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42-009  

大家都知道多吃蔬菜水果對身體好,但多數人卻認為「蔬果必須削皮」,無論是蘋果、馬鈴薯、胡蘿蔔,一定要削去表皮,好像才能避免吃下表皮上的農藥。但美國費城的營養學家Katie Cavuto卻說,許多蔬果的表皮其實是不該削去的,這樣不僅可以節省料理的時間及增添風味,最重要的是還可保留更多的營養成份。

維生素、胡蘿蔔素 別把這些營養都浪費了!

家庭主婦做菜時,常會不自覺的削掉蔬果的外皮,但果皮含有許多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植化素,包括豐富的維生素C、E、β-胡蘿蔔素及膳食纖維,有些甚至比果肉還多,且果皮因為吸收光線能合成抗紫外線物質,所以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對消除自由基、抑制癌細胞;如:茄子皮上的花青素、蘋果皮的微生素C,這些果皮可都是具有抗癌效果。因此,營養學家也說,以下蔬果在料理時可別急著削皮,因為這些果皮可都是對身體有益的好法寶,只要清洗乾淨,都是可以好好食用。

1)馬鈴薯

一般人不管是馬鈴薯沙拉或者是烤馬鈴薯,大多會削皮,但是馬鈴薯有20%的營養成分都在表皮上,如維生素B和鉀元素及纖維質。

2)茄子

茄子的皮含有花青素,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抑制細胞損傷造成的衰老和疾病,而表皮上也有豐富的維生素B,所以建議吃茄子時不要去皮。

3)地瓜

許多人吃地瓜常會剝去外皮,但地瓜皮也是地瓜營養的關鍵之一,除了富有維生素 C、鉀和 β 胡蘿蔔素,同時也是纖維質、醣類物質的所在,可降膽固醇,增加飽足感。

4)黃瓜

然黃瓜皮有些粗糙且帶有苦味,但這暗綠的瓜皮卻有著能增強免疫力的抗氧化劑和微生素C,不僅有助排毒還能防止便秘;此外,黄瓜皮還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5)胡蘿蔔

很多人吃前喜歡把皮削去,殊不知這樣營養精華β-胡蘿蔔素就這樣被丟掉了。因為胡蘿蔔素主要存在於皮下,有著強大的抗氧化功效,可對抗老化及抗癌;且胡蘿蔔的表皮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可促進血紅素增加。

6)蘋果

蘋果果肉的好處多,但果皮的好處也不容小覷。蘋果皮裡有豐富的纖維質,可助消化促進排便。此外蘋果中有大量的維生素C、三萜類化合物是在果皮的部位,但許多人卻會削去這層皮,等於浪費了養顏美容抗老化、抗癌的好物質。

文章出處:優活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V-42-043  

蔬菜水果一定要洗過再吃,相信大家都知道,至於清洗的方法到底對還不對,恐怕不是每個人都有把握。有些人會在清水裡加鹽,有些人會用洗米水,有些人會用浸泡,又有些人會快洗,但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殘留的農藥?又有哪些清潔方法,根本就是錯誤的呢?

 有效去除農藥?先建立正確觀念 

想要知道如何清除農藥,就要先了解農藥的種類與屬性。一般噴灑在作物表面的農藥,稱為接觸性農藥,這種大部分會被陽光分解,或是被雨水給沖掉。另一種會經由植物氣孔、根部而吸收到整株作物的系統性農藥,這類的農藥大多可溶於
水。所以,換句話說,只要清洗的方法正確並且夠徹底,大部分殘留的農藥也就能順利去除。

【洗對了嗎?3大錯誤洗法快改正】

有些人洗蔬果會加鹽巴、有些人則會加小蘇打,還有些人會用洗蔬果的專用清潔劑來清洗,清洗的方法多得不勝枚舉,到底哪一種方法最有效?其實根據實驗證明,用流動的清水洗,對去除接觸性農藥的效果最好!有些人不放心,道聽途說的用錯方法,反而大大地提高風險,以下介紹的錯誤方法,千萬不要再用!

錯誤洗法1/加鹽
雖然鹽水可以讓蔬果上的蟲或卵掉落,但鹽巴會大大降低水的清潔能力,若鹽的濃度過高會形成滲透壓,會讓水中的農藥進入蔬果中,清洗不成反而會吃進更多的農藥殘留喔!

錯誤洗法2/使用完全浸泡法
很多人為了讓農藥水解,因此通常會直接把蔬果浸泡在水裡,而且一泡往往就是半小時以上。但這麼做,除了營養成分會快速流失外,能溶解的農藥更是有限,反而適得其反。

錯誤洗法3/用蔬果清潔劑
市售的蔬果清潔劑,很多都含有界面活性劑,通常會造成二次殘留的問題,所以使用後,還是要用大量的清水沖乾淨,才能避免吃進更多的毒素。

【農藥易殘留!3類NG蔬果大公開!】

根據統計,以下這些蔬果殘留的農藥最多,所以爸媽在選夠時最好能避免,以免有害健康。

第一類/非當季
一般來說,非當季的蔬果病蟲害,通常都會比較多,為了讓這些蔬果能生長得更順利,通常就會使用較多的農藥,才能有效對付病蟲害,讓蔬果能長得壯碩、肥厚。所以,要避免吃進過多農藥,只要跟著時節購買蔬果,就能買得安心,吃得健康。

第二類/搶收
會搶收通常是在颱風來臨之前。因為不論賣相或賣價都會比較好,但這麼做,就容易忽略是否在農藥用量的安全採收期,因此,會衍生出農藥殘留較多的可能。

第三類/具有高經濟價值
例如櫻桃、草莓這類的蔬果,在市場的價格特別好,所以在上市前,為了避免被蟲咬後賣相變差,甚至賣不到好價錢,所以特別容易使用較多的農藥來保持蔬果碩大肥美的外觀,而這類蔬果根據統計,被驗出較多農藥殘留的機率也比較大。

【謹記4秘訣!安心吃農藥不殘留】

到底我們該怎麼做,才能100%杜絕農藥入口?以下幾種方法跟著做,可以大大降低農藥的毒害,吃得更安心。

祕訣1/買回來的蔬果,不要馬上往冰箱堆
其實蔬果上的農藥殘留,會隨著溫度變高而逐步降低,所以一旦環境溫度愈高,所殘留的農藥就會揮發得愈快,所以放在室溫通風處2~3天,有助於與空氣中的氧結合,並完全揮發,讓農藥自然地代謝掉。像是包葉菜類,就可在常溫下存放幾天。

祕訣2/把握「清洗、流動、刷洗、切除」四大原則
清洗蔬果,要把握「清洗、流動、刷洗、切除」四大原則。買回來的蔬果一定要先清洗一遍,切除蒂頭、根部後,再以流動的清水沖洗約20分鐘,這時的水量可控制在水流呈現一直線,並讓水不斷流動,就可以將蔬果表面的農藥水解流出,取出後再刷洗,最後以清水沖洗一遍。

祕訣3 /煮菜前先汆燙一下,去除硝酸鹽
很多人不知道硝酸鹽除了存在於香腸、醃製肉品中,其實在許多市售的蔬果裡,也有八成以上含有過量的硝酸鹽。而蔬果之所以會有硝酸鹽,主要是因為種植的農友會在種植時使用氮肥,來增加產量,但如果使用過量或是日照不足,就會累積過多的硝酸鹽。
最簡易保險的方法,就是汆燙後再食用,如此不僅能去除農藥,連硝酸鹽、草酸鹽這些有害物質也能一併清潔溜溜。在加熱時,最好把鍋蓋打開,讓農藥隨著蒸氣有效揮發。

祕訣4/去皮水果,食用前記得先清洗乾淨
像是香蕉、橘子、柳丁、荔枝、奇異果、柚子、百香果這些需要去皮的水果,農藥大多殘留在表面,如果去除外皮,其實就會大大降低吃進農藥的機會。不過在去皮之前,記得先用清水洗淨,才能確保無虞。

文章出自: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9885883_20141122100042055000  

睡眠不足來盤番茄炒蛋;開會頭腦昏沉,吃幾片蘋果提神醒腦…五顏六色的植物,比提神飲料更能為你充電打氣。

電鍋噗滋噗滋冒出蒸氣,躺在碗裡的紅、綠、黃、白、黑豆已經快要熟透,竄出濃厚豆香味,這碗充滿色彩及能量的雜豆湯,中醫師楊素卿每週要吃上兩、三次。

已屆耳順之年的立生中醫診所院長陳旺全,二十多年來維持75公斤的標準體重,皮膚無斑且光滑,好到令女生忌妒,他用水果順勢養生:因應當時身體狀況選吃水果,比如應酬吃太多肚子脹,就把新鮮楊桃切片吃;睡不好、嘴破疲累,就吃點番茄炒蛋恢復體力。

沒有烏嘛嘛的養生藥膳,鑽研食療十多年的兩位中醫師陳旺全和楊素卿的餐桌上色彩豐富,他們不為人知的「隱藏版」養生食療是:五彩繽紛的植物食材。中醫認為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顏色相關,均衡攝取綠、紅、黃、白、黑五色食物可調理補益不同的臟腑器官。

主持廣播節目宣導食療養生十多年,擁有不少聽友粉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茹素多年,在外吃飯她會把餐盤當調色盤,刻意挑選豐富配色,「一定要有五種以上顏色,」譬如白色米飯會搭配綠色青菜、炒黑木耳、紅蘿蔔絲及玉米,單看配色就令人食指大動。

 五色豆顧五臟

吃素的她常常自備五色雜豆湯(綠豆、紅豆、黃豆、白扁豆、黑豆),兼顧五臟養分,且能補充吃素較缺乏的優質蛋白質。

其實民間就有種說法:「每天吃豆三錢,何須服藥連年。」楊素卿指出,多吃豆類可以預防疾病,而且搭配五穀類一起吃對身體更好。

●紅豆:有利尿作用,並含膳食纖維,可通便、潤腸、降血壓。

●綠豆:清熱解毒去火、降膽固醇。

●黃豆:富含皂苷可促進消化、健脾胃,長期吃可延緩衰老。

●白扁豆:有多種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預防呼吸道疾病。(註:亦可改用鷹嘴豆,又名雪蓮子、埃及豆,超市及雜糧店均有售)

●黑豆:含異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劑,促進腎臟排出毒素,安神明目。

 雜豆湯做法:

把五種顏色的豆子,等比例抓一些到碗裡,先泡水半天後再按照個人喜好,煮成湯(用兩碗水去燉)或水和豆類等比例煮成飯、粥皆可。

中國宋朝時期很流行將豆類煮成豆粥,愛國詩人陸遊高齡85歲仍耳聰目明、上山砍柴,平常除了多吃青菜,最愛食豆粥,「粥罷重投枕,燈殘起讀書」,晨起吃完粥後回房間補眠,醒來再閱讀書籍,飲食、生活簡單,閒適曠達,是長壽祕訣。

日本人把這類豆粥稱為「禪粥」,認為它有洗滌淨化身心效果。

 黑食物,我的青春祕方

跟孩子打成一片、充滿童心的高雄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郭哲彰,除了教養小孩有一套外,他每天早上搭配早餐飲用「扶桑丸」,保持充沛活力。

扶桑丸是古人用來烏髮明目的方子。做法是:用黑芝麻粉、桑葉粉(科學中藥粉)各兩平匙,加點蜂蜜調味、用溫水拌勻即可飲用。

黑芝麻性溫、桑葉性涼,一起服用正好平衡,不會太熱或太寒,而且黑芝麻還可以補鈣,桑葉有降血糖、膽固醇、保肝功用,是可讓白髮變黑髮的逆齡保養飲品。

 五顏六色水果,順勢保養

水果五顏六色的營養成分,更是身體最好的保養品。陳旺全每天早餐除了五穀雜糧當主食外,必定有一杯250cc的新鮮果汁,「早上喝比較好,」他曾嘗試晚上吃水果、喝果汁,結果肚子脹、頭暈睡不著,建議睡前不要吃水果、不易消化,早上吃消化吸收較好。

陳旺全強調,一定要吃當令水果,因為冰鎮儲存過季,會讓水果營養成分流失、變質。而且一天吃2份新鮮水果就好。 「選擇自己需要的,」他舉例說,自己有心臟病家族病史,所以常吃保護心臟的蘋果和香蕉。

 碰到以下狀況,可以試試用水果來保護自己:


1.用腦過度、失眠、睡不好的復原劑:番茄、木瓜

番茄中的茄紅素能修復睡眠不足損傷的細胞,讓昏沉腦袋恢復正常,煮熟的番茄效果更好,試試看來盤番茄炒蛋。

熬夜後常出現便秘、胃痛等上火發炎症狀,可吃點木瓜健胃、通便,用青木瓜燉煮排骨湯,可保護胃壁。

2.應酬過後解除脹氣:楊桃、鳳梨、火龍果

大吃大喝引起消化不良,可將楊桃切片、灑點岩鹽來吃。楊桃有維生素C促進食物消化,並能防止致癌物亞硝酸合成,是很好的應酬後解毒劑。

金黃色的鳳梨利尿助消化,尤其含蛋白酶可加速分解肉類,有時炭烤食物吃太多,肚子鼓脹不舒服,吃新點鮮鳳梨可快速消脹氣。

火龍果潤腸通便,也是很好的應酬後「救急」水果,且偶爾心情煩悶時,吃點紅色果肉的火龍果可以一掃陰鬱。

3.天氣太熱消暑降溫:椰子汁、西瓜

剛從熱辣辣的太陽底下回到室內,體內熱烘烘的,不妨喝點椰子汁解暑去熱。

西瓜因為是很好的降溫「涼」方,也是中醫師的天然退燒藥(俗稱白虎湯)。陳旺全看診時若覺得自己額頭燙燙的、有點發燒時,會趕緊喝杯西瓜汁(不放冰塊),西瓜利尿,很快就能把體溫降下來。

他特別提醒,西瓜買回來不要放冰箱,因為冷藏會讓西瓜的茄紅素及其他養分減少一半,建議買一次吃完的份量就好,置放在陰涼處。

4.流感季節的天然預防針:芭樂、奇異果、桶柑

陳旺全最推薦宜蘭的紅心芭樂,營養成分較其他芭樂高,含維生素C、鉀、磷、硫等礦物質,可強化淋巴系統、預防感染。

盛產於秋天的奇異果,清熱利尿,抗氧化成分豐富,可增強抵抗力,減少細菌及感冒病毒糾纏,亦可增強心血管功能;冬天的桶柑也能預防感冒,建議整瓣連白絡一起吃,可滋潤喉嚨、效果更好。

5.勞動、大量流汗後體力補充:紅甘蔗

整理花圃、種田種菜或從事耗體力且大量流汗的工作,充滿水分、礦物質的紅甘蔗汁能迅速補充流失能量。

6.口乾舌燥的解渴清涼飲:蓮霧

蓮霧水分多且可利尿生津,排除身體毒素,是夏天最好的止渴方。

7.情緒不穩的安神方:桃子

春天的桃子可助排便,讓愛美的人維持體重不發胖,在中醫來說也可活血化瘀、安定心神。

8.喉嚨卡卡的化痰藥:枇杷

枇杷的鎮咳化痰效果很好,覺得喉嚨怪怪的好像有痰,剝幾顆新鮮枇杷來吃,可以舒緩喉嚨不適。

9.用腦過度後活化大腦:龍眼、蘋果

蘋果有「記憶果」之稱,含鋅促進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及腦內神經連結,亦有護心效果,是陳旺全最愛吃的水果。

龍眼是「智慧果」,讓大腦開竅,當碰上連續工作加班或考試,思考變得遲鈍,吃龍眼可恢復體力,讓思緒敏捷。但龍眼偏熱性,提醒有口乾舌燥,或發炎狀況時不要吃。

10.氣色不好補血回春:桑椹、葡萄

紫色的桑椹行氣活血、滋養眼睛、烏髮抗老化,讓人擁有好氣色,「血色不好的人可吃,但通常要連續吃上一、兩個月,」陳旺全用洗米水將桑椹洗乾淨後打汁連渣喝一杯,這是他常保好氣色的祕方。

夏天盛產的葡萄汁多甜美,可滋養肝腎補氣血,讓頭髮烏黑,葡萄皮上的維生素P可修復神經,連皮帶籽打汁喝抗老化效果更好。

11.皮膚老化粗糙需要美白:檸檬、水蜜桃、葡萄柚

檸檬含大量的維生素C天然美白成分;水蜜桃可強化肌膚彈性,比打蘋果光更能讓膚色發亮。冬天的葡萄柚含高維生素C,可預防斑點,這也是陳旺全的私房美白方。

12.維持血管彈性、保護心臟:香蕉、梨子、草莓

香蕉含鉀離子可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含維生素B群豐富的梨子則能抗血管栓塞、減輕疲勞、預防心血管疾病。草莓含果膠及抗氧化物,可防止動脈硬化

13.勞力工作者強健筋骨:柚子

秋天盛產的酸香柚子解毒化痰,是水果中含鈣量較高的,可強筋健骨,很適合勞力工作者。

陳旺全提醒,以上的水果養生法適合健康的人,但若有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藥的人,有些水果如葡萄柚等是禁忌不能吃,最好依照營養師及醫師指示。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7961491_20141031193356471000  

天氣驟寒,人人瘋進補,好像非吃羊肉爐、薑母鴨不可。但是,中醫師陳潮宗提醒,進補需依不同體質做調整,中醫將人體體質大略分為5種,包括:氣虛者、血虛者、陰虛者、陽虛者、燥熱者,根據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食物來進補,才是最上策!在進補期間,還要嚴格控制食用量,避免出現補過頭的情況。

台灣基層中醫師協會理事長、開業中醫師陳潮宗指出,冬天進補屬於溫補法,即是用溫性藥材進補,吃後會感到身體溫熱,適合體質虛寒的人,但體質燥熱者則不宜服用,因容易有上火的情形,尤其是有慢性疾病者如痛風、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進補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再進行。

 進補4大禁忌 應見好就收 

1.身體不虛不要補:

身體健康進補要格外小心,主要是對健康沒有加分效果,猶如是叫一個氣血調和、身強體壯的人來進補,就好像在一件漂亮的衣服上貼補釘一般,多此一舉,畫蛇添足。

2.陰陽不合不要補:

陽虛體質卻誤用當歸、枸杞、生地黃等補陰藥,則陽氣更虛,陰虛體質而誤用高麗參、肉桂、鹿茸等補陽藥,則陰更虛,且虛火更大。陰陽不合而硬補,就像破東牆補西牆一般,不只白費心機,反而弄巧成拙。

3.外感未解不要補:

常看到有人感冒未癒,自覺身體虛弱,急著吃補藥,結果進補後反而出現咽喉緊、胸口悶,痰黃稠難出等更不舒服的症狀,這就是犯了中醫所謂《閉門留寇》的大忌。也是一般民眾常犯的毛病。

4.上火者不要久補:

門診常見患者自行進補,不知節制,「補過了頭」反而造成「上火」或「傷津耗血」的副作用。建議請掌握一個原則:「見效則止,見好就收」,這是比較安全的作法。

陳潮宗中醫師強調,冬天氣虛血弱、體質寒冷,如四肢冰冷、倦怠乏力、腸胃冷痛、肢節酸痛、容易感冒的人,以「十全大補湯」中藥膳最為常見,但進補藥膳仍應依天候變化與本身的體質、健康狀況選取最適宜的配方,才能達到效果。

 進補分5體質 氣血陽虛熱 

1.氣虛者:容易有精神不振、易感冒、面色蒼白、易疲倦、四肢無力、說話短氣懶言、食慾差、聲音低微、容易出汗、頭暈等現象,可食用黃耆、黨參、白朮、大棗一類補氣藥。

2.血虛者:面色不華、唇淡、指甲蒼白、頭暈心悸、神疲氣短、心悸失眠、皮膚乾燥、月經量少等症狀,宜食用熟地、白芍、當歸、龍眼肉等補血藥。

3.陰虛者:口乾咽燥、心煩焦躁、遺精盜汗、腰酸疲乏、手足心熱、面紅、眩暈、耳鳴、睡眠不安、身體消瘦、兩眼乾澀、失眠多夢等現象,可食用生地、麥冬、玉竹、枸杞子等藥材滋陰潤燥。

4.陽虛者:怕冷、四肢不溫、腰膝酸痛無力、精神不振、大便溏薄等現象,可常用有乾薑、肉桂、補骨脂、肉蓯蓉等補陽藥。

5.燥熱者:從中醫來看,可分為虛熱、實熱,這類的體質比較不適合自行冬天進補,如薑母鴨、羊肉爐等,因容易造成上火的現象,如火氣大、口苦咽乾、嘴巴破、睡不著等症狀,如果在冬天需進補的話,比較適合涼補。涼補指性寒涼的食物來進補,能調和體內虛陽微升所導致的燥火,有降火解熱,涼補藥材包含薏仁、西洋參、玉竹、百合、茯苓、麥門冬等。

【中醫師提醒】

進補前,必須詢問中醫師後再進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別忘記,正確的進補觀念是要依個人體質調理,因此不論是單純進補藥湯,或是加入食材熬煮成藥膳湯底,建議找中醫師選對的藥材進補,才能達到冬天健康養生效果。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3363494_20130804125237095000  

為什麼吃中藥不能配茶、吃白蘿蔔?水煎藥一定比科學中藥更有效?所有關於「吃中藥」的禁忌與迷思,一次解答。

朋友同事聚餐時,這樣的 對話你應該不陌生。
「喝喝看,這是最頂級的高山烏龍茶……」
「不行耶,我在吃中藥不能喝茶。」
「那來點紅蟳米糕吧!」
「中醫師說我不能吃螃蟹和糯米。」
「蘿蔔排骨湯這麼清淡總可以了吧?」
「我不能吃白蘿蔔,筍子也不行。」
「你到底還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吃的?」

 比起西藥,吃中藥的規矩好像又更多了些。究竟該怎麼吃中藥才最有效?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藥劑部主任楊榮季表示,吃中藥要有效,可以分成3個層次,第一是要遇到好醫生,可以正確診斷辯證用藥;第二是藥師能用正確藥品調劑處方箋;第三則是患者本身必須遵照醫囑服藥及避開禁忌。

雖然中藥本身是天然物,不過中藥的活性成分複雜,寒熱屬性各有不同,一般中醫師開藥時,都會同時提醒患者該注意哪些飲食禁忌,如果不遵照醫囑亂服中藥或飲食不忌口,不但藥效無法充分發揮,甚至還可能對身體有害。

楊榮季說,服用中藥時若吃到禁忌食物,輕者無效,重者還可能會產生毒性,身體卻無法代謝。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表示,無論藥材、食材幾乎都會區分屬性,只要食物的強度夠、劑量大,就可能會具有藥性。

 最常見的5種禁忌食物

當你在服用中藥時,吃以下幾種食物應該特別注意:

▼白蘿蔔

‧不適合:正在服用溫補藥的人。

‧原因:白蘿蔔屬於「行氣化痰藥」,會消耗能量,因此不宜與補藥共服,容易降低療效。其他不適合的食物還有大白菜及竹筍等。

服用人參時最忌吃白蘿蔔。賴榮年說,白蘿蔔的種子又稱為「萊菔」,能理氣下氣,被中醫用來消腸胃脹氣,有時會在吃太補、氣壅滯時使用,所以不適合和補氣的人參一起吃,尤其是必須吃高麗參這類屬於紅參、偏溫補藥材的人,就代表患者已經是偏寒體質、需要用藥滋補,本身就不適合吃會耗氣的藥或是白蘿蔔這類食材。

至於竹筍,賴榮年則認為不必然完全不能吃,不過竹筍性偏寒,筋骨痠痛的人最好減少攝取竹筍等寒涼食物,以免讓身體循環代謝更弱。

「竹筍會招風邪,」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學院傳統醫學科針傷科主任陳萍和說,有些人吃竹筍會出現皮膚癢、類似感冒的症狀,因此中醫通常建議患者少吃竹筍,不過茭白筍並非竹筍類植物,可以放心吃。

▼辣椒

‧不適合:正在服寒性藥物的人。

‧原因:不分中西醫都認為,生病吃藥時飲食要清淡,儘量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哩、胡椒、辣椒、酒類等。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中藥組組長王鵬豪表示,食用辛辣刺激食物會增加熱象,因而抵銷清熱涼血藥物的療效。

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黃、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物,或者是牡丹皮、黃柏、金銀花、桔梗、桑葉、連翹等寒涼藥物,就不該再吃蔥蒜、辣椒、麻油雞、肉骨茶、薑母鴨或羊肉爐等辛辣熱燥油膩食物,以免影響原來中藥材的藥性。

▼冰

‧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服用溫熱性質中藥的人。

‧原因:中醫認為人體必須氣血調和才能正常運作,吃冰容易耗損脾胃機能。

賴榮年表示,在正常情況下,胃的酵素必須在適當體溫下才能有效運作,吃太多冰冷食物會讓胃的溫度下降,不利於酵素進行分解作用、五穀精華無法消化吸收,進而導致代謝不良。

尤其在需要服用溫熱性質的中藥治病時,更應該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涼食物,否則藥物將無法充分發揮功效。

▼糯米

‧不適合:正在服健脾胃藥的人。

‧原因:豆類、肉類、糯米等食物比較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胃藥的人最好避免,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影響病患康復。對於胃腸功能已經減退的老年人來說,多吃這類食物,往往會導致腸胃不堪負荷。

▼芒果

‧不適合:過敏或正在治療皮膚疾病的人。

‧原因:在中醫觀點裡,芒果屬於「發物」,也就是對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體質的人來說,吃芒果容易使病情發作。

而正在服藥治療皮膚疾病的患者,也應避免食用芒果、荔枝、花生、海產類等食物。

 服用中藥 溫開水最好

吃中藥時最好搭配溫開水。雖然有時候中醫師會視病患的體質或病情,特別交代要用熱服或冷服,不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用溫開水服送中藥是最保險的。

如果是吃科學中藥,中醫師建議先把藥粉和溫開水混合後再喝,沾在杯子上的粉末殘渣應再用水沖一沖後喝乾淨;不建議把藥粉倒入口中再喝水,避免藥粉在食道中沾黏或嗆到。

 吃中西藥要間隔2小時

此外,有不少患者在看中醫的同時也看西醫、吃西藥,必須特別注意中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

王鵬豪表示,很多患者不敢跟西醫說有在吃中藥、怕被醫生罵,看中醫時也不太會說有在看西醫,所以有時候會造成中、西醫都開了同樣性質的藥,導致「吃過量」;例如西醫已經開了降血脂藥,中醫又開了紅麴,兩者加起來藥效就會增加。

因此,就醫時必須讓醫師知道你還有在吃別的藥或保健食品,服用時間最好也錯開,中間至少要隔2小時。

 補益藥飯前吃 治療藥飯後吃

和西藥一樣,中藥也會因為病情與藥性不同,服用的時間有所差異。

中醫師認為中藥最好別和食物同服,例如本來應該飯前吃的藥卻忘了吃,寧可等到下一餐再吃,也不要馬上就混合食物一起吃。

補中益氣湯等補益藥最好在飯前服用;呼吸道疾病等治療藥及大寒藥物適合飯後吃,以免傷胃;至於驅蟲劑則是空腹吃效果較好。

 根據症狀選劑型 科學中藥未必不如水煎藥

說起吃中藥,除了飲食禁忌之外,最常產生的疑問可能是:「我該選擇水煎藥還是科學中藥?哪種安全又有效?」

水煎藥指的是將藥材浸泡在水中煎煮成湯液;科學中藥又叫做濃縮中藥,是萃取、濃縮製劑的通稱,由藥廠將藥材煎煮後脫水或加入澱粉等賦形劑所製成,除了粉劑以外,也可以做成膠囊、丸劑或錠劑。

在許多人的觀念裡,都認為水煎藥的藥效比科學中藥更好,不過中醫師認為,應該先看看疾病的類型與病患的需求,再決定最適合使用哪種劑型。

陳萍和表示,水煎藥的成分可以「客製化」依照個人體質與症狀增減,因此可以達到比較好的療效;不過現代人生活型態已經改變,如果真的不方便自行熬煮,有些診所也會提供已經煮好的即飲包,和科學中藥互相搭配服用。

賴榮年說,科學中藥方便有效,而且中醫古籍中,本來就不是所有藥都是湯劑,有些中藥原本就是粉末散劑。

「每種病剛開始都能用湯劑,但用了三、五天就可以換了,」他指出,水煎藥屬於湯劑,湯劑的效果比較快,如果是急症就可以選擇水煎藥,因為「治亂世用重典」。

除急症外,有些特殊情形也較適合服用水煎藥。王鵬豪舉例說,冬天裡喝熱熱的水煎藥,吃藥還可以暖身,如果單吃科學中藥就沒有這種效果;或者是剛生產完的婦女喝麻油酒雞湯,讓酒把藥性帶進體內,這種情況也許就不太適合服用科學中藥。

「湯劑熱熱的喝,效果是最快的,但是有時候不一定講求快,」王鵬豪說,許多調理身體的中藥,反而都做成藥效較緩慢的丸劑。

感冒、痠痛也不一定得用水煎藥。有時候治療慢性疾病可以先吃水煎藥,之後再換成科學中藥,並視個人體質增減。

方便攜帶、省時省力,是科學中藥的好處之一。不少中醫師都認為,只要不是急症,一般情況下服用科學中藥可說是簡單又方便,就算怕苦的人也可以改吞膠囊。

 認明包裝標示 散裝中藥也有保障

中藥材的安全性也是選擇時的重要指標。

國內的科學中藥都是由通過GMP(藥品優良製造規範)認證的藥廠所生產,製造流程都有控管,品質比較穩定,對於重金屬、微生物含量也都有安全規範。

傳統買賣中藥材都是秤斤論兩,但買回家放個一陣子,常會忘記購自哪一家廠商、保存期限,甚至就連藥材是否變質都無法分辨,吃出問題也投訴無門。

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散裝中藥材的安全性可能不如科學中藥。

不過近年來,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推動「中藥材包裝標示」,規定324種常見中藥材的包裝必須標示品名、重量、製造日期、保存期限,還有製造商、進口商、販賣商的名稱及地址,建立產品責任制,若有問題可立刻追蹤源頭。

其中,89種最常用的中藥材還另外訂有重金屬含量限制;若是具有毒性的藥材,例如天南星、川烏、草烏、巴豆等,則必須在包裝標示上載明是否經過炮製。

王鵬豪表示,目前進口的中藥有85~90%都來自中國,希望未來可以鎖定安全風險較大的中藥材,要求廠商進口時附上檢驗報告。

 ▼不適宜配送中藥的飲料

除了白開水以外,以下幾種飲料都不宜拿來服送中藥。

茶:

茶本身具有藥性,且茶性屬於苦寒,會影響補藥療效。

「不是所有中藥都不能用茶,」賴榮年這麼說。他指出,中醫治頭痛有一古方叫做「川芎茶調散」,就是要用茶調服用,而且坊間許多號稱可以減肥的方子,也常用茶來搭配中藥。

不過,除了以上幾種情形之外,吃中藥時最好別用茶水服送,尤其吃含補氣或補血成分的中藥時,更該避免,因為茶中的鞣酸常會和補藥中的有效成分結合,影響人體吸收。

另外,茶水冷卻並放置隔夜後,其性更寒,有人喝隔夜茶甚至會胃痛,因此,當你正在服用人參、薑、桂枝等溫熱中藥時就不該喝茶。

茶水利尿,多喝會稀釋血中藥物濃度。茶也具有提神醒腦作用,服用安神鎮靜藥物時喝茶,藥效會相互抵銷;有睡眠障礙的人,中午過後也最好不要喝茶。

牛奶:

牛奶含有蛋白質與鈣質,可能會跟中藥成分結合、包裹胃壁,導致人體無法消化吸收,有些患者就因為用牛奶配中藥而腹瀉。

牛奶也可能是過敏原。賴榮年說,有些華人腸胃裡的乳糖酵素沒有高加索人來得多,造成未分解的乳糖直接進入大腸,因此乳糖不耐症的人只要一喝牛奶就會拉肚子;他建議,凡是喝完牛奶會脹氣的人都不宜再喝,容易過敏、免疫異常的人也不適合食用蛋白及牛、羊等動物奶,否則吃多了容易變成酸性、濕性體質。

果汁:

跟熟食比起來,水果本身就偏生冷寒涼,即使打成果汁也一樣,寒性體質的人多吃會不舒服。

楊榮季提醒,如果吃中藥時用果汁配服,果汁的酸鹼值也可能會改變藥性或血中藥物濃度,應該盡量避免。

糖水:

糖本身具有藥性,例如紅糖是溫補,白糖則是涼補,與中藥共服會改變藥性,所以儘量配白開水就好,不要加糖。

不過,如果小孩子覺得中藥太苦不敢吞服,陳萍和建議可以加一點甜度高、量少的果糖與中藥共服。

 水煎藥vs.科學中藥

*水煎藥

適合對象:急症

藥效發揮速度:最快

安全把關:中藥材包裝標示規範

*科學中藥

適合對象:慢性疾病、調養身體、沒空煎藥的人

藥效發揮速度:較慢

安全把關:GMP藥廠生產

 中藥材小常識 

‧煎煮容器

煎煮中藥材要用不會和藥材成分起作用的材質,例如不鏽鋼、沒有破損剝落的彩色鍋、砂鍋或市售煎藥器,不建議使用鐵鍋或鋁鍋。

‧藥材保存

無論是散裝中藥材或科學中藥,都應該放置在陰涼、不受潮的地方,也可以放在冰箱裡,但也不要放太久。如果藥材疑似發霉,或科學中藥受潮結塊,都應該丟棄別再食用。

‧孕婦能否吃中藥

可以,但孕婦必須慎用活血破瘀及子宮收縮藥物;若懷孕應該先告訴中醫師,開藥時就會特別避開這類藥材。

可否自己買科學中藥服用

每個人體質、症狀都不同,自行購買科學中藥吃並不恰當,最好先徵詢過中醫師的意見。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9318351_20140818093642564001  

台灣人傳統早餐愛吃飯糰,而講究養生的人,特別愛吃營養CP值高的紫米飯糰。根據國內食藥署資料顯示,紫米比起蓬萊米(白圓米)多了11倍的膳食纖維;美國也有研究證實,黑紫色的紫米,就如同藍莓或黑莓一樣,有豐富的花青素,具有抗癌的作用。除此之外,維生素E、礦物質硒等優質抗氧化物,也有預防新血管疾病的功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周千欽營養師指出,紫米豐富的纖維有助於腸道清潔,排毒且維持腸道環境健康。此外,花青素可抗氧化,也能預防或降低細胞受到自由基的攻擊,除了可延緩人體的老化速度外,也抗癌的保健作用。

 紫米富含花青素 比藍莓還多 

2010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由Zhiming Xu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分析美國南方種植的紫米,發現紫米外殼中富含水溶性花青素抗氧化劑。研究顯示,花青素可以消滅有害自由基、抑制癌細胞增生,也能促使癌細胞凋零。花青素也能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血脂於血管內堆積,進而減少血管發炎與損害,增加血管彈性及血液的流通。

Xu博士指出,一匙紫米中所含有的花青素比一匙藍莓的還要多,而且糖份含量也相對較低,卻有更多的纖維質,和同為抗氧化物的維生素E。紫米也是平常生活中容易取得,更經濟實惠的抗氧化食材。

 高膳食纖維 控體重清血管 

根據台灣食藥署資料顯示,100克的紫米有3.3克膳食纖維,比起100克蓬萊米(圓米)的0.3克,多了11倍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抑制飢餓感,即可避免攝取過度的熱量,幫助體重控制。膳食纖維是不能被人體小腸所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但能結合膽固醇的代謝產物「膽酸」,將更多的壞膽固醇帶離身體,預防高血脂,也常保心血管健康,並能預防糖尿病。

 順應天時!黑色食物適合冬天吃 

以中醫來看,別名黑糯米(Black Glutinous Rice)的紫米是屬於黑色食物,有「開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澀補精」等作用。順應天時的養生方式,講求食材選擇與季節對應,而冬天就是對應到黑色食物。紫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蛋白質、豐富的鐵質可以補血暖身,改善血液循環。

【健康小叮嚀】

周千欽營養師指出,洗紫米的時後會發現水黑黑的,其實不是髒,而是花青素是水溶性,碰到水就被溶解出來了。建議不要洗米超過3次,以免洗掉了許多營養素。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tolia_39117837_L  

嘴破、口腔潰瘍,不僅吃不好,嚼也嚼不香,如果再加上飲食吃不對使症狀惡化,更是雪上加霜。口腔潰瘍的發生與缺鋅及缺乏維生素B2(核黃素)有關,而各種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要多吃富含鋅和維生素的水果。那麼口腔潰瘍吃什麼水果好?

【緩嘴破、口腔潰瘍 6高維生素水果】

高維生素B水果1/蘋果:多種維生素,美容佳品

蘋果是世界四大水果(蘋果、葡萄、柑桔和香蕉)之冠,富含多種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等,是美容佳品,既能減肥,又可使皮膚潤滑柔嫩。

高維生素B水果2/梨子:維生素B,降血壓

梨子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對預防口腔潰瘍大有裨益,還能保護心臟,減輕疲勞,增強心肌活力,降低血壓;此外,梨子所含的配糖體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對咽喉有養護作用;梨子中的果膠含量很高,有助於消化、通利大便。

高維生素B水果3/桃子:維生素B1,延緩衰老

桃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以及有機酸(主要是蘋果酸和檸檬酸)等,能延緩衰老,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水果。尤其適合低血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食用。

高維生素B水果4/柿子:維生素C、鋅,潤腸通便

柿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鋅。柿子的營養素十分豐富,與蘋果相比,除了鋅和銅的含量蘋果高於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有優勢,對口腔潰瘍的防治也有作用。

高維生素B水果5/杏:多種維生素,防癌抗癌

杏是常見水果之一,營養極為豐富,內含較多的糖、蛋白質以及鈣、磷等礦物質,另含維生素A原、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等。杏性溫熱,適合代謝速度慢、貧血、四肢冰涼的虛寒體質之人食用患有受風、肺結核、痰咳、浮腫等病症者,經常食用杏大有裨益;人食杏果、杏仁後,經過消化分解,所產生的氫氰酸和苯甲醛兩種物質,都能起到防癌、抗癌、治癌的作用,長吃還可延年益壽。

高維生素B水果6/芭樂:維生素是蘋果兩倍,殺蟲抑菌

芭樂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鈣、磷、鉀等礦物質。其維生素C比蘋果、梨子高出一到兩倍。芭樂有生津止渴、殺蟲止痢的作用。芭樂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飲用。酸芭樂對防治腹瀉很有效,甜芭樂可防治咽燥口渴,並可殺蟲抑菌。因此,患口腔炎及口腔黏膜潰瘍者可每日用芭樂汁含漱幾次,能緩解症狀。

嘴破不宜吃什麼水果?

嘴破不宜水果1/荔枝:性溫熱,易上火

性質溫熱,多吃極易助熱上火。如清代王孟英指出:「多食助熱,動血,凡上焦有火者忌之。」《本草綱目》亦載:「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因此,有口瘡之人,包括口舌潰瘍、口糜、齒齦腫痛等,切忌多食。

嘴破不宜水果2/橘子:熱量高,加重病情

橘子雖是性涼的,但一次性吃過多的橘子,會引起「上火」表現,會出現口角生瘡,或口腔黏膜潰爛,或舌尖起泡,咽乾喉痛等不適,因此有口腔潰瘍患者不宜食。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3270673_20101114160908022000  

你是三餐都在外解決的「老外」一族嗎?對於沒時間煮飯或懶得煮的人,外食是省時又方便的選擇,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台灣人的外食比例越來越高。

不過,外食經常是重油、重鹹、重口味,而且蔬菜量少,所以外食族普遍有肉類、油脂攝取過多,但蔬菜、水果攝取太少的問題。長期下來,恐怕會有營養不均衡的問題,可能會讓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找上門,增加罹患心臟病、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看到這,或許你不禁想問:「難道外食族就不能吃得健康嗎?」

事實上,只要會選擇,外食也是能攝取到足夠的蔬菜,並避開又油又鹽的料理。

 情境1:便利商店這樣吃  

日本營養管理師淺野滿美子提醒,便利商店有3點原則要注意:

1.油炸物盡量少選:油炸物的熱量比較高,而且油放置太久會氧化,不但傷及細胞還會加速老化。

2.碳水化合物少拿:除了飯類外,義大利麵、馬鈴薯沙拉都是澱粉,不可不注意。

3.選擇蔬菜豐富的便當:雖然比較困難,但可以多買一盒生菜沙拉或水果補充。

 情境2:小吃店這樣選  

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建議,可多點一點燙青菜並請店家不要肉燥。主食的部分,可選擇湯麵並請老闆不要放肉燥,不建議點放很多油、醬料、調味料的乾麵、炒飯、炒麵,以及有勾芡醬汁的羹麵。

 情境3:自助餐不拿煎、炒、炸 

選擇以蒸、煮、烤、燉、滷等為主的菜色,避免避免以煎、炒、炸烹調的料理。吳映蓉博士曾在著作《瘦不了的錯誤》中分享,她吃自助餐時,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黃、綠、紅、白、紫」五色蔬菜放入盤中,並且先吃掉他們。

 外食族健康秘訣:善用果菜汁 

《第一口吃蔬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退散》一書建議,經常外食又無法下廚的人,可在餐前先喝果菜汁。書中也整理出果菜汁的選法及喝法給大家參考:

1. 看外包裝的標示確認成分。
2. 選擇膳食纖維含量多的產品。
3. 選擇100%使用蔬菜,不加「水果」的產品。
4. 選擇碳水化合物少、熱量低的產品。
5. 在餐前5到10分鐘飲用。
6. 隨身攜帶青汁粉末,餐前泡來喝也OK。
7. 番茄汁(無鹽)也很不錯。

小提醒:別太晚吃晚餐

《第一口吃蔬菜,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退散》一書指出,太晚吃晚餐,肥胖、糖尿病有可能會找上門。但是,現代有許多人不得不晚吃晚餐,該怎麼辦呢?

梶山靜夫醫師建議,如果必須晚吃晚餐,就採取「分食」法。在下午時先攝取一些輕食,像是果菜汁搭配三明治或是沙拉搭配三明治等,重點在於一定要喝果菜汁或吃沙拉。晚餐時則不要吃飯、麵包、麵等碳水化合物,只吃蔬菜或是蛋白質的主菜,像是魚、加有大量蔬菜的湯等。

文章出處:良醫建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369025_20140717201503826000  

日前報載有國中生,跑步跑到一半,竟然出現自發性骨折,原來是缺鈣惹的禍!美國健康網站特別精選牛奶之外的「8大補鈣好食物」,包括無花果、杏仁等,幫助大家強化骨骼、預防骨鬆與意外骨折發生。

缺乏鈣質除了可能導致骨質疏鬆,還可能出現骨折風險,是因為當骨頭中鈣質流失的速度遠大於鈣質攝取與吸收時,日積月累下,即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由於骨頭不夠強壯,無法承受外來力量時就容易骨折了。

 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缺鈣風險多 

如果缺鈣也會出現一些症狀,包括睡覺到半夜小腿突然抽筋,或者經常出現手指和腳趾麻木,以及肌肉痙攣、抽搐、嗜睡、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缺鈣,甚至會擾亂心臟跳動的節律。這些身體發出的警訊,都是在告訴你該補鈣囉!

國內衛福部建議國人成人每日鈣質的攝取量為1000至1300毫克,但是根據衛福部調查顯示,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率達8成以上。若想補充鈣質,卻吃膩了豆腐、不想喝牛奶、又不愛吞保健食品,該從哪些其他食材中攝取呢?美國 《時代雜誌健康網》特別精選牛奶之外的「8大補鈣好食物」,照顧大家的健康。

【8大補鈣好食物】:

  無花果:骨骼肌肉都強壯 

每100克無花果含鈣363毫克,無花果並富含膳食纖維與鉀和鎂等礦物質。其中鎂能強化骨骼、肌肉,甚至能維持心律正常。

 芥藍菜:補鈣也顧視力  

每100克芥藍的鈣含量高達195毫克,而相同質量的牛奶鈣含量為100毫克左右。此外,芥藍的營養十分豐富,例如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A。除了補鈣,還有助於視力維護。

 綠花椰菜:補鈣也防癌  

每100克綠花椰菜含鈣47毫克,是很好的鈣來源。除此之外,綠花椰菜的維生素C含量甚至比一顆橘子還多兩倍。多吃綠花椰菜還能降低結腸癌、膀胱癌等風險。

 毛豆:照顧筋骨血管  

每100克毛豆含鈣83毫克,也是膳食纖維、蛋白質的好來源,同時還含有皂甙、低聚醣等保健成分,對於心血管保養及控制血壓也非常有幫助。

 小白菜:補鈣兼補礦物質 

每100克小白菜含鈣103毫克,小白菜還富含維生素A、C、胡蘿蔔素和鉀,幫助平衡身體礦物質。

 沙丁魚:促進鈣吸收 

每100克沙丁魚含鈣184毫克,而且富含維生素D,有利於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除此之外,沙丁魚中也有豐富的維生素B-12,是腦部及神經系統的重要營養來源。

 秋葵:補鈣緩解便祕 

每100克黃秋葵含鈣93毫克,秋葵含有緩解便祕的非水溶性纖維,而且含有維生素B6和葉酸。

 杏仁:降膽固醇 

每100克杏仁片含鈣272毫克,杏仁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堅果之一,富含維生素E和鉀。杏仁也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好」脂肪,適量吃還能降低膽固醇。

【健康小叮嚀】:

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每日建議鈣攝取量,7-9歲為800 mg、10-12歲為1000 mg、13-18歲為1200 mg、成人則為1000-1300 mg。但是,如果有長期久坐、不愛運動,少喝牛奶,或攝取鈣質不足者,都是缺鈣骨鬆的高危險群。

若想累積「骨」本,除了透過攝取高鈣食物之外,還要有適度的日照,幫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加速鈣質吸收。除此之外,透過運動的過程,也可以強化骨骼生長和肌肉張力,讓身體有能力承受外在壓力。提醒愛喝咖啡或愛使用鹽、味精、醬油烹飪的民眾,小心咖啡因和鈉會促使鈣質流失,應避免過量。

文章出處:良醫建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Nipic_2531170_20101227155225860974  

睡前不喝水容易腦中風?喝瓶裝水容易喝下細菌?早上起來喝溫水、鹽水、還是冷水好?有關喝水的知識,一次講明白。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在缺水的狀態下,會出現大腦萎縮的狀態,而且失水愈多,腦部萎縮愈嚴重,甚至跟患病2個多月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一樣。還好,趕緊喝上兩杯水,大腦就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

身體缺水?聽起來像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如果喝的方法與時機錯了,就可能讓你身體缺水。而且水分不足時,身體不一定會用口渴的方式告訴你,而是不知不覺地從其他地方吸收水分。

想要讓身體隨時隨地不缺水,學習8個喝水法,不用花力氣花大錢,就能夠靠喝水養生。

1. 睡前喝水,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 

這是真的。

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哈佛大學的研究曾發現,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

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所以除了腎結石的人外,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

泡溫泉或三溫暖前最好也先喝水,這些活動也會流很多汗,血液變濃綢又遇到高溫的環境時,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

2. 一起床就喝水,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擺在床頭,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

常溫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腸子蠕動,但勿低於常溫,太冷的水反而會抑制腸子蠕動。

至於喝溫鹽水,醫生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加鹽有助排便。加上睡眠中身體已經消耗許多水分,所以喝鹽水反而會令人更加口乾,尤其早晨時血壓通常較高,血壓高的人最好還是喝溫開水就好。

3. 運動前先喝水,表現更亮眼  

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完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

因為運動的目的是訓練肌肉並增加血液循環,當血液中水分充足,運動時血液流動才會更順暢,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也可避免中暑。

4. 喝酒時,也要多喝水 

喝下啤酒時感到清涼暢快,別以為是在補充水份。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後跑廁所,排出的都比喝下去的多,因為酒精成分已經悄悄地把你身體其他地方的水分帶走了。而且酒精會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也容易造成大腦跟身體缺水。

因此喝酒的同時,也別忘了同時補充水分,可以減少隔天起床後口渴、皮膚乾燥的情況,也有助減輕隔天的頭痛。

不要把茶、咖啡、可樂算入每天所需的水分中。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含高量鉀或檸檬酸的果汁,都有利尿作用,會帶走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不能把這些飲料算入你所需要的水分中,最多只能減半計算。

早起的第一杯水,也別用果汁、牛奶、咖啡或奶茶取代。新店慈濟醫院腸胃科醫師王嘉齊說,果汁、牛奶算是食物,喝下去後腸胃就得開始消耗能量去消化這些脂肪與糖分了。而空腹喝茶與咖啡則易傷胃。

5. 焦躁疲憊時,喝杯水立即頭腦清醒 

劉桂蘭中醫診所中醫師樂英如說,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都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表現。此外,眼睛或皮膚乾澀,也需要多補充水分。


突然感到沒來由的疲累、情緒焦慮、暴躁、或者大腦沈重且注意力無法集中時,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現,試著喝一杯水來恢復活力。老人家改變姿勢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暈眩時,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

一天平均約要喝2000cc左右的水才夠,但應平均分配在一天當中補充,讓身體隨時都不缺水。也要依照活動量做調整,像是泡熱水澡、夏天長時間在外或待在冷氣房內,都要多補充1~2杯水。

樂英如提醒,有些人覺得水很難喝,是因為水分運送及消化的功能較差,只要喝完一杯水就覺得肚子脹、不舒服。所以,如果覺得喝水很不好喝,也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訊號,就要針對根本的問題就醫改善。

6. 天黑後才煮開水,水質最佳 

江守山建議,最好晚上燒開水,水質會最佳,因為水管一整天已經被大量用水清洗乾淨了。早上起來若立刻燒開水,水質最不好,因為水管靜置一個晚上後,容易沈積各種髒物、雜質。

此外,用來消毒自來水的氯在接觸水中的有機物時,可能會產生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三鹵甲烷。所以當開水煮沸至100度時,要打開蓋子多煮3~5分鐘,以去除水中的三鹵甲烷。

但打開蓋子後,你別站在旁邊,並且要同時打開抽風機。因為三鹵甲烷揮發成氣體時吸入,比溶解在水中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由於無法確定水管中是否含有過量的鉛,江守山提醒民眾可考慮加裝濾水器。

7. 大口喝水,等於沒喝,切記要小口喝 

不管是不是大量流汗後,只要喝水時,都要小口小口地喝,因為一次灌下太多水時,腎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便會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地。

而且喝水喝太快,也容易引起脹氣。

8. 瓶裝水真的容易長細菌  

網路上流傳,喝瓶裝水之後,瓶口過一天就會長出許多細菌,這個說法是真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帶水壺。

王嘉齊說,只要是瓶裝的飲料,開罐後都很容易長細菌,儘量不要嘴巴貼著瓶口喝,且不要連續幾天都重複使用同一個瓶子。

也不要將瓶子放在車上日曬,使塑膠瓶內的化學物質溶入水中。

不過,即使是水壺,也要記得每天清洗吸管與瓶身,不鏽鋼的材質則比塑膠的好。

▼胃腸不好的人,怎麼喝水?

最好的方式,是餐前半個小時喝水,這樣可使腸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而餐後要等待2個半小時才喝水,避免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尤其是胃灼熱、胃潰瘍的人,因為水可溶解胃中自然分泌的重碳酸鹽,成為胃酸通過胃壁黏膜的緩衝劑,水分不足時,胃酸的緩衝消失,胃酸就會侵蝕胃壁,造成胃灼熱。

▼腎臟病患者怎麼喝水?

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

遇到很渴的時候,可以用含冰塊的方式,緩解口渴的感覺,並同時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

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

 

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