則。每份的量約為個人手掌或拳頭的大小。

4.戒菸酒檳榔:小酒可怡情,切不可牛飲傷肝傷腸胃。

5.規律運動:每週運動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運動可以讓精神變好,加速循環代謝,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還可以舒發情緒。

 

按摩腸道和穴位:

水分穴:先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隨後可多加強肚臍上一指幅的「水分穴」,能幫助消水腫。

足三里:膝下三寸,四指幅。

中脘穴:胸腔劍突結合處與肚臍中間連線1/2之處。

內關穴:手腕橫紋上3指幅,兩筋之中。

公孫穴: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前下方凹陷處。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5186946_20100805093102025468_s.jpg  

指甲的顏色、形狀、厚薄、光澤皆可反應身體狀況

你的身體健不健康?
就由這些小小的指甲來告訴你吧!
指甲是由不含細胞的角蛋白所組成,是一個死的角質組織,指甲包含5個部分:甲板、近端指甲皺襞、指甲基質、甲床、下甲床。整個構造中,只有甲基質和甲床有活的細胞,所以,指甲是不會呼吸的。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璇表示,指甲是否健康可從下列幾點來判別:
長寬形狀:指甲的形狀是由遠端手指骨決定,正常的指甲其長度和寬度約是1:1(不留指甲的狀態),有點呈正方形的形狀。
色澤:與微血管豐富程度及指甲基質的黑色素有關,健康的指甲應呈現健康的粉紅色,表示底下血液豐富,沒有貧血、營養不良等情形,也沒有黑色素沉澱
飽滿度:飽滿度夠的指甲,再加上近端的甲床沒有軟組織增生時,若把兩根手指頭指甲跟指甲對向靠在一起時,會在指甲根部呈現一個菱狀的空間。
指甲表面:沒有條紋、指甲剝離等情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表示,茹素、身體虛弱、營養缺少者,指甲容易產生斷裂的現象。有些人會在指甲上看到一條橫紋,可推論在那段時間的代謝功能不佳,以致指甲產生紋路上的變化。
新月弧明顯
,呈白色。

中醫則認為指甲健康與血流有關。中醫典籍有:「爪為筋之餘」的說法,筋是指筋膜、肌腱等連結關節與肌肉的組織,爪則是手指甲與腳趾甲,而「肝主筋」表示肢體 關節由肝臟的血液主宰,所以可知,肝臟血液充足,指甲就會紅潤有光澤且堅硬,如果肝血不足,指甲就可能變薄易裂、失去光澤。
黃建榮表示,中醫問診 講求「望聞問切」,在處理末梢功能較差,如手麻、手腳冰冷等症狀時,會特別再檢視指甲的狀況,看其光澤、厚度和顏色。例如氣血循環差的人,指甲常會無光 澤、厚薄不均且顏色黯沈。但是在診斷上不會把指甲狀況當作唯一的診斷標準,會一併配合面色、脈相等一起考量。醫師認為,因個人體質、代謝狀況不盡相同,所以,指甲健康應留意其長期的狀況,如果突然出現變化,才能夠被立即發現。

變厚!有凹洞!小心身體有狀況
以下是常見的指甲形狀與生長上所發生的變化,別小看這一點點不同,可能和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1.匙狀指:是指甲板變薄,且中間像湯匙一樣凹下去的指甲。會產生匙狀指,除了外傷的原因之外,最常發生於缺鐵患者,所以,在排除其他病變後,匙狀指病患最好進行血液檢查,以確認缺鐵的程度。此外,有些嬰幼兒也會在大腳趾出現匙狀指,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毋須太擔心。

2. 指甲層狀剝離:指甲的末端像是要脫落一樣,與甲床分開,有時會合併見到裂縫狀出血。常做美甲或黴菌感染易導致指甲層狀剝離,而乾癬、甲狀腺亢進、結締組織 疾病引起的發炎,或指甲床腫瘤,也會出現此徵狀。常出現在外傷(常做美甲)、發炎(乾癬、結締組織疾病、甲狀腺亢進)、感染(黴菌感染)、指甲床腫瘤等狀 況。

3.凹點:意即指甲上有一個一個小凹洞。常見於乾癬病人(發生機率約10﹪~15﹪),出現凹洞後,接下來可能會看起來黃黃的,症狀 與灰指甲很難分辨,所以,在治療上會將指甲化驗,以確定是否黴菌感染。如果出現很深、不規則分布的凹點,可能是乾癬或異位性皮膚炎所導致圓禿的患者則可能 出現很淺,且呈幾何形狀排列的凹點。

4.博氏線:幾乎每根指甲都出現一條橫線,如同斷層一般,主要是因為指甲在生長的某個時期,受到阻斷或遲緩所造成。除了外傷或習慣摳咬指甲的人,其他皮膚疾病以及高燒、病毒感染等系統性的疾病,也可能出現這種狀況。

5.指甲縱裂症:在指甲表面呈線狀隆起的縱痕,甚至進一步有縱裂的發生。有些扁平苔蘚的患者會合併出現指甲縱裂症,患有扁平苔蘚者易在四肢的彎曲側出現紫紅色的發癢丘疹。

6.指甲下角質增生:在遠端的指甲床發生不正常的角化,造成遠端的指甲板下方堆積角質,增厚。常見於灰指甲、乾癬、外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7.甲溝炎:指甲週圍受傷,導致近端指甲溝發炎,即使沒有很明顯的傷口,仍會造成指甲邊緣紅腫熱痛,甚至會化膿。
甲溝炎可分急性發作與慢性發作。急性期主要是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免疫力較差者、糖尿病患可能是綠膿桿菌感染。慢性期的紅腫症狀較不明顯,但因病程較長,可能會引起色素沉澱,甲溝附近膚色變黯沈的情形。常見於家庭主婦,手指受傷後仍因為做家事而反覆受到水、外傷、化學物質刺激,門診上常見富貴手合併甲溝炎的病患。慢性甲溝炎除了會有疼痛感之外,如果受傷的地方擴散到指甲基質的生長點,將使新長出的指甲變得凹凸不平,影響美觀。

變黑!變白!指甲顏色有玄機
1. 指甲變黑色:(1)指甲下瘀血,因外傷或長時間擠壓造成指甲下方的微血管出血,不需特別處理,待其慢慢往外長然後修剪即可。(2)長條狀指甲黑色素沉著: 通常是良性的黑色素痣細胞所致,在孩童時期,可能會隨著時間漸漸淡去,如果發現有變寬、顏色加深等變化,最好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黑色素細胞癌。

2. 指甲變白色:正常的指甲只有新月弧呈白色,甲板因底下微血管而呈淡淡的粉紅色,如果指甲偏白,厚度、光澤度仍正常,則有可能患有貧血,中醫稱之為「血虛 症」。但臨床上常見肝硬化病患的指甲大部分都變成白色,新月弧變得很不明顯,且指甲的顏色像毛玻璃般霧霧地,質地也變得比較厚,亦被稱作是「Terrys nail」,推測是循環變差,以及甲床結締組織增生所造成。

3.指甲變紫色:中醫認為指甲最能反應血液循環的好壞,所以,氣血良好的人指甲顏色較紅潤,循環差的人因為血液無法供給到人體末梢,所以會偏紫色,稱為「血瘀症」。

4.新月弧變色:正常的新月弧為白色,但仍有可能因為疾病、藥物而發生顏色上的變化。紅色的弧影常見於心臟衰竭病患老化、四環黴素的使用可能使月弧變黃典型的銀中毒則會使指甲呈藍灰色的弧影。

美美的指甲,也需要休息
目前美甲的主流是光療指甲,光療指甲的問題主要在卸除及修形時易對指甲產生傷害。多數美甲師很習慣修剪、推開指甲邊緣的甘皮,使指甲露出很漂亮的弧形,但是甘皮是保護指甲邊緣的組織,容易因修剪而受傷,使細菌入侵,嚴重時可能造成甲溝炎。
另一個問題是光療指甲無法自行以去光水卸除,必須到美甲沙龍先用酒精軟化凝膠,再用銼刀將凝膠銼下來,在卸除的過程中,對指甲是很大的機械性的傷害,所以很 容易傷害到甲板。當指甲已經「生病」時,最好的處置方法就是休息,隔一段時間不要做美甲療程,等到健康的指甲長出來再施行。呂佩璇提醒:「長久做的話,如 果指甲層狀剝離嚴重而影響到甲床的話,有可能長出來的新指甲也會坑坑洞洞。」

外擦內服,一起養護指甲
如同雙手可以用護手霜滋潤,指甲也可以使用指緣油達保護效果,指緣油的油脂成分較易被指甲吸收,所以,可塗在指甲表面及指甲邊緣乾皮,塗完後可稍加按摩,以利吸收,塗完後會形成一層保護膜,但經洗手、接觸物品等動作會漸漸脫落,所以可隨時補充。

在指甲的保養方面,中醫認為指甲健康與血液供應有關,一旦指甲發生狀況,就應從當歸、黃耆等「補血」藥材著手。平日亦可藉歸脾湯、當歸飲子來補血、涼血,對於皮膚表層、肢體末梢帶氧量有改善效果,長期飲用的話,可以提升皮膚色澤、細緻度,也可以使指甲變得滋潤有光澤。

指甲的生長速度是因人而異的,但是平均來說2~3週就可以修剪手指甲,腳趾甲則是3~4週一次。雖然留長指甲可讓手看起來修長,但指甲內容易藏污納垢,而且 不好抓取物品、敲擊鍵盤,也容易斷裂。醫師建議指甲的長度適中即可,怎樣的長度才算適中呢?呂佩璇表示,指甲最好剪到與手指尖端齊平,或者是留長到露出指 尖一小條白邊,這樣的長度最剛好,如果指甲剪太短,甲床缺少指甲的保護,也是很容易受傷,呂佩璇曾看過灰指甲患者,為了美觀頻頻修剪指甲患部,最後剪到太 短、甲床都露出來了,如此一來黴菌反而更容易入侵,造成甲溝炎,所以,指甲還是要覆蓋整個甲床,比較安全。


擦指甲油前後,要擦護甲油
有擦指甲油習慣的人,可以先擦護甲油當基底,再薄薄地塗上二層指甲油,最後再擦護甲油,既保護指甲又美觀不掉色。
醫師建議指甲油盡量在一週內卸掉,不要在指甲上停留太長時間。去光水除了不要選擇含丙酮、甲苯等有害成分外,可以考慮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醋酸丁酯(Butyl Acetate)、乳酸乙酯(Ethyl Lactate)、黃豆甲酯(Methyl Soyate)、乙醇(酒精SD Alcohol)及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這些相對安全的成分。

 

 

文章來源:長春月刊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