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1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54116b44-bb9a-411c-a317-8a7414ad3b31  



心臟病發後,不只要遵照醫囑吃藥、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一項新研究指出,多與家庭與朋友保持良好互動,也是復原的關鍵之一。

研究分析3400名年紀在18~55歲之間的患者,並在心臟病發後、病發後一個月、病發後一年評估身體狀況。
在病發後一個月與一年後的評估發現,缺乏社會支持的患者的心理健康較差,也較容易有憂鬱症、生活習慣不良的狀況。 

研究者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克隆赫茲(Harlan Krumholz)認為,治療不再只看藥物,還需更加注意病患的友情、愛情以及生活狀態,
這些可能是他們是否能夠迅速復原的關鍵。 
 
 
 
此篇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12071727262501  

相信許多人家中擺著瓶瓶罐罐的各種功效不同的保健食品,但當你手上同時拿了3~4粒保健食品往肚裏吞時,可否曾想過,這樣對嗎?
藥師舉10種常見錯誤的保健食品使用法,供大家參考與省思,希望對大家有正面的幫助。                                            

在此強調:「保健食品」在服用任何保健食品前,請先諮詢專業人員,以免花錢又傷身。 

一、鈣片與魚油不要同時吃 

魚油依需求不同,每日補充量劑量1000mg-3000mg,而鈣質每日建議攝取量約800-1200mg。倘若只服用低劑量的魚油與一錠400mg的鈣,經過腸道稀釋後,發生皂化現象的機會較小(但仍會有),但若服用較高劑量的魚油者,大量脂肪酸於腸道鹼性環境中,就可能會與鈣發生皂化反應而降低吸收率,並有可能造成腸胃道的不適。但不管低劑量或高劑量服用,魚油與鈣片的最佳的服用方式,建議二者隔開2小時服用。 

由於魚油有助於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故會建議飯後服用;而足量的鈣質也有助於睡眠,睡前服用鈣片也是一種避免營養素交互作用的方法(但睡前的鈣質攝取,盡量避開碳酸鈣製劑,選用比較不受胃酸分泌影響的鈣質型態為佳)。

二、益生菌飯前還飯後,禁熱水 

益生菌是否能順利到達腸道駐紮,與其接觸胃酸PH高低有顯著的關係。人體在飯前胃部PH值大約2左右,進食後胃酸受食物中和作用PH直上升,飯後1小時PH值逐漸下漸,尤其在飯後2小時PH值低於2。有些市售益生菌產品具有特殊技術(包埋技術、特殊耐酸菌種)等,能夠耐酸耐鹼,不受胃酸與膽汁的破壞,如果是這類產品,建議飯前使用,原因在於空腹時胃部排空約一小時,益生菌能較快速到達腸道駐紮,達到整腸的作用 

但若是非特殊劑型益生菌(Non-microencapsulated probiotics)在飯前30分鐘或與飯中使用,其存活率較高,飯後30分鐘使用其存活率最低再者市售益生菌大都不耐熱,若您的益生菌產品須沖泡於液體中,請將水溫控制在55C以下,以確保益生菌的活性。

三、葡萄糖胺吃飯前?還飯後? 

在「維骨力」的仿單上的確有清楚載明,維骨力膠囊建議於飯前15分鐘服用,而在維骨力粉劑卻建議與餐併服較佳,為什麼呢?其實根據原廠研究,食物的確會影響到葡萄糖胺的「吸收時間」,但是不會影響到吸收的總量,所以不管飯前飯後吃,吸收度都是一樣的。但為什麼維骨力膠囊建議飯前15分鐘服用,原因在於原廠希望藥物能在身體待久一點,而且比較快被吸收;然而維骨力粉劑因為對腸胃刺激性較高,所以建議隨餐服用。(資料來源:快樂小藥師) 

市售的葡萄糖胺複方產品,有的有添加膠原蛋白、鳳梨酵素等成分者,建議飯前使用;若為複方粉劑,建議隨餐使用。 

四、保肝藥,真保肝? 

市售許多標謗保肝的產品不出「胺基酸/維生素」、「肝臟代謝相關酵素」(SOD/Glutathione)、「Silymarin/Urso」等成分,外加薑黃等抗發炎性質的成分。許多民眾只要長期疲憊、或肝指數檢測偏高、長期飲酒者,便自行到購買保肝產品,事實上這是非常冒險的行為。 

肝臟是個會自行修復的器官,給予其適當的休息便是「真保肝」。胺基酸/維生素確實能提供肝臟修復過程的原料,但卻僅能消極的稍微輔助肝臟修復,不具任何抗發炎效果SOD與Glutathione用於人體口服吸收率偏低,在於保肝的效力非常有限。Silymarin成分,本身是一種強效的抗氧化物質,在仿單的資料載明,能改變肝細包結構,防止肝毒素的侵入,另一方面能促進肝細胞的再生。臨床上用在慢性肝病的輔助治療,如酒精過量對肝造成的傷害。而Ursod的作用在於促進膽色素的排泄並活化肝細胞及解毒作用,常用在脂肪性肝病變的治療。 

保肝前,一定要搞清楚什麼原因引起肝功能異常,病毒感染、長期酗酒、長期熬夜…。舉臺灣盛行的B、C肝為例,其致病機轉是人體的免疫細胞攻擊肝細胞中的肝炎病毒,而造成肝的損傷,針對此類肝病族群者,造成肝病嚴重化的元兇就是BC肝病毒,倘若此時僅服用保肝片治療,根本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因為保肝片無法抗病毒)。長常酗酒者、長期熬夜者,真的就是改掉習慣吧,別一味聽信保肝藥的作用了。 

五、脂溶性健康食品避開排油錠(甲殼素、Orlistat 

不少愛美人士會藉由甲殼素及Orlistat來排除飲食攝入的油脂,以達到雕塑身型的作用。甲殼素本身帶正電,可以吸附體內屬於負電的脂肪,再加上甲殼素無法被人體吸收,因此可以將脂肪帶出體外。而Orlistat主要機轉為可逆性的抑制腸胃道脂肪分解酶,來減少油脂的吸收。以上二種成分的產品都會降低腸道吸收油脂的能力,進而影響脂溶素維生素與保健品的吸收,例如維生素ADE、魚油、月見草油、葉黃素等記得若服用排油錠,必須與上述保健食品間隔2小時服用。 

題外話提醒一下,服用甲殼素時記得補充足夠水分,因為甲殼素和纖維質的性質相似,在包覆油脂的同時會吸收水分,每次補充甲殼素用要搭配300cc水服用,以避免造成便秘或腸胃不適。 

六、吃B群提神論 

每天總有不少民眾到藥局指定要「提神」的B群,筆者總會先問,你平常蔬果有攝取充足嗎?若沒,不妨經過水果店時順手買些,備在公司與家裡補充所須要維生素與纖維質。維生素B群本身是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輔酶,本身不含熱量,各種維生素B各司其職,將攝取的營養素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 

維生素B1參與糖類代謝,主要將糖質/蛋白質轉換成能量,維生素B2主要將糖質/蛋白質/脂質轉換成能量,維生素B6主要幫助蛋白質轉換成能量,而維生素B12主要將蛋白質轉換為能力。所以如果身體缺乏維生素B時,將無法有效分解營養素產生能量,而比較容易會有疲勞的感覺。假如身體缺乏均衡的營養素攝取,或是在飲食中維生素B群的攝取已經足夠,即使服用再多B群,也不會有提神效果的在此強調,選購B群不是劑量愈高就愈好,能補足身體能量代謝即可。


七、口服水解膠原蛋白,無效 

水解膠原蛋白補充劑,主要是將膠原蛋白經過酸或鹼化加工,使得原先的膠原蛋白水解成游離胺基酸(膠原蛋白結構已被破壞),不過這些胺基酸80%以上「不是」必須胺基酸,而是人體本身可以自行合成製造的非必須胺基酸。 

市面上水解膠原蛋白訴求促進皮膚膠原蛋白的形成,主要是因為補充了「形成膠原蛋白時所需的」的原料-胺基酸,雖然理論上似乎可行,但實際上卻是無用的。原因在於,合成膠原蛋白所需的胺基酸,皆是一些可以由其他胺基酸轉化而來的,補充膠原蛋白還不如補充豬肉、牛肉、雞蛋等含更多必須胺基酸的蛋白質食物,因此口服水解膠原蛋白對於皮膚膠原蛋白的形成,與其他蛋白質食物並沒有太多的差異性 

八、葉黃素不要與β-胡蘿蔔素併服 

現代3C產品使用頻繁,民眾愈來愈重視眼睛的保健,但你曾否仔細看過你目前服用的葉黃素配方呢?以往我們認為β-胡蘿蔔素顧眼睛,所以顧眼產品最好要有葉黃素與β-胡蘿蔔素,但令人可惜的是,這二者是相互競爭吸收的,尤其大量服用β胡蘿蔔素(β-carotene)會導致葉黃素吸收困難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抽煙或二手煙者:長期服用β胡蘿蔔素(β-carotene)經臨床試驗印證,美國FDA認為可能會導致肺癌原因為何呢?研究推測類胡蘿蔔素雖是很強的抗氧化劑,但有時在其他氧化劑存在的狀況下,它也是很強的助氧化劑(Prooxidant)。β胡蘿蔔素就是因為有這樣的作用,所以高劑量的服用,反而在吸煙者有增加肺癌的危險性。 

九、選「銀杏葉」而不是銀杏果萃取物 

一般俗稱銀杏是泛指「銀杏樹」。銀杏果(俗稱白果)是指「銀杏的種子」。而具有「改善血流及微血管通透性」之藥理作用,被廣泛認為有「促進腦部/末梢血管循環」作用的,是指「銀杏葉的萃取物」(銀杏果因不含該等藥效成分,所以並不具此作用)。目前市面上所謂銀杏的產品,對血液循環有幫助的,是指「銀杏葉的萃取物」。 

銀杏葉含有類黃酮物質能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與脂氧化酶(lipoxygenase),而增加血液的流動性,達到改善末梢血行障礙(ex.間歇性跛行)及腦血管循環不良等問題。但銀杏果(種子),也就是俗稱的白果,主要成分為白蛋白(Albumin)、天門冬酸(Aspartic acid)、球蛋白(Globulin)等,中醫用來止咳平喘,臨床證實銀杏果無助於改善末梢血液循環。 

市面上保健食品的銀杏果萃取物,大多搭配山楂、菸鹼酸、其它行血物質,到底是銀杏果的作用還是其它行血物理的作用,大家可以思考思考。 

十、緩釋B群與長效B群的不同 

現代上班族,無不人手一瓶B群,有的標謗緩釋B群,有的標謗長效B群,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緩釋B群錠的作用,就像在腸子裡打點滴一樣,持續幫你補充基礎的維生素。而其作用時間(有的標謗持續10小時),主要是看廠商劑型的設計。而市面上大多標謗「緩釋」的B群,由於整粒劑量平均長時間釋放,所以提供的是「長時間基礎B群」劑量「長效」是指,藥劑本身代謝時間長,存留在體內的時間較久,像Bisbentiamine(愛斯飛特DX)、Fursultiamine(合利他命),所以此類產品是大劑量,較長時間於體內,所以對於「腰酸背痛/眼酸」有輔助的效果。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粉嫩彩妝  

女人氣色好,適度補充鐵質很重要。根據國民健康署營養調查資料顯示,在台灣幾乎每6位女性就有1人缺鐵,

特別以12至50歲的女性最為多,專業藥師指出,攝取足夠的鐵質除了可以補充營養外,適度補充鐵質能讓女人「臉紅」

 

為什麼鐵質是女性的好朋友?主要是因為鐵質能在人體內幫助紅血球的形成,也是構成血紅素與肌紅素的重要成份,可以幫助輸送及利用氧氣,若身體一旦缺乏鐵元素,不僅臉色看起來蒼白較無血色,更容易引起貧血、疲倦,讓好氣色漸漸遠離,身體亮起建康警訊。

專業藥師指出,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也是眾人矚目的焦點,特別是氣色紅潤,會讓女人擁有健康且充滿自信。事實上,除了作息正常、多運動、睡眠充足外,擁有好氣色最重要的關鍵的就是「飲食」,唯有攝取適量鐵質與維生素,就能擁有好氣色。

擁有好氣色 拒當缺鐵一族

衛福部針對攝取鐵質的建議量,成年女性為15毫克,51歲以上的成年人為10毫克,另針對鐵需求量高的懷孕婦女,在懷孕第3期建議每天額外增加30毫克,對於鐵質的需求較一般人來得高。

值得注意的是,有習慣喝茶的女性朋友也比較容易有貧血現象,而氣色不佳,因為茶葉中所含的單寧酸會抑制鐵質的吸收,尤其是在飯後馬上喝茶或咖啡,更易阻礙食物中鐵的吸收。尤其上班族女性,更是「缺鐵一族」,且常因維生素的缺乏,形成臉色蒼白、頭暈目眩症狀,千萬別輕忽。 

臉色蒼白 記憶學習能力差

專業藥師強調,人體每日需要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多達50幾種,其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就是鐵,尤其是女性朋友在生理期間大量的經血容易造成鐵質的流失,如果鐵質攝取不足,則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因此補充足夠的鐵質,才能預防貧血。

補充鐵質 吸收利用最重要 

補充鐵質的正確觀念是:「食物中所含的鐵質能否被人體吸收、利用,比含鐵量多少更重要。」一般來說,動物性食物含鐵的吸收、利用率,是植物性食物的3倍。動物性食物中的鐵,稱為血紅素鐵,可從肝臟、豬肉、牛肉、生蠔、蚌等獲得。通常顏色愈深,含鐵量愈高。如果從平時飲食中無法充足攝取到鐵質,不妨透過適度補充具有含鐵質的維生素保健食品,滿足女性一天的營養所需。

【藥師小叮嚀】:

攝取均衡的飲食,加上固定的運動,是保持好氣色的重要因子,而鐵與紅血球的生成機制相關,除了適量補充含有鐵的紅色肉類、動物內臟、綠色蔬菜(如菠菜、番薯葉)、芝麻、蠔、蛤等之外,也可補充含非水溶性纖維與維生素的蔬菜、水果,打造女性蘋果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6744f29-d5fb-4db1-bc8a-f674c23d5058  

維生素B群是穩定情緒的必需營養素。 

同時,也與腦功能關係密切。 

維生素B1攝取不足,將無法正常代謝醣類(碳水化合物),導致能量不足。於是人會容易覺得疲倦,出現倦怠無力的症狀。 

維生素B1也有穩定情緒的效果,攝取不足會變得焦慮不安、易怒。 

胚芽、全麥麵粉、樹果、酪梨等食物富含維生素B1,肉類中以豬肉含量最多。維生素B1與洋蔥、蒜頭、韭菜等具有獨特辛臭味(硫化物)的蔬菜很契合,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與這些蔬菜一起攝取,能提高B1的吸收率。 

將脂類轉會為能量時,維生素B2(核黃素、riboflavin)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維生素。它還有打造健康美肌、延緩老化的效果。攝取不足,人會一直覺得很累,疲勞感無法消除。 

鯖魚、沙丁魚等的青魚除了富含優質脂肪(EPA、DHA),也富含維生素B2,能提升脂肪代謝率。 

代謝蛋白質時,需要維生素B6(吡哆素、抗皮膚炎素、pyridoxine)的輔助。蒜頭、鮭魚、秋刀魚、糙米、納豆等食物富含維生素B6,維生素B6正是打造健康美肌的必需維生素。除此之外,還有強化肝功能、護肝的效果,對於預防宿醉非常有效,也有強化神經功能的效果。 

維生素B3(菸鹼素、niacin)是啟動全身五十多處不同代謝迴路所需的「輔酶」合成原料。在糖分、脂肪、蛋白質等的代謝作用上,維生素B3也扮演重要的功能,對於腦神經系統功能影響甚鉅。除了動物肝臟或雞肉富含維生素B3,酵母和胚芽也是供給來源。 


維生素B群具備互助合作的特性,但可惜無法長存體內。必須透過每日飲食,積極且均衡攝取。









  • 文章出處: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 : 滿尾正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at13  



健康危機!99%成人恐是隱性飢餓高危險族群

什麼是「隱性飢餓」?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將日常飲食中維生素與礦物質攝取不足的狀況定義為「隱性飢餓」。根據全球調查顯示,約有25億人正處於隱性飢餓風險中。近期一項「飲食認知/行為調查」更發現,有7成台灣成人認為自己的營養攝取是均衡的,但卻有高達99%成人的每週飲食攝取種類未達衛福部所建議的六大類飲食指南標準,成為隱性飢餓高危險族群。

郵政醫院資深營養師表示,民眾忽略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營養素的重要性,長期攝取不足,身體就處於隱性飢餓的風險,健康容易失衡,不時產生小狀況,如容易精神不好,身體保護力也下降…等。根據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顯示,近8成民眾缺鉀、鈣、鋅,超過半數缺維生素E、鎂,都是「隱性飢餓」高風險族群。

尤其,不少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B1, B2, B6、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E、鉀、鈣、鐵、鋅、鎂等人體皆無法自行合成製造,須由飲食中攝取,因此適度補充綜合營養素,顯得極為重要。

六大類食物攝取未達標 蔬果尤其不足

在衛福部建議國人的每日飲食指南中,每日應均衡多元且足量攝取六大類食物,但是,調查卻發現,國人飲食攝取達到標準的比例排名依序為:豆蛋魚肉類(59%)、全榖根莖(38%)、油脂(32%)、蔬菜(21%)、乳品(14%)、水果(12%);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墊底的蔬菜類與水果類中,有近5成的成人蔬菜類攝取量連標準的一半都達不到,每週攝取到7種蔬菜的成人也不到2成。水果類更高達6成達不到攝取量的一半,不到3成每天吃水果,缺乏況狀嚴重。

蔬果富含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葉酸、鉀、纖維等營養素,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吃蔬菜3~5碟、水果2~4份,若連最低標都達不到,長期恐缺乏多種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適度補充綜合維他命 攝取完整營養素

面對成人可能出現隱性飢餓的危機,適時補充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的綜合維他命,才能避免健康出現漏洞!要保持健康,民眾需從注意日常飲食均衡,確保營養攝取完整做起,包括攝取多元、足量的蔬菜、水果、全穀根莖、豆魚肉蛋、乳品、堅果油脂等六大類食物,以補足身體所需的各類營養素,以及可以透過補充、食用含有完整維生素、礦物質等人體必須營養素的綜合維他命,補充飲食中所不足的營養素,達到加強日常保健、健康維持的目的。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7440579_14225869470081n    

在中國醫學的五方與五臟的理論中,腎臟在五方中屬於北方,而北方的顏色是黑色的。

既然「黑色入腎」,如果想要養腎的話,「黑色食物」就應該是平時飲食中必不可少的了。
不過黑色食物有很多,做法也有很多,在這裡我給大家推薦幾個,不妨一試。

黑色食物1)黑米

準備黑米100克、紅糖適量。先將黑米洗淨,然後浸泡一晝夜,將泡米的水與米同煮粥,以保存營養成分。待粥煮至濃稠時,再放入紅糖調味,稍煮片刻即可食用。人們在長期的服用中發現這黑米粥可以改善頭昏目眩,故稱其為「藥米」。其實這根本原因是黑米可以養腎。腎主骨,骨生髓,而腦為髓之海,所以如果腎精充足的話,腦袋就不會暈暈的,而是神思敏捷了。

黑色食物2)黑芝麻

很多人都喜歡喝超市賣的黑芝麻糊,其實自己也可以做「黑芝麻麵茶」來代替。準備白麵粉五百克,黑芝麻100克,將黑芝麻炒熟(當然買現成熟的也可以),白麵粉炒至焦黃,每天早上起來時,用滾開水沖調30克左右食用,也可以加鹽或者糖調味。如果常服的話,對於鬚髮早白和脫髮有很大的作用。這其中的奧妙也源於黑芝麻可以補腎。腎,其華在髮,「華」即「榮華外露之意」,青少年一般腎精足,頭髮就會烏黑茂密且光亮,相反,年老體弱的人,腎氣不足,頭髮就會慢慢變白,枯槁甚至脫落。

黑色食物3)黑豆

準備黑豆200克,清水800克,糖少許。將黑豆洗淨,用50度的溫水,浸泡一夜後,將黑豆和浸泡黑豆的水一起倒入攪拌機中,攪打約二分鐘充分將黑豆打碎。然後用漏網將豆漿過濾到碗中,可保留豆渣備用,再將豆漿用漏網過濾到鍋中,大火加熱豆漿至沸騰後關火,調入糖攪拌融化即可,剩餘的豆渣則可做成豆渣餅。當然,也可以用豆漿機直接打成豆漿,或者做黑豆粥也是不錯的選擇。黑豆被古人譽為腎之穀,黑豆不僅形狀像腎,還可以補腎強身,對於腎臟有保護作用,特別適合腎虛患者。民間有句諺語:「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這和黑豆養腎的功效是分不開的。

黑色食物4)桑葚

用桑葚30克(鮮者60克),糯米60克,煮粥,待熟時調入冰糖少許即可。此為「桑葚粥」,也可以平時當做水果吃。研究發現,桑葚對於腸燥便乾者很有幫助。腸燥便乾多是由於體內缺少津液,而腎為水臟,主津液,桑葚養腎,故對於腸燥便乾有幫助了。研究還發現,桑葚可以提高精液的品質,所以,對於積極備戰「造人工程」的男性朋友,不妨多吃一些桑葚。

最後再給大家一個「強上加強」的方法—「三黑」粥。用50克黑米,黑豆20克,黑芝麻15克,核桃仁15克,共同熬粥後加入紅糖調味即可。核桃仁也是補腎佳品,此粥對於腎虛貧血者很適用。黑色的食物遠不止這些,還有黑木耳、黑棗、紫米、紫菜、烏骨雞、海帶、黑香菇、黑葡萄、黑海參等。不過需要注意,不管什麼好東西,都要防「過猶不及」,否則只能適得其反。明白了這些,以後在飲食上,可就要眷顧一下黑色的食物了。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4339643_xxl

腰痠背痛不見得是姿勢不良惹的禍!營養師提醒,鈣質有穩定神經的作用,長期缺乏易促進肌肉收縮,造成腰痠背痛。
此外,人體長期鈣質攝取不足,骨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腰背骨骼承受壓力變大,也是造成痠痛的原因
因此,想要減輕腰痠背痛,還是先從適當的營養補充做起吧!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師表示,現代人出現腰痠背痛的比例高,除了久坐久站、姿勢不當、脊椎老化和運動負荷過重等一般人熟知的原因之外,最常發生的原因就是「缺鈣」

長期缺鈣易骨鬆 腰痠背痛找上身

長期缺鈣會加速骨質骨本的流失,造成腰痠背痛,是骨質疏鬆症的早期徵兆,嚴重會導致駝背、身高萎縮和瀰漫性慢性背痛。而鈣質本身具有穩定神經的作用,長期缺鈣會造成神經和肌肉緊繃,出現小腿抽筋,以及肌肉乳酸堆積的痠痛感

營養師表示,欲解決腰痠背痛的夢魘,飲食補鈣很重要。建議缺鈣一族,平日可多攝取含鈣量豐富的食物,包括牛奶、乳酪等乳製品;黃豆、黑豆、豆腐等豆製品;小魚乾、蝦米、帶骨的鰻魚或鯖魚等魚罐頭;甘藍菜、花椰菜、芥藍、莧菜等深綠色蔬菜;以及髮菜、芝麻等高鈣食物。另可視情況透過營養補給品補充


體內平衡恰恰好 鈣質補充別貪多

無論是從天然食物或營養補充劑,每個年齡和族群的攝取量都有不同的限制,避免過猶不及,若攝取過多會破壞身體鈣和磷的比例平衡,反而加速骨鈣釋出,增加骨質疏鬆和腰背痠痛的嚴重程度。

參考人體在不同年齡對鈣質的吸收率和流失率差異,衛生福利部擬定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兒童每天需攝取800毫克,青少年1200毫克、40歲以下女性1000毫克,40歲以上女性1500毫克,懷孕或哺乳女性每天1200毫克,60歲以下男性1000毫克,60歲以上男性1200毫克。

營養師提醒,積極「搶鈣」時,不當的飲食習慣可能干擾鈣質的吸收,甚至加速鈣質流失,同時也影響到心血管、腎臟的危險負擔;導致補鈣計畫徒勞無功。常見錯誤飲食型態,包括攝取過多蛋白質;經常飲用含無機磷的碳酸飲料;或攝取過多香腸、洋火腿等加工食品。

免錢補鈣法!多曬太陽+適度運動

除了飲食控制之外,多曬太陽可活化身體維生素D,幫助促進鈣質的吸收,養成平日適度負重運動可以強健骨骼,預防骨本流失,也都是預防骨質疏鬆和減輕腰痠背痛的「免錢法寶」。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4499633_20120907185809276000  

從黑糖薑湯、梨子、白蘿蔔汁到雞湯,民間流傳已久的感冒食療不可勝數,雅惠這次的感冒來勢洶洶,嚇壞了公司的同事們。一日不見,雅惠拖著喉嚨痛、流鼻水、發燒的虛弱身體,幾乎沒辦法工作。她以為喝點人參茶可以補充元氣,沒想到病情反而因此加重,喉嚨痛、頭痛得更厲害。

氣溫遽降的感冒流行季節,各式各樣預防或緩解感冒的食療,紛紛應景出爐。

從黑糖薑湯、梨子到白蘿蔔汁、人參等,這些民間流傳已久的感冒食療,有些確實可以紓緩感冒症狀,但錯誤使用,也會讓感冒症狀加劇。

 感冒時該怎麼吃?

「要吃對體質,吃對時間,」對於食療養生相當有研究,中西醫師廖桂聲認為,感冒食療應該跟著病程而轉變,有些食療可以平時調養,但碰上發炎或已染上流行感冒時,就要避免。

 ※(一)發炎期間(或染上流行感冒時)

適用食物:水果,如梨、西瓜、甘蔗、椰子汁(不加冰)等。蔥豉湯、四神湯。


一般出現咽喉腫痛、鼻涕或痰液黃稠、發熱高燒等炎症反應時,不宜使用補藥,如人參、當歸、黃耆及麻油等,以免火上加油,讓病情加重。
冬令進補的當歸鴨、麻油雞、薑母鴨或薑湯(老薑、乾薑湯)等,會加速血液循環,發炎反應期間不要輕易嘗試。

發炎期間可以補充一些水果或果汁來「熄火」,如中醫理論偏寒涼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

新鮮梨子磨汁,可以生津止渴,緩解口乾舌燥;其他像西瓜、甘蔗、蓮藕汁、椰子汁等,都具有解熱作用。

此外,傳統中醫古籍記載的蔥豉湯,除可緩解頭痛鼻塞,對於發燒的人也有幫助,林口長庚醫院中藥藥局主任楊榮季提到。

取青蔥蔥白部份,加上淡豆豉(傳統市場可以買到,呈淡褐色)煮湯,蔥白具有發汗功效,發酵的豆鼓則可補充蛋白質。

蔥白中的蘋果酸、磷酸醣等,會刺激血液循環,促進發汗,效果甚至比薑更快,發燒時來碗蔥白粥,馬上逼出一身汗。

但要注意本身發燒流汗多的人,不適用蔥豉湯。

粥的發汗效果也不錯,清代名醫王士雄提到「米湯可代參湯用」,粥容易消化吸收且具護胃功能,可以幫助排汗,是很好的感冒食療。
也可以喝點四神湯補充元氣。將山藥、茯苓、蓮子、芡實、薏苡仁等量,添加少許豬肉煮成稀飯,「有點像打點滴作用一樣,」廖桂聲解釋,四神湯的成分,可以調解體內水分電解質,達到平衡狀態。

平時飲用四神湯,可以增強腸胃功能,也較不容易感冒。

 ※(二)感冒初期

適用食物:薑湯


外出淋雨吹風受寒,覺得發冷、頭痛、咳嗽、鼻水直流(鼻水痰液清而稀),一碗老祖母的黑糖薑湯,是最快也最有效的預防感冒方法。

薑中的薑辣素、薑油酮可以發汗,趕走體內蓄積的熱氣,尤其是水分較少的老薑辛辣,促進血液循環效果更好,添加黑糖則可補充熱量。

藥師王惠愚記得,自己懷孕感冒不能吃藥,母親教她喝黑糖薑湯,她隨身帶一壺上班,喝了兩三天,剛開始的感冒症狀就此打住,恢復健康。
甘蔗薑湯也是不錯的選擇。

登山賞雪前不妨準備一些薑糖,保暖又可預防感冒。

但薑會促進血液循環,若有發炎、出血情形,不建議飲用。

也有人說,感冒期間要多吃水果,但醫生認為,視個人情況而定。有些人吃水果反而咳嗽、鼻水不止,感冒更形嚴重,這時就應該先暫時停止,楊榮季建議。

多吃水果可以補充維生素C,但是維生素C是否可以治療或預防感冒,目前仍有爭議,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認為,均衡飲食比補充維生素C更重要。

且果汁或水果多半冰冷,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使咳嗽加劇,並不適合感冒期間(發燒時例外)食用。

尤其水分多的水果如西瓜、橘子等較寒涼,如果有咳嗽、流鼻水、拉肚子、手腳冰冷情形,不適合吃太多,容易讓病情惡化。這時可以選擇一般平性水果如連霧、芭樂、水蜜桃。

 ※(三)一般調養

適用食物:陳皮、梨子等


常見緩解咳嗽的食療如烤橘子加鹽、梨子燉貝母、陳皮茶等,中醫認為,這些多屬於日常保健,治療感冒效果有限。

芸香科植物的橘子或陳皮,在中醫裡有紓解胸悶不適、促進腸蠕動的效果,也可以強化心肺功能。梨子和貝母也有類似效果。

但食療效果較慢,有症狀出現時,最好還是就醫診治。

至於人參,並不適用在發炎期間,但對於身體特別虛弱或是恢復期的調養有幫助,使用前最好先跟醫師討論。

 ◎日常預防感冒:

適用食物:白蘿蔔、茶


冬季盛產的白蘿蔔,具有消炎、殺菌及利尿功效,是很好的天然消炎藥。民間也有「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的說法。
生蘿蔔有少量芥子油可以開胃,澱粉可以幫助消化,因此日本人常利用蘿蔔泥、醃漬蘿蔔當做佐餐勝品,吃生魚片添點蘿蔔絲才能殺菌。

生蘿蔔切絲加麥芽攪拌,所滲出的生蘿蔔汁液,加點蜂蜜,放在嘴裡慢慢吞嚥,可以緩解喉嚨腫痛,楊榮季提到。

醃橄欖加上白蘿蔔燉煮的「白虎青龍湯」,是廖桂聲個人的預防感冒食療。橄欖和白蘿蔔具有殺菌消炎效果,對於呼吸道系統有保護作用。

每天喝杯茶,也有助遠離打噴嚏、流鼻水。

近來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兩星期內每天喝5杯紅茶的人,免疫系統會增強,比起未飲茶者,可以多趕走10倍以上的感冒和流感病毒。綠茶也有同樣效果。茶葉如同卡通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樣,讓身體免疫系統產生對抗感冒病毒,甚至食物毒素、致病細菌的強大能力。

研究者認為,即使一天一杯茶,也能達到保護效果。多休息最重要

然而,食療只是輔助,不論中醫西醫都認為,感冒期間,最重要的還是要多休息。

只有充分休息,才能讓身體細胞回復作戰力。「睡覺比拚命吃補更有效,」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提到,很多人感冒還是在熬夜,以為多吞幾顆維他命、拚命灌水就可遠離感冒。

「不休息是沒有用的,」他斬釘截鐵地說,多喝水並不能對抗感冒,身體需要補充水分時,自然會以口渴反應,多休息才是重點。

一般人感冒,即使不做處理,只要均衡飲食多休息,約七天就可以痊癒,不必就醫。

但本身有過敏體質的人,小小感冒甚至可能致命。

醫生建議,如果每次感冒,三天之內就痊癒的人,感冒時可運用一些DIY或食療方式。但每次感冒症狀都很嚴重,或是過敏體質的人,最好在感冒初期盡快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氣喘的人最怕感冒,」劉建輝解釋,過敏是全身性的,譬如支氣管過敏的人,一咳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一般人如果鼻涕、痰液變濃稠,已經屬於細菌感染,最好就醫診治。每年12月到翌年2月,都是感冒流行的季節,對抗頑強的病毒無他,唯一有效的預防方法,還是多洗手。
 
感冒病毒四成是鼻病毒,多由鼻腔進入,且病菌會跟隨患者的手,沾染到所有接觸的地方,譬如手把、門把等,尤其溫度低時,病菌活性更強。
 
3招DIY緩解感冒不適

※鼻塞、流鼻水:


鼻塞時可按壓鼻根兩旁的迎香穴,直到有酸熱的感覺。迎香穴的作用是幫助鼻黏膜修復。

也可以試試互相搓揉兩手大拇指尾端、掌肉最豐富的地方(魚際穴),摩擦到熱,也有預防感冒的效果。

※喉嚨痛

鹽開水漱口。先含在嘴裡5秒鐘再吐掉,鹽有殺菌作用,是一個兼具預防保健的方法。

※發汗

試試看粗鹽泡澡。半碗粗鹽加上一浴缸溫水,泡澡10~15分鐘,發汗效果不錯。
 
 擅自吃感冒藥,危險加倍

感冒藥會讓血壓升高?感冒藥看似簡單,卻經常讓人輕忽它的副作用。

不熟悉藥物副作用、用藥不當,感冒藥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例如,濃痰時不能使用鎮咳劑,因為鎮咳劑會抑制中樞神經,讓痰液卡在喉嚨出不來。

此外,含有PPA成分的感冒藥,會抑制血管收縮,讓血壓上升,高血壓患者避免使用,台北縣三重蘆笛社區大學藥物學講師王惠愚,經常勸導老人家感冒時不要亂服藥。

老人家經常合併多種慢性病,譬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也不能使用減少呼吸道黏膜分泌的抗膽鹼藥物。

因為這類患者需要保持黏膜濕潤,才可以把痰液咳出,而藥物作用正好相反。

而且,感冒藥標示的使用劑量,是針對中壯年人而言,老人的代謝率差,「不適合使用同樣劑量,」王惠愚提醒。

其他如小孩(6歲以下)、孕婦、有意懷孕的婦女等,也不要自行用藥。

有意懷孕的婦女,隨時可能受孕,為避免感冒藥物成分可能影響胎兒發育,最好不要亂服感冒藥。

感冒時最好先告知醫師及藥師,自己正準備懷孕,讓他們選擇合適安全的藥物。

尤其小孩狀況較特別,譬如小兒病毒性感冒時,不可以使用含阿斯匹靈藥物,會造成雷氏症候群,因此感冒時最好先請醫師詳細診斷。

此外,像是常用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如阿斯匹靈類),也會造成過敏。

台安醫院家醫科醫師劉建輝自己做過統計,約有1.3%的人對這類藥物過敏,特徵是用藥後眼睛會腫如核桃般。

此外,治療咳嗽的支氣管擴張藥物,有人使用會出現手抖、心悸等副作用,甚至是支氣管收縮的反效果。

「一年碰上十幾二十個案例,」劉建輝認為,這類案例並不少見,但通常停藥之後就會改善。

很多人以為感冒藥是隨手可買的成藥,其實,衛生署將感冒藥訂定為指示用藥,意即需要經過專業人士,如藥師及醫師把關,才可確認用藥安全。

 感冒會呼吸困難,可能是氣喘

感冒鼻塞到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你可能有氣喘的問題。

「一般感冒鼻塞是不會影響到呼吸的,」劉建輝提醒,正常情況下,鼻腔、口腔如同兩條管子,一定有一邊是通的,就像游泳可以用口呼吸一樣。

但是過敏或氣喘的人,感冒時兩條管路會同時阻塞,因此常常會覺得呼吸困難。

這種缺氧情況甚至會影響到心臟和腦部,出現心率不整,或頭痛,頭暈等現象。

感冒出現呼吸困難時,最好立刻就醫,查出是否有潛在的過敏體質及病因。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7675400_20110927052853276000  

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者要特別注意保暖與養生。傳統醫學認為,腳是人類的第二顆心臟,平時做好保養,等於顧好心臟。

中醫師徐仁德說,我們人碰觸不到心臟,所以無法按摩心臟,但是我們能藉由腳部的各反射區來達到保護心臟的效果。中醫的足部養生有兩大優點,不僅能夠隨時隨地履行,按、壓、搓、揉或敲擊都能由自己控制。

 敲擊腳底  

晚上睡前擁拳頭敲擊腳底,透過敲擊給腳底刺激,加快全身的血液循環。正確的敲擊法是以腳掌為中心,有節奏地向四周以放射狀進行,以稍有疼痛感為度。

 雙腳搖晃 

全身血液循環不佳,就會產生內分泌失調的現象,像是頭痛、食欲不振等徵兆,簡單地晃動的腳部刺激便可增進血液迴圈。可仰臥在床,先讓雙腳在空中晃動,然後像踏自行車一樣讓雙腳旋轉,連續5分鐘後,全身血液循環就會得到改良,此法還可以使腿肚和膝蓋內側的肌肉得到伸展,徹底消除腿部疲勞。冬天畏寒,可在就寢前搖晃雙腳,就會覺得全身暖起來,有助於改良睡眠。

 赤腳走路 

腳掌是堅持人體平衡的主要部位,所以健康的第一要件就是要有健康的腳掌。為了促進身體健康,在家盡可能讓雙腳從鞋襪中解放出來,光腳走路,也可赤腳走卵石路,對於血液循環有正面幫助。

 腳底摩擦 

腳底離心臟最遠,末梢血液循環不通暢時,四肢就怕冷,也容易失眠。而失眠時可以讓雙腳合攏起來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環暢通,等到腳部覺得溫熱,便可以在短時光內酣然入睡。方式是仰臥在床上,舉起雙腳,然後相互摩擦,假如雙手也同時進行摩擦則後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幾次,腳部就會感到暖和,睡意也就來臨了。

 揉搓腳趾 

有加強記憶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雙腳的大趾做圓周揉搓運動,天天揉搓幾次,每次3分鐘;可用手做圓周活動來揉搓小趾外側,只要在睡覺前揉5分鐘就行了。而且小趾又是小腦的反射區,所以中醫相信揉搓小趾還有助於增強腦力。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X108  

味噌湯素有「喝的點滴」之美譽,因此我認為味噌湯是一餐裡最重要的料理。味噌可以維持血管與腸道的整潔,所以我每天一定都要喝一碗味噌湯,家中也隨時都備有熟成三年以上的味噌。

全豆類食物可以降低膽固醇,抑制血膽固醇增加;味噌當中的鈣、鎂等礦物元素,則能有效地降低血壓,預防肝癌。而味噌中的鐵為血基質鐵,人體吸收率較高,可以預防及改善貧血的症狀。大豆異黃酮則有豐富的抗氧化、抗自由基成分,對於預防癌症有一定的功效。

 多吃味噌 符合「全食物」的長壽飲食概念 

在日本人健康長壽的習慣中,三餐喝味噌湯便是其中一項。日本人吃味噌的歷史久遠,在日本戰國時期,味噌更是重要的軍糧,做為打仗時營養的補充品,各地將領甚至把味噌的做法當成重要的軍事機密。

在長壽飲食法則當中,強調「全食物」的概念。而與必須濾出豆渣的豆腐和豆漿相比,用整顆豆子與米麴發酵製成的味噌,更能完整保留豆子的營養,就連美國大豆協會也大力推崇它的營養價值。

好的味噌主要原料是黃豆,富含植物性蛋白質。在味噌中含有非常豐富的B群,從西方營養學的觀點來看,它更是少數含有維生素B12的食物,對於容易貧血的全素者來說,是很方便的維生素B12營養來源。

另外,還有維生素E、大豆異黃酮、卵磷脂及膳食纖維,以及豐富的鐵質、鉀、磷、硫等礦物成分,可以抗癌、抗老化、抗自由基,並預防更年期骨質疏鬆症

黃豆中還有非常多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幫助肝臟解毒、分解酒精。若參加喜慶宴會時喝多了酒,可以適時喝些味噌湯來抑制身體毒素的吸收,防止肝臟受損。

 秋、冬氣候變化大,容易感冒,在感冒初期便可喝 

味噌湯,並在湯中加入半根蔥白。蔥白可幫助發汗、排毒,有效治療輕度感冒。若再加一點淡淡的米酒或清酒,可緩解腹痛或頭痛,消除身體不適。到了冷冷的冬天,每天早上喝一碗味噌湯還可以暖胃。

接下來,我將介紹先用芝麻油拌炒湯料後,再倒入湯中燉煮而成的味噌湯。因為分量相當多,也可以當作主菜食用。

★春:洋蔥蘿蔔味噌湯

材料:洋蔥1/4顆+紅蘿蔔1/4根+白蘿蔔1/4根。

作法:將洋蔥切成薄片;紅蘿蔔與春季白蘿蔔則切成四分之一圓。接下來的作法相同。

 ★夏:南瓜味噌湯

材料:南瓜100g+紅蘿蔔1/2根。

作法:將南瓜切成薄片,紅蘿蔔則切成四分之一圓。接下來的作法相同。此外,南瓜容易煮爛,不妨晚點再入鍋烹煮。

★秋:芋頭牛蒡味噌湯

入秋後,根莖類的蔬菜會越來越美味。只要在味噌湯中,放入陽性的牛蒡與紅蘿蔔,就能完成一道會溫暖身體的湯品。如果能混合兩種以上的味噌,風味會更佳。

材料:芋頭4顆、牛蒡1/4根、紅蘿蔔1/4根、長蔥1/2根,鹽適量、芝麻油1/2大匙、昆布高湯700c.c.、味噌4大匙。

作法:
1.將芋頭表面的污泥洗淨後,用刀背來削皮,切成一口的大小,再灑上適量的鹽調味。接著將牛蒡削成絲、紅蘿蔔切成四分之一圓、長蔥切成約1cm厚備用。
2.在鍋中倒入芝麻油加熱,將長蔥以外的○1放入拌炒,再倒入昆布高湯裡熬煮。等煮熟後,灑上蔥再次煮沸。最後用昆布高湯溶解味噌,加入湯中再關火即可。

*因為芋頭富有黏性,味噌不容易溶化,請事先溶解再加入湯裡。

★冬:蔬菜味噌湯

材料:大白菜100g+小松菜50g+長蔥1/4根。

作法:炒過的大白菜相當好吃。小松菜很容易煮熟,最好晚一點再放。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9885883_20141122100042055000  

睡眠不足來盤番茄炒蛋;開會頭腦昏沉,吃幾片蘋果提神醒腦…五顏六色的植物,比提神飲料更能為你充電打氣。

電鍋噗滋噗滋冒出蒸氣,躺在碗裡的紅、綠、黃、白、黑豆已經快要熟透,竄出濃厚豆香味,這碗充滿色彩及能量的雜豆湯,中醫師楊素卿每週要吃上兩、三次。

已屆耳順之年的立生中醫診所院長陳旺全,二十多年來維持75公斤的標準體重,皮膚無斑且光滑,好到令女生忌妒,他用水果順勢養生:因應當時身體狀況選吃水果,比如應酬吃太多肚子脹,就把新鮮楊桃切片吃;睡不好、嘴破疲累,就吃點番茄炒蛋恢復體力。

沒有烏嘛嘛的養生藥膳,鑽研食療十多年的兩位中醫師陳旺全和楊素卿的餐桌上色彩豐富,他們不為人知的「隱藏版」養生食療是:五彩繽紛的植物食材。中醫認為人體五臟與大自然的顏色相關,均衡攝取綠、紅、黃、白、黑五色食物可調理補益不同的臟腑器官。

主持廣播節目宣導食療養生十多年,擁有不少聽友粉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楊素卿茹素多年,在外吃飯她會把餐盤當調色盤,刻意挑選豐富配色,「一定要有五種以上顏色,」譬如白色米飯會搭配綠色青菜、炒黑木耳、紅蘿蔔絲及玉米,單看配色就令人食指大動。

 五色豆顧五臟

吃素的她常常自備五色雜豆湯(綠豆、紅豆、黃豆、白扁豆、黑豆),兼顧五臟養分,且能補充吃素較缺乏的優質蛋白質。

其實民間就有種說法:「每天吃豆三錢,何須服藥連年。」楊素卿指出,多吃豆類可以預防疾病,而且搭配五穀類一起吃對身體更好。

●紅豆:有利尿作用,並含膳食纖維,可通便、潤腸、降血壓。

●綠豆:清熱解毒去火、降膽固醇。

●黃豆:富含皂苷可促進消化、健脾胃,長期吃可延緩衰老。

●白扁豆:有多種球蛋白,可提高免疫力,預防呼吸道疾病。(註:亦可改用鷹嘴豆,又名雪蓮子、埃及豆,超市及雜糧店均有售)

●黑豆:含異黃酮、花青素等抗氧化劑,促進腎臟排出毒素,安神明目。

 雜豆湯做法:

把五種顏色的豆子,等比例抓一些到碗裡,先泡水半天後再按照個人喜好,煮成湯(用兩碗水去燉)或水和豆類等比例煮成飯、粥皆可。

中國宋朝時期很流行將豆類煮成豆粥,愛國詩人陸遊高齡85歲仍耳聰目明、上山砍柴,平常除了多吃青菜,最愛食豆粥,「粥罷重投枕,燈殘起讀書」,晨起吃完粥後回房間補眠,醒來再閱讀書籍,飲食、生活簡單,閒適曠達,是長壽祕訣。

日本人把這類豆粥稱為「禪粥」,認為它有洗滌淨化身心效果。

 黑食物,我的青春祕方

跟孩子打成一片、充滿童心的高雄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郭哲彰,除了教養小孩有一套外,他每天早上搭配早餐飲用「扶桑丸」,保持充沛活力。

扶桑丸是古人用來烏髮明目的方子。做法是:用黑芝麻粉、桑葉粉(科學中藥粉)各兩平匙,加點蜂蜜調味、用溫水拌勻即可飲用。

黑芝麻性溫、桑葉性涼,一起服用正好平衡,不會太熱或太寒,而且黑芝麻還可以補鈣,桑葉有降血糖、膽固醇、保肝功用,是可讓白髮變黑髮的逆齡保養飲品。

 五顏六色水果,順勢保養

水果五顏六色的營養成分,更是身體最好的保養品。陳旺全每天早餐除了五穀雜糧當主食外,必定有一杯250cc的新鮮果汁,「早上喝比較好,」他曾嘗試晚上吃水果、喝果汁,結果肚子脹、頭暈睡不著,建議睡前不要吃水果、不易消化,早上吃消化吸收較好。

陳旺全強調,一定要吃當令水果,因為冰鎮儲存過季,會讓水果營養成分流失、變質。而且一天吃2份新鮮水果就好。 「選擇自己需要的,」他舉例說,自己有心臟病家族病史,所以常吃保護心臟的蘋果和香蕉。

 碰到以下狀況,可以試試用水果來保護自己:


1.用腦過度、失眠、睡不好的復原劑:番茄、木瓜

番茄中的茄紅素能修復睡眠不足損傷的細胞,讓昏沉腦袋恢復正常,煮熟的番茄效果更好,試試看來盤番茄炒蛋。

熬夜後常出現便秘、胃痛等上火發炎症狀,可吃點木瓜健胃、通便,用青木瓜燉煮排骨湯,可保護胃壁。

2.應酬過後解除脹氣:楊桃、鳳梨、火龍果

大吃大喝引起消化不良,可將楊桃切片、灑點岩鹽來吃。楊桃有維生素C促進食物消化,並能防止致癌物亞硝酸合成,是很好的應酬後解毒劑。

金黃色的鳳梨利尿助消化,尤其含蛋白酶可加速分解肉類,有時炭烤食物吃太多,肚子鼓脹不舒服,吃新點鮮鳳梨可快速消脹氣。

火龍果潤腸通便,也是很好的應酬後「救急」水果,且偶爾心情煩悶時,吃點紅色果肉的火龍果可以一掃陰鬱。

3.天氣太熱消暑降溫:椰子汁、西瓜

剛從熱辣辣的太陽底下回到室內,體內熱烘烘的,不妨喝點椰子汁解暑去熱。

西瓜因為是很好的降溫「涼」方,也是中醫師的天然退燒藥(俗稱白虎湯)。陳旺全看診時若覺得自己額頭燙燙的、有點發燒時,會趕緊喝杯西瓜汁(不放冰塊),西瓜利尿,很快就能把體溫降下來。

他特別提醒,西瓜買回來不要放冰箱,因為冷藏會讓西瓜的茄紅素及其他養分減少一半,建議買一次吃完的份量就好,置放在陰涼處。

4.流感季節的天然預防針:芭樂、奇異果、桶柑

陳旺全最推薦宜蘭的紅心芭樂,營養成分較其他芭樂高,含維生素C、鉀、磷、硫等礦物質,可強化淋巴系統、預防感染。

盛產於秋天的奇異果,清熱利尿,抗氧化成分豐富,可增強抵抗力,減少細菌及感冒病毒糾纏,亦可增強心血管功能;冬天的桶柑也能預防感冒,建議整瓣連白絡一起吃,可滋潤喉嚨、效果更好。

5.勞動、大量流汗後體力補充:紅甘蔗

整理花圃、種田種菜或從事耗體力且大量流汗的工作,充滿水分、礦物質的紅甘蔗汁能迅速補充流失能量。

6.口乾舌燥的解渴清涼飲:蓮霧

蓮霧水分多且可利尿生津,排除身體毒素,是夏天最好的止渴方。

7.情緒不穩的安神方:桃子

春天的桃子可助排便,讓愛美的人維持體重不發胖,在中醫來說也可活血化瘀、安定心神。

8.喉嚨卡卡的化痰藥:枇杷

枇杷的鎮咳化痰效果很好,覺得喉嚨怪怪的好像有痰,剝幾顆新鮮枇杷來吃,可以舒緩喉嚨不適。

9.用腦過度後活化大腦:龍眼、蘋果

蘋果有「記憶果」之稱,含鋅促進大腦發育、增強記憶力及腦內神經連結,亦有護心效果,是陳旺全最愛吃的水果。

龍眼是「智慧果」,讓大腦開竅,當碰上連續工作加班或考試,思考變得遲鈍,吃龍眼可恢復體力,讓思緒敏捷。但龍眼偏熱性,提醒有口乾舌燥,或發炎狀況時不要吃。

10.氣色不好補血回春:桑椹、葡萄

紫色的桑椹行氣活血、滋養眼睛、烏髮抗老化,讓人擁有好氣色,「血色不好的人可吃,但通常要連續吃上一、兩個月,」陳旺全用洗米水將桑椹洗乾淨後打汁連渣喝一杯,這是他常保好氣色的祕方。

夏天盛產的葡萄汁多甜美,可滋養肝腎補氣血,讓頭髮烏黑,葡萄皮上的維生素P可修復神經,連皮帶籽打汁喝抗老化效果更好。

11.皮膚老化粗糙需要美白:檸檬、水蜜桃、葡萄柚

檸檬含大量的維生素C天然美白成分;水蜜桃可強化肌膚彈性,比打蘋果光更能讓膚色發亮。冬天的葡萄柚含高維生素C,可預防斑點,這也是陳旺全的私房美白方。

12.維持血管彈性、保護心臟:香蕉、梨子、草莓

香蕉含鉀離子可降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含維生素B群豐富的梨子則能抗血管栓塞、減輕疲勞、預防心血管疾病。草莓含果膠及抗氧化物,可防止動脈硬化

13.勞力工作者強健筋骨:柚子

秋天盛產的酸香柚子解毒化痰,是水果中含鈣量較高的,可強筋健骨,很適合勞力工作者。

陳旺全提醒,以上的水果養生法適合健康的人,但若有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正在服藥的人,有些水果如葡萄柚等是禁忌不能吃,最好依照營養師及醫師指示。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9318351_20140818093642564001  

台灣人傳統早餐愛吃飯糰,而講究養生的人,特別愛吃營養CP值高的紫米飯糰。根據國內食藥署資料顯示,紫米比起蓬萊米(白圓米)多了11倍的膳食纖維;美國也有研究證實,黑紫色的紫米,就如同藍莓或黑莓一樣,有豐富的花青素,具有抗癌的作用。除此之外,維生素E、礦物質硒等優質抗氧化物,也有預防新血管疾病的功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周千欽營養師指出,紫米豐富的纖維有助於腸道清潔,排毒且維持腸道環境健康。此外,花青素可抗氧化,也能預防或降低細胞受到自由基的攻擊,除了可延緩人體的老化速度外,也抗癌的保健作用。

 紫米富含花青素 比藍莓還多 

2010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由Zhiming Xu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分析美國南方種植的紫米,發現紫米外殼中富含水溶性花青素抗氧化劑。研究顯示,花青素可以消滅有害自由基、抑制癌細胞增生,也能促使癌細胞凋零。花青素也能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血脂於血管內堆積,進而減少血管發炎與損害,增加血管彈性及血液的流通。

Xu博士指出,一匙紫米中所含有的花青素比一匙藍莓的還要多,而且糖份含量也相對較低,卻有更多的纖維質,和同為抗氧化物的維生素E。紫米也是平常生活中容易取得,更經濟實惠的抗氧化食材。

 高膳食纖維 控體重清血管 

根據台灣食藥署資料顯示,100克的紫米有3.3克膳食纖維,比起100克蓬萊米(圓米)的0.3克,多了11倍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抑制飢餓感,即可避免攝取過度的熱量,幫助體重控制。膳食纖維是不能被人體小腸所分解的碳水化合物,但能結合膽固醇的代謝產物「膽酸」,將更多的壞膽固醇帶離身體,預防高血脂,也常保心血管健康,並能預防糖尿病。

 順應天時!黑色食物適合冬天吃 

以中醫來看,別名黑糯米(Black Glutinous Rice)的紫米是屬於黑色食物,有「開胃益中,健脾暖肝,明目活血,滑澀補精」等作用。順應天時的養生方式,講求食材選擇與季節對應,而冬天就是對應到黑色食物。紫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蛋白質、豐富的鐵質可以補血暖身,改善血液循環。

【健康小叮嚀】

周千欽營養師指出,洗紫米的時後會發現水黑黑的,其實不是髒,而是花青素是水溶性,碰到水就被溶解出來了。建議不要洗米超過3次,以免洗掉了許多營養素。

文章出處:良醫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tolia_39117837_L  

嘴破、口腔潰瘍,不僅吃不好,嚼也嚼不香,如果再加上飲食吃不對使症狀惡化,更是雪上加霜。口腔潰瘍的發生與缺鋅及缺乏維生素B2(核黃素)有關,而各種水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因此要多吃富含鋅和維生素的水果。那麼口腔潰瘍吃什麼水果好?

【緩嘴破、口腔潰瘍 6高維生素水果】

高維生素B水果1/蘋果:多種維生素,美容佳品

蘋果是世界四大水果(蘋果、葡萄、柑桔和香蕉)之冠,富含多種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及微量元素等,是美容佳品,既能減肥,又可使皮膚潤滑柔嫩。

高維生素B水果2/梨子:維生素B,降血壓

梨子中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對預防口腔潰瘍大有裨益,還能保護心臟,減輕疲勞,增強心肌活力,降低血壓;此外,梨子所含的配糖體及鞣酸等成分,能祛痰止咳,對咽喉有養護作用;梨子中的果膠含量很高,有助於消化、通利大便。

高維生素B水果3/桃子:維生素B1,延緩衰老

桃肉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以及有機酸(主要是蘋果酸和檸檬酸)等,能延緩衰老,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水果。尤其適合低血鉀和缺鐵性貧血患者食用。

高維生素B水果4/柿子:維生素C、鋅,潤腸通便

柿子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瓜氨酸、碘、鈣、磷、鐵、鋅。柿子的營養素十分豐富,與蘋果相比,除了鋅和銅的含量蘋果高於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有優勢,對口腔潰瘍的防治也有作用。

高維生素B水果5/杏:多種維生素,防癌抗癌

杏是常見水果之一,營養極為豐富,內含較多的糖、蛋白質以及鈣、磷等礦物質,另含維生素A原、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等。杏性溫熱,適合代謝速度慢、貧血、四肢冰涼的虛寒體質之人食用患有受風、肺結核、痰咳、浮腫等病症者,經常食用杏大有裨益;人食杏果、杏仁後,經過消化分解,所產生的氫氰酸和苯甲醛兩種物質,都能起到防癌、抗癌、治癌的作用,長吃還可延年益壽。

高維生素B水果6/芭樂:維生素是蘋果兩倍,殺蟲抑菌

芭樂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糖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鈣、磷、鉀等礦物質。其維生素C比蘋果、梨子高出一到兩倍。芭樂有生津止渴、殺蟲止痢的作用。芭樂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汁飲用。酸芭樂對防治腹瀉很有效,甜芭樂可防治咽燥口渴,並可殺蟲抑菌。因此,患口腔炎及口腔黏膜潰瘍者可每日用芭樂汁含漱幾次,能緩解症狀。

嘴破不宜吃什麼水果?

嘴破不宜水果1/荔枝:性溫熱,易上火

性質溫熱,多吃極易助熱上火。如清代王孟英指出:「多食助熱,動血,凡上焦有火者忌之。」《本草綱目》亦載:「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因此,有口瘡之人,包括口舌潰瘍、口糜、齒齦腫痛等,切忌多食。

嘴破不宜水果2/橘子:熱量高,加重病情

橘子雖是性涼的,但一次性吃過多的橘子,會引起「上火」表現,會出現口角生瘡,或口腔黏膜潰爛,或舌尖起泡,咽乾喉痛等不適,因此有口腔潰瘍患者不宜食。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369025_20140717201503826000  

日前報載有國中生,跑步跑到一半,竟然出現自發性骨折,原來是缺鈣惹的禍!美國健康網站特別精選牛奶之外的「8大補鈣好食物」,包括無花果、杏仁等,幫助大家強化骨骼、預防骨鬆與意外骨折發生。

缺乏鈣質除了可能導致骨質疏鬆,還可能出現骨折風險,是因為當骨頭中鈣質流失的速度遠大於鈣質攝取與吸收時,日積月累下,即容易造成骨質疏鬆,由於骨頭不夠強壯,無法承受外來力量時就容易骨折了。

 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缺鈣風險多 

如果缺鈣也會出現一些症狀,包括睡覺到半夜小腿突然抽筋,或者經常出現手指和腳趾麻木,以及肌肉痙攣、抽搐、嗜睡、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缺鈣,甚至會擾亂心臟跳動的節律。這些身體發出的警訊,都是在告訴你該補鈣囉!

國內衛福部建議國人成人每日鈣質的攝取量為1000至1300毫克,但是根據衛福部調查顯示,成年人鈣攝取不足率達8成以上。若想補充鈣質,卻吃膩了豆腐、不想喝牛奶、又不愛吞保健食品,該從哪些其他食材中攝取呢?美國 《時代雜誌健康網》特別精選牛奶之外的「8大補鈣好食物」,照顧大家的健康。

【8大補鈣好食物】:

  無花果:骨骼肌肉都強壯 

每100克無花果含鈣363毫克,無花果並富含膳食纖維與鉀和鎂等礦物質。其中鎂能強化骨骼、肌肉,甚至能維持心律正常。

 芥藍菜:補鈣也顧視力  

每100克芥藍的鈣含量高達195毫克,而相同質量的牛奶鈣含量為100毫克左右。此外,芥藍的營養十分豐富,例如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A。除了補鈣,還有助於視力維護。

 綠花椰菜:補鈣也防癌  

每100克綠花椰菜含鈣47毫克,是很好的鈣來源。除此之外,綠花椰菜的維生素C含量甚至比一顆橘子還多兩倍。多吃綠花椰菜還能降低結腸癌、膀胱癌等風險。

 毛豆:照顧筋骨血管  

每100克毛豆含鈣83毫克,也是膳食纖維、蛋白質的好來源,同時還含有皂甙、低聚醣等保健成分,對於心血管保養及控制血壓也非常有幫助。

 小白菜:補鈣兼補礦物質 

每100克小白菜含鈣103毫克,小白菜還富含維生素A、C、胡蘿蔔素和鉀,幫助平衡身體礦物質。

 沙丁魚:促進鈣吸收 

每100克沙丁魚含鈣184毫克,而且富含維生素D,有利於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除此之外,沙丁魚中也有豐富的維生素B-12,是腦部及神經系統的重要營養來源。

 秋葵:補鈣緩解便祕 

每100克黃秋葵含鈣93毫克,秋葵含有緩解便祕的非水溶性纖維,而且含有維生素B6和葉酸。

 杏仁:降膽固醇 

每100克杏仁片含鈣272毫克,杏仁是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堅果之一,富含維生素E和鉀。杏仁也能提供身體所需的「好」脂肪,適量吃還能降低膽固醇。

【健康小叮嚀】:

根據國民健康署建議,每日建議鈣攝取量,7-9歲為800 mg、10-12歲為1000 mg、13-18歲為1200 mg、成人則為1000-1300 mg。但是,如果有長期久坐、不愛運動,少喝牛奶,或攝取鈣質不足者,都是缺鈣骨鬆的高危險群。

若想累積「骨」本,除了透過攝取高鈣食物之外,還要有適度的日照,幫助身體製造維生素D,加速鈣質吸收。除此之外,透過運動的過程,也可以強化骨骼生長和肌肉張力,讓身體有能力承受外在壓力。提醒愛喝咖啡或愛使用鹽、味精、醬油烹飪的民眾,小心咖啡因和鈉會促使鈣質流失,應避免過量。

文章出處:良醫建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Nipic_2531170_20101227155225860974  

睡前不喝水容易腦中風?喝瓶裝水容易喝下細菌?早上起來喝溫水、鹽水、還是冷水好?有關喝水的知識,一次講明白。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青少年在缺水的狀態下,會出現大腦萎縮的狀態,而且失水愈多,腦部萎縮愈嚴重,甚至跟患病2個多月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一樣。還好,趕緊喝上兩杯水,大腦就會逐漸恢復原本的狀態。

身體缺水?聽起來像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如果喝的方法與時機錯了,就可能讓你身體缺水。而且水分不足時,身體不一定會用口渴的方式告訴你,而是不知不覺地從其他地方吸收水分。

想要讓身體隨時隨地不缺水,學習8個喝水法,不用花力氣花大錢,就能夠靠喝水養生。

1. 睡前喝水,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 

這是真的。

血液中有七成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哈佛大學的研究曾發現,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

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所以除了腎結石的人外,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

泡溫泉或三溫暖前最好也先喝水,這些活動也會流很多汗,血液變濃綢又遇到高溫的環境時,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

2. 一起床就喝水,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擺在床頭,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

常溫冷水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腸子蠕動,但勿低於常溫,太冷的水反而會抑制腸子蠕動。

至於喝溫鹽水,醫生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加鹽有助排便。加上睡眠中身體已經消耗許多水分,所以喝鹽水反而會令人更加口乾,尤其早晨時血壓通常較高,血壓高的人最好還是喝溫開水就好。

3. 運動前先喝水,表現更亮眼  

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完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

因為運動的目的是訓練肌肉並增加血液循環,當血液中水分充足,運動時血液流動才會更順暢,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也可避免中暑。

4. 喝酒時,也要多喝水 

喝下啤酒時感到清涼暢快,別以為是在補充水份。酒精含有利尿的成分,喝酒後跑廁所,排出的都比喝下去的多,因為酒精成分已經悄悄地把你身體其他地方的水分帶走了。而且酒精會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也容易造成大腦跟身體缺水。

因此喝酒的同時,也別忘了同時補充水分,可以減少隔天起床後口渴、皮膚乾燥的情況,也有助減輕隔天的頭痛。

不要把茶、咖啡、可樂算入每天所需的水分中。含有咖啡因的飲料,以及含高量鉀或檸檬酸的果汁,都有利尿作用,會帶走身體多餘的水分,因此不能把這些飲料算入你所需要的水分中,最多只能減半計算。

早起的第一杯水,也別用果汁、牛奶、咖啡或奶茶取代。新店慈濟醫院腸胃科醫師王嘉齊說,果汁、牛奶算是食物,喝下去後腸胃就得開始消耗能量去消化這些脂肪與糖分了。而空腹喝茶與咖啡則易傷胃。

5. 焦躁疲憊時,喝杯水立即頭腦清醒 

劉桂蘭中醫診所中醫師樂英如說,水具有穩定、滋潤、降火的功能。只要缺水,就會有燥與熱的表現。除了口渴,舌頭或嘴唇太鮮紅、乾燥、手心與腳掌發熱、乾咳、便秘等情況,都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表現。此外,眼睛或皮膚乾澀,也需要多補充水分。


突然感到沒來由的疲累、情緒焦慮、暴躁、或者大腦沈重且注意力無法集中時,也可能是缺水的表現,試著喝一杯水來恢復活力。老人家改變姿勢而產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暈眩時,也可能是缺水造成血液量不足所引起。

一天平均約要喝2000cc左右的水才夠,但應平均分配在一天當中補充,讓身體隨時都不缺水。也要依照活動量做調整,像是泡熱水澡、夏天長時間在外或待在冷氣房內,都要多補充1~2杯水。

樂英如提醒,有些人覺得水很難喝,是因為水分運送及消化的功能較差,只要喝完一杯水就覺得肚子脹、不舒服。所以,如果覺得喝水很不好喝,也可能是脾胃功能不佳的訊號,就要針對根本的問題就醫改善。

6. 天黑後才煮開水,水質最佳 

江守山建議,最好晚上燒開水,水質會最佳,因為水管一整天已經被大量用水清洗乾淨了。早上起來若立刻燒開水,水質最不好,因為水管靜置一個晚上後,容易沈積各種髒物、雜質。

此外,用來消毒自來水的氯在接觸水中的有機物時,可能會產生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三鹵甲烷。所以當開水煮沸至100度時,要打開蓋子多煮3~5分鐘,以去除水中的三鹵甲烷。

但打開蓋子後,你別站在旁邊,並且要同時打開抽風機。因為三鹵甲烷揮發成氣體時吸入,比溶解在水中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由於無法確定水管中是否含有過量的鉛,江守山提醒民眾可考慮加裝濾水器。

7. 大口喝水,等於沒喝,切記要小口喝 

不管是不是大量流汗後,只要喝水時,都要小口小口地喝,因為一次灌下太多水時,腎臟會收到進水太多的訊號,便會加速排尿的速度,反而讓喝下去的水立刻流失,沒有足夠的時間送到身體各地。

而且喝水喝太快,也容易引起脹氣。

8. 瓶裝水真的容易長細菌  

網路上流傳,喝瓶裝水之後,瓶口過一天就會長出許多細菌,這個說法是真的,最好的方式,還是自己帶水壺。

王嘉齊說,只要是瓶裝的飲料,開罐後都很容易長細菌,儘量不要嘴巴貼著瓶口喝,且不要連續幾天都重複使用同一個瓶子。

也不要將瓶子放在車上日曬,使塑膠瓶內的化學物質溶入水中。

不過,即使是水壺,也要記得每天清洗吸管與瓶身,不鏽鋼的材質則比塑膠的好。

▼胃腸不好的人,怎麼喝水?

最好的方式,是餐前半個小時喝水,這樣可使腸胃道做好消化食物的準備。而餐後要等待2個半小時才喝水,避免水分稀釋胃液,不利消化。

尤其是胃灼熱、胃潰瘍的人,因為水可溶解胃中自然分泌的重碳酸鹽,成為胃酸通過胃壁黏膜的緩衝劑,水分不足時,胃酸的緩衝消失,胃酸就會侵蝕胃壁,造成胃灼熱。

▼腎臟病患者怎麼喝水?

腎臟病患者、肝硬化合併腹水或者心臟衰竭的患者,因為腎臟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因此需依照醫生指示限定每日喝水量。

遇到很渴的時候,可以用含冰塊的方式,緩解口渴的感覺,並同時控制水分攝取。而服藥則改在吃最後一口飯時,配一口湯一併服用,一般人用200cc的水吞藥,對腎臟病人來說可能多了些。

但除此之外,依然要注意尿量,當發現攝取水分兩天後,排尿量沒有跟著增加,且出現水腫、體重增加約2公斤、容易喘的情況,就要就醫。

 

章出處: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9885883_20140627212711445000_s  

立冬在即,氣溫驟降,病毒蠢蠢欲動,感冒患者增多了,出現喉嚨乾癢、支氣管發炎等症狀!而這波突然來襲的冷氣團鋒面,也讓許多人掛病號。中醫師表示,想要減少氣候驟變所致的感冒喉嚨痛不適問題,不妨多食用葡萄、柿子等有助潤燥、養肺的水果來調理、舒緩。

季節轉化之際容易好發咳嗽少痰、口鼻乾燥、心煩無力等症狀。主要與空氣中缺發水份、氣溫驟降、驟升等氣候變化有關。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體易因氣溫驟降、空氣乾冷傷肺,而出現口乾咽燥、乾咳等症狀,甚至使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呼吸系統疾病復發或加重。

酷酷嗽這樣吃!5蔬果滋陰養肺助舒緩

為避免上述狀況,天氣轉變對人體機能、健康產生的影響,除了在日常多注意保暖外,在飲食上也因多加注意。想要避免支氣管等呼吸系統疾病復發、加重,也要多食用有助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蔬果。推薦易於取得的5種天然水果給有喉嚨乾癢、支氣管問題的人參考:

潤燥水果1/葡萄

一向被認為有助人體補血、女性應多加食用的葡萄,除了有補血作用外,更有滋補肝腎、生津液、利尿的效果。不論是直接食用,亦或是搗汁蜂蜜濃煎收膏,再以開水沖服,都有助改善煩熱口渴、緩解神經衰弱、過度疲勞造成的不適感。

燥水果2/柿子

有「神仙果實」之稱的柿子能潤肺止咳、化痰軟堅。特別是,生食柿子,有助改善肺虛久咳、咳嗽痰多、咳嗽帶血絲等症狀。至於紅軟熟透的柿子,則能緩解乾癢煩渴、心中煩熱等不適感。

潤燥水果3/梨子

含水量豐富、口感甜脆的梨子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的作用。不論生食、燉煮或與蜂蜜熬膏,對乾咳、老年咳嗽、小孩支氣管炎 均能有效緩解。

潤燥水果4/柑橘

當季盛產、滋味酸甜的柑橘,不僅可口好吃,還有生津止咳、潤肺化痰的功效。特別是,榨汁或與蜜同煎,對改善乾咳不適有不錯的效果。

潤燥水果5/荸薺

口感甜脆、長相獨特,經常被用來入菜增添食材風味的荸薺,不僅可做菜餚食用也可當水果生吃,適度食用還有清熱生津、潤燥祛痰的作用。與蓮藕一同料理,還能改善口燥咽乾、肺熱咳嗽、痰濃黃稠等症狀。

文章出處: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6400131_20140909141506435000

你以為只有外國的藍莓、燕麥、橄欖油才有益健康嗎?台灣就有經過科學驗證,可以防癌、抗老、讓你活力充沛的超級食物。「當你坐下來用餐,就在做生死抉擇,」全球知名營養權威、《超級食物》作者普拉特(StevenPratt)說。聽起來嚇人,但充分的證據證實,健康的關鍵,在於你挑選的食物。

食物中超過上千的天然化學物質擁有預防疾病的超級能力,不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維生素、礦物質,還有近來營養界的超級明星植化素(photochemical)。

全世界都熱中於選出超級食物,舉凡促進健康、提升記憶力、加速新陳代謝等主題,都被選出超級食物,連權威的《時代》雜誌都曾選出年度十大超級食物。多吃健康的食物絕對沒有壞處,但是只眼巴巴看到國外選出的藍莓、火雞肉等超級食物是不夠的,在地、季節性本土版的超級食物,更符合台灣人的終極需求。

■ 原則一、超級食物是天然食物

或許你可以在保健食品找到許多營養素,但它們對你的幫助比你想像的小,「食物是非常複雜的,」舉例來說,醫學界本來以為多吃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可以預防癌症和心臟病,但經過長期的研究卻發現,吃食物有效,吃β胡蘿蔔素補充品卻沒有效果,疑問的解答,最有可能是在多種類胡蘿蔔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綜效。所以專家說:「該吃葉子時就吃葉子,不要吃膠囊。」

■ 原則二、超級食物來自台灣人日常的飲食

台灣人的飲食中比西方人常吃黃豆製品、海帶海藻類與菇菌類,這些食物後來都被發現極具營養價值,值得我們珍惜。

但許多植物如辣木、香椿、桑葉雖具有強力抗氧化物,大多種植來作為開發保健食品之用,非台灣人日常的飲食,專家建議不予推薦。另外如桑椹等蔬果也因產量不穩、且產季短,若推薦可能只能食用果汁或果醬等加工品,因非健康飲食之道,也成為遺珠之憾。

■ 原則三、超級食物是指超級飲食方式

「促進健康最重要的是飲食型態和規律運動。飲食型態就包括多吃這些超級食物和其他各種各樣營養的食物,」塔夫茲大學研究員莉齊天坦(AliceLichtenstein)說。應該將超級食物融入均衡飲食計劃中,從最基本的蔬果、油脂、五穀、肉魚蛋奶類5大類食物,均衡飲食做起。

■ 原則四、超級食物可補足台灣人飲食不足

「超級食物要補足現代人飲食的弊病,」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國人十大死因中,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與各種慢性病的成因,幾乎都是氧化自由基導致,因此具抗氧化成分的蔬果,會被大力推薦。

雖然選出本土版超級食物,並不代表飲食需侷限在這些食物裡,我們也選出和這些超級食物同類別、提供類似營養素的夥伴食物,最好輪流食用這些好食物,讓這些食物從此與眾不同。

一、穀類:糙米

糙米有種米糠的不愉快氣味,蒸煮後口感欠佳,一直不能成為人類的主食。但隨著健康意識抬頭,糙米成為當紅明星。

台灣人常吃的白米是去掉米糠層,等於去除穀類中重要的營養素,糙米只有脫殼,因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E,以及鎂、磷等礦物質。

最新發表在《內科醫學誌(ArchivesofInternalMedicine)》的研究發現,只要用糙米替換白米,就可以降低第二型糖尿病(又稱成人型糖尿病)風險。哈佛公衛學院研究人員估計,每天用相同重量的糙米代替白米,就能降低16%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糙米裡更有一種成分叫谷維素(oryzanol)是一種強力抗氧化物,可以降低膽固醇,糙米裡的木酚素可以預防乳癌與其他荷爾蒙相關癌症,另一項發表在《英國營養學期刊(BritishJournalofNutrition)》的研究發現,停經後的婦女吃富含木酚素的食物,體脂肪和身體質量指數(BMI)比較低,也就是會比較精實、比較瘦。

糙米浸泡發芽後,營養成分又大大提升,在日本掀起一股發芽玄米(即糙米)的風潮,糙米發芽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急速上升,發芽糙米中GABA的含量是白米的5倍、糙米的3倍。GABA是一種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以抑制緊張焦躁的情緒,具輕微的鎮定劑作用,所以是最in的抒壓成分!糙米發芽後六磷酸肌醇(IP6)也是白米的4倍,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對部份癌細胞如肝癌,有抑制作用。

● 怎麼選?

專家建議一定要選擇有機糙米。因為糙米保留了稻麩、胚芽,傳統農法裡慣用的農藥與除草劑無可避免會留在上面,反而會比白米吃到更多農藥。

● 怎麼吃?

先以冷水浸泡1小時,再以水與米比為1.2:1蒸煮。若一開始不習慣,建議可以白米混糙米煮,比例是白米:糙米:水=2:1:3.25。

二、根莖類:地瓜

地瓜像是一位早就走紅的大明星,等著我們去細數豐功偉業。

地瓜發跡之初,是因為許多企業CEO吃地瓜餐,發現因此減了肥,那是因為一顆地瓜只有115卡,熱量不到半碗飯。大老闆們還覺得吃了地瓜後精神好,那是因為地瓜裡有很多鉀,人體如果鉀質太少,會虛弱疲憊。鉀質也能使心臟功能和血壓正常!地瓜還有很多纖維和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是絕佳的抗氧化來源,可以保護身體不因細胞受損而導致癌症,也可以預防心臟病。

地瓜還是其他抗氧化物的優質來源。如紅色的地瓜有茄紅素,有助於對抗心血管疾病、乳癌和攝護腺癌。紫色的地瓜有花青素,有助於預防身體的退化性疾病,也有助於提升記憶力,只不過地瓜的升糖指數(GI值,指食物影響血糖的程度)偏高,糖尿病人、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應該少吃。

● 怎麼選?

很多人以為地瓜生命力強,不太需要用藥,而地瓜因為味甜容易吸引田鼠和地下蟲,所以傳統農法仍傾向施藥。專家建議選擇有機地瓜或安全用藥的農家,而且中等大小約手掌長度的地瓜最好吃。

三、蔬菜類:地瓜葉

現在連外國人都要試著嚐嚐我們台灣人的地瓜葉了,美國阿肯色大學把地瓜葉列為全世界最營養的蔬菜,因為地瓜葉裡含有15種抗氧化物,可以預防心臟病、發炎與一些癌症。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研究所一份病例對照的研究發現,原發性肺癌病人與鄰居對照,發現飲食中攝取維生素A、α胡蘿蔔素和β胡蘿蔔素頻率愈高的人,罹患肺癌的危險性愈低。而拿來研究的13種食物中,茼蒿和地瓜葉會隨著攝取量愈多而降低罹患風險。地瓜葉裡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鐵,只要吃一盤,幾乎可以滿足一天的需求。

● 怎麼吃?

專家提供私房食譜,可以將地瓜葉當主食,一餐就吃到大量的地瓜葉。先用雞骨架加丁香魚用電鍋熬成高湯;高湯裡先加入地瓜葉梗煮熟,再加入易熟的地瓜葉,最後加入薑絲、枸杞、鹽調味。

四、蔬菜類:番茄

要選超級食物,番茄不上榜很難,因為茄紅素早已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最早番茄最令人振奮的抗癌效果就是預防攝護腺癌。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每週吃10份蕃茄、番茄醬、番茄汁,甚至是披薩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是每週只吃兩份以下的人,少了45%,後來番茄不只能對抗攝護腺癌,還被發現可以對抗乳癌、子宮頸癌、膀胱癌和肺癌。也是因為茄紅素是一種強大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抑制自由基對身體的破壞,茄紅素干擾癌症細胞的生長與擴大,另外茄紅素也能刺激免疫系統,讓身體更有效率對抗癌症。

番茄後來也被發現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德國科學家研究有無心臟病史的男性體內的茄紅素濃度,發現茄紅素較低的男性心臟病發病的機率是濃度較高者的兩倍,番茄裡還有可以保護眼睛的葉黃素,可以預防老人黃斑部病變,也能強化視力,常用眼的上班族可以多吃。

● 怎麼吃?

茄紅素溶於脂肪,所以番茄沙拉上淋點醬汁,或是番茄炒蛋,都比新鮮番茄吃進更多茄紅素。

● 夥伴食物:

紅西瓜、紅肉葡萄柚、木瓜等紅色的蔬果。

五、蔬菜類:高麗菜

就像家裡的老媽媽一樣平凡,卻有數不清的抗氧化神效,營養價值和防癌效果可說是第一把交椅。

古早在建造長城時,中國人就知道多吃高麗菜提升能量與毅力。後來經由匈奴和蒙古的戰士才將高麗菜從東方傳到歐洲,種植面積從北歐擴展至德國、波蘭和俄羅斯,研究人員先是觀察到波蘭和俄羅斯東歐婦女罹患乳癌的機會比美洲婦女低,進行飲食分析後,發現高麗菜裡的素(indole)應該是主要功臣,素會改變雌激素的代謝,降低乳癌風險。

除了素,高麗菜裡還有異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和蘿蔔硫素(surforaphane)等強力抗氧化物。異硫氰酸鹽會降低致癌物的毒性,然後刺激分泌致癌物殺手,再迅速將致癌物移出體外。有研究發現,異硫氰酸鹽可以預防肺癌和食道癌。

蘿蔔硫素也是功能強大的抗氧化物,蘿蔔硫素可以增強體內酵素系統的解毒能力,中和毒素對DNA產生的傷害。

除了抗氧化功效外,高麗菜也是維生素C和纖維的良好來源。也有護眼的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營養價值那麼高,一盤炒高麗菜熱量才52卡而已。

● 怎麼選?

專家說,秋冬享用高麗菜,才可以既享受食物的豐美,並避開過多農業、化肥的風險。台灣蔬果大致可以分為春夏和秋冬兩季,十字花科蔬菜正是秋冬才盛產的蔬菜。並建議不要選擇已經切開的高麗菜,因為葉中的維生素C已經流失。

● 夥伴食物:

十字花科家族如小白菜(雖然它沒有結成球狀,還是一家人)、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都是親戚,美國癌症協會飲食建議,就是多吃十字花科蔬菜。

六、水果類:巨峰葡萄

自從紅酒開始有了健康美名後,很多人都有了喝酒的藉口,事實上葡萄連皮吃,會比紅酒更健康。因為紅酒中有益的成分白藜蘆醇(resveratrol)在葡萄與葡萄皮裡也有,而且避開喝酒亦傷肝的風險。

白藜蘆醇是葡萄被紫外線或真菌、細菌感染後產生的一種抗毒性化學物質,後來發現這種抗毒性不僅可以保護植物,也可以降低人類罹癌的風險。

曾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葡萄的天然產物白藜蘆醇的抗癌活性」就表明,白藜蘆醇在腫瘤發生的起始、增進和擴展的三個階段都有抑制作用。白藜蘆醇也能抗老。哈佛大學病理學教授辛克勒(DavidSinclair)實驗發現,無論是果蠅、酵母細胞或老鼠,只要餵食少許的白藜蘆醇,壽命都大幅延長。

葡萄除了有白藜蘆醇的好處外,還有花青素的強效抗氧化劑。花青素可以保護心臟,降低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

● 怎麼選?

專家建議,通過產銷履歷的葡萄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台灣種植葡萄很難防制病蟲害,所以有機葡萄少見又昂貴,若要連葡萄皮一起吃,很多人會對洗葡萄很頭痛,因此網路上還流傳用太白粉、牙膏等方法,其實清水清洗最好。農藥毒物試驗所建議清洗蔬果時,最好是先浸泡10~15分鐘,再仔細沖洗。

七、水果類:香蕉

台灣是香蕉王國,種植技術冠全球,香蕉的營養價值也值得驕傲。

香蕉防癌效果好。發表在日本癌症學會的報告發現,香蕉中含有增加白血球活性成分,而且可以促進腫瘤壞死因子(TNF)的生成。研究人員東京大學教授山崎正利更指出,香蕉愈熟,也就是表皮的黑斑愈多,免疫活性愈高。表皮上出現黑斑的香蕉,增加白血球的能力是青香蕉的8倍。

香蕉也可以降低直腸結腸癌的發生。因為香蕉裡含有果寡糖,而且是果寡糖含量最多的水果,果寡糖可以滋養腸道裡的益菌,減少致癌物質的停留。香蕉鉀質也很高,一根就高達422毫克,鉀質可以維持心跳穩定,預防高血壓與中風而香蕉也可以預防腎癌。瑞典一項發表在國際癌症期刊的研究發現,每週吃4~6次香蕉的女性,罹患腎癌的風險降低一半。

許多人也以為香蕉太甜,而名聲不佳。其實香蕉的升糖指數(GI,指食物影響血糖的程度)只有中等,一根的熱量也才100卡左右,約三分之一碗飯,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肥。

香蕉也是雜誌曾選出的快樂食物。因為香蕉含有讓人心情愉悅的多巴胺和血清素,台灣俚語說:「失戀吃香蕉皮,」很有科學根據。

● 怎麼選?

選購時可以選擇果實飽滿,尾部圓滑,果皮外緣稜角不明顯的。

八、水果類:芭樂

芭樂因為纖維高、熱量低,幾乎和減肥畫上等號,台北市長郝龍斌說,芭樂是他的減肥三寶之一(另二寶是番茄和紅龍果),芭樂在國內外都一炮而紅,因為它的抗氧化實力超乎想像。

台灣大學園藝系教授林宗賢將33種國產水果分析發現,珍珠芭樂的抗氧化能力和桑椹、巨峰葡萄同為第一領先群,珍珠芭樂的抗氧化力甚至比維生素C超高的奇異果還高。

等重的芭樂維生素C含量比柑橘高8倍,因為老牌的維生素C可以抗氧化,是美白聖品。芭樂也是鉀質大王,一小杯的芭樂切丁就有688毫克的鉀,比香蕉高出63%。常吃高鉀食物的人,血壓會比較正常,中風、得心臟病的風險比較低,芭樂有驚人的植化素,包括類黃酮素、三帖類(triterprenes)和類胡蘿蔔素等。紅心芭樂裡更有茄紅素,大家對茄紅素耳熟能詳,已經有研究提出證明,茄紅素對降低罹患攝護腺癌風險有關,也能抑制乳癌細胞的成長。

正因為這麼多強力營養素,印度心臟研究室發現,吃芭樂總膽固醇、三酸肝油酯、低密度(壞的)膽固醇都會明顯下降,同時,高密度(好的)膽固醇則會增加。

● 怎麼選?

雖然四季都可以買到芭樂,但芭樂的產季是9~11月,中型較佳,表皮有珠粒狀突出,顏色翠綠色,較具有甜度。挑選紅心芭樂則以外皮由綠轉黃,並帶有紅暈斑點者最佳。

● 夥伴食物:

土芭樂、紅心芭樂、珍珠芭樂都推薦。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    作者 : 黃惠如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2457331_20110215234042094000_s.jpg  

對許多辛苦減重的人來說,有一群人既讓人羨慕又嫉妒,他們總是蛋糕、零食、冷飲不離手,無論多少高熱量食物下肚,身上依然不長肉、骨瘦如材。不過,這群瘦子通常合併有面黃肌瘦的菜菜臉色,中醫師表示這是腸胃失調、營養吸收能力所致,長期會危害健康,建議修正飲食習慣,且適度按摩腸道穴位以促進腸胃的消化和吸收。

零食當正餐 腸胃失調、營養吸收差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中醫師黃珏頴表示,有一名25歲女性患者,體型偏瘦且腹脹,經常面色蒼白、下巴長青春痘,因每天早上背部痠痛、刷牙時有嘔吐感、泛酸、體力差、睡不好、便秘等問題就診,細問之下才其工作繁忙,用餐時間不固定,經常只吃幾口冷飯就匆匆結束一餐,且常有用零食、冷飲充當正餐的現象。其實,這類吃不胖的患者個案在中醫門診很常見,但特別的是,這名女性經常在清晨感覺背部「胃倉穴」疼痛,是胃寒體質者常見的疼痛部位,若不仔細判斷,可能被誤診為一般背痛或腰痛,而忽略腸胃失調的真正病因。

飲食習慣差 腸胃道疾病百百款
黃珏頴中醫師表示,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不健康的外食機會多,容易有情志不暢、精神緊張、肝氣鬱結的現象,而中醫理論認為肝的疏泄不暢會引發「肝木克脾土」,導致各種腸胃道疾病,例如泛酸、嘔吐、胃食道逆流、火燒心、便祕或腹瀉、胃炎或胃穿孔等。

穩固腸胃系統 生活保健靠這6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過量或快速的飲食習慣,都會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若要「腸保健康」,預防因腸道功能失調所引發的不適症狀,黃珏頴中醫師提醒務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另配合正確的生活習慣,保健效果更佳。

1.定時定量:少吃燒烤炸辣類食物,少去吃到飽餐廳。每天一定要吃溫熱的早餐,不要一大早就喝冰牛奶、冰奶茶、冰豆漿,以免臟器受寒。

2.定時排便:多攝取高鑯物質、每日飲水至少2000c.c.,可幫助排便,預防便秘。若不喜歡喝白開水,可偶爾泡些決明子茶加菊花取代,另杏仁茶也具有潤腸的作用。

3.飲食3333飲食均衡,把握每日3份蔬果、3份動物性蛋白質、3份植物性蛋白質和3份全縠類的飲食原則。每份的量約為個人手掌或拳頭的大小。

4.戒菸酒檳榔:小酒可怡情,切不可牛飲傷肝傷腸胃。

5.規律運動:每週運動至少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運動可以讓精神變好,加速循環代謝,腸胃蠕動,幫助排便,還可以舒發情緒。

 

按摩腸道和穴位:

水分穴:先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隨後可多加強肚臍上一指幅的「水分穴」,能幫助消水腫。

足三里:膝下三寸,四指幅。

中脘穴:胸腔劍突結合處與肚臍中間連線1/2之處。

內關穴:手腕橫紋上3指幅,兩筋之中。

公孫穴: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基底前下方凹陷處。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5186946_20100805093102025468_s.jpg  

指甲的顏色、形狀、厚薄、光澤皆可反應身體狀況

你的身體健不健康?
就由這些小小的指甲來告訴你吧!
指甲是由不含細胞的角蛋白所組成,是一個死的角質組織,指甲包含5個部分:甲板、近端指甲皺襞、指甲基質、甲床、下甲床。整個構造中,只有甲基質和甲床有活的細胞,所以,指甲是不會呼吸的。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呂佩璇表示,指甲是否健康可從下列幾點來判別:
長寬形狀:指甲的形狀是由遠端手指骨決定,正常的指甲其長度和寬度約是1:1(不留指甲的狀態),有點呈正方形的形狀。
色澤:與微血管豐富程度及指甲基質的黑色素有關,健康的指甲應呈現健康的粉紅色,表示底下血液豐富,沒有貧血、營養不良等情形,也沒有黑色素沉澱
飽滿度:飽滿度夠的指甲,再加上近端的甲床沒有軟組織增生時,若把兩根手指頭指甲跟指甲對向靠在一起時,會在指甲根部呈現一個菱狀的空間。
指甲表面:沒有條紋、指甲剝離等情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黃建榮表示,茹素、身體虛弱、營養缺少者,指甲容易產生斷裂的現象。有些人會在指甲上看到一條橫紋,可推論在那段時間的代謝功能不佳,以致指甲產生紋路上的變化。
新月弧明顯
,呈白色。

中醫則認為指甲健康與血流有關。中醫典籍有:「爪為筋之餘」的說法,筋是指筋膜、肌腱等連結關節與肌肉的組織,爪則是手指甲與腳趾甲,而「肝主筋」表示肢體 關節由肝臟的血液主宰,所以可知,肝臟血液充足,指甲就會紅潤有光澤且堅硬,如果肝血不足,指甲就可能變薄易裂、失去光澤。
黃建榮表示,中醫問診 講求「望聞問切」,在處理末梢功能較差,如手麻、手腳冰冷等症狀時,會特別再檢視指甲的狀況,看其光澤、厚度和顏色。例如氣血循環差的人,指甲常會無光 澤、厚薄不均且顏色黯沈。但是在診斷上不會把指甲狀況當作唯一的診斷標準,會一併配合面色、脈相等一起考量。醫師認為,因個人體質、代謝狀況不盡相同,所以,指甲健康應留意其長期的狀況,如果突然出現變化,才能夠被立即發現。

變厚!有凹洞!小心身體有狀況
以下是常見的指甲形狀與生長上所發生的變化,別小看這一點點不同,可能和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1.匙狀指:是指甲板變薄,且中間像湯匙一樣凹下去的指甲。會產生匙狀指,除了外傷的原因之外,最常發生於缺鐵患者,所以,在排除其他病變後,匙狀指病患最好進行血液檢查,以確認缺鐵的程度。此外,有些嬰幼兒也會在大腳趾出現匙狀指,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毋須太擔心。

2. 指甲層狀剝離:指甲的末端像是要脫落一樣,與甲床分開,有時會合併見到裂縫狀出血。常做美甲或黴菌感染易導致指甲層狀剝離,而乾癬、甲狀腺亢進、結締組織 疾病引起的發炎,或指甲床腫瘤,也會出現此徵狀。常出現在外傷(常做美甲)、發炎(乾癬、結締組織疾病、甲狀腺亢進)、感染(黴菌感染)、指甲床腫瘤等狀 況。

3.凹點:意即指甲上有一個一個小凹洞。常見於乾癬病人(發生機率約10﹪~15﹪),出現凹洞後,接下來可能會看起來黃黃的,症狀 與灰指甲很難分辨,所以,在治療上會將指甲化驗,以確定是否黴菌感染。如果出現很深、不規則分布的凹點,可能是乾癬或異位性皮膚炎所導致圓禿的患者則可能 出現很淺,且呈幾何形狀排列的凹點。

4.博氏線:幾乎每根指甲都出現一條橫線,如同斷層一般,主要是因為指甲在生長的某個時期,受到阻斷或遲緩所造成。除了外傷或習慣摳咬指甲的人,其他皮膚疾病以及高燒、病毒感染等系統性的疾病,也可能出現這種狀況。

5.指甲縱裂症:在指甲表面呈線狀隆起的縱痕,甚至進一步有縱裂的發生。有些扁平苔蘚的患者會合併出現指甲縱裂症,患有扁平苔蘚者易在四肢的彎曲側出現紫紅色的發癢丘疹。

6.指甲下角質增生:在遠端的指甲床發生不正常的角化,造成遠端的指甲板下方堆積角質,增厚。常見於灰指甲、乾癬、外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

7.甲溝炎:指甲週圍受傷,導致近端指甲溝發炎,即使沒有很明顯的傷口,仍會造成指甲邊緣紅腫熱痛,甚至會化膿。
甲溝炎可分急性發作與慢性發作。急性期主要是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免疫力較差者、糖尿病患可能是綠膿桿菌感染。慢性期的紅腫症狀較不明顯,但因病程較長,可能會引起色素沉澱,甲溝附近膚色變黯沈的情形。常見於家庭主婦,手指受傷後仍因為做家事而反覆受到水、外傷、化學物質刺激,門診上常見富貴手合併甲溝炎的病患。慢性甲溝炎除了會有疼痛感之外,如果受傷的地方擴散到指甲基質的生長點,將使新長出的指甲變得凹凸不平,影響美觀。

變黑!變白!指甲顏色有玄機
1. 指甲變黑色:(1)指甲下瘀血,因外傷或長時間擠壓造成指甲下方的微血管出血,不需特別處理,待其慢慢往外長然後修剪即可。(2)長條狀指甲黑色素沉著: 通常是良性的黑色素痣細胞所致,在孩童時期,可能會隨著時間漸漸淡去,如果發現有變寬、顏色加深等變化,最好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黑色素細胞癌。

2. 指甲變白色:正常的指甲只有新月弧呈白色,甲板因底下微血管而呈淡淡的粉紅色,如果指甲偏白,厚度、光澤度仍正常,則有可能患有貧血,中醫稱之為「血虛 症」。但臨床上常見肝硬化病患的指甲大部分都變成白色,新月弧變得很不明顯,且指甲的顏色像毛玻璃般霧霧地,質地也變得比較厚,亦被稱作是「Terrys nail」,推測是循環變差,以及甲床結締組織增生所造成。

3.指甲變紫色:中醫認為指甲最能反應血液循環的好壞,所以,氣血良好的人指甲顏色較紅潤,循環差的人因為血液無法供給到人體末梢,所以會偏紫色,稱為「血瘀症」。

4.新月弧變色:正常的新月弧為白色,但仍有可能因為疾病、藥物而發生顏色上的變化。紅色的弧影常見於心臟衰竭病患老化、四環黴素的使用可能使月弧變黃典型的銀中毒則會使指甲呈藍灰色的弧影。

美美的指甲,也需要休息
目前美甲的主流是光療指甲,光療指甲的問題主要在卸除及修形時易對指甲產生傷害。多數美甲師很習慣修剪、推開指甲邊緣的甘皮,使指甲露出很漂亮的弧形,但是甘皮是保護指甲邊緣的組織,容易因修剪而受傷,使細菌入侵,嚴重時可能造成甲溝炎。
另一個問題是光療指甲無法自行以去光水卸除,必須到美甲沙龍先用酒精軟化凝膠,再用銼刀將凝膠銼下來,在卸除的過程中,對指甲是很大的機械性的傷害,所以很 容易傷害到甲板。當指甲已經「生病」時,最好的處置方法就是休息,隔一段時間不要做美甲療程,等到健康的指甲長出來再施行。呂佩璇提醒:「長久做的話,如 果指甲層狀剝離嚴重而影響到甲床的話,有可能長出來的新指甲也會坑坑洞洞。」

外擦內服,一起養護指甲
如同雙手可以用護手霜滋潤,指甲也可以使用指緣油達保護效果,指緣油的油脂成分較易被指甲吸收,所以,可塗在指甲表面及指甲邊緣乾皮,塗完後可稍加按摩,以利吸收,塗完後會形成一層保護膜,但經洗手、接觸物品等動作會漸漸脫落,所以可隨時補充。

在指甲的保養方面,中醫認為指甲健康與血液供應有關,一旦指甲發生狀況,就應從當歸、黃耆等「補血」藥材著手。平日亦可藉歸脾湯、當歸飲子來補血、涼血,對於皮膚表層、肢體末梢帶氧量有改善效果,長期飲用的話,可以提升皮膚色澤、細緻度,也可以使指甲變得滋潤有光澤。

指甲的生長速度是因人而異的,但是平均來說2~3週就可以修剪手指甲,腳趾甲則是3~4週一次。雖然留長指甲可讓手看起來修長,但指甲內容易藏污納垢,而且 不好抓取物品、敲擊鍵盤,也容易斷裂。醫師建議指甲的長度適中即可,怎樣的長度才算適中呢?呂佩璇表示,指甲最好剪到與手指尖端齊平,或者是留長到露出指 尖一小條白邊,這樣的長度最剛好,如果指甲剪太短,甲床缺少指甲的保護,也是很容易受傷,呂佩璇曾看過灰指甲患者,為了美觀頻頻修剪指甲患部,最後剪到太 短、甲床都露出來了,如此一來黴菌反而更容易入侵,造成甲溝炎,所以,指甲還是要覆蓋整個甲床,比較安全。


擦指甲油前後,要擦護甲油
有擦指甲油習慣的人,可以先擦護甲油當基底,再薄薄地塗上二層指甲油,最後再擦護甲油,既保護指甲又美觀不掉色。
醫師建議指甲油盡量在一週內卸掉,不要在指甲上停留太長時間。去光水除了不要選擇含丙酮、甲苯等有害成分外,可以考慮醋酸乙酯(Ethyl Acetate)、醋酸丁酯(Butyl Acetate)、乳酸乙酯(Ethyl Lactate)、黃豆甲酯(Methyl Soyate)、乙醇(酒精SD Alcohol)及異丙醇(Isopropyl Alcohol)這些相對安全的成分。

 

 

文章來源:長春月刊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5919152_20110803121151724188-600.jpg  

腸道太緊縮導致不適,透過呼吸法可以幫助改善!一名蕭姓婦人近年持續有間歇突發性肛痛,後來又出現便秘、大小便失禁,後來腸鏡檢查發現有瘜肉,接受手術切除並且進行「強化骨盤腔功能呼吸法」,這種腹式呼吸搭配骨盆運動,讓她緊縮的腸道得以放鬆,便秘以及尿失禁問題明顯改善。
蕭姓婦人表示,家中的經濟狀況不好,她多年來生活壓力大、三餐不定時定量,半年前開始出現間歇突發性肛痛,原本不以為意,但是到了前幾個月開始會大小便失禁,就連打個小噴嚏都會尿失禁,受到疾病以及經濟因素雙重影響,她整天鬱鬱寡歡。

腹式呼吸搭配骨盆運動 改善腸道緊縮
之後經朋友介紹去做大腸內視鏡檢查後,發現2顆瘜肉,而且是容易癌化的腺瘤,於是今年5月中接受手術切除,並且做「強化骨盤腔功能呼吸法」復健,1個多月下來,便秘以及大小便失禁問題改善許多,而且想到腸內的「壞東西」已經切除,她的情緒變得穩定,終於笑得出來了。胃腸肝膽科醫師劉輝雄表示,平常呼吸時,只有肺部上方充滿空氣,但「強化骨盤腔功能呼吸法」可以使大量的氧氣達到肺部下方,全身細胞受到活化,即可獲得充足的力氣及體力,使全身各部分有放鬆的感覺。

準備姿勢
坐在椅子上,上半身的背肌必須完全伸展端坐,下巴稍微向內縮,手臂自然下垂。從鼻子吸氣、從鼻子吐氣,呼吸的順序為吸氣、憋氣、吐氣、靜氣成一個循環,重複此循環25次後,呼吸進入平穩的正常呼吸狀態。

操作方式

   吸氣:從鼻子慢慢吸氣、將氣集中灌注於「丹田」。因此橫膈膜會自然下降,空氣逐漸進入到肺底深處。

   憋氣:空氣完全進入丹田後憋住呼吸,同時緊縮肛門。氣入丹田後在不痛苦的狀況下憋住呼吸約數秒或十秒。時間因人而異。

   吐氣:在覺得憋不住前從鼻子慢慢的將氣吐出,並慢慢放鬆,肚子向內凹、同時放鬆肛門。約用吸氣時2倍的時間緩慢的吐氣。

   靜氣:進行12次的一般正常呼吸來調整。

   平穩的一般呼吸:做完25次吸吐氣的循環後,將力量輕輕灌入丹田,緩慢平穩的一般呼吸10次。腹部中有長達7公尺的腸道,周圍集中了大量的血液,氣灌丹田時腹壓升高,富含營養的血液就有如幫浦般,被打出來送至全身。

 

 

文章來源: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