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ic_4499633_20120907185809276000  

從黑糖薑湯、梨子、白蘿蔔汁到雞湯,民間流傳已久的感冒食療不可勝數,雅惠這次的感冒來勢洶洶,嚇壞了公司的同事們。一日不見,雅惠拖著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的虛弱身體,幾乎沒辦法工作。她以為喝點人參茶可以補充元氣,沒想到病情反而因此加重,喉嚨痛、頭痛得更厲害。

氣溫遽降的感冒流行季節,各式各樣預防或緩解感冒的食療,紛紛應景出爐。

從黑糖薑湯、梨子到白蘿蔔汁、人參等,這些民間流傳已久的感冒食療,有些確實可以紓緩感冒症狀,但錯誤使用,也會讓感冒症狀加劇。

 感冒時該怎麼吃?

「要吃對體質,吃對時間,」對於食療養生相當有研究,中西醫師廖桂聲認為,感冒食療應該跟著病程而轉變,有些食療可以平時調養,但碰上發炎或已染上流行感冒時,就要避免。

 ※(一)發炎期間(或染上流行感冒時)

適用食物:水果,如梨、西瓜、甘蔗、椰子汁(不加冰)等。蔥豉湯、四神湯。


一般出現咽喉腫痛、鼻涕或痰液黃稠、發熱高燒等炎症反應時,不宜使用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加重。
冬令進補的當歸鴨、麻油雞、薑母鴨或薑湯(老薑、乾薑湯)等,會加速血液循環,發炎反應期間不要輕易嘗試。

發炎期間可以補充一些水果或果汁來「熄火」,如中醫理論偏寒涼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

新鮮梨子磨汁,可以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其他像西瓜、甘蔗、蓮藕汁、椰子汁等,都具有解熱作用。

此外,傳統中醫古籍記載的蔥豉湯,除可緩解頭痛鼻塞,對於發燒的人也有幫助,林口長庚醫院中藥藥局主任楊榮季提到。

取青蔥蔥白部份,加上淡豆豉(傳統市場可以買到,呈淡褐色)煮湯,蔥白具有發汗功效,發酵的豆鼓則可補充蛋白質。

蔥白中的蘋果酸、磷酸醣等,會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效果甚至比薑更快,發燒時來碗蔥白粥,馬上逼出一身汗。

但要注意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不適用蔥豉湯。

粥的發汗效果也不錯,清代名醫王士雄提到「米湯可代參湯用」,粥容易消化吸收且具護胃功能,可以幫助排汗,是很好的感冒食療。
也可以喝點四神湯補充元氣。將山藥、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等量,添加少許豬肉煮成稀飯,「有點像打點滴作用一樣,」廖桂聲解釋,四神湯的成分,可以調解體內水分電解質,達到平衡狀態。

平時飲用四神湯,可以增強腸胃功能,也較不容易感冒。

 ※(二)感冒初期

適用食物:薑湯


外出淋雨吹風受寒,覺得發冷、頭痛、咳嗽、鼻水直流(鼻水痰液清而稀),一碗老祖母的黑糖薑湯,是最快也最有效的預防感冒方法。

薑中的薑辣素、薑油酮可以發汗,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薑辛辣,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添加黑糖則可補充熱量。

藥師王惠愚記得,自己懷孕感冒不能吃藥,母親教她喝黑糖薑湯,她隨身帶一壺上班,喝了兩三天,剛開始的感冒症狀就此打住,恢復健康。
甘蔗薑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登山賞雪前不妨準備一些薑糖,保暖又可預防感冒。

但薑會促進血液循環,若有發炎、出血情形,不建議飲用。

也有人說,感冒期間要多吃水果,但醫生認為,視個人情況而定。有些人吃水果反而咳嗽、鼻水不止,感冒更形嚴重,這時就應該先暫時停止,楊榮季建議。

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但是維生素C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目前仍有爭議,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認為,均衡飲食比補充維生素C更重要。

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使咳嗽加劇,並不適合感冒期間(發燒時例外)食用。

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較寒涼,如果有咳嗽、流鼻水、拉肚子、手腳冰冷情形,不適合吃太多,容易讓病情惡化。這時可以選擇一般平性水果如連霧、芭樂、水蜜桃。

 ※(三)一般調養

適用食物:陳皮、梨子等


常見緩解咳嗽的食療如烤橘子加鹽、梨子燉貝母、陳皮茶等,中醫認為,這些多屬於日常保健,治療感冒效果有限。

芸香科植物的橘子或陳皮,在中醫裡有紓解胸悶不適、促進腸蠕動的效果,也可以強化心肺功能。梨子和貝母也有類似效果。

但食療效果較慢,有症狀出現時,最好還是就醫診治。

至於人參,並不適用在發炎期間,但對於身體特別虛弱或是恢復期的調養有幫助,使用前最好先跟醫師討論。

 ◎日常預防感冒:

適用食物:白蘿蔔、茶


冬季盛產的白蘿蔔,具有消炎、殺菌及利尿功效,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藥。民間也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
生蘿蔔有少量芥子油可以開胃,澱粉可以幫助消化,因此日本人常利用蘿蔔泥、醃漬蘿蔔當做佐餐勝品,吃生魚片添點蘿蔔絲才能殺菌。

生蘿蔔切絲加麥芽攪拌,所滲出的生蘿蔔汁液,加點蜂蜜,放在嘴裡慢慢吞嚥,可以緩解喉嚨腫痛,楊榮季提到。

醃橄欖加上白蘿蔔燉煮的「白虎青龍湯」,是廖桂聲個人的預防感冒食療。橄欖和白蘿蔔具有殺菌消炎效果,對於呼吸道系統有保護作用。

每天喝杯茶,也有助遠離打噴嚏、流鼻水。

近來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兩星期內每天喝5杯紅茶的人,免疫系統會增強,比起未飲茶者,可以多趕走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綠茶也有同樣效果。茶葉如同卡通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樣,讓身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感冒病毒,甚至食物毒素、致病細菌的強大能力。

研究者認為,即使一天一杯茶,也能達到保護效果。多休息最重要

然而,食療只是輔助,不論中醫西醫都認為,感冒期間,最重要的還是要多休息。

只有充分休息,才能讓身體細胞回復作戰力。「睡覺比拚命吃補更有效,」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提到,很多人感冒還是在熬夜,以為多吞幾顆維他命、拚命灌水就可遠離感冒。

「不休息是沒有用的,」他斬釘截鐵地說,多喝水並不能對抗感冒,身體需要補充水分時,自然會以口渴反應,多休息才是重點。

一般人感冒,即使不做處理,只要均衡飲食多休息,約七天就可以痊癒,不必就醫。

但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小小感冒甚至可能致命。

醫生建議,如果每次感冒,三天之內就痊癒的人,感冒時可運用一些DIY或食療方式。但每次感冒症狀都很嚴重,或是過敏體質的人,最好在感冒初期盡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氣喘的人最怕感冒,」劉建輝解釋,過敏是全身性的,譬如支氣管過敏的人,一咳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一般人如果鼻涕、痰液變濃稠,已經屬於細菌感染,最好就醫診治。每年12月到翌年2月,都是感冒流行的季節,對抗頑強的病毒無他,唯一有效的預防方法,還是多洗手。
 
感冒病毒四成是鼻病毒,多由鼻腔進入,且病菌會跟隨患者的手,沾染到所有接觸的地方,譬如手把、門把等,尤其溫度低時,病菌活性更強。
 
3招DIY緩解感冒不適

※鼻塞、流鼻水:


鼻塞時可按壓鼻根兩旁的迎香穴,直到有酸熱的感覺。迎香穴的作用是幫助鼻黏膜修復。

也可以試試互相搓揉兩手大拇指尾端、掌肉最豐富的地方(魚際穴),摩擦到熱,也有預防感冒的效果。

※喉嚨痛

鹽開水漱口。先含在嘴裡5秒鐘再吐掉,鹽有殺菌作用,是一個兼具預防保健的方法。

※發汗

試試看粗鹽泡澡。半碗粗鹽加上一浴缸溫水,泡澡10~15分鐘,發汗效果不錯。
 
 擅自吃感冒藥,危險加倍

感冒藥會讓血壓升高?感冒藥看似簡單,卻經常讓人輕忽它的副作用。

不熟悉藥物副作用、用藥不當,感冒藥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例如,濃痰時不能使用鎮咳劑,因為鎮咳劑會抑制中樞神經,讓痰液卡在喉嚨出不來。

此外,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藥,會抑制血管收縮,讓血壓上升,高血壓患者避免使用,台北縣三重蘆笛社區大學藥物學講師王惠愚,經常勸導老人家感冒時不要亂服藥。

老人家經常合併多種慢性病,譬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不能使用減少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抗膽鹼藥物。

因為這類患者需要保持黏膜濕潤,才可以把痰液咳出,而藥物作用正好相反。

而且,感冒藥標示的使用劑量,是針對中壯年人而言,老人的代謝率差,「不適合使用同樣劑量,」王惠愚提醒。

其他如小孩(6歲以下)、孕婦、有意懷孕的婦女等,也不要自行用藥。

有意懷孕的婦女,隨時可能受孕,為避免感冒藥物成分可能影響胎兒發育,最好不要亂服感冒藥。

感冒時最好先告知醫師及藥師,自己正準備懷孕,讓他們選擇合適安全的藥物。

尤其小孩狀況較特別,譬如小兒病毒性感冒時,不可以使用含阿斯匹靈藥物,會造成雷氏症候群,因此感冒時最好先請醫師詳細診斷。

此外,像是常用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阿斯匹靈類),也會造成過敏。

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自己做過統計,約有1.3%的人對這類藥物過敏,特徵是用藥後眼睛會腫如核桃般。

此外,治療咳嗽的支氣管擴張藥物,有人使用會出現手抖、心悸等副作用,甚至是支氣管收縮的反效果。

「一年碰上十幾二十個案例,」劉建輝認為,這類案例並不少見,但通常停藥之後就會改善。

很多人以為感冒藥是隨手可買的成藥,其實,衛生署將感冒藥訂定為指示用藥,意即需要經過專業人士,如藥師及醫師把關,才可確認用藥安全。

 感冒會呼吸困難,可能是氣喘

感冒鼻塞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你可能有氣喘的問題。

「一般感冒鼻塞是不會影響到呼吸的,」劉建輝提醒,正常情況下,鼻腔、口腔如同兩條管子,一定有一邊是通的,就像游泳可以用口呼吸一樣。

但是過敏或氣喘的人,感冒時兩條管路會同時阻塞,因此常常會覺得呼吸困難。

這種缺氧情況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和腦部,出現心率不整,或頭痛,頭暈等現象。

感冒出現呼吸困難時,最好立刻就醫,查出是否有潛在的過敏體質及病因。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7675400_20110927052853276000  

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者要特別注意保暖與養生。傳統醫學認為,腳是人類的第二顆心臟,平時做好保養,等於顧好心臟。

中醫師徐仁德說,我們人碰觸不到心臟,所以無法按摩心臟,但是我們能藉由腳部的各反射區來達到保護心臟的效果。中醫的足部養生有兩大優點,不僅能夠隨時隨地履行,按、壓、搓、揉或敲擊都能由自己控制。

 敲擊腳底  

晚上睡前擁拳頭敲擊腳底,透過敲擊給腳底刺激,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正確的敲擊法是以腳掌為中心,有節奏地向四周以放射狀進行,以稍有疼痛感為度。

 雙腳搖晃 

全身血液循環不佳,就會產生內分泌失調的現象,像是頭痛、食欲不振等徵兆,簡單地晃動的腳部刺激便可增進血液迴圈。可仰臥在床,先讓雙腳在空中晃動,然後像踏自行車一樣讓雙腳旋轉,連續5分鐘後,全身血液循環就會得到改良,此法還可以使腿肚和膝蓋內側的肌肉得到伸展,徹底消除腿部疲勞。冬天畏寒,可在就寢前搖晃雙腳,就會覺得全身暖起來,有助於改良睡眠。

 赤腳走路 

腳掌是堅持人體平衡的主要部位,所以健康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有健康的腳掌。為了促進身體健康,在家盡可能讓雙腳從鞋襪中解放出來,光腳走路,也可赤腳走卵石路,對於血液循環有正面幫助。

 腳底摩擦 

腳底離心臟最遠,末梢血液循環不通暢時,四肢就怕冷,也容易失眠。而失眠時可以讓雙腳合攏起來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環暢通,等到腳部覺得溫熱,便可以在短時光內酣然入睡。方式是仰臥在床上,舉起雙腳,然後相互摩擦,假如雙手也同時進行摩擦則後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幾次,腳部就會感到暖和,睡意也就來臨了。

 揉搓腳趾 

有加強記憶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趾做圓周揉搓運動,天天揉搓幾次,每次3分鐘;可用手做圓周活動來揉搓小趾外側,只要在睡覺前揉5分鐘就行了。而且小趾又是小腦的反射區,所以中醫相信揉搓小趾還有助於增強腦力。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L05145  

酸酸甜甜的草莓,忍不住一口接一口,真是欲罷不能。草莓雖然小小一顆,但營養價值卻高得驚人。

日本知名美體健康網站FYTTE專欄作家EKO表示,草莓中有可以幫助減重、消除便秘、美容美體的營養成分,只要吃一顆就可以獲得充足營養!剛好草莓的盛產季即將到來,有空時逛個超市替自己買個健康吧!

 果膠,抑制血糖快速上升!

草莓中富含果膠這種食物纖維。果膠可以抑制血糖值快速上升,降低膽固醇量,適合減重中食用。另外果膠也可以促進腸內益菌增加,改善便祕,讓身體一身輕!

 維生素C,美體美肌!

一天必要維生素C攝取量為100毫克,而100克草莓的維生素C含量約有80毫克,所以一天只要吃5~6顆的草莓,就達到一天所需維生素C攝取量。維生素C也可以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改善乾燥肌膚。

 鈣,消除水腫!

草莓中的鈣,具有排出體內多餘鹽分、消解水腫的作用。另外草莓中含有鞣花酸、花色素苷這兩種抗氧化成分的多酚,它們可以去除體內活性氧類,預防老化。

 如何清洗 

草莓因為容易有病蟲害及損傷,不少果農種植時會使用許多農藥,因此,如何清洗草莓將農藥去除就變得很重要了,以下是清洗草莓的重點:

1.吃前再洗。
2.連著蒂一起洗,可以預防草莓的維生素C流失。
3.草莓表面易殘留農藥,放入盆中用清水沖洗約5分鐘。

文章出處:早安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8279899_20120406144926793000  

冬季盛產的橘子一身是寶,別傻傻地只吃果肉,卻把更有保健作用的橘子核、橘子皮和橘絡給扔進垃圾桶了!中醫師表示,這些被丟棄的橘子廢物,只要經過適當處理,不僅可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理氣化痰和消脂軟便,甚至可幫女性暢通乳腺,預防乳房纖維囊腫。

 養生橘物1/橘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橘瓤外白色的筋絡被稱之「橘絡」,中醫認為橘絡具有通絡化痰、順氣活血之功,不僅是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食療佳品,對久咳引起的胸脅疼痛也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橘絡所含的有效成分也能使血管保持正常的彈性和緻密性,減少血管壁的脆性和滲透性,可防止高血壓患者發生腦溢血和中風,預防糖尿病人發生視網膜出血。此外,橘絡富含纖維,對於促進腸胃蠕動和促進排便也有不錯的裨益。所以,下次吃橘子時,可別把橘絡剝得太乾淨,連同果肉一起吃下去吧!

 養生橘物2/橘子核 

另一個常被當廢物丟棄的橘物是橘子核。其實,常被人用來練習「嘴上吐功」的橘子種子,中醫具有理氣散結、止痛,以及改善疝氣、睾丸腫痛、乳癰、腰痛等疾病症狀的作用。不過,使用前要經過炮製,先洗淨曬乾,用鹽水拌勻,再以文火炒至微黃色,且有香氣為準,然後再曬乾,使用時搗碎。炮製的橘子核可在中藥行購得。

臨床多用橘子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治療老人疝氣、乳房纖維囊腫和乳腺炎等疾病。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產婦分娩後常有乳房脹奶引發乳腺炎的情況,雖然產婦不可直接服用橘子核,但將橘子仁碾成細末,以25%酒精調濕,均勻鋪於紗布上,外用敷於炎症處,可以緩解乳腺炎急性發作的疼痛與發炎症狀。

一般女性則可適量橘子核搭配陳皮和山楂,泡煮成茶飲,1天1杯,對暢通乳腺、預防乳房纖維囊腫,也有不錯的保健效果。

【橘籽散腫消積茶】

  • 材料:橘子核2錢、陳皮2錢、山楂3錢。

  • 作法:將上述材料放入約700c.c.沸水,燜10分鐘後放涼,加入適量紅糖調味,1天喝1次即可。

  • 說明:陳皮化痰助消化,山楂有軟堅散結的效果,配合橘子核可通乳腺。

 養生橘物3/橘子皮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吃橘子也別亂扔橘子皮!中藥材陳皮其實就是新鮮橘皮經晾乾炮製而成,陳皮具有理氣、健胃和化痰的作用,而鮮橘皮因所含雜質和揮發油成分較多,需充分洗淨和曬乾再使用。

周宗翰中醫師建議,將橘子皮洗淨曬乾,取適量橘皮與一片薑,放入約500c.c.的沸水,燜10分鐘放涼即可飲用就是一個很健康的「橘皮薑茶」,對於水腫和循環不好的人多有幫助。

橘皮薑茶有行氣化瘀、通體舒暢的功效,煮熟後,橘皮中的抗氧化效果可以排除身體廢物,達到腸胃保健效果;而生薑對虛寒型體質可以達到溫陽祛寒、促進血液循環、活化內臟機能的作用,生薑皮則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水分,也可促進消化、排出宿便、理氣化痰和消除腹部脂肪。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X108  

味噌湯素有「喝的點滴」之美譽,因此我認為味噌湯是一餐裡最重要的料理。味噌可以維持血管與腸道的整潔,所以我每天一定都要喝一碗味噌湯,家中也隨時都備有熟成三年以上的味噌。

全豆類食物可以降低膽固醇,抑制血膽固醇增加;味噌當中的鈣、鎂等礦物元素,則能有效地降低血壓,預防肝癌。而味噌中的鐵為血基質鐵,人體吸收率較高,可以預防及改善貧血的症狀。大豆異黃酮則有豐富的抗氧化、抗自由基成分,對於預防癌症有一定的功效。

 多吃味噌 符合「全食物」的長壽飲食概念 

在日本人健康長壽的習慣中,三餐喝味噌湯便是其中一項。日本人吃味噌的歷史久遠,在日本戰國時期,味噌更是重要的軍糧,做為打仗時營養的補充品,各地將領甚至把味噌的做法當成重要的軍事機密。

在長壽飲食法則當中,強調「全食物」的概念。而與必須濾出豆渣的豆腐和豆漿相比,用整顆豆子與米麴發酵製成的味噌,更能完整保留豆子的營養,就連美國大豆協會也大力推崇它的營養價值。

好的味噌主要原料是黃豆,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在味噌中含有非常豐富的B群,從西方營養學的觀點來看,它更是少數含有維生素B12的食物,對於容易貧血的全素者來說,是很方便的維生素B12營養來源。

另外,還有維生素E、大豆異黃酮、卵磷脂及膳食纖維,以及豐富的鐵質、鉀、磷、硫等礦物成分,可以抗癌、抗老化、抗自由基,並預防更年期骨質疏鬆症

黃豆中還有非常多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幫助肝臟解毒、分解酒精。若參加喜慶宴會時喝多了酒,可以適時喝些味噌湯來抑制身體毒素的吸收,防止肝臟受損。

 秋、冬氣候變化大,容易感冒,在感冒初期便可喝 

味噌湯,並在湯中加入半根蔥白。蔥白可幫助發汗、排毒,有效治療輕度感冒。若再加一點淡淡的米酒或清酒,可緩解腹痛或頭痛,消除身體不適。到了冷冷的冬天,每天早上喝一碗味噌湯還可以暖胃。

接下來,我將介紹先用芝麻油拌炒湯料後,再倒入湯中燉煮而成的味噌湯。因為分量相當多,也可以當作主菜食用。

★春:洋蔥蘿蔔味噌湯

材料:洋蔥1/4顆+紅蘿蔔1/4根+白蘿蔔1/4根。

作法:將洋蔥切成薄片;紅蘿蔔與春季白蘿蔔則切成四分之一圓。接下來的作法相同。

 ★夏:南瓜味噌湯

材料:南瓜100g+紅蘿蔔1/2根。

作法:將南瓜切成薄片,紅蘿蔔則切成四分之一圓。接下來的作法相同。此外,南瓜容易煮爛,不妨晚點再入鍋烹煮。

★秋:芋頭牛蒡味噌湯

入秋後,根莖類的蔬菜會越來越美味。只要在味噌湯中,放入陽性的牛蒡與紅蘿蔔,就能完成一道會溫暖身體的湯品。如果能混合兩種以上的味噌,風味會更佳。

材料:芋頭4顆、牛蒡1/4根、紅蘿蔔1/4根、長蔥1/2根,鹽適量、芝麻油1/2大匙、昆布高湯700c.c.、味噌4大匙。

作法:
1.將芋頭表面的污泥洗淨後,用刀背來削皮,切成一口的大小,再灑上適量的鹽調味。接著將牛蒡削成絲、紅蘿蔔切成四分之一圓、長蔥切成約1cm厚備用。
2.在鍋中倒入芝麻油加熱,將長蔥以外的○1放入拌炒,再倒入昆布高湯裡熬煮。等煮熟後,灑上蔥再次煮沸。最後用昆布高湯溶解味噌,加入湯中再關火即可。

*因為芋頭富有黏性,味噌不容易溶化,請事先溶解再加入湯裡。

★冬:蔬菜味噌湯

材料:大白菜100g+小松菜50g+長蔥1/4根。

作法:炒過的大白菜相當好吃。小松菜很容易煮熟,最好晚一點再放。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6400131_20140909141506435000  

全聯福利中心總裁徐重仁日前預測,有機恐怕是下一波食安風暴,引發有機界一陣譁然。

6個關鍵問題,認識真有機。

 Q:有機=農藥零檢出?

台灣的有機農業以農藥殘留「零檢出」為規範,是全世界最嚴,但許多專家都質疑,零檢出真是有機的核心價值嗎?

有機不可能零檢出推動有機農業多年的台灣大學園藝系名譽教授鄭正勇說得斬釘截鐵。他指出,隨著地球轉動,不可能阻擋空氣汙染飄散各地,加上科技日益精進,檢驗極限值愈來愈小,要求零檢出等於是拿放大鏡檢視所有產品,儘管農民再怎麼努力,也可能因為環境汙染背景值而前功盡棄,反而讓有心農民卻步,不利於有機農業的推動。

更且回到有機初衷,農委會的定義是:「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也就是說,有機是兼顧環保、生態永續、及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並非只一味追求農產品本身的潔淨。

即便是土地廣大、設置隔離帶比較容易的美國,仍然不敢訂下零檢出的政策,而訂出「有機農業農藥殘留量為安全值的5%」的規範,鄭正勇認為,這才是符合現實可行的做法,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也承諾在半年內檢討有機農產品農藥殘留零檢出的做法是否合理。


 Q:有機蔬果真的比較醜嗎?

由於不可噴灑化學農藥,有機蔬果以往給人的印象總是蟲孔多、賣相差,但隨著生物科技的進步,有機農民除了以最耗力費時的人工除蟲之外,還可用生物技法防治蟲害,因此,現今的有機蔬菜不能以蟲孔多寡作為標準。

不過,因為不使用化學肥料,運送過程也不以化學物質保持外表亮麗,因此有機蔬果的個頭通常較慣行農法的農產品來得小,儘管看來不起眼,滋味卻較飽滿扎實。


 Q:有機食物比較營養?

有機農產品是否保有較多營養素,這個問題眾說紛紜。

美國史丹福大學綜合40年來237項比較有機和慣行農法所生產蔬果營養價值的研究做分析,結果認為,儘管有機食物價格昂貴,營養成分卻沒有比較高。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有不同看法,他指出,2008~2014年間,類似的統合分析報告至少有9篇,當中都提到慣行農法的食物含不好成分較多,其中少數分析到畜產品的研究中同樣指出,慣行肉品有較多抗生素菌。

在有益健康成分的分析,其中6篇的結論直指有機食品有益成分較多,另3篇的結論雖未直接高舉有機的好處,但文內指出,有機食物的總酚類化合物、磷含量都顯著較高,肉品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 3也顯著較高,維生素A、C略高。

因此郭華仁歸納,有機食物所含的不好物質如農藥、抗生素、硝酸鹽較少,部分有益健康的物質較多,顯示吃有機確實對維持身體健康有益。


 Q:有機、無毒、自然農法有何不同?

現代人注重養生,選購農產品時卻常被有機、無毒、天然等詞彙混淆,不知該如何分辨當中差異。

「有機」是法定名詞,除了做到不灑農藥、不施化肥、不用抗生素、不破壞生態等生產過程之外,還須經過驗證單位的認證,依法標示,才能算是合格的有機產品。

「無毒」則範圍較廣,原則上仍應比照有機栽培方法,生產沒有化學藥劑殘留的農漁畜產業,但由於未經驗證單位認證,因此沒有標章。

「自然農法」則有許多派別,例如秀明農法、KKF農法、BD農法等,共同原則是採用大自然法則耕種,包括順應節令、不施化肥、以大自然相生相剋的方式減低病蟲害、不用除草劑等方式,促使土地恢復原有活性。與有機農法最大不同的是,有機農業可施有機肥,但自然農法實踐者連有機肥都不用。


 Q:如何買到真有機?有機、產銷履歷、吉園圃標章有何不同?

有機:經驗證通過的國產有機農產品,產品上應有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與驗證機構標章,進口產品則需經審查合格及標示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字號。
散裝有機農產品則要在陳列販賣的地方以告示牌標示品名及原產地,並且在明顯的地方展示這項有機農產品的驗證證書影本。

產銷履歷:主要訴求「生產者資訊透明」。驗證機構到各農場輔導農民生產符合規範的農產品並抽驗,詳實記錄每批農產品的生產及檢驗過程,以降低偽造履歷資料的可能性,並控管生產過程中所有可能傷害環境、人體健康的因素,以保障消費者安全食用的權益。

農產品包裝上印有產銷履歷追溯號碼,消費者可在「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查詢,就可看到生產者、驗證單位、用藥內容與期間,以及採收日期等資訊。

吉園圃:「台灣安全蔬果標章」,要求農民依照規定,生產符合食用安全的安心蔬果,生產過程合理使用政府規定可用的各式農藥及肥料,並遵守用藥安全採收的原則。


 Q:有機蔬菜無農藥殘留,因此生吃最好?

儘管有機蔬菜較無農藥殘留的疑慮,但生食仍有寄生蟲污染的風險。

食材達人朱慧芳就提倡以清炒或汆燙蔬菜替代生吃清蔬,同樣保留足夠的營養素,又能降低大自然蟲卵及細菌風險。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9885883_20140607165306264000  

經過一夜的空腹後,清晨時人體的血糖含量已經比較低了,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補充,人就會容易疲勞,工作效率也會降低。而且如果不吃早餐,中午就難免暴飲暴食。

早上不讓脾胃工作,中午又塞給它們一堆,這會讓脾胃「吃不消」,最後它們就不好好工作了,會生病,最終結果是導致「肥胖」。如果長期不吃早餐,人還容易衰老。

  • 早餐最佳時間:7:00~8:00 

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消化器官卻沒閒著,它們仍然在消化晚餐存留在胃腸道中的食物,一直到淩晨才開始休息。因此,如果早餐吃得太早,就會加重消化器官的負擔。早上7點左右起床後的20~30分鐘吃早餐最合適,這時候,全身的器官都醒了,胃口也有了,吃飯就感覺香了。

  • 早餐食物要多樣 

從食物搭配的角度來說,早餐應該有穀類、豆製品類、奶類、蛋類、肉類、蔬菜、水果等,只有做到全方位搭配,才能保證營養的均衡和吸收。

早餐的首選是燕麥片或穀片等以五穀為主的食物,然後是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比如麵粉類食物,豆製品以及胡蘿蔔、柑橘等蔬果,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比如瘦肉、蛋類、豆類及魚類。

一般人習慣吃雞蛋來補充蛋白質,其實也可以少量吃些瘦肉。只有食物多樣化,營養攝取和吸收才最容易達到均衡狀態。一般原則就是主副相輔、乾濕平衡、葷素搭配。

 • 早餐禁忌 

早晨,脾臟比較困頓呆滯,會使人胃口不開或者沒食慾,所以不宜吃油膩、煎炸、乾硬以及刺激性食物,否則容易消化不良。

 

 推薦6種早餐明星食物 

1)燕麥(穀物中的全能冠軍)

• 增智健骨, 防止貧血、毛髮脫落。
• 間接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
• 抗氧化、維持肌膚彈性。
• 降脂減肥和緩解便秘。

2)牛奶(白色血液)

• 補鈣、強筋骨。
• 加快體內廢物代謝,有助於減肥。
• 保持皮膚光滑、細膩、白嫩,使頭髮烏黑、不脫落。

3)全麥麵包(粗纖維、好排毒)

• 有助於減肥。
• 預防腰酸背痛、癩皮病。
• 預防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
• 緩解便秘。

4)雞蛋(最家常的營養庫)

• 改善記憶力。
• 促進肝細胞的再生,修復肝臟。
•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 分解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

5)蘋果(排毒果)

• 消除皮膚的雀斑和黑斑。
• 有助於胃腸蠕動,清除體內垃圾,排出毒素。
• 保持皮膚光滑、細膩、白嫩,使頭髮烏黑、不脫落。
• 預防腫瘤和心臟病。

6)當季蔬菜(健康又安全)

• 是最安全、最健康的選擇。
• 利於吸收,防止便秘。
• 強壯兒童骨骼及智力發育。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9885883_20140926204512111000  

對於無肉不歡的民眾而言,每天所攝取的蛋白質來源,避不了紅肉、魚肉,但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發現植物性蛋質的攝取,在營養均衡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國健署特別將營養指南中的蛋白質方面,從過去的「蛋豆魚肉」改成「豆魚肉蛋」,也讓各種黃豆相關產品,如豆腐、豆漿等,成為營養食物的最佳首選。

尤其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豆腐,不管是生鮮超市、傳統市場都可輕易取得,產品種類也多,有傳統豆腐、板豆腐、嫩豆腐、百頁豆腐等,都可依自己的喜好、口感做選擇,此外,若從營養角度來看,豆腐中除了含有黃豆的營養素外,還有零膽固醇、鈣含量豐富等好處,使豆腐也逐漸在減肥族群與素食族群間,颳起一陣流行旋風,但這看似營養價值高,熱量偏低的食材,卻有可能讓你在無形中掉入了發胖的陷阱。

 加工後的百頁豆腐 營養價值低

國泰健康管理李宜芳營養師表示,豆腐主要是由黃豆所製成,富含油質、大豆異黃酮、卵磷質營養素,且零膽固醇,可增加增加鈣質、吸收提供女性荷爾蒙來源等功效。

但現在市售的豆腐,在加工過程不僅會流失掉了原本黃豆該有的營養外,也會在製作過程中多了一些額外的添加物,尤其是百頁豆腐,因製作過程費時又好力,因此,有些業者就會選擇添加其他成分來降低成本,增加口感,進而使百頁豆腐的含油比例高、蛋白質含量低,膳食纖維少,甚至還會降低鈣含量。

 高油高鈉百頁豆腐 吃多恐有變胖風險

既然百頁豆腐經常被添加其他成分,那麼到底會添加哪些?對身體而言有無害處?業者為降低成本、增加口感,經常會添加凝固劑、防腐劑、油、鹽等,因此,民眾只要一不小心把防腐劑高、高油、高鹽的百頁豆腐吃下肚,肥胖等其他危害就會在不知覺中形成。

1)凝固劑

傳統在製作豆腐的過程中,會先將黃豆磨成汁,再添加硫酸鈣,助以凝固,所以,會使豆腐含鈣量增加,但現在市售的豆腐,大多都改用葡萄糖酸內酯作為凝固劑,如此一來就會降低鈣含量。

2)防腐劑

有些業者會為延長百頁豆腐的保存期限,進而添加苯甲酸、已二烯酸等防腐劑,但根據衛生局抽查標準指出,苯甲酸是不得在豆腐製品中檢驗出,雖然人體可在數小時後將它排出,但若攝取量就會刺激腸胃道,進而引發腸胃不適、肝臟傷害等;而已二烯酸雖然在食品中常見,但若是添加過量同樣也會對身體造成影響。

3)高油、高鹽

百頁豆腐雖含有豐富營養,但市面上的大多都會在製作過程中添加沙拉油、鹽份等,因此就會使它含油比例高,進而造成熱量、鈉含量大幅增加。

 購買須多留意 以免買到添加物多的產品

營養師提醒,雖然蛋白質是人體的必需品,而黃豆類製品則是屬於較優質的蛋白質,但若在購買過程中,不仔細選擇的話,就可能會購買到添加物多的產品,不僅無法攝取道營養素,還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所以,民眾在購買時,仍須多留意成分及營養標示。

文章出處:優活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7961491_20141116183527303000  

海鮮營養豐富,但重金屬汙染、藥物殘留事件層出不窮,總讓人擔心受怕,過度捕撈也造成海洋生態浩劫,該怎麼選對安全又永續的海鮮?

海鮮的料理方式多元,滋味清爽鮮嫩,是老饕盛讚、營養專家也豎起拇指推薦有益健康的飲食選擇,台灣因著地利之便,海鮮種類繁多,各色各樣的魚貝蝦蟹總不難在餐桌上找到,不但如此,人們的嘴也愈來愈刁,愈是奇特少有的海鮮愈是位列「珍饈」,愈吸引人大快朵頤一番。

也難怪,即便屏東黑鮪魚不斷創下拍賣新高價,每年仍湧現摩肩擦踵人潮,搶著親嚐「一口300元」的滋味;還有,造訪墾丁時,海產店紛紛端出色彩豔麗、據說口感極佳的珊瑚礁魚,曾有調查指出,每年吃下肚的數量高達三萬公斤。不顧學者專家殷殷告誡大型海魚體內重金屬累積的食物安全疑慮,和生態學者痛心呼籲大肆捕掠導致數量銳減的議題,生態岌岌可危。

營養、食物安全、生態永續如同三條交錯糾葛的絲線,分秒牽動著消費者對於海鮮的理性選擇,每當站在魚販或賣場冷凍櫃前,你該怎麼抉擇?

「營養」觀點:海鮮是好食材 

海鮮除了味道鮮美,營養價值也很高,有幾項主要好處。

多數海鮮的脂肪含量較肉類低,熱量較少。

優質蛋白質豐富。過去受傷時烹煮魚湯補身子,確實有科學依據。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指出,魚肉中的蛋白質接近人體生理需要,人體吸收和可利用率最高,因此研究也發現,懷孕期間吃魚,當中的蛋白質可降低孩子發生過敏的機率。

魚油中富含EPA和DHA脂肪酸,可降低人體內的三酸甘油酯,並預防動脈硬化。丹麥研究也發現,孕婦吃魚可預防早產,且有助於孩子的智力和視力發展。

不過,部份海鮮仍有高膽固醇疑慮,例如小卷、烏賊、魷魚、明蝦等,膽固醇含量都不低,高脂症患者仍須注意。

至於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要注意海鮮的普林值,包括虱目魚、白鯧、吳郭魚、白帶魚、小管、蛤蠣、牡蠣、干貝等食材,普林值較高,已有痛風症狀的人更要少吃。

 「生態」觀點:吃小不吃大, 選擇永續海鮮 

漁業捕撈技法日益精進,海中生物被一網打盡,加上污染和沿海棲地破壞,近年來海洋生物滅種速度倍增。國外研究,九成高級掠食者(食物鏈上層大型魚種)已被人類捕捉一空,甚至有學者警告,2048年是海洋末日。

人們將「海洋」簡化為「海鮮」,為了滿足眼前的口腹之慾,不只大魚捕撈殆盡,連小魚也被大量捉來製成魚粉或飼料,供應養殖所需。有鑑於此,海洋管理委員會(MSC,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評估全球各地捕撈漁業並給予認證,是目前最可靠的海鮮選購參考。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瑪(Wal-Mart)也起而響應,今年起只販售經海洋管理委員會所認證符合保育的魚類,為生態盡一分力。

不過,海洋管理委員會很難評估到世界每個角落,因此各國陸續制定在地規範,目前已有英、美、芬蘭、南非、香港等19國訂出本土「海鮮指南」,台灣版則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執行長邵廣昭編撰,預計11月底就會公布完整名單,並印發手冊供民眾參考。

對消費者來說,如何選擇永續海鮮?邵廣昭提醒,選購時可把握幾個原則:

 ● 吃小不吃大,「底食」原則:

選擇食物鏈底層、數量較多的小型魚,對於生態的衝擊較小,例如鯖魚(小型青花魚)、秋刀魚等少吃稀有魚種如野生石斑、野生烏魚及鯊魚。而沿海白鯧魚和曼波魚(翻車魚)的數量已愈來愈少,最好也避免食用。

● 多吃植物性飼料的養殖魚:

養殖漁業雖然可紓緩捕撈漁業對生態的緊繃,但葷食魚的飼料仍須由小魚磨碎而成,較不環保,例如養殖石斑、草蝦或海鱺。而素食魚以植物性蛋白質餵養,利於資源永續,如虱目魚、鯉魚、烏魚、九孔等葷食魚的飼料仍須由小魚磨碎而成,較不環保

 安全觀點:藥殘、污染, 唯賴檢驗把關  

藥物殘留和環境污染是水產品面臨的兩大安全問題。

環境污染使得海中生物體內蓄積砷、鎘、鉛、汞等重金屬。南華大學通識教學中心主任林明炤曾追蹤嘉義、台南一帶的地下水養殖、魚體砷濃度和居民健康情況,發現水中砷濃度超標,魚體也含砷,江守山認為,養殖區域遭污染,水產品絕對難以倖免,但政府卻無法制定更嚴格的標準,而多比照歐美的檢驗制度,「台灣人吃水產海鮮的頻率比內陸國家高很多,日積月累下來影響更大,」他強調。

藥殘則包括孔雀綠、氯黴素、硝基夫喃、磺胺劑及各種抗生素。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助理教授冉繁華指出,台灣地狹人稠,不可能做到全面改成生態養殖,因此法令規定15種合法抗生素和抑菌劑,各自有停藥期和殘留量標準,必須仰賴漁業單位上市前檢驗和衛生局處層層抽驗把關。

因此他多年來致力於推動TGAP產銷履歷認證,目前全國已有14項共652戶通過認證,在台北魚市、好市多、MATSUSEI等大型通路都能買到。

除了養殖端的污染或藥物殘留之外,運輸、販售時為了產品保存,魚販也可能額外加藥。把魚市場當自家後院逛的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負責人李嘉亮就觀察,早年各攤販都掛有塑膠繩,在海鮮上轉阿轉,用以驅趕蒼蠅,但他發現這個小道具近年來幾乎已不復見,因為「魚泡了甲醛保鮮,藥水味之濃,連蒼蠅都敬而遠之,」他搖頭說,有些魚外表看來完整,內臟卻已腐爛發臭,購買時一定要掰開來聞,如果沒異味再買。

購買市售魚鮮如何趨吉避凶?在超市通路可選購有CAS或TGAP產銷履歷的包裝水產品。在傳統市場就得各憑本事了。

● 鮮魚:眼睛清澈,鰓呈淡紅或暗紅色且無腥味,肉質有彈性,肚子沒有破裂或血水滲出,腹內無腥味或藥水味。

● 蝦類:最好選購急速冷凍的蝦子,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食品科學系主任蔡永祥指出,可用手指觸摸,如果蝦體表面滑滑的,表示攤商可能以亞硫酸鹽漂白,最好少買。

● 螃蟹、貝類:蔡永祥認為,蟹、貝類最好買活的,因為死後鮮度迅速下降,體內累積組織胺易導致食物中毒。

 7種海鮮放心吃 

究竟怎麼吃?食物安全、環保和營養似乎很難「三全齊美」,幸好,綜合各方專家的建議,還是有些相對放心的海鮮可選擇。

1.鯖魚(小型青花魚)

近海野生魚種,是優良的Omega-3來源,產量大,魚齡短,並且是海洋中的次級消費者,體內不會累積有害物質。
不過江守山提醒,鯖魚運動量最大的魚,魚肉中有三分之一是血合肉,因此很易腐敗,捕撈後必須立刻冷凍才能保鮮。

2.秋刀魚

迴流寒帶魚,體內富含Omega-3,在生態系中屬於次級消費者,撈捕對生態無害。中普林食材,痛風患者食用時注意份量即可。

3.白帶魚

近海撈捕的白帶魚體色銀亮易辨認,有少許Omega-3,盛產期為6~11月。市場上也有遠洋撈捕的白帶,體色灰黑,比較便宜,但因長途冰鎮,肉質粗糙,內臟血水未除也影響魚肉風味。
特別應注意的是,魚皮銀粉含較多普林,有尿酸血症患者不可多吃,或請魚販先將魚皮刷洗掉。

4.透抽

野生撈捕,盛產期是8~11月,新鮮透抽只能賣兩天,如果沒有活的可買,最好選擇到港時再以超低溫冷凍保存,稱為「活凍」的透抽,品質和口感接近現流。

李嘉亮提醒,市場出售的透抽常以不明藥物保存,以延長販賣時間,可留意觸角尖端呈現小小彎鉤狀,就是用了藥,儘量避免購買。

此外,透抽內臟的膽固醇含量高,烹煮前必須先去除,才能避免增加身體負擔。

5.文蛤

養殖水產,屬於濾食性(以浮游生物為食物)動物,對於生態的影響最小。

文蛤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富含鐵質,也有牛磺酸,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等效果,對於視力和肝臟都有保護作用。唯獨普林值高,尿酸偏高或痛風患者最好少吃。

江守山提醒,市場上文蛤常經過「酸洗」,將蛤殼上墨黑的泥沖洗掉,由於使用的是工業級硫酸,有食物安全上的疑慮,選購時可避開蛤殼特別光滑、金黃的產品。

6.沙丁魚

撈捕魚獲,數量龐大供應量充足,且為次級消費者,對生態影響較小。營養方面,沙丁魚富含Omega-3,常製成罐頭,對身體同樣有益。

7.吳郭魚

養殖魚類,餵食植物性蛋白質,對生態最無害,價格也便宜,被譽稱為「台灣鯛」,近年積極外銷。

李嘉亮提醒,吳郭魚適應環境能力強,因此選購時最好找大廠商或產地認證的魚獲,品質較有保證。

此外,虱目魚也多以素食養殖,可以列入名單。

 這些海鮮最好少吃 

以下列出的海產,大多不利生態永續,有的則是污染或藥殘危機較高,最好少吃。

X黑鮪魚

無庸置疑,無論是生態永續或食品安全角度,都不應食用。

生態方面,黑鮪魚在全球濫捕濫殺之下,已瀕臨絕種,即便是「養殖」黑鮪魚,也是從野生抓回幼魚續養,仍舊無法繁殖,且養出1公斤的魚肉需花費20公斤野生小魚,不符環保。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拯救黑鮪魚」行動,與連鎖超市和餐廳結盟,共同對各國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更積極限制黑鮪魚的捕撈。

就食物安全觀點,吃黑鮪魚同樣不智,海洋受工業污染,黑鮪魚在食物鏈中屬於高級掠食者角色,體內囤積大量重金屬,其中以汞最為人熟知,尤以孕婦食用後危害胎兒中樞神經最嚴重,蔡永祥建議,孕婦、嬰幼兒應完全避免攝取鮪魚(含罐頭鮪魚),以免危害人體。同樣地,旗魚、鯊魚等大型魚類也盡量少吃。

X珊瑚礁魚

包括碟魚、粗皮鯛、金鱗魚、雀鯛、海鰻、鸚哥等魚種,在珊瑚礁附近自成生態區,但漁民不斷捕撈,嚴重破壞平衡,因此邵廣昭認為,珊瑚礁魚類應列入少吃名單。

X魩仔魚

魩仔魚不是單一魚種,而是兩百多種魚類幼苗的統稱,人們一餐就吃掉百千條,不但剝奪牠們長成成魚的機會,也搶走食物鏈中其他魚類賴以為生的食物,等於將海洋的生機統統吃下肚。
因此,儘管魩仔魚是小魚、也能提供豐富的鈣質,但是必須列入拒吃名單。

X午仔魚、紅衫魚、石斑魚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例行抽驗市售養殖水產品的動物用藥,午仔魚、石斑和紅杉魚(又稱黃臘?、黃金鯧)上榜次數較高,通常被驗出的禁藥是孔雀綠和還原型孔雀綠,這種用於抑菌的藥物會傷害肝臟,並且會引發貧血、甲狀腺異常、腫瘤,及影響胎兒成長的風險。

冉繁華指出,午仔、紅杉都屬於體型扁平、鱗片很細緻的魚,因此較易感染體外寄生蟲,漁民尋求便宜的藥劑,於是違法使用孔雀綠殺蟲,民眾最好選擇有認證標章的產品,或至少向信任的魚販購買。

X金線魚

又稱紅姑魚,屬於野生捕撈魚種。李嘉亮指出,過去在台灣附近海域經常捉得到,但近年來數量大幅下滑,現在市面上的金線魚大多來自珠江口海域,也就是中國南海。當地有重金屬和有機性污染物超標的問題,且金線魚外面以甲醛防腐,「要分辨很簡單,你把魚煎一煎、一翻動,如果整塊魚皮和魚肉分離,那就代表魚皮已經變質,加甲醛機率很高,」李嘉亮說。

不把危險吃下肚、也不讓盤中的海味從此消失,蔡永祥主任說得直接:「均衡攝取吧!輪流購食養殖魚類、近海及遠洋魚類,分散風險,不要長時間過度攝取單一種海產。」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9299382_20140812185133405000  

你是否曾經因為減重吃盡苦頭?「蛋白質和澱粉要分開吃」、「晚上六點後不能吃東西」...為了體重計上的數字好看一點,即使是如此嚴格的規定也努力遵守。但美食作家馬克.彼得曼告訴你,減重其實不需要那麼辛苦。他公開自己4個月瘦下18公斤的「晚餐隨便吃」秘密法則,即使晚上不忌口,依然能輕鬆擁有健康的苗條身材。

在美國擁有廣大影響力的美食作家兼評論人馬克.彼得曼在《6PM後隨意吃》書中指出,長期嗜吃美食的他,曾經被醫師指出體重過重而有健康危機。在希望擁有無病的身體,又不想放棄最愛的美食情況下,他發明了「VB6飲食法則」(veganbefore 6pm),讓自己在美食與健康間有所兼顧。

VB6飲食法以「六點」為分界,在晚上六點前當個素食者,不食用任何蛋奶、肉製品,也不吃任何精製加工過的食物;而六點後則恢復自由之身,允許自己吃任何想吃的東西。馬克.彼得曼表示,現在許多食物的生產方式越來越機械化而忽略消費者的健康。

透過白天大量的食用蔬果,讓自己在減少吃入精緻食品同時,不知不覺也攝取足夠的蔬果分量,最後用晚餐時間滿足身體對於美食的渴求。不僅不須忍受長期節制的痛苦,還能夠盡情的享受美食。


他強調,VB6不是餓兩周瘦9公斤的快速減肥法,卻是能有效維護健康一生的飲食原則。若是能遵守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動物產品與加工產品及不吃垃圾食物三大原則,就能讓自己與食物建立起新的關係,打造更健康的身體。

馬克.彼得曼提出,VB6飲食法5大飲食法則,跟著以下步驟走,體重下降、健康提升都不再是難事。

原則一:多吃蔬菜水果

在晚上六點前盡可能的食用蔬果。蔬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與水分,即使吃很多也不用擔心發胖。蔬果的種類非常多元,可以透過嘗試新的食材與烹調方法,讓飲食變得更有樂趣。豆、穀、堅果類的卡路里密度與油量含量則較高,攝取時要留意分量。


原則二:減少動物產品

此為VB6的重要核心觀念。動物性產品中含有許多飽和脂肪酸與膽固醇,而且卡路里密度也相當高,在現今社會中更有抗生素污染的疑慮。因此,減少動物性產品的攝取量,是預防慢性疾病的最佳方法。平時購買動物性產品時,可以購買減半份量的方法讓自己與家人減少攝取動物產品;而購買品質較佳的肉類,改變過去飲食,讓肉在餐飲中變成配角、佐料或零嘴,也是享受肉類的好方法。


原則三:拒絕垃圾食物

儘量讓自己完全不食用高度加工的食品,可以是否能辨別食材原貌來辨別。若是高度加工的食品,從外表便看不出其原本食材的樣貌。例如洋芋片便無法辨認是以何種食品製作。另外也要注意食品標籤,若食品原料欄上有過多種原料,則該種食物的加工情形也越嚴重。


原則四:多多親自下廚

只有自己下廚,才能有效戒掉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或脂肪,更能控管品質。將家中的用具備齊、放置新鮮食材在家中,並提前把備料處理好,就能大大提升自己下廚的動力。


原則五:學會選購食材

只要是天然、健康的食材,多花一些預算在常吃且喜歡或是偶爾吃但有些貴的食材上都是可以的。而選擇當季的新鮮蔬果,不僅養分多也很便宜,是聰明選購的方法。

資料來源:《6PM後隨意吃》馬克.彼得曼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