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1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undefined 

幾年前曾經遇到一個特殊的案例,到現在還讓我記憶猶新。

那是一位六十歲出頭的先生,拄著柺杖由太太陪同前來就診。他告訴我說,他原本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就常常 腳抽筋 。但他在前兩天夜裡時突然右小腿嚴重抽筋,劇烈的疼痛讓他痛到醒過來,起床後發現抽筋部位仍然劇痛,連走路都沒辦法正常走路。忍耐了兩天,小腿抽筋的部位竟然還出現一大塊瘀青,走路還是覺得右腳無力,所以才到醫院求診。我用超音波檢查他右小腿的肌肉與骨骼,發現他腓腸肌的肌纖維已經有斷裂的現象,並且明顯腫脹。

睡覺的時候 腳抽筋 很常見,但抽筋抽到肌肉斷裂可就是特殊案例了。大多數的人都有 腳抽筋 的經驗。絕大部份的 腳抽筋 都是發生在小腿,嚴重的時候,連腳掌部位的小肌肉也會受到波及。

一般的 腳抽筋 會持續個幾分鐘,它可能會突然發作讓你痛到醒過來,也有可能慢慢發作,持續個十分鐘左右。很多人在第二天睡醒要下床的時候,小腿會痛到連站都站不直,走起路來一跛一跛的,嚴重的病例甚至還必須藉助柺杖才能行動。

一講到 腳抽筋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缺鈣」!然後拚命的喝牛奶或是吞鈣片。常常有病患問我:「醫生啊,我都有吃鈣片啊,為什麼還老是會抽筋?」事實上,鈣質缺乏只是造成 腳抽筋 的其中一個原因,而且還是一個不是那麼重要的原因!

青壯年腳抽筋和睡姿有關

很多因素都有可能導致 腳抽筋 的發生,姿勢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當小腿肌肉處於縮短的狀態的時候,抽筋會更容易發生。以最常見發生在睡覺時的 腳抽筋 為例,不管是側睡、或者是正睡平躺的姿勢,我們的腳尖呈現微微的下垂,這時候我們的小腿肌肉就是處於縮短的狀態,抽筋往往都在這樣的姿勢發生。如果再加上周遭的溫度較低(例如寒流來襲或是夏天吹冷氣),就更有可能睡到腳抽筋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導致 腳抽筋 ,例如藥物(利尿劑、口服避孕藥)、運動量過大、身體脫水、電解質失衡、懷孕、甲狀腺功能低下、慢性腎衰竭(洗腎患者)、周邊血管循環障礙(靜脈曲張或是糖尿病患者)、周邊神經障礙(糖尿病或是腰椎骨刺壓迫坐骨神經患者)…等等,都有可能讓腳重複抽筋。

老年人腳抽筋主因 周邊血液循環和神經病變 

腳抽筋 還特別容易發生在老人身上。曾經有一個數據指出,60歲的老人有三分之一會有習慣性 腳抽筋 ,而80歲的老人發生習慣性 腳抽筋 的比例竟高達二分之一。因為 腳抽筋 會妨礙睡眠,所以這對老年人原本就不太好的睡眠品質而言。真是雪上加霜!

導致這麼高的發生比例除了年齡因素以外,老年人常常因為身體長期慢性脫水及營養不良,或者是因為高血壓長期服用利尿劑、因為糖尿病與靜脈曲張導致周邊血管循環不良、或是因為脊椎骨刺導致周邊神經壓迫,眾多因素交互影響,讓老年人年紀愈大愈會發生腳抽筋。

從個人的臨床觀察,年輕人或是中年人的 腳抽筋 和睡姿的關連性比較大,而年長者的 腳抽筋 則是和周邊的血液循環與神經病變有很大的關係。有許多反覆發作的 腳抽筋 的案例,在利用藥物與運動改善了周邊的血液循環之後,或者是經過耐心復健改善了骨刺壓迫神經的狀況之後,夜半抽筋的現象都獲得了明顯的改善。

那位抽筋嚴重到肌肉斷裂的病人,一大塊的瘀青在一個星期後慢慢就散掉,沒有任何後遺症。但是他的脊椎長骨刺而且有明顯的神經壓迫,復健做了三個月才慢慢好轉。骨刺改善了,他的 腳抽筋 再也沒有發生過了。

如果你也常常被夜半 腳抽筋 所困擾,而且補充好久的鈣片或是喝 優酪乳 也沒有效,這或許不單只是缺鈣而已,記得要請專業醫師做個完整的評估與治療。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近期咳不停的患者明顯增加,醫師指出天氣轉冷期間,容易誘發過敏體質者,出現久咳不止的症狀,尤其平時不愛運動、嗜吃冰品、長時間說話的女性,身體容易偏虛,若又遇到生理期,身體瞬間從高溫期變成低溫期,更易受風邪成為「酷酷嫂」。

咳咳咳……,此起彼落的咳嗽聲,近期經常在各辦公室響起,有些人煩惱感冒後的咳嗽尾巴,怎麼兩周了還沒完全痊癒?也有人納悶自己沒發燒、喉嚨也不痛,卻老是喉嚨感覺癢癢、緊緊的,講幾句話就想咳,甚至一咳就停不住;不少女性更發覺,每個月「好朋友」來時,就會伴隨感冒、咳嗽上身,「感覺好像一陣咳嗽剛好轉一些,下次生理期時又加重了!」

中醫師廖千慧指出,找中醫治咳嗽者,常已咳嗽1周以上,甚至擔心自己變成氣喘。中醫觀點對於咳不停的患者,區分為4種原因:

1.秋冬感冒後損傷未修復,一個新的感染就容易咳嗽。

2.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寒性體質者,鼻涕倒流而誘發咳嗽。

3.口乾舌燥、兩顴泛紅的陰天虛體質者,因為體內口水留不住,常常感覺像久未喝水般,在溫暖的室內,反而因為太乾燥而乾咳。

4.喜歡吃油膩、炸、辣等刺激食物,引起胃食道逆流導致的食傷咳嗽。

生理期易受風邪

咳嗽的困擾雖然男女皆有,不過,廖千慧指出,女性的風險比男性高一些,與生理期有關。她表示,女性身體在生理期前屬於高溫期,往往感覺燥熱、心情煩躁,但是當月經一來,瞬間變成低溫期,大量血液衝到子宮去,如同重兵都調度到一個地方,因此身體其他地方相對變得虛弱,容易受到風邪侵襲。

「尤其是平時不愛運動、嗜吃冰品的女性,會使得體質變得虛弱,在生理期時,更容易誘發或加重咳嗽症狀。」廖千慧說,臨床上有些容易咳嗽的高風險群,包括老師、電話行銷人員等,也是女性比例較多。

小兒過敏氣喘科醫師曾俊睿表示,久咳患者通常是「過敏咳」,過敏體質患者平時可能沒有症狀,但在要變冷的天氣轉換期容易被誘發,「同樣是感冒,他們夏天感冒時不會咳得那麼嚴重,但是冬天就會咳很久。」

此外,這類過敏體質患者,臨床上若感染的是黴漿菌,也容易出現長時間的乾咳,甚至誘發肺炎。

終結久咳5要項

咳不停會讓人非常焦慮,影響生活品質。廖千慧指出,預防咳不停,可從日常生活保健做起:

1.外出戴口罩,避免髒空氣及冷空氣刺激。

2.感冒或咳嗽期間,一定要輕聲細語,盡量少說話。

3.多喝溫開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4.避免吃冰品冷飲及生冷食物,尤其是女性。

5.避免炸、辣、燒、烤等刺激性食物,吃飯只吃七分飽,以免胃食道逆流。

止咳潤肺3茶飲

久咳不止讓人很困擾,廖千慧從中醫觀點指出,臨床上對於症狀只剩下咳嗽的患者,分為風寒型、痰溼型、陰虛型3種,除應由醫師處方治療的藥品,還可透過飲食保健,幫助緩解不適。

undefined 

風寒型

特色:喉癢、緊束感。痰像口水般清晰、顏色偏白或透明。

茶飲:新鮮紫蘇葉6克、新鮮薑母6克(切絲或研成泥)、甘草3克。裝袋泡沸水600cc,悶20分鐘,可反覆回沖到沒味道為止。

好處:祛風散寒,宣肺止咳。

undefined 

痰溼型

特色:喉癢,痰多且黏膩,痰色白、或灰、或黃,咳聲重濁有痰音。

茶飲:陳皮6克、萊菔子3克、茯苓3克、川貝母粉3克。裝袋泡沸水600cc,悶20分鐘,可反覆回沖到沒味道為止。

好處:燥痰化溼,理氣止咳。

undefined 

陰虛型

特色:喉嚨發乾而癢,可能輕微喉痛,痰少或無,痰質黏且感覺咳不出來。

燉水梨:川貝粉6克、紅棗數顆、1顆水梨。將水梨洗淨切塊,水適量放入電鍋內鍋,外鍋放1杯水,待跳起即可,湯汁與肉皆可食用。

好處:養陰潤肺,補脾益肺。


本文摘自:Styletc樂時尚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大家或許聽過針灸的溫灸治療,比如說在冬至開始的三個九天(共27天)內,利用穴位敷貼中藥,利用溫熱的藥物刺激穴位來振奮陽氣、驅散寒氣,可以達到預防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的效果。

我曾建議病患,如果天氣冷,回到家裡祛除寒氣的方法,除了洗熱水澡,用吹風機吹乾頭髮的同時,吹一下頸部到上背部,然後喝點溫熱開水,身體寒氣一下子都沒了。

中醫古籍傷寒論記載葛根湯(用來治療感冒或是過敏常用的一個方子)的用法是在「項背強几几,無汗惡風」。其中「項背強几几」指的是,頸部和上背部這個部位的僵硬痠痛感,這裡其實是掌管肺部相關的穴位經過的地方,包括「風池」、「大椎」、「肺俞」、「風門」等穴位。如果這個部位保暖祛寒,就可以減少感冒或是過敏的機會。

操作方法非常簡便,吹風機功率不需太大,徐緩地用弱風即可,對著穴位,每個穴位只要1-2分鐘。若幫別人用吹風機溫熱身體,一定要把自己的手放在穴位附近感受溫度,若溫度太燙了要移開。 如果怕溫熱的風吹出來造成皮膚太過乾燥的人,可以局部上點乳液保濕,再應用吹風機溫灸術,一樣可以溫熱穴位,達到保健溫暖身體的養生作用。

用吹風機溫暖身體的方法如果應用在小孩子,家長同樣要把手也放在小朋友的皮膚處,一邊吹熱風、一邊感受一下皮膚的溫度,才能避免太熱、太久造成燙傷。透過吹風機溫暖身體這樣的方法,對身體有幫助的。

日本東京有明醫療大學保健醫療學系針灸學科教授川嶋朗 用了史上最簡單的溫灸術,利用每個人家裡一定有的吹風機,每個穴位只要一分鐘,就能迅速緩解不適症狀。看到 這本書 時,和我平常幫小孩子保養或是教門診家長做的事情是一樣的,這個方式操作簡單,透過自行控制吹風機的位置,太燙的時候可以馬上移開,不像中醫師操作艾灸一定要精準定位穴位,卻又可以透過吹風機口徑的熱風在一定範圍內溫熱穴位週邊皮膚,和艾灸的溫熱原理一樣,透過熱的傳導,也是一種溫灸的概念。 

不過從中醫觀點,有些病患屬於燥熱體質,平常就怕熱、容易口臭、口乾舌燥、痤瘡、眼睛充血、面色紅赤、小便量少色黃、容易發怒或心煩氣躁,就不適合吹風機溫灸術。 這種吹風機溫灸術在虛性或寒性體質的「冷底」體質病患特別適合使用,例如面色較蒼白、四肢冰冷、容易感冒、容易疲倦、大便不成形、生理痛、頻尿等症狀。其實,一般體質的保養,也非常簡便實用。

不過吹風機溫灸的實際運用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嬰兒或無法清楚表達感覺的人不適合使用。

2. 神經感覺遲鈍的病患不適合(如糖尿病週邊神經造成的感覺遲鈍)。

3. 肌膚薄弱的地方不適合,例如臉部、眼睛。

4. 皮膚有傷口、感染、發炎的時候不適合。

5. 特殊體質或孕婦應諮詢醫師使用。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undefined 

在享用一頓油膩膩的大餐後,很多人可能會喝一杯咖啡解膩。但加拿大一項研究發現,這樣反而可能會讓血糖加倍升高,甚至是從正常值升高到有糖尿病風險的地步。

加拿大圭爾夫(Guelph)大學人類健康與營養科學系的研究人員利用「脂肪雞尾酒」方法,發現了咖啡因對血糖的這一影響。結果於四月初發表在《營養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中。

研究者首先設計一種只含脂肪的飲品,飲用它的效果與攝入脂肪相同,並讓受試者喝下,以模擬吃一頓大餐的脂肪攝入狀況。飲後6小時,每個研究對象再喝下一杯糖水,接著檢查他們的血糖指數。

這些受試者測試之前的血糖狀況都是正常的。檢查結果發現,吃頓大餐後再喝糖水,平均血糖值比未吃大餐僅喝糖水的健康人高出32%。 

研究人員更進一步在餐後5小時讓受試者每人喝兩杯咖啡,1小時後,再喝一杯糖水。血糖測量結果發現,平均血糖值竟比未吃大餐僅喝糖水的健康人高出65%。意味著,咖啡因加劇了高脂肪飲食對健康的損害,而且可以持續數小時。除了血糖值外,研究者還測試了受試者腸道所釋放出的增泌素(incretin hormone),也跟分泌胰島素以助清除血液中糖份有關。他們發現,攝入脂肪後,增泌素對碳水化合物的反應同樣變遲鈍了。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脂肪與咖啡因的組合會削弱腸道與胰臟之間的連結,因而導致受試者無法輕易清除血液中的糖份,使血糖下降,」研究主持者波頓(Marie-Soleil Beaudoin)強調,尤其有代謝疾病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的人更要避免這樣的飲食組合。

她建議,可選擇低咖啡因飲品,或是少吃紅肉、加工食品及速食中,以減少攝取飽和脂肪,來改善葡萄糖耐受度(身體對葡萄糖代謝的程度)。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銀魚

undefined 

銀魚體內含有非常多的鈣能有效地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

醫學科學家稱之為「長壽食品」。銀魚體內含有非常多的鈣,為魚類之冠。假若常常地食用含有非常豐富的鈣質的食品,能有效地預防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發生。


2.干貝

undefined 

干貝中含有一種糖蛋白,具有破壞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干貝又名江瑤柱,為扇貝閉殼肌的乾製品。醫學研究發現,干貝中含有一種糖蛋白,具有破壞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它還能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提高巨噬細胞的活性,及時清除體內發生癌變的細胞,降低癌症的發生率


3.海藻

undefined 

現代藥理研究稱,海藻的粗提物對各種癌症有明顯抑制作用

海藻又名海帶花、落首、烏菜、海蘿等。現代藥理研究稱,海藻的粗提物對子宮癌-14、肉瘤-180、淋巴1號腹水型的動物移植腫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屬植物褐藻熱水提取物的非透析部分,對小鼠皮下移植的肉瘤-180抑制率高達93.7%(腹腔給葯連續10天)。實驗小鼠口服含海藻的復方煎劑,對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4.帶魚

undefined 

覆蓋在帶魚身上的銀白色油脂層對急性白血病和其他癌症有一定抑制作用

帶魚又名帶柳、海刀帶、鱗刀魚、青宗帶、牙帶等。科學家發現,覆蓋在帶魚身上的銀白色油脂層中含有一種抗癌成分6-硫代鳥嘌呤,能有效地治療急性白血病和其他癌症。


5.牡蠣

undefined 

牡蠣肉中含有一種鮑靈成分,對一些瘤細胞株和動物腫瘤有細胞毒和抑制其生長的作用

牡蠣屬食用貝類,又名蠣蛤、蚝子、海蠣子。牡蠣肉中含有一種鮑靈成分,對一些瘤細胞株和動物腫瘤有細胞毒和抑制其生長的作用。


6.海蛤

undefined 

對肉瘤-180抑制率在30%以上,對艾氏癌腹水型抑制率達96.1%以上,對肝癌腹水型和肝癌實體型的抑制率在40%或50%以上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海蛤中含的蛤素起生長抑制劑的作用。蛤素在蛤體中含量最高的季節是夏季。蛤肝中的提取物對老鼠白血病L12P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它的水或硫酸銨提取液,在試管內對單純皰疹病毒和腺病毒有抗病毒效應。它的提取物又能延長染有Moloney白血病動物的存活時間。雜色蛤組織提取液對肉瘤-180抑制率在30%以上,對艾氏癌腹水型抑制率達96.1%以上,對肝癌腹水型和肝癌實體型的抑制率在40%或50%以上。


7.鮑魚

undefined 

經藥理實驗證實有較強的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鮑魚又名鰒魚、石決明肉、鏡面魚、明目魚和大鮑等。科學家發現鮑魚肉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我國科研人員從鮑魚肉中提出了「鮑靈素」Ⅰ及Ⅱ,經藥理實驗證實有較強的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


8.鱉甲

undefined 

鱉甲對治療癌症也大有益處。可以調節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防止細胞癌變

鱉又名甲魚、團魚、元魚、水魚、腳魚等。現代藥理研究,鱉甲可以調節免疫功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使抗體存在時間延長,增進骨髓造血功能,保護腎上腺皮質功能,防止細胞癌變。臨床實踐證明,吃鱉肉對防治肝癌、腦腫瘤、肺癌、惡性淋巴瘤、胃癌、鼻咽癌和乳腺癌等有一定的作用。


以下類型的人不宜多吃海鮮

過敏體質的人

海鮮的蛋白質含量高,對人體來說,屬於異體蛋白,容易導致過敏。所以,過敏體質的、有皮膚病的、哮喘的人群,都應該注意。

脾胃虛弱、虛寒體質的人

以免寒氣過重,引起消化問題。或者多吃一些熱性的東西,來糾偏反佐,起到平衡作用。

孕婦、產後體虛的人、術後病人、偏胖的人

從營養的角度講,海鮮的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是優質蛋白,適量補充是有益的。但是,由於海鮮本身容易變質、偏寒性的特徵,對這些人來講,多吃無益。

發熱、舌苔厚膩、身上長瘡的人

從中醫角度講,海鮮是發物,同膻味、芳香的、揮發性的、熱性的東西一樣,不適合本身就體熱的人食用

吃海鮮的5大注意

1.一定要保證海鮮新鮮,並充分煮熟,避免出現細菌感染、食物中毒等情況。

2.對於脾胃虛弱的人來說,薑醋汁、白酒、蘇葉、大蒜,都是不錯的佐料。醋可以去腥膻;薑屬溫性,能夠起到平衡寒性的作用,而且可以解魚蟹毒;蘇葉也有解魚蟹毒的功效;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起到殺菌作用。

3.吃海鮮時不要喝啤酒

啤酒和海鮮發生反應,會使身體內的尿酸含量迅速升高,對於本身就高尿酸的人來說,容易導致痛風發作。現在,很多三四十歲的中青年人,都有脂肪肝、高血脂、高尿酸等代謝疾病,與不良飲食習慣關係密切。

4.不要與酸澀、寒性的水果同食

一些澀味比較重的水果,像柿子、石榴等,鞣酸含量比較高,和海鮮同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者引起胃結石等疾病,甚至會有意外發生。另外,西瓜等水果,本身偏寒性,更是不宜與海鮮同食。

5.吃海鮮時也要注意飲食平衡

一般情況,平時吃飯都是搭配了新鮮蔬菜、主食、肉類等一起吃,不知不覺中,就達到了寒熱平衡。但是,人們往往喜歡吃海鮮大餐,一頓飯中只吃海鮮,甚至主食都省略了,這樣非常不科學,也更容易導致腹瀉。


本文摘自:新唐人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現代人因工作型態、生活習慣、各式壓力等,常常會腰酸背痛,眼睛酸澀的現象,多數人會自行到藥局購買維生素B群來補充,到底維生素B群在改善「腰酸背痛,眼睛酸」的角色是什麼?大家是否過分依賴他們呢?

一、「改善腰酸/背痛/眼酸」的B群,與「一般綜合B群」有何不同? 

前者B群成分主要為高劑量的維生素B1、B6、B12,共同發揮抑制神經痛、神經炎、舒緩眼部肌肉的作用。其劑量較高,屬於高劑量B群,而其中,維生素B1對腸道吸收佳、能長時間維持高濃度、與神經和肌肉有較好的親合性,所以目前市面上著重在於研發維生素B1的衍生物,來達到更佳的效果。而後者一般綜合B群,成分為各種人體必須維生素B群,劑量大約為「每日建議攝取量」的3-10倍,提供日常飲食攝取的不足。

二、維生素B群在改善「改善腰酸/背痛/眼酸」的角色? 

當眼睛疲勞時,有時醫師會開立「散克巴Sancoba」藥水給病患者用,其實散克巴就是維生素B12,用來舒緩眼部肌肉與神經。背痛/神經炎時,醫師有時也會開立「永那命Anna F」,主要成分就是維生素B1。 

最近也有很多國際醫學期刊,證實維生素B1、B6、B12對於「改善腰酸/背痛/眼酸」的幫助(不論患者有無維生素B群缺乏),但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高劑量B群是做為輔助治療的角色,或用來減少止痛劑的使用劑量,並非光靠吃高劑量B群就能完全改善「改善腰酸/背痛」。 


本文節錄至: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人的脊椎,就像是房子的結構,負責支撐人體的所有重量,舉凡坐、臥、跑、跳,各種姿勢、活動都得依靠脊椎的支撐。事實上,脊椎除了擔負支撐身體的功能外,還主掌了我們的健康。很可惜的是,一般人缺乏對脊椎的保健觀念,常常將腰痠背痛、駝背等常見毛病當作儀態問題來對待,而不會認為這是「生病」了,也因此常常錯失矯正、治療的良機,讓身體的失衡狀況越來越嚴重。

姿勢、體態和步態影響的層面,絕對不只是外觀的美感,還會影響到身體日常的功能;包括大家想像得到的脊椎、肌肉、關節、骨骼這類問題,還有想像不到的胸悶、失眠、生理痛等等。有很多不明原因的症狀,從傳統西醫的角度來看,各式各樣的檢查都在正常範圍,因此被判定為「正常」,但是病患的問題或不適感還是持續在發生。這是因為體態的改變,即意味著身體已經失衡,身體一失衡,人體內最自然的自癒力就會慢慢消失不見,人當然容易變得疲憊、精神不濟、免疫力下降⋯⋯,各種症狀都會伴隨而來。

失眠的癥結竟然在頸椎

談到人體的健康,一定不能漏掉睡眠的品質。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2005年公布的資料顯示,有高達36.95%的民眾入睡困難,其中,有三成的民眾會在半夜醒來,而有814萬人早上起床後依舊感到疲倦,比例大約為四成四。從數字上來看,台灣約有超過550萬人有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礙。

睡眠品質不佳,影響的層面相當廣泛,包含了體力、集中力、情緒、耐心等等都會被影響。失眠的原因也有很多因素,從飲食到日間的活動,或是壓力、情緒等等。可是你可曾想過,脊椎問題也會導致失眠嗎?

我看過最典型的一個案例就是我的母親。十幾年前,我就常聽她提起晚上睡不著、睡眠品質不佳。一開始她認為是枕頭不好,於是枕頭越買越貴,從幾百塊錢買到幾千塊錢,仍然無法讓她安然入睡。後來她嘗試改變飲食習慣,戒除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再加上白天持續運動,但她試盡各種辦法,夜晚還是無法入眠。不得已之下,她只好每天服用安眠藥,雖然晚上是睡著了,但是白天的精神也被影響,生活品質更是每下愈況,不但有痠痛的困擾,頭痛、頭脹更是家常便飯。

直到我進了醫學院學習脊骨神經醫學,了解到長期的姿勢不良、體態不正確,會使得頸椎的受力失調、關節錯位。而當頸椎的弧度過直,頸椎和頸部的肌肉就無法得到休息;比較嚴重的,還會因為頸椎關節壓迫到附近的神經,而不停的釋放出錯誤的訊息干擾睡眠。這時我才聯想到我母親多年的失眠問題,有可能是出自於脊椎。因此當時還在就學的我,就將我母親帶往脊骨神經科醫師處診治,在矯正脊椎後,她晚上的睡眠狀況真的改善很多。就診約三個月的時間後,她的失眠問題就已經得到解決,不但睡眠時間足夠,品質也很好。

除了我母親的親身案例,在我看診的經驗裡,很多人晚上會很淺眠,或是很難入睡、睡覺時很容易醒來,早上起來總是很疲累,好像怎麼睡都睡不飽等。有這些症狀的人,他們的頸椎位置及弧度多半都已經不正確了,甚至有退化的現象。這就說明睡眠與脊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導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種,先找出發生的原因再來解決,才是上上之策。

睡覺的姿勢

我常常被問到,睡覺應該採取什麼姿勢對脊椎比較好。除了趴睡會對脊椎造成負擔之外,只要你能睡得著、維持好的睡眠品質,平躺著睡或側睡都沒有關係。在這裡提供一個小秘方,可以讓腰椎受力不夠完整的人減輕負擔:如果是平常習慣平躺睡覺的人,躺下來時可以在膝蓋下方放一個墊子,讓膝蓋彎曲著睡。不過,要特別提醒一點,這只適用於短期的紓緩,絕對不能長期使用,因為若是長期以這種方式睡覺,腰椎的弧度也會被改變。另外,習慣側睡的人,可以在大腿中間夾一個抱枕,減少地心引力帶給骨盆的壓力,進而分攤腰椎的受力。

起床的姿勢

起床的時候,千萬不要一股腦兒的跳起來,這是對腰椎最不好的起床方式。因為脊椎一整個晚上都沒有垂直受力,椎間盤像是被充過電一樣,比較富有彈性。但是也因為這樣,如果沒有注意姿勢瞬間就爬起來,椎間盤會一下子承受過多的力量而受傷。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側躺,然後以身體和手的力量,將自己慢慢的「架起來」。等到坐起來了,再將雙腿慢慢放到地上,然後再站起來。站起來的速度也不宜太快,因為一整晚沒有進食,血壓會較低一點。很多女生和長輩,如果太快站起,會有眼冒金星或是眼前一片漆黑的情形,這就是血壓過低引起的。平常起床時一定要注意這些小細節,才不會讓腰椎受力不當或是跌倒。

讓人一夜好眠的寢具怎麼選?

寢具對人的脊椎而言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一天至少有七、八小時的睡眠時間,算起來一輩子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待在床上,此外,我們都知道睡眠品質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因此選擇適合的寢具來保護脊椎,是一件完全馬虎不得的事情。

床墊要軟硬適中

以床墊來講,因為每個人對「舒適」的感受不同,加上對於床墊的軟柔度反應也不一,所以目前的學術研究結果,還很難去定義什麼是最適合人體工學的床墊。

不過,我們在挑選床墊時,還是有幾個大方向可供參考。所謂軟硬適中的床墊,是指當你躺下去時,它的彈性不會過於強烈而造成反彈,也不會因太過柔軟而整個塌陷。太硬的床墊,只能以點狀式的區塊支撐身體的重量,所以你平躺下來後,會發現自己的骨盆、肩膀所受的壓力特別大,腰部會有點懸空的感覺。而太軟的床墊,通常一開始躺下會感到很舒服,好像身體整個都被包覆住,但是如果身體會不自主的弓起來,這就表示這個床墊對你來說太軟了,因此會讓你的身體捲起來。

從脊骨醫學的角度來看床墊,我個人會比較推薦獨立筒系列的彈簧床。獨立筒的軟硬度可以根據個人的體重來選擇,它的支撐方式是屬於多點的平均支撐,人體需要較多支撐點的骨盆、背部、肩膀等,都可以獲得足夠的支撐。而且因為每個彈簧是分開獨立的,腰椎、膝蓋等比較凹陷的區塊,也可以和床墊完全貼合。獨立筒床墊還有一個優點,可以避免同床睡覺的兩個人彼此干擾,同時也不會因為兩個人的重量不同產生支撐不足的問題。

在選擇床墊時,還需考慮到個人的體重。因為支撐的需求與重量成正比,簡單的說,體重較重的人需要較硬一點的床墊。但這只是一個大原則,在購買床墊的時候,一定要試躺、試睡,符合個人的需求,才是好的床墊。

枕頭著重高度和材質

枕頭的作用,在於填補和支撐平躺時頸椎與床之間的空隙,來維持頸椎應有的弧度,不會因為平躺時的地心引力讓頸椎弧度改變,或讓周圍肌肉在睡眠時無法放鬆。

選擇枕頭時,我們必須注意高度和材質兩大重點。購買時須以平時睡覺的姿勢來測試。不過,我在這裡要特別提醒一點,大部分的人躺在枕頭上的位置都太低了,當你躺在枕頭上時,從肩膀以上的部位應該都要被枕頭覆蓋、支撐住,才是正確的使用法。最適合的枕頭高度,是在平躺時下巴能與地面平行,不會往上或往下傾斜;在側躺時,肩膀到耳朵和頭之間都要被支撐和覆蓋到,而下巴依舊維持在兩個鎖骨中間。

至於要選擇哪種質料,我個人會推薦乳膠的枕頭,因為它的彈性很好。在多倫多時,我還曾看過一種下半截可以裝水,上半截是乳膠材質的枕頭,這種枕頭連我們學校的教授都很推薦。我也曾買來睡過,在支撐度以及彈性上的確讓人感到很舒適。如果要選擇其他材質,過敏體質的人必須避免毛絨類的棉被或枕頭,有些年紀大的長輩習慣睡在硬式枕頭上,但是一定要注意是否整個頸部都能被支撐住。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檢查你的枕頭是否適合自己:在剛睡醒時,你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頭部是離枕頭很遠,還是和睡前的位置差不多。因為人在入睡時會自動尋找最舒服的姿勢,如果枕頭不適合你,你自然就會離開那個不舒服的位置。當你發現自己早上起床,頭都不在枕頭上時,就代表你可能需要更換一個新枕頭了!

肩頸伸展運動

睡眠狀況不好的人,可以試著在睡覺前做一些伸展動作,幫助入睡。

功效

頸部僵硬時,最重要的就是伸展緊繃的肌肉群,來達到舒緩的目的。這個動作同時也可以減少因為壓力、緊張情緒等造成的頭痛。

步驟

1.輕鬆的站立,雙腳打開與肩同寬。

2.兩手貼在背後,右手抓住左手腕往右拉。

3.頭往右前方點,約45度角。

4.停留30秒後,換邊做。

5.左右兩邊算一次,共做5次。

◎注意事項:要記得雙手緊貼於背,進行動作時頸部肌肉有被拉開的感覺。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冬至,是一年24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也被稱為「日短」,太陽這天繞行到南迴歸線上,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

冬至過後,日照向北迴轉,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氣溫也隨之從寒冷漸漸回溫,因此冬至在氣候上有從寒到溫的轉折意義,故古書經典上說:「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也就是過了冬至,陰氣會盛極而衰,陽氣則自此開始旺盛,意謂春天即將回來。故唐詩曰:「天時人事兩相催,冬至陽生春又回」。 

冬至除了是氣候上寒暑交替,與農務、農耕的轉捩點外,更是人體在養生上陰陽氣血很重要的轉變點,所以傳統習俗中,民眾會趁冬至到來時,吃湯圓應景,也會趁此進補。

為何選在冬至時分進補?由於以往農業社會,勞力支出較多,但營養補給往往不足,歷經春、夏、秋三季後,體力往往已透支過多,故須趁冬藏時,將全身精氣伏藏起來,用來修復五臟六腑的功能。古人觀察地球磁場與氣溫變化,到冬至之時,應開始依循自然規律,將陰液保存、陽氣長養出來,如此身體的陰、陽氣才能夠周全,陰、陽氣順後,就不致有陰氣內傷、腎氣內亂之問題產生。

冬至補對了才有調養功效

因為冬至為整個陰、陽氣轉變最重要的時間點,在這一天當中所做的努力,隔年皆可收其效,換句話說, 如果冬至的調養是正確的,將有助於未來一年內的身體調養成效。 

舉例來說,罹患慢性肝炎、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或慢性腎臟病等疾病的患者,若能趁冬至到來時,開始正確的調養,不管是通、清、補、養,隔年將可明顯感受到身體的復原與改變。

談到「補」,相信大家都會滿喜歡的,尤其在冷冷的冬天,若能從空氣中聞到溫暖、清香的當歸、肉桂等補味,溫暖、幸福的感覺便會油然而生。但因現代人生活步調跟以往農業社會已有很大不同,所以是不是什麼都要「補」,需要分辨。曾有位外表看來很黑又乾、瘦的小朋友來看診,主訴是太瘦、吃不胖,家長表示他不管怎麼吃都吃不胖,甚至胃口很差,同時身體虛弱,有明顯過敏症狀。

若從此病例表象看來,很多人會認為這位小朋友身體呈現很虛的現象,似乎需趁冬天到來好好進補一下。但經過實際望、聞、問、切四診後,我們卻發現這位小朋友體內有很重的熱,潛伏在腸胃道內,可能因為過往不當的飲食、或是在腸胃型感冒發燒時用過強的退燒藥解除症狀,導致整個邪熱被閉鎖在腸胃道內,反而外顯的是假象的虛寒之症,如手腳冰冷、胃口差、四肢無力、體力差等虛象。

確認病因後,我們給予小病人清腸胃濕熱的藥物,並請他每晚將黃蓮粉末(黃蓮膠囊打開即可)調成泥狀後,外貼敷於肚臍上,隔早洗掉,經過「以通為補」、內服外用清熱中藥調養一段時間後,小朋友不但胃口改善,氣色變得較清亮,人也開始慢慢長肉,經過去年冬季的調養,今年再見到他就與去年有很大差別。

所以,虛証不一定完全是能量不足,有可能是因為能量被阻塞。因此,進補前我們應分辨清楚身體呈現的虛象是來自本身原來的不足?還是因為有不均、阻塞的現象?是患寡,還是患不均?延續以往在本專欄中不斷跟大家提醒的,一定要先去分辨它是虛、實、寒、熱,是外感還是內傷,弄清楚後,再去做適當的調補。

冬至進補,掌握4原則

中醫理論中關於調補有4大原則:通、清、養、補。所謂的通、清,就是不管原有是寒症或熱症的阻塞,一定要先把這些障礙物清理掉;所謂的養與補,是很確定非因障礙物阻塞,實屬真的能量不足,才施以調補。到底冬至該如何進補,才不會補錯了更傷身?所謂的通、清、養、補,又該如何做?

1.通

首先,若你發現你每天排便並不順暢,舌苔厚膩,且精神常常萎靡不振,尤其中午過後到下午三、四點時,體力下降速度更快,但夜晚卻顯得人煩躁、極度疲勞且不易入眠,這是因為有痰濕熱代謝廢物,甚至有瘀代謝廢物阻塞在體內,而導致呈現出的假性虛象,這時你需要的就是「通」。

其實,對實証病人而言,冬季進補最好的辦法,就是通大便,若能在冬至這天,做些適當且有效的通便,尤其若從飲食方面來通便,效果會更佳。(較不建議採用軟便劑如氧化鎂來通便)。

當然,通便前同樣必須分辨是虛証或實証,有些人會因為腸子蠕動無力而致大便不通,就需在通的同時加上一些補養之劑,如中藥上常用的新加黃龍湯、大黃附子湯,透過一邊補、一邊通的方式,來讓體內代謝廢物有效的排除掉。 

2.清

對於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髓炎等屬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來說,在冬至這天,需要的就不是補,因為反而容易造成自體免疫系統過度亢奮,患者需要的是「清」(以清為補)。 何謂清? 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髓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絕大部份在血液中潛藏有過多的熱量無法排除,若適當地在冬至這天做些調理,可收清除潛藏熱量之效。

建議可將藕粉熬煮成蓮藕茶溫服(勿採冷服方式),甚至於蓮藕茶內加入些黑糖薑,讓整個蓮藕的特性由原有的寒氣中帶入一些溫性,順應整個冬至氣溫的轉變,以達清除之效。

薑糖蓮藕茶在冬至這天對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來說是帖絕佳的補品,效果遠好過當歸、麻油,主因是它可讓自體免疫系統在這個時候獲得一定程度的穩定,當免疫系統被穩定後,隔年春天整個地球溫度回升,人體陽氣往外發展、放射出來之際,便不會因此而變得過度亢奮。

慢性肝炎、C型肝炎帶原者,或有病毒潛伏體內的感染者,若想在隔年春天,讓指數不致變得更難看,欲減緩病毒滋生速度,同樣可用藕節煮成茶飲,或用金銀花茶來替代其他補品溫飲。在金銀花茶中加入些許黑糖薑,好喝亦具補性,但千萬不要加入桂圓紅棗,這反倒會讓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自體免疫系統變得更混亂。 

如果真的需要「補」,或晚上睡眠時間比較不夠,建議可用金銀花3錢、枸杞子5錢、北沙參3錢之比例熬煮成茶飲,再加入些許黑糖薑,飲用後全身會感到溫潤,肝臟帶原指數情形也會變得穩定,隔年春天才不致變得太過於嚴重。

因為每到春天,春溫伏透發,從冬天過後到春天時分,尤其在驚蟄之後,很多人的指數會動得非常厲害,明明沒有特別做什麼事,指數卻悄悄地一天比一天來得高,像病毒指數或GOT、GPT都會慢慢地升高,這是受到整個節氣影響的關係,所以若能在冬至就先做好處理,那麼隔年春天就不會因此而傷神。

3.養

養與補有何不同?養彷如輕輕的、像噴霧般,補就如一桶水。以樹為例,養像是噴霧式的滋潤,補則像是倒水式的灌溉,關鍵在於程度輕重,同時也是技巧問題。而養最好的方式不一定是服用中藥,隨著現代醫藥進步,市面上有眾多種類的營養食品,就中醫時間醫學、天人合一的理論來看,若能適當地選擇自冬至這天起開始服用營養食品,將會有加乘的效果。

尤其是針對肝腎問題的營養食品,以中醫來看,乙癸同源,肝腎問題是可同時調理的。而且若從冬至這天開始食用如深海魚油、鈣片、葡萄糖胺、軟骨素、Q10等營養食品加以調理,長養效果將會非常明顯。

以魚油為例,在中醫看來,魚油是魚的營衛之精華與皮裡骨膜之外精華之物的載體,是入厥陰肝、厥陰心包經以及少陽膽經的血分,可行血中之氣而活血化瘀,潤而不燥,是進入肝經、心包經、膽經的深層血分,可清除血液中的不良物質,有助於活血化瘀,而又不會傷及心血管系統。

已知的魚油功效包括有維護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提升大腦功能……等,亦可有效抑制癌症,究其原因,實因魚油可有助於整個營衛通調,細胞得獲足夠營養、代謝速度加速與可延緩細胞老化速度,細胞老化速度變慢後,就不易誘發癌細胞。

故趁冬至到來時,適當地補充魚油,有助加速體內新陳代謝,大幅降低細胞老化速度,只要細胞不快速老化,就不易誘動啟發癌基因。

同時魚油亦可改善IgA慢性腎炎、關節炎,甚至憂鬱症都可能因此而獲得改善。在中醫學上,魚油屬較「輕」的調養之劑,若以往沒有攝取魚油習慣或只是間歇性攝取者,自冬至起開始持續攝取魚油,將是很好的選擇。 

4.補

趁冬至煮一鍋熱熱香香的東西來補,這方式固然不錯,但若從這天起開始用一些調理方法來補養,將更有益於身體。 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用藥酒來調理,其中最簡單的藥酒就是紅葡萄酒。

在冬至早上飲用約10~15cc紅葡萄酒(飲酒後請勿開車),並安靜坐上3~5分鐘後,會發現在這天早上喝下的葡萄酒對全身血液循環與心血管狀況的改善有極大助益,這是最簡單且方便的冬至進補法。睡前喝也可達到上述同樣效果。 

依個人體質選擇4種藥酒方 

除紅葡萄酒外,建議大家可從現在起至中藥房抓以下藥方來泡酒,到冬至那天時取出藥酒飲用、調養,將可達很不錯的補身效果。

1. 茯苓丸泡酒方 

《黃帝內經》中有特別強調在冬天適當的補養後,整個身體尤其是腎系統乃至於神經系統、情緒問題、生殖系統都可獲得改善,此方便來自內經中補腎之古方: 

將茯苓5錢、山藥5錢、肉桂5錢、山茱萸5錢、巴戟5錢、白朮5錢、淮牛膝5錢、菟絲子5錢、乾薑1錢、細辛1錢、防風3錢、柏子仁5錢、澤瀉5錢、牡丹皮5錢、黑附子3錢組成一帖,再加入2罐米酒頭,浸泡14~45天,在冬至那天取出飲用(飲酒後請勿開車)。但此藥酒方不建議有嚴重便秘、大便硬結、舌苔厚膩等屬腸胃道濕熱症者飲用。 

2. 丹參泡酒方

若本身有心血管系統疾病、易心肌梗塞、膽固醇過高而導致冠狀動脈容易阻塞的人,則建議用丹參5錢泡1瓶米酒頭,浸泡7天左右,同樣在冬至時分喝上少許。古書上有云:丹參酒,通九竅,神五臟,令人不病。適量飲用丹參酒有助改善心臟、冠狀動脈、心血管系統,並可讓腦部循環變好,五臟六腑更神清氣爽。

3. 松葉酒方

古書上記載,松葉浸酒,可除一切風,疼痛,手不上頭(如五十肩),腰背強直,全身痠痛,不能久立。

將松針1兩、獨活1錢、麻黃1錢,泡酒2週,於冬至日起開始服用少許,可讓身處亞熱帶的我們筋骨鬆軟、祛除體內風濕,關節較不易退化,更由於松葉酒有助體內新陳代謝,對習慣熬夜的現代人來說,是非常有助益的調理藥酒方。 

4. 全真一氣湯 

將洋參3錢、麥冬5錢、五味子2錢、白朮5錢、茯苓5錢、淮牛膝3錢、熟地5錢、黑附子3錢、車前子3錢等藥材1帖浸泡2瓶米酒頭,約需浸泡14~45天,對因過勞、睡眠不足、壓力過大而造成全身器官慢性退化的患者是很好的補養方,冬至飲用效果更增。爾後可每日飲用10cc左右,無肝病的人每週服用2~3次,即可達溫化補養之效。 

(註:茯苓丸與全真一氣湯皆可在冬至做為補湯湯底用。) 

在此特別提醒,冬至進補在農曆年後、元宵之前,就必須停止,千萬不要補超過元宵,因為元宵後春溫開始出現,身體負面物質隨之蠢蠢欲動。同時,不管你選擇何種補養方法,一定要順應你的體質狀態,所以該通、以通為補;該清、以清為補;真正虛証的人才需要去養、去補,以達到自身身體動態陰陽的平衡,千萬別跟著大家一窩蜂地猛補。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選對材質、穿對衣服,可以讓你的冬天更加溫暖。不過你知道嗎?吃對食物也可以讓你從體內暖和起來!快看看冬天該攝取哪些營養素。

(1)醣類、蛋白質、脂肪 

「富含醣類、蛋白質、脂肪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是首選,」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教授劉珍芳表示,到了冬天,人體對能量的需求本來就會比較多,生物本能會驅使我們去吃熱量較高的食物來幫忙身體產熱,所以冬天多吃一點點油脂是沒有關係的。

(2)維生素B群、鎂、鋅   

光是攝取醣類、蛋白質和脂質還不夠,人體需要透過酵素的作用,才能順利消化吸收這三大營養素,進而產生熱能、維持體力;劉珍芳說,有些營養素可以對酵素產生推波助瀾的功效,因此也被稱為「輔酶」或「輔因子」。 

維生素B群,包括B1、B2、菸鹼素、泛酸、生物素等,以及礦物質的鎂、鋅,都是人體產熱不可或缺的輔酶;冬天不妨多吃瘦紅肉、瘦豬肉攝取B群,深綠色蔬菜與全穀類含有鎂,海鮮則含有鋅。 

(3)碘 

甲狀腺素可以讓身體能量代謝維持正常,讓體內不會儲存過多熱量;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的人無法消耗多餘熱量,身材通常都會比較胖。適量攝取碘,能讓甲狀腺素正常分泌。

目前一般精鹽裡都已經加入碘,但是有些人使用岩鹽或其他鹽取代精鹽,碘的攝取量就有可能不足。冬天可以多吃海帶、紫菜,即可補充碘,像海帶排骨湯、紫菜蛋花湯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4)鐵質

鐵質可以提升血液的攜氧量,改善血液循環。深綠色蔬菜、瘦紅肉都是富含鐵質的食物。 

(5)纖維質 

冬天因為活動量減少,腸胃蠕動速度較慢,更應多吃全穀類、蔬菜與水果攝取纖維質。在攝取量比例部份,如果水果的份量是一份,全穀類和蔬菜的攝取量就應為兩份。

(6)溫熱性的食物 

此外,蔥、薑、蒜、辣椒、咖哩等食物也可以刺激身體發熱。麻油、酒釀、桂圓、紅豆、糯米等食材,也被中醫認為是較為溫熱滋補的,適合冬季食用。

冬天大家愛吃火鍋,不過劉珍芳提醒切勿常吃麻辣鍋,雖然吃完熱呼呼滿頭大汗,但是麻辣鍋的油脂、熱量均高,辣湯刺激性過強,對腸胃道的傷害比較大;如果嘴饞想吃,應盡量選擇青菜、蒟蒻、冬粉等低熱量的火鍋料,以免發胖。 

劉珍芳認為現代人普遍營養好,不一定需要進補,不過在食物的選擇上,可以挑選比較適合冬季的,例如燉肉加薑吃了會覺得暖和。

冬天容易肚子餓,一不小心就吃太多,不胖也難。她建議一餐要吃20~30分鐘,慢慢吃、細嚼慢嚥,腦部的「飽食中心」才會接收到吃飽的訊息,不然很容易吃過量;可以選擇需要多咀嚼的食物,例如竹筍、茭白筍、牛蒡等,熱量低,纖維質高。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頭痛、脹氣、經痛、扭傷、腰痠背痛……面對疼痛的當下,你只會吃止痛藥或忍耐嗎?針灸科醫師歸納六大治痛要穴,要你記住口訣,不再忍痛。

事情永遠做不完,行事曆上總排著滿滿的待辦事項,但頭痛、肩頸痛、胃痛、經痛、腰痠背痛……卻像個冒失鬼,老是霸道地打亂行程,過分點的還照三餐折磨人,有時甚至像關不掉的懶人鬧鐘,按掉又響、按掉又響……

面對惱人的疼痛,除了吃止痛藥,還有什麼好方法?

因感慨在尚未抵達病院前的急救過程無法替傷患緩解疼痛,於是維也納大學附設醫院麻醉與重症治療科醫學博士賀拉夫(Klaus Hoerauf)做了一個研究,他從中醫裡找出五個止痛的穴位點,在救護車運送外傷患者的過程按壓,測試能否在藥物介入前透過穴位按摩替傷者止痛。

這篇發表在《Anesthesia and Analgesia(麻醉與鎮痛)》期刊的文章蒐集了60個案例,分成:按壓真實穴位組、按壓假穴位組、沒壓穴位組。結果發現,在抵達醫院前,按壓真實穴位那組不僅疼痛明顯降低,而且傷患的焦慮減輕、心跳趨於穩定,滿意度也較高。

可見穴位按摩對緩解疼痛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幫忙。

《康健》找來精通穴位、人稱「 陳兩針 」的林口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陳玉昇,以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針灸科主任鄭鴻強,請他們歸納出臨床經驗裡最實用的六大止痛穴位,讓深受疼痛折磨的你我可以在關鍵時刻懂得自救。

六大口訣,遠離疼痛

經之所過,病之所治。鄭鴻強提到,中醫發展這麼多年,已從各大經絡通過的位置找出十個關鍵大穴,稱為十總穴,而這十總穴不僅簡單易記且療效明顯,常用的程度堪稱中醫的吃飯穴。

本文進一步歸納其中最實用的六大穴位,並提供記誦口訣,只要背起來、記住位置,你就能隨時緩解疼痛。

1.面口合谷收

合谷絕對是所有穴道的首選 ,陳玉昇劈頭點名,合谷穴不僅是臨床常用穴,更是治痛要穴。

它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道,主要治療頭面五官的痛症:頭痛、眼睛痛、牙痛、喉嚨腫痛,所以口訣叫「面口合谷收」。陳玉昇說,頭痛按合谷穴是最常見的,臨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針刺合谷上方效果也非常明顯,所以拔牙時怕痛的話也可以自己一邊按。

有學者進一步統計古書文獻中合谷穴的適應症,發現合谷不僅能緩解頭面部痛症,還能治療身體許多不同部位的疼痛,像是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

更有研究發現,針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體對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對痛覺的敏感性,所以臨床上遇到怕痛的患者,也可以針合谷穴抑制疼痛。

陳玉昇解釋,合谷穴附近有二間、三間、陽溪、偏歷等穴,旁邊的第二掌骨側更被喻為人體縮影,可以倒映全身從頭到腳的問題,是個重要的穴區。所以真的忘記穴位時,只要記得,不管哪裡痛都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頭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側按左手、右側按右手就對了。

▲合谷穴在哪裡: 打開虎口,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間,兩條筋的中間。

鄭鴻強示範,最簡單的找法就是把手指併攏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點壓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若痠麻脹痛的感覺愈明顯,就代表壓的位置愈正確。

undefined 

2.肚腹三里留

日本人稱它為 保健穴 ,堪稱世界上最常用到的養生穴位之一,鄭鴻強這麼介紹足三里。

它位於足陽明胃經,是調理腸胃功能的保健要穴,舉凡所有腸胃問題,胃痛、胃痙攣、脹氣、消化不良、十二指腸潰瘍、便秘、肚子痛等症狀都可以按,所以有「肚腹三里留」這樣的口訣。

足三里還有另一個意思,就是按了以後一天可以走三里路。鄭鴻強提到,足三里能緩解膝腿疼痛,對於下肢容易疲勞、沒辦法走路的人,按壓後可以讓雙腿變得比較有力。

▲足三里在哪裡 : 膝蓋外側有個有個凹陷處叫外膝眼,足三里就位在外膝眼下方三吋(四指幅寬)的位置。

undefined 

3.婦科三陰交

一篇發表在《疼痛治療的護理(Pain Management Nursing)》期刊的文章,回顧了1996~2011年以「指壓」(acupressure)和「疼痛」(pain)做為關鍵字的文獻,其中提到經痛與產痛的文章幾乎都是按壓三陰交,相較作者歸納的其他痛症,都未看見如此明確的交集,可見「婦科三陰交」的口訣確實名不虛傳。

桃園長庚醫院中醫部針傷科主治醫師葉柏巖說明,三陰交指的是三條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的交會處,它主要調理下焦,也就是肚臍以下的部位,其中對治療婦科疾病特別有效,所以經痛、產痛、更年期綜合症……等皆可按壓。

不過鄭鴻強提醒,該穴有刺激子宮收縮的效果,懷孕期間最好避免按壓。

▲三陰交在哪裡: 腳踝內側最高點往上三吋(四指幅寬)的地方。

undefined 

4.腰背委中求

搬重物、坐姿不良皆易導致腰痠背痛,所以無論勞力工作者或辦公室內的靜態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 椎間小關節、關節囊等部位扭挫損傷。

經過足太陽膀胱經的委中穴,口訣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療腰、脊、背痛、坐骨神經痛及背側下肢活動不便等症狀。

▲委中穴在哪裡 : 位在大腿後側,膝窩中央兩條筋之間的位置。


5.內關心胸胃

位於手厥陰心包經的內關穴與心臟關係密切,能夠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緩心絞痛、心律不整……。

此外,內關穴是聯絡三焦經的絡穴,所以它能調節三焦氣機、活血止痛;同時它又與奇經八脈中分布於胸腹的陰維脈交會,因此可治胸中諸疾,如咳嗽、氣喘、嘔吐、胃痛等症狀,是故有「內關心胸胃」的口訣。

諸痛癢瘡,皆屬於心。陳玉昇也提到,疼痛有時候是情緒、壓力所致,且疼痛是很主觀的症狀,如果無法得到及時的緩解,容易焦躁不安,使負面情緒加重疼痛程度,形成惡性循環。

按壓內關穴能夠達到寧心安神的效果。鄭鴻強指出,內關能刺激副交感神經,讓心跳趨於穩定,所以緊張的時候可以按,疼痛時揉捏它也能安神止痛。

▲內關穴在哪裡: 手用力握拳,前臂內側會有兩條筋浮起來,在兩筋之間,手腕橫紋上兩吋(三指幅寬)的位置。

undefined 

6.外傷陽陵泉

有關筋骨的東西都可以找足少陽膽經上的陽陵泉,鄭鴻強一語道破。所以像是關節炎、五十肩、運動傷害、扭挫傷、落枕……等症狀都可以按,這就是「外傷陽陵泉」的由來。

鄭鴻強在臨床上也會搭配旁邊的足三里一起扎,通常一下針,筋立刻就鬆開,所以他也建議,筋拉到的時候可以同時按壓陽陵泉與足三里。

▲陽陵泉在哪裡 : 小腿外側,腓骨小頭下方凹陷處。

頭頸部疼痛找合谷,腸胃不適捏足三里,婦科症狀壓三陰交,腰痠背痛按委中穴,心血管問題尋內關,筋骨痠痛找陽陵泉。

undefined 

鄭鴻強說,牢記「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婦科三陰交,腰背委中求,內關心胸胃,外傷陽陵泉。」六句口訣,讓你無論面臨何種疼痛,都能一次找到相應穴位,緩解不適。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是少數人才知道的醫界祕辛:許多慣用右手的外科醫生,吃飯時會刻意用左手;有些專攻代謝或是糖尿病的內科醫生,則會用小湯匙吃飯;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

外科醫生用「左手」吃飯、內科醫生使用「小湯匙」吃飯

他們之所以如此注重飲食細節,全是為了提升工作表現,可說是一種職業病。外科醫生的工作需要雙手並用,為了磨練雙手的手感,才會以非慣用手吃飯。我有一陣子也用左手吃飯(我的慣用手是右手)。

此外,專攻糖尿病的內科醫生為了避免自己罹患糖尿病,刻意用小湯匙吃飯,放慢進食速度。以大湯匙狼吞虎嚥、媲美大胃王的進食方式,是導致糖尿病和肥胖問題的捷徑。從某方面來說,用小湯匙吃飯也等於實踐了「放慢進食速度」與「細嚼慢嚥」。

吃飯時不喝水 促進唾液自然分泌

至於被譽為「免疫權威」的醫生,吃飯時絕對不喝水的原因其實相當簡單,因為水分會稀釋口腔裡的唾液。只要口中有食物就不喝水,仔細咀嚼促進唾液分泌。由於唾液可以提升免疫力,因此提升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就是,細嚼慢嚥,幫助唾液分泌。

另一方面,高血壓專科醫生吃飯時特別注重鹽分攝取量。大家都知道,攝取過量鹽分會引起高血壓。專門治療高血壓的醫生都會告訴病患,日常飲食要減少鹽分用量,所以他們自己吃飯時也會吃得較清淡。而且會改用較多辛香料,例如胡椒、辣椒、芥末、山葵、大蒜、香草等,不僅能彌補減少的鹽分用量,還能增加料理調味的多樣性。

向這些專業醫生看齊,改善你的飲食習慣吧!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戴隱形眼鏡,眼睛好乾澀?你的眼睛太疲勞,趕快給它補一補!別以為只有紅蘿蔔對眼睛好,也不是只有葉黃素才有效。營養師指出,還有很多營養素都能護眼,冬天盛產的草莓、容易買到的鮪魚、秋刀魚也有效!

undefined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表示,保護眼睛和視力的營養素,除了大家熟悉的葉黃素,還有花青素、Omega-3脂肪酸、β-胡蘿蔔素。以下就為大家介紹這些營養的功能,還有含量豐富的食物喔!

護眼一/花青素

花青素有抗氧化的效果,有助清除體內自由基,還可以改善眼睛疲勞、促進眼周微血管循環,減慢視網膜細胞的老化。富含花青素食物,大多是深紫色或深藍色的水果,以葡萄籽含量最多,其他還有藍莓、蔓越莓、草莓、櫻桃等。

護眼二/Omega-3脂肪酸

視網膜和視神經含有豐富的DHA,是人體的必須脂肪酸,但是無法自行合成,必須透過飲食補充。鄭欣宜營養師表示,Omega-3脂肪酸當中的有效成分DHA,除了能降低發炎反應,還可以保護視網膜細胞,可以讓視覺更敏銳。

undefined 

另外,還能改善淚液,保持眼球濕潤;降低乾眼症、黃斑部病變的發生率。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鮭魚、鮪魚、鱈魚、秋刀魚、堅果類、亞麻籽油、紫蘇籽等。

undefined 

護眼三/β-胡蘿蔔素

β-胡蘿蔔素可轉變成維生素A,是維持視力的重要維生素,具有維持夜間視力及避免乾眼症的功能,β- 胡蘿蔔素以橘黃色或橘紅色蔬果的含量最為豐富,像是紅蘿蔔、木瓜、南瓜、番茄、紅黃椒、芒果等食物。

護眼四/葉黃素

葉黃素存在於眼球的水晶體和視網膜中,可以減少自由基對眼部的傷害,維持眼睛正常血液循環,還能減少藍光、紫外光對眼睛的傷害,降低眼睛病變的機率。建議長期使用手機、電腦等3C產品的民眾,可以額外補充。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天啊,竟然長痘痘了!」這應該是大家早上最不想說的一句話。其實,痘痘雖然惱人,但卻是一個貼心的小醫生,在提醒我們該關心自己的身體了。這些小醫生,會因為出現在臉上的部位不同,而有不一樣的訊息,以下是愛健康為大家整理,常見的痘痘所傳達的健康訊息(圖片皆為照鏡子時的樣子):

undefined 

額頭痘

診斷:不規律作息,肝臟過勞、無法有效排毒,毒素累積在體內。
建議:晚上11點前睡覺,讓肝臟規律排毒。

髮際痘

診斷:主要因為卸妝不完全,造成毛孔堵塞、角質過厚。
建議:卸妝時,也需要照顧到臉部的邊緣清潔。

印堂痘

診斷:長在眉心的痘痘,是非常重要的身體警訊,當心臟活動力減弱(心悸、胸悶)的時候,痘痘就會在這裡冒出。
建議:減少劇烈運動、遠離菸酒,增加睡眠,同時向心臟科的專科醫師進行相關咨詢,儘早找出病因。

undefined 

鼻頭、鼻翼痘

診斷:胃火過大、消化不良。
建議:避免刺激性食品(冷食、辛辣食品),少吃火鍋和肉類,以避免胃酸分泌過多。

undefined 

唇周痘

診斷:吃太多辛辣和油炸食物,導致腸熱,或者便秘。若長在人中,可能是泌尿或生殖系統感染,有白帶產生。
建議:飲食改清淡、多吃高纖蔬果,以舒緩腸熱,幫助排便。

undefined 

左頰痘

診斷:肝臟排毒功能異常、血液排毒能力下降。
建議:肝臟排毒功能異常,是生活作息不良、壓力過大且缺乏適當調節所致。

肝臟排毒效率最高的時間在凌晨1至3點之間,此時應該保持熟睡狀態,讓肝臟得到充分的運作。每日下午1至5點是肝臟運作最低弱的時刻,因此儘量將作業量大的工作分配到上午,若下午這段時刻不得已要進行長時間壓力的工作,可以讓自己的眼睛每隔一小時休息片刻。因為依據中醫理論,眼為肝之竅,所以適度讓眼睛休息,有助肝臟保養。

血液排毒能力下降,可進行一些能夠加速血液循環的行動,像是避免將身體處在悶熱的環境中,多到戶外運動,回家可用33~36溫度的水洗澡。飲食方面,可搭配涼血食物:絲瓜、冬瓜、綠豆等。

undefined 

右頰痘

診斷:多痰、頻咳嗽,喉嚨乾燥,肺功能異常、肺火上升。
建議:早晨7到9點之間是肺運作效率最高的時段,可在這段時間進行適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游泳、爬樓梯等。有氧運動有助於清肺潤肺,還可以增加身體抵抗力,降低呼吸道過敏,以及被細菌感染的機率。

undefined 

下巴痘

診斷:起因於內分泌失調,通常在經期來臨前會冒出痘痘。
建議:最有效的方式是適量補充、調節雌激素(estrongen),例如補充營養食品;或是就醫,使用外用或口服藥物,以抑制雄性賀爾蒙。

但是這些方法會使身體產生依賴性,一旦停用,痘痘還是會復發,並非根治的方法。其實內分泌失調為人體自然反應,若過量補充雌激素,可能會造成女性兩大雌性賀爾蒙—雌激素和助孕素(progestagen)之間的失衡,嚴重甚至會導致乳腺癌或子宮癌等疾病,得不償失。

所以最好的建議,也是最自然的調養方式,還是建議生活作息規律、勿熬夜,飲食忌刺激性食物(辛辣、生冷)。雖然這些方式無法完全消除下巴痘,但會是對身體最友善的方式。

側臉痘

診斷:長期的熬夜、工作疲勞,會讓肝膽排毒功能降低,導致淋巴循環不順暢,最後引發臉側邊長出痘痘。
建議:需促進肝膽的排毒功能,可比照左頰痘的建議,調整生活作息,給予身體充分的睡眠時間,讓肝膽恢復正常的排毒功能。

以上是常見的痘痘警訊,看完之後,相信大家都會有所體悟,了解到當痘痘冒出來時,代表我們應該要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了。如果有比較嚴重的症狀,也要儘早就醫,讓身體恢復健康,痘痘自然就會遠離你。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覺得自己吃什麼都會胖、很難瘦下來?其實只要吃對食物,活化新陳代謝,就能掌握減重的金鑰。

你是否疑惑,為什麼食量沒變,卻愈來愈胖?過了30歲,新陳代謝每10年就降低5%,雖然吃得一樣多,但是能消耗的熱量卻變少了!這就是為什麼年紀變大就很難減重的原因。 

新陳代謝率和性別、年齡都有關係,也和身體的肌肉質量相關。「飲食會影響你的體組成,」國泰健康管理中心營養師陳韻帆表示,透過攝取正確的食物,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減重。

到底要怎麼吃才對?以下8種好食物,激活你的新陳代謝:

1.豆類 

豆類含有抗性澱粉,可以產生更多飽足感。 

其中,黃豆、黑豆還含有卵磷脂,可以把脂肪從內臟裡帶出來;脂肪減少,新陳代謝自然就變好。 

2.大蒜

身體器官、酵素的運作與活動,這個過程就是新陳代謝。大蒜含有穀胱甘肽等抗氧化物質,在補充抗氧化物質後,細胞膜比較不容易受到破壞,體內酵素的活性也會比較好。

3.花椰菜 

十字花科的蔬菜不但抗氧化,而且擁有高纖維與高水分含量,是一種可以幫助你感覺飽足,且增加燃燒脂肪能力的食物。

4.全穀類

當吃過食物,尤其是精緻的澱粉之後,胰島素就會分泌以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血糖濃度太高,不但會引起糖尿病,而且還會讓身體過度分泌胰島素。

而糙米、燕麥、薏仁等全榖根莖類的食物,升糖指數(GI值)低,不會讓身體釋出過多胰島素。 

馬偕醫院營養師楊玉如說,胰島素的刺激和脂肪的合成有關,如果血糖上升的速度不要那麼快,對胰島素的刺激小,脂肪也就不會合成得那麼多。如果進一步配合運動,讓肌肉的量增加、脂肪的量減少,新陳代謝也會變好。

此外,全穀類裡含的短鏈脂肪酸可以刺激胃裡的脂肪細胞釋放瘦素,有助控制食慾,好處多多。 

5.綠茶 

綠茶中的兒茶素有助提升新陳代謝,尤其能提高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

陳韻帆解釋,除了綠茶以外,有些食物也有促進脂肪分解的功效,例如植化素裡的檸檬精油(存在於檸檬、柑橘類的皮裡)、中藥材常見的仙楂,以及咖啡因等。

6.辣椒 

辣椒裡含的辣椒素可以使身體生熱,刺激新陳代謝。 

不過,楊玉如提醒,辣椒刺激新陳代謝的功效是暫時性的,雖然在消化期間會產熱,卻不能持續很久。

她建議不妨在烹飪時加入一點點辣椒調味,但也要注意別因為辣椒開胃,而不小心吃了比平常更多的份量。

7.海帶

適度攝取海帶、海苔、海藻等含碘的食物。

除了胰島素以外,影響代謝最直接的荷爾蒙就是甲狀腺素。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肥胖、沮喪或體力差、易疲倦的症狀。甲狀腺素由碘和胺基酸組合而成,如果碘攝取不足,就會影響體內甲狀腺素的合成與分泌。 

一般食鹽裡都有添加碘,但有些人崇尚天然,長期以玫瑰鹽等代替添加碘的食鹽,或者飲食清淡不加鹽,都有可能因為碘攝取不足,而使得甲狀腺素分泌少、新陳代謝變慢。 

8.海鮮

海鮮、瘦肉、蛋、豆類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以幫助維持肌肉量,肌肉量愈大,消耗的熱量也愈多。因此,想要提升新陳代謝率,就要攝取蛋白質。

此外,身體內許多酵素的啟動都和鋅有關,會影響消化、吸收、代謝的功能。適度吃海鮮可以補充鋅,也有助於活化新陳代謝。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老花眼也是一種習慣病。年紀輕輕的你卻有80歲的眼,是錯誤使用手機、電腦與姿勢、睡眠、飲食等不良習慣所造成。從今天開始,養成好習慣,讓視力、腦力同時恢復年輕。

失去視力是件悲慘的事,但視力是可以保護的,而且是你自己的事,沒人可逼你。只要每天1分鐘,可以幫你即便八、九十歲,還可以用機智的話語、迷人的眼睛凝視對方。

1.吃葉黃素、魚油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從口袋拿出藥盒,他每天早餐都吃葉黃素,三餐都吃魚油。因為研究已經證明,葉黃素與魚油是兩個唯一可進入眼睛黃斑部的營養素。

不過,除了吃保健食品,從食物中攝取葉黃素並不困難。 

台大農化系營養學博士吳映蓉最愛吃菠菜炒玉米再灑幾顆枸杞,不僅顏色漂亮,可以吃到葉黃素、玉米黃素。 

而傳統的枸杞已經被現代醫學證實,含有大量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足以保護眼睛。

一杯含大量綠、黃色蔬菜的精力湯,也是補充葉黃素好選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曾經考慮試賣精力湯,營養師們試喝不同口味的精力湯,出乎意料地,幾天下來大夥突然發現自己變得眼聰目明。

至於補充魚油,《超完美Omega飲食》的作者、前美國白宮營養顧問西莫波羅絲(Artemis P. Simopoulos)建議,一週至少吃兩次高脂魚,包括鮭魚、鮪魚、鯖魚(小型青花魚)、秋刀魚等。 

2.加強眼周血液循環 

台灣人眼睛太累了,護眼商品紛紛出籠,市面上出現可散發熱氣或冰涼感的護眼貼。 

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馨儀認為,熱敷促進眼周血液循環,可以幫助眼睛放鬆休息。但如果眼睛出現浮腫、乾癢、疲勞等症狀,可以改為先冷敷緩解症狀後,再熱敷。

不過她更推薦用自己的毛巾熱敷,因為毛巾有濕氣,更可保持眼部濕潤,用自己的毛巾,又更環保。上班族中午休息時間就可以熱敷,晚上回家再敷一次。

3.戴上太陽眼鏡 

眼科醫師張朝凱戴著眼鏡,很多人誤以為他幫病人開近視雷射手術,自己卻沒用這技術。殊不知他在美國學習雷射時,就已經動了眼睛雷射手術,眼鏡是變色眼鏡,為了躲太陽。

夏日陽光赤炎炎,具防UV的太陽眼鏡不可少,但陰天外出也要戴太陽眼鏡。

眼睛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會引起水晶體中的水分及蛋白質變異,而且只要微量的紫外線也足以傷害眼睛。眼鏡要愈大愈好,像個怕被人認出的大明星,鏡片則是灰色、棕色濾掉光線的效果佳。藍色、紅色、粉紅色的鏡片則不建議。

而且一定要確認太陽眼鏡具有抗UV效果,如果沒有,又配戴深色鏡片,瞳孔會放大,讓更多紫外線進入眼睛。若不確定,可以到眼鏡行用儀器測試。

4.運動給眼睛伸懶腰 

王馨儀醫師說,視神經是末梢神經,能促進血液循環的運動,都有助於眼睛。而且,運動時不時看遠看近,總會放鬆到睫狀肌。 

況且三高現在也是台灣人眼睛的敵人,糖尿病控制不好,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來報到。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也和黃斑部病變有關。用運動控制好體重,總沒錯。

此外,用手機定時,每隔一小時提醒你,做做眼睛的紓壓運動,眼睛也會感謝你。「坐久了,身體都要伸一下懶腰,眼睛也需要,」王馨儀醫師說。

遮住一隻眼,另一眼看遠、看近,再換眼,至少視線暫時離開電腦。 

或是辦公桌放些賞心悅目的小東西如家人照片或綠色植物,將目光移到心愛的物品上,讓眼睛稍做休息。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長翁林仲的作法也很值得參考。他每接起手機,就會藉此離開座位,走到窗邊講電話,一邊望向遠方,眼睛比較不會疲累。 

斷捨離,一定要戒的傷眼習慣

小時候,媽媽叮嚀你寫功課要打開檯燈,現在要靠你自己才能保護眼睛。以下3個習慣,是眼科醫生一聽就搖頭的傷眼動作,一定要斷捨離。

■斷:不在公車、計程車上看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

「捷運穩定度還好,」馬偕醫院眼科主治醫師王馨儀認為,但在公車、計程車上看智慧型手機,彷彿是不斷晃動的相機,卻要「拍」清楚小小銀幕上的字,眼睛睫狀肌要不斷用力調焦,這樣用眼,老花會提早看上你。

■捨:不在床上關燈看智慧型手機或平版電腦。

「床上看平版電腦,姿勢會跑掉,」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距離太近,會讓水晶體和角膜慢慢變厚。而且,關燈看平版電腦,光線對比太大,對眼睛的刺激過強。 

■離:不用手機玩遊戲。

專注玩遊戲,眼睛「絕對固焦」,不需移動,會讓眨眼次數減少,一般人平均1分鐘眨眼7~8次,玩遊戲時才2~3次。眼睛酸麻脹痛、慢性疲勞都會來到,「讓phone只是phone,」陳瑩山醫師說,雖然聽起來很「老摳摳」,不符時代潮流,卻是眼科醫師的忠告。 


本文摘自: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大家是否有過早上起床照鏡子發現自己一臉水腫的經驗呢?前一晚飲酒過量、鹽分過多或運動不足,浮腫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但大家還是希望能以清爽的臉來迎接早晨吧。

這次我們將根據日本Orbis針對20~30歲女性共500名為對象所進行的「美顔保養調查」結果為基礎,告訴大家簡單就能消除臉部水腫的技巧。

undefined 

■約有7成的人早上照鏡子覺得慘不忍睹!

根據上列調查「是否有過早上起床臉看起來讓人失望(比起平常的臉要來的醜,令人失望的臉)呢?」,有70%的多數女性回答「有」。

工作、家事等有太多忙不完的事到了夜晚也不得閒的現代女性當中,相信有許多人到了早上看到自己的臉會倒抽一口氣……。

另外「起床後成為『令人失望的臉』的頻率」最多的為「一週1~2天」(28%),而回答「一週5天以上」的人也有22%,每5人當中就有1人有過實感。

undefined 

■感到浮腫或暗沉時會對自己的臉感到失望

接著針對「剛起床時變成『令人失望的臉』時肌膚狀態為?」,最多回答的為「臉浮腫」(56%),另外「有黑眼圈」(48%)、「眼睛浮腫」(44%)以外,回答「肌膚暗沉」的人也有41%。

■3個消除早上臉浮腫的技巧

調查當中因想要消除這樣的臉部狀態而有在保養的人只有12%,雖然在意臉部水腫及暗沉卻又覺得利用早晚保養很麻煩,因此這裡我們將告訴大家3個簡單消除水腫的技巧。

(1)按壓耳朵穴道

耳朵洞口前的「耳門」及耳垂後方的「翳風」是消除臉部水腫及暗沉的穴道,食指指腹以些微力道按壓3秒,左右耳約重複5次。

(2)以熱毛巾敷臉

將濕毛巾放微波爐加熱30秒左右後敷臉使臉部溫暖,此時在毛巾上輕按眼周以達到效果,雖然無法立即讓臉變小,但做完會讓臉有很大的差別喔。

(3)摩擦鎖骨

鎖骨是老舊廢物流動的出口,鎖骨周圍的淋巴管會堆積老舊廢物造成水腫,大家聽到淋巴按摩都會覺得很難很麻煩吧,但其實只要以手摩擦就會有效果,有時間時可以在鎖骨凹槽處以2隻手指按壓約3秒左右。

早上臉浮腫畫好的妝也就白費了,在浮腫看起來精神不好的早晨,以上其中1項技巧來急救讓自己恢復光彩精神奕奕的迎接早晨!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前幾天,有位病人問我說,他上網查到有醫師強調改善腸道健康的療法,可以治療憂鬱症,值得嘗試嗎?

我認真地回答他,腸道有一套複雜的神經系統,跟大腦以及自律神經系統密切連結而腸道的細菌在人的一生扮演重要角色,所以你查到的資訊,並不是沒有根據。問題在於,這些概念在醫學界還在實驗階段,所以健保不給付,只能自費醫療。你要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如果負擔得起,服用類似益生菌或一些健康食品,通常多吃也沒什麼副作用,倒是可以嘗試。

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證明,服用什麼食品就可以改善腸道細菌生態、然後改善憂鬱症。事實上不同族群、不同出生地的人類,腸道的細菌可能就有很大差異。以現在的人類知識,還無法分辨怎樣的腸道細菌分布、種類、比率叫做「最好」。而憂鬱症成因又很複雜,所以靠改善腸道細菌,對憂鬱症的療效,應該是比藥物差吧?

但也很有可能,有一部分憂鬱症病人,在嘗試改善腸道的生態圈後,心情恢復得更快。有越來越多研究認為,嚴重的憂鬱症可能是大腦的「發炎」反應,而腸道細菌會影響腸道的「滲透率」,若讓一些「壞東西」容易透過腸道進入血液循環,可能會惡化大腦的發炎反應。

只是,由於很難控制變項(每個人的腸道生態圈差異太大),目前還沒有大規模、證據力足夠的研究,能明確告訴我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可能讓我們的腸道細菌「更好」,可能連什麼叫「更好」都很難定義吧。也許哪天還真的會有「吃大便」療法跑出來,藉由吃別人大便引入「好的細菌」。這可能還需要許許多多的研究來找出有效的治療模式。

就目前一些前驅研究顯示,腸道健康對每個人的人生有莫大影響,但或許有一些是你已經難以改變。懷孕、生產階段來自母親的腸道細菌,是你人生第一批、也是最重要的腸道菌叢,如果母親的腸道細菌不健康,子女在人生初始階段發展就跟著不順。而童年早期的壓力,也會影響腸道細菌的發展,跟日後的自體免疫、代謝、腸胃與大腦疾病息息相關。甚至也有學者認為,智力發展與老人失智症,也會受到腸道細菌影響。

要怎麼讓自己的腸道細菌「好一點」呢?其實還是那一套:適度運動,避免「西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健康的穀類、魚油、高纖維飲食,有些益生菌可能有幫助。人體的複雜就像個小宇宙,即使科技進步,現在也還是以管窺天。相關資訊很多,而且越來越多,重要的是,請不要過度焦慮。影響人健康與壽命的原因很多,就算你很努力調整飲食,影響的可能也只有5%不到。適可而止,盡力就好。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中幼兒是否常發生皮膚發癢,無法入眠?或是經常呼吸急促,有哮喘現象?或是總是打噴嚏、流鼻水止不住?這一些症狀正是幼兒好發的三大過敏疾病,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幼兒一旦發作時,不僅受罪難熬,往往也令家長非常頭痛,感到束手無策。其實,小兒科醫師提醒,避免幼兒過敏侵擾,掌握分齡吃對食物,就可以有助緩解。

undefined 

兒童過敏有三部曲,即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根據兒科門診觀察,幾乎一半都有過敏體質。根據台灣一個本土的研究發現,國小一年級的學童當中,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約占10%,支氣管氣喘約佔14%,而過敏性鼻炎則高達50%,幾乎每2位即有1人,十分驚人。

兒童過敏體質容易誘發 影響身體健康

兒童容易有過敏體質,除了來自遺傳,另一方面也與空氣污染有關,尤其近年的PM2.5懸浮微粒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影響基鉅。此外,如果經常攝取食品添加物,如含有塑化劑、反式脂肪與香精等,也容易誘發過敏。以及外來的過敏原、刺激物誘發等,都容易引起過敏。

兒童過敏體質是如何在體內形成?小兒科醫師沈長青表示,人體原本即有重要防禦系統,但是當碰到病毒、細菌、過敏原,有如外敵入侵時,體內擔任警戒的巨噬細胞發現敵人入侵,便會通知體內免疫細胞動員起來,進行除暴動作;當免疫反應過強,病毒入侵時就容易造成過度發炎反應,體內為了抗發炎,抗體會啟動攻擊性武器,以達到抗發炎的目的,於是就產生過敏的反應。

undefined 

分齡分階段正確飲食 增加抵抗力

避免幼兒發生過敏,從懷孕開始一直到寶寶出生後大約至6歲之間,都必須特別注意。在懷孕期要避免接觸有礙健康的化學物質,多攝取天然食材,待寶寶出生後至6個月之間,媽媽最好哺餵母乳,增加抵抗力,降低過敏體質。4個月開始至6個月適度可以餵食副食品,例如米糊、麥糊、南瓜、地瓜等蔬菜。7個月後可以開始加入動物性蛋白質,例如牛肉、豬肉、雞肉、魚肉等。在1歲前採取少量多樣化的的嘗試。

值得注意的是,寶寶在4至6個月的階段,是免疫系統開始形成的重要時期,身體的免疫系統也開始形成免疫耐受性,要開始訓練腸道準備接受各種副食品,建議多補充深綠色蔬果,抗氧化力強的維生素A、C、D,或是天然益生質(Prebiotics),刺激活化腸道益生菌,都有助於提升免疫力。從新生兒至1歲的寶寶,都是異位性皮膚炎好發的年齡,家長需要特別注意。

至於6個月至3歲,則要注意呼吸道的保養,甚至延伸至5歲都要留意氣喘問題的發生。盡量避免感冒(打疫苗、少去人多的地方、多洗手);避免接觸環境過敏原,如塵蟎、黴菌、貓狗、蟑螂等。大多數兒童氣喘都是「過敏體質」惹的禍,亦即他們的免疫系統會把某些外來物質(即過敏原)當成有害的敵人加以對付,結果原本企圖攻擊外來入侵者的強大火力,反而造成氣管組織發炎,引發氣喘。

如果無法在5歲前避免誘發過敏體質,一旦進入青少年階段,則會出現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因而永遠纏身。

 undefined 

孩子打造黃金免疫力 可適度補充營養

家長該如何幫孩子打造「黃金免疫力」?沈長青表示,均衡的飲食營養攝取,對於一個正在成長發育的小朋友相當重要,任何年齡都要睡眠充足、多進行戶外活動,以及保持愉快心。如果無法正常食物中攝取到均衡營養,適度補充對孩子有一臂之力的補充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進入10月後,天氣不再那麼炎熱,走在路上涼風陣陣,有種舒適閒散之情,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卻是不得不提防的季節。

氣溫降低,食慾增加,吃進肚裡的熱量增加,造成血液變得粘稠,提高罹患腦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風險,而這些心血管疾病都與高血壓息息相關。

高血壓大多是鹽分攝取過多、運動不足、遺傳等原因造成,全台高血壓患者人數多達430萬,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13%的死亡,都是高血壓所惹的禍,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機率也較一般人高出許多。 

雖然可以靠降血壓藥控制血壓,但長期服用可能產生副作用,所費也不貲,有什麼其它更為簡單、健康且有效的方法呢?以下由日本心血管疾病權威醫師、《ぐうたらでも血圧がグングン下がる50の方法》(暫譯:50個超簡單降血壓祕訣)作者高澤謙二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的13個降血壓秘招。

【飲食篇】

1.先菜後肉

衛生福利部指出,一天應攝取3份蔬菜(約300公克),但由於外食比例高,平均攝取量嚴重不足。高澤謙二表示,吃飯時不妨先菜後肉,不僅可增加蔬菜的食用量,豐富的植物纖維還可避免血糖急速上升,以防血管受損。

2.一天一和食

現代人飲食西化,肉類攝取量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過胖、膽固醇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而以魚肉為中心的日式飲食熱量較低,且富含優良蛋白質與油脂,守護血管健康。 

3.一天一根香蕉 

香蕉富含鉀,能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並助於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好夥伴。根據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飲食準則,建議每日鉀的攝取量應達3510毫克,但是台灣人平均攝取量與西方相比偏低。 

4.泡麵留湯

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的鹽),但是一碗泡麵的含鹽量就高達5.9公克,吃下去,一整天吃東西都不應再加鹽了。若真的想吃,湯就留下來別喝,減少鹽分攝取

【運動篇】

1.運動不必激烈

運動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然而,激烈的運動卻會使體內產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質,並氧化壞膽固醇,引起動脈硬化,加速血管老化。建議做慢跑、快走、跳繩等輕度運動,一週兩次,一次20分鐘左右即可。

2.雨天時不在外運動

淋濕的身體,血管容易收縮,血壓上升。下雨天時就待在家裡做伸展操吧!

3.多動小腿肚

小腿肚,又稱作「第二個心臟」,具有幫助下半身血液與淋巴回流至心臟的重要功能。高澤謙二表示,以腳後跟為支點,上下擺動腳掌10次,或是早上起床後,放鬆身體坐在沙發上,踮起腳尖在地板上前後移動10次,藉此鍛鍊小腿肚肌肉,改善血液循環,進而降低血壓。

4.運動時不要在意時間長短

每次運動時都緊盯著手錶,算自己到底運動幾分鐘了嗎?保持輕鬆的情緒,血管更健康。

【生活篇】

1.每天早上測量血壓 

建議每天早上都要測量一次血壓,藉以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一般正常血壓值為120/80mmHg(收縮壓/舒張壓),高於此則可能是高血壓。但是若測出的數值過高也先別擔心,持之以恆測量觀察,並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控制血壓。

2.洗澡水溫度勿超過42℃ 

寒冷的冬天洗個暖呼呼的熱水澡堪稱一大享受!但是高澤謙二提醒,除了過冷的水外,超過42℃以上的熱水會活化血小板功能,血液反而容易凝固。

3.漸進戒煙 

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並增加高血壓及血管栓塞的機率。不過一下子想要完全戒除並非容易,提醒自己只能在陽台等不會讓其他人吸到的場所吸,長久下來抽煙量自然減少。

4.電話響3次再接

每次電話一響就慌慌張張奔去接嗎?人陷入緊張的情緒時會產生壓力,導致血管緊縮。在家時保持愉快休閒的心情,讓心臟與血管好好休息。 

5.睡前喝1杯水

夜間睡覺時身體會出汗,陷入脫水狀態,容易引起腦中風與心肌梗塞。


本文摘自: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媽媽帶著一個3歲的小男孩來門診看病:「自從他去上幼稚園之後,感冒已經2個月了,看過了很多醫生,都沒有好,醫生都說因為剛去上幼稚園,所以就會常常感冒,就這樣一直在吃感冒藥」,媽媽擔心一直吃感冒藥會不會影響小朋友的身體健康。

undefined 

我在聽完媽媽的抱怨後,幫小朋友做了一些理學檢查,這個小朋友身體瘦瘦小小的,臉上掛著兩條黏黏稠稠的鼻涕,嘴巴開開的,看起來好像鼻子都塞住了,聽他的呼吸聲可以聽到有咻咻咻的喘鳴聲。

於是我跟這位媽媽說出我的看法:「媽媽,這個孩子是過敏,不是感冒,因為他的過敏性鼻炎發作,所以就一直反反覆覆打噴嚏、流鼻涕、鼻涕倒流;因為他的氣喘發作,所以咳嗽就會時好時壞,白天看起來正常都不咳,睡覺的時候就咳整晚,甚至是咳到吐。」「如果把過敏當作感冒治療,就會治標而不治本,吃藥的時候症狀好一點,但是停藥了症狀又開始。」聽完後,媽媽頗為認同。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類似的困擾,我的孩子到底是感冒還是過敏?感冒跟過敏的症狀十分類似,都是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鼻塞。尤其是天氣變化的時候,容易感冒,但是也容易發生過敏症狀,常常會令人混淆不清,若不仔細區分,將無法對症下藥。

undefined 

其實,感冒或過敏其實還是有簡單可以區分的方法。如果是感冒常常都是一整天都在咳嗽、打噴嚏、流鼻水、鼻塞,而且還會伴隨著其他的症狀,例如發燒,喉嚨痛或腹瀉,感冒因為是病毒感染侵入人體所引起的,只要身體產生抗體而沒有其他的併發症,適度給予一些症狀緩解的藥物,1到2星期就會逐漸痊癒;但如果是過敏性鼻炎或氣喘,則往往是長期反覆性發作,持續超過2個星期以上。

罹患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的孩子因為體質較為敏感,容易因為接觸到過敏原、刺激物或早晚溫差大而誘發過敏症狀,除了使用藥物緩解症狀外,還需要再加上可以抗發炎、降低鼻腔或氣管敏感度的「保養型」藥物,例如鼻噴劑、吸入型類固醇或白三烯素拮抗劑。

另外,過敏體質的孩子也需要注重日常生活的保養,例如可用溫鹽水洗鼻,清除鼻腔內黏稠的分泌物,以及所黏附的細菌、灰塵或過敏原,也要多喝水、少熬夜,保持心情愉快。 相信只要對過敏有正確的觀念,悉心照護,並密切與醫師配合,過敏氣喘兒也可以慢慢改善惱人的過敏症狀唷。


本文摘自: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