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新知 (1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Fotolia_4106095_Subscription_XXL-450.jpg  

沒睡好、容易緊張、辦公一整天……各種常見的疲勞症狀該如何緩解?
日本精神科醫師西多昌圭教你如何輕易克服
5個常見的疲勞症狀!

如果每天的疲勞就像滾雪球一樣,不斷地擴大,造成頭痛、胸悶、胃痛等症狀外,嚴重者,甚至會演變為憂鬱症。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別再把「不努力一點不行了」掛嘴邊,偶爾讓自己告假,徹底充電休息一下吧!小改變能換來大健康,惱人的疲憊,只要從生活中改變,就能消除它。
這些惱人的症狀,往往讓人更累,活用醫生的建議,讓你立刻精神百倍。

症狀1:昨天晚上沒睡好,今天卻還是早起了,但精神一直不好,怎麼辦?
解決辦法:中午記得午睡
15分鐘,比睡10小時還有用。
中午記得小睡一下,只要15分鐘,稍微瞇一下就好,閉上眼睛休息,就能趕走疲勞感,甚至讓下午的心情變好,增加活力。


症狀2:假日都在睡覺,也完全不出門,但還是很累,怎麼辦?
解決辦法:假日一定要出門,越充實越能消除疲勞。

越是假日越該出去走走,關在家裡一整天或加班,反而會讓心情更差,覺得自己很無趣,陷入負面情緒中。只要能創造回味無窮的假日,擁有「充實感」,大腦便會覺得「疲勞感不見了」,上班自然越有活力,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常覺得「玩的時候最不累」的原因。

 

症狀3:容易緊張、擔心,所以常常在鬆一口氣後覺得「好累」,怎麼辦?
解決辦法:學會說不,壓力立刻少一半!

容易答應別人,事事都說好的人,常常會在不自覺中扛下過多事務,由於不知該如何拒絕,最後往往會演變為壓力,感到疲倦。如果怕不好意思,不妨先傾聽對方法的要求,再提出替代方案,讓彼此都能找到解決辦法。當然,真的做不到時,請直接說「不」,要懂得拒絕,別事事都答應。

症狀4:在辦公室坐一整天,肩痛、腰痛纏身,身體負擔好重,怎麼辦?
解決辦法:每工作
90分鐘,記得休息15分鐘。
雖然工作很重要,但是,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會加重身體的負擔,記得每工作90分鐘,就起來走動15分鐘,讓自己放鬆。如果症狀已經很嚴重,記得休息時不要一直想著「身體的毛病」,轉移注意力,想想其他值得開心的事情,也是消除疼痛的方法。

 

症狀5:長期使用電腦、手機,眼睛覺得疲倦、好累,怎麼辦?
解決辦法:每使用
1小時,要休息10分鐘。
如果長時間看著3C產品的螢幕,會讓眼睛模糊、充血,甚至得到乾眼症,因此建議每1小時要休息10分鐘、稍微動動身體,或眺望遠方景色,讓眼睛動一動。試著讓自己不要太依賴電子產品,當然,如果有困難,請至少幫螢幕裝上濾光片,也是不錯的辦法。(本文摘錄自《15分鐘,擺脫疲勞:活用41個好習慣,90%的疲憊都會消失》)

 

文章來源: 良醫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GP43079_s.jpg  

 

 

從國外紅到台灣,宣稱能塑身的7分鐘運動,有那麼神奇?

 

「我下班回家都好晚了,沒有時間運動」、「每天都在下雨,怎麼出去跑步?」運動雖然有諸多優點,但我們總是有各種理由不運動。
但是,不能再有藉口了。
7分鐘運動(7-minutes workout克服了天候不佳、空間限制、時間不夠等因素,不用出門就能運動,房間、教室、辦公室都是健身房。
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於《健康與適能期刊(Health & Fitness Journal)》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只要一張椅子和一面牆,做12項高強度訓練動作如開合跳、伏地挺身、深蹲、弓步,即可達到降體脂、鍛鍊肌力、提高胰島素敏感度等功效,且宣稱每個動作都經過科學實證。

7分鐘運動每個動作運動時間30秒,中間休息10秒,再換下一個動作,如此做完12個動作為一個循環,大約花費7分鐘。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天可視體力重複幾次,以30分鐘為限。
這種「動、停、動、停」的型態,即為高強度間歇訓練(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簡稱HIIT)。間歇訓練於運動領域中行之有年,不算新玩意,只是在這高速的社會愈來愈受重視,出現各種長度、功能相異的訓練版本,共同點都是用高強度動作與縮短運動時間,達到「一分」耕耘「十分」收穫(A little pain for a lot of gain)的效果。
過去高強度間歇訓練多以固定器材式跑步或踩飛輪進行,比起長時間的持續性活動如慢跑、健走,更能提升心肺耐力,保持運動的速度。
7分鐘運動多了循環的概念,側重鍛鍊全身各大肌肉群,可說是非器材式的肌力循環訓練。

許多人想問,7分鐘真的夠達到燃脂效果嗎?這套訓練真能減肥嗎?答案是肯定的。肌肉比脂肪多燃燒5倍的熱量,而7分鐘運動的效益即為增加肌肉量與肌肉中的酵素活性,讓人有更多肌肉去燃燒卡路里,提高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只是它燃脂的時間點主要發生在運動結束後。

休息時,身體依舊燒熱量
台灣運動生理體能學會理事長暨文化大學體育系教授吳慧君說,固定強度的持續性運動如設定跑步機等速跑30分鐘,偏向在跑的當下燃脂,但許多研究指出,從事20分鐘的高強度間歇訓練,結束後24小時內消耗的熱量比持續性運動多,因為間歇訓練使身體達到極限,需要更多卡路里來恢復身體機能。這便是後燃效應(after-burn effect),俗稱「事後燒」,指身體從呼吸急促、體溫高回到緩和狀態而燃燒熱量的現象,也就是當你休息了,身體依舊在幫你燒熱量。

所有運動都有後燃效應,唯高強度間歇運動事後燒更多,往往讓人爆汗不停。事後燒的效果最長可持續72小時,即運動結束後3天內,你的熱量還在持續燃燒。
若以減肥為運動目的,不妨結合間歇訓練和有氧運動,在健走、慢跑或游泳之餘,每天再花
20分鐘做237分鐘運動,多管齊下,助益更大。
吳慧君補充,高強度間歇訓練大量燃燒醣類與脂肪,持續訓練
15週,會比有氧運動20週多減下4公斤的脂肪。因為間歇運動不但有熱烈的事後燒,還會促進燃脂的腎上腺素和生長激素分泌、使脂肪氧化、肌細胞的燃脂能力較高。多做這類肌力訓練,增加肌肉質量,使身材緊實,並避免肌肉隨年齡增長流失。

努力增肌的同時,營養的攝取更是關鍵。宜在運動結束後2小時內補充完營養,30分鐘內則是肌肉吸收營養的黃金時段,吃點高蛋白的食品,又以液態高蛋白為佳,如牛奶或豆漿。腸胃不好的人,怕刺激腸道或消化不良,可以稍事休息後再進食。

就算工作滿檔,只要願意每天花個短短幾分鐘,運動一點也不難。你也想找張椅子開始7分鐘了嗎?記得要先熱身!

0925a1.jpg0925a2.jpg

0925b1.jpg
0925b2.jpg

 

圖片來源: 康健雜誌       

 

 

文章來源: 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X001-600.jpg  

 

快到秋天了,擔心又開始喉嚨癢癢,總是咳嗽不舒服嗎?在中醫觀點裡,秋天的燥熱之氣容易傷肺,所以秋天養肺十分重要,中醫師指出,秋天怕氣管、呼吸道不適,應避吃寒性的瓜類,平日多吃白色食材如百合、杏仁、川貝等,則可緩解秋燥不鎖喉。

中醫師陳旺全表示,以五行對應自然節氣來說,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而秋天因為乾及燥容易傷肺,體質不好的人還會出現久咳難癒症狀,除了諮詢專業醫師,居家飲食方面,因五色中,白色入肺,所以秋天可以多吃一些白色食物滋養肺部。

陳旺全中醫師表示,白色食物如白花椰菜、白蘿蔔、菇類、白木耳、甘蔗、水梨、洋蔥、薏仁、筊白筍、冬瓜、竹筍、山藥、蓮子等都可以多吃,但白蘿蔔因屬寒涼性蔬菜,建議煮熟食用,白蘿蔔燉排骨就是不錯的選擇,以下也推薦3道養肺湯品。

 

銀耳菊花雞肉湯

材料:銀耳、菊花各3錢,雞肉適量(各部位皆可)
做法:將材料洗淨,雞肉先川燙後備用,接著將材料放進鍋中,並加水至淹過食材,滾煮約
20分鐘後加少許鹽調味。
【中醫師小提醒】:銀耳富含膠質,在中醫上可強心滋陰、補氣血;菊花則有降火、解毒等功效,此道湯品中的雞肉也可替換成排骨,如不加肉類,可做成銀耳菊花湯,若要添加糖調味需適量。
陳旺全中醫師指出,白色食物偏重益氣行氣,且大部分白色食物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修護肺部的主要材料,所以白色食材有益呼吸系統,而針對老人與小朋友,可以添加養陰潤燥的玉竹、滋養胃津的北沙蔘,以下
2道湯品就適合老人家與小朋友,養肺又益胃,幫助吸收。

玉竹紅棗燉雞湯

材料:玉竹、紅棗、北沙蔘、各35錢(視雞肉的量而定),雞肉適量(各部位皆可)。
做法:將材料洗淨,雞肉先川燙後備用,接著將材料放進鍋中,並加水至淹過食材,可用電鍋燉煮,外鍋加兩杯水,煮至電鍋跳起後加少許鹽調味。

蓮藕川貝杏仁湯

材料:蓮藕適量、川貝、杏仁各3
做法:所有材料放至鍋中,加水淹過食材,滾煮約
10分鐘後即可。
【中醫師小提醒】:
以上
3道湯品皆可選擇加雞肉、排骨燉煮,或是直接熬水飲用,因川貝、蓮藕、杏仁、玉竹皆可潤燥清熱、治療肺燥,另外像山藥、薏仁也是很好的養肺食材,不過養肺食材多屬偏涼,食用時最好是熱食,且須適量,如果呼吸道、肺部疾病嚴重,或是久咳未癒,仍要先諮詢醫師意見。

 

文章來源: 華人健康網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1369025_20140819142332828000_s.jpg  

宣稱「黃金比例」的調和油究竟有什麼玄機,真的對人體最好嗎?關鍵三步驟透視健康好油。
「油」對烹調有多重要?開門七大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中,油穩坐調味料之首,不可或缺可見一斑。
煮飯時加入幾滴油,飯粒圓潤Q彈不軟爛;蔥花入油翻炒,再以香味撲鼻的蔥油入菜;或以果醋、橄欖油調製健康油醋醬,再拌入羅勒等香料更添芬芳……。每個家庭主婦(主夫)都自有一套用油法則,精妙之處恐怕說到明天都說不完。

儘管油脂口感潤滑、味道芳香,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但過度攝取易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文明病的產生,讓人又愛又恨。因此,追求健康的現代人常強調低脂,捨棄口感、拒絕美食,以降低脂肪攝取做為減少疾病的實踐法則。
但事實上,「脂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但提供代謝所需熱量,也是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更有助維生素AEK等脂溶性營養素的攝取,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正常運作也要仰賴脂肪的傳導。
被國際普遍認可為最佳飲食型態的「地中海飲食」,對於油脂的攝取量不低。南歐一帶居民不但大嚼高油脂的堅果,魚蝦海鮮當中也含不少脂肪,更別提餐餐少不了橄欖油做為佐料,儘管吃油吃得多,但當地平均壽命高、罹患心血管疾病比例更較歐美減少25%。
科學家深入研究地中海飲食後發現,與其完全棄絕油脂,不如選對油、吃好油,才是更有益身心的飲食型態。
享受美味卻不造成身體負擔,就從計較每一滴食用油開始。


選油關鍵1 脂肪飽和程度攸關健康
常有人以「動物油」和「植物油」二分法,說明油脂的好壞,事實上,這樣區分並非準確無誤。
正確做法應回歸脂肪的組成元素,依照油品中的脂肪酸比例,找出對身體最有益的烹調用油。
脂肪酸可分為三類:
a.飽和脂肪酸
在室溫下呈固態,會增加膽固醇的合成,多餘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大多數的動物油如豬油、牛油、雞油中含量很高,而植物油當中則以椰子油和棕櫚油為飽和脂肪代表。
b.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是次亞麻油酸(Omega-3)和亞麻油酸(Omega-6),這兩種脂肪酸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須由食物中攝取的必需脂肪酸,不但負責脂肪的運送及代謝,更能降低膽固醇、調整血小板凝集和血管收縮。
大部份的植物油都含有比例很高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大豆沙拉油、玉米油、葵花油、及紅花籽油。
其中,醫界更強調補充Omega-3的重要性。
健康的人,體內Omega-3Omega-6的比例應是11,但由於生活環境的改變,飲食慣吃肉類、穀類、豆類,使人們在Omega-6的攝取量倍增,體內必需脂肪酸失去平衡,促使發炎症狀產生。
美國舊金山加州大學曾發表研究,證實過多的Omega-6和攝護腺癌有正向關係。因此,醫界建議多吃魚蝦或補充魚油以攝取Omega-3,烹調油中以亞麻籽油、大豆油含Omega-3較多。
c.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油脂的飽和程度攸關飲食者的健康,除了常用的多元不飽和油脂之外,近年來醫界更高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益處,在堅果、核果中較多,不但可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更可些微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對身體有雙重好處,更且還能保護動脈、抵抗氧化造成的傷害。
Omega-9
是單元不飽和一族,可轉化為油酸,因此,市面上宣稱「高油酸」的商品就是強調油品中含高比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代表油類包括苦茶油、橄欖油、芝麻油和花生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化大學食品營養學系主任施明智指出,豬油也含不少油酸,是動物油當中比較優質的一種。
施明智認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在油品當中常難凸顯,且外食者更難控制食用油的種類,因此,2009年出爐的新版飲食指南將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堅果、核果類獨立出來,建議民眾每天都要補充,以均衡油脂的來源。
他也建議,參考總油脂攝取量的最佳脂肪酸比例,並斟酌平日飲食習慣,選擇適合的烹調用油;
經常外食者不妨多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的油類。
最佳脂肪酸比例是:
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多元不飽和脂肪酸=11.51


選油關鍵2 依烹調方式換油,不要「一瓶油打天下」
尋訪營養專家和美食達人,得出共同結論:「油沒有絕對好壞,而須依烹調方式更換適合油品。
有兩項判斷原則:
1.從脂肪酸飽和度看油的安定──多元不飽和最易變質
施明智指出,飽和脂肪最穩定,單元不飽和次之,安定性最低的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容易被分解氧化,油脂酸敗變味,下肚後在體內產生有害自由基,高溫、空氣、和光線都會加速油脂氧化。
因此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純植物油通常不適合高溫煎炸,而以涼拌和輕微翻炒為宜。
2.發煙點高的油才耐高溫
油加熱至開始冒煙的溫度稱為發煙點,任何油類只要達到發煙點以上,就開始變質裂解,甚至起火燃燒,因此必須因應烹調方法,選擇發煙點夠高的食用油,才是健康之道,例如油炸用油的發煙點最好在200以上。
而市面上常見的清澈油品多屬精製油,由於精製過程中會去除油裡不穩定的雜質,並常混入其他安定性較高的油成為調和油,脂肪酸的組成比例改變,發煙點因而提高,所以賣場架上大部份的油品通常標示「適合高溫烹調」。


選油關鍵3 用對未精製油營養加分
自從強調「初榨」、「冷壓」的橄欖油興起,「未精製油」似乎成了健康好油的代名詞,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推廣天然有機的食材達人朱慧芳就認為,新鮮未經精煉的油,是好油的必要條件。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一般常見的精製油,加工過程中會去除一些來自植物本身的細微渣滓,只剩下「油本身」,因此晶瑩清澈賣相佳,同時不易腐壞,但這些雜質,正包含了追求健康者視為珍寶的抗氧化劑等「植化物」,因此愈來愈多人捨棄常見的精製油品,轉而購買較昂貴的冷壓橄欖油或苦茶油,甚至連菜市場都不時可見販賣「現榨」的油品。
「其實我很擔心這類宣稱『現榨』的未精製油,」趙強不諱言,油中雜質種類廣泛,使油的狀態更不穩定,一旦高溫烹調時,這些雜質可能較快產生氧化物,加速油品的劣變、氧化,未必有益人體。
因此,除了發煙點高的苦茶油適用於各種烹調方法之外,趙強提醒,一般常見的純未精製油,包括橄欖油、芝麻油、花生油,都不適合高溫烹調,最好僅以低溫拌炒或涼拌,而少量煎炒食物則使用一般精製後的芥花油、葵花子油等油品就好。
正由於強調健康的未精製油奇貨可居,許多有健康意識的人反而變成「冤大頭」。致力尋訪安全食材的東雅小廚負責人喻碧芳就在《食物溫度決定癒病力》書中分享,她曾經盲目購買葡萄籽油,只因誤信其中含有花青素;也買過宣稱百分之百純橄欖油,卻是早已不含植化素的精製油,為了選好油,一路跌跌撞撞試用,結果被騙好幾回。
「摻假」是某些不肖廠商魚目混珠慣用技倆。台東聖母醫院附設聖母健康會館館長林麗美眼見市售橄欖油的價差太大,深感疑惑,走訪產地西班牙後發現,一小瓶純橄欖油在當地售價折合台幣約400元,加上運費、稅負等成本,「怎麼可能在台灣一、兩百元就買得到,不可能是真的!」她提高分貝說,如果摻了其他油類,應誠實標示,說明各油脂來源的種類和比例,做為消費者挑選的依據。
有鑑於此,食品管理法規定,如果油品中摻有不同來源的油,必須清楚標示「調和油」,且告知由哪幾種油調和而成。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制局食品組科長劉芳銘建議,雖然目前在法規和檢驗上都無法強制要求廠商標示各油脂來源的詳細比例,但成分標示須遵循「依內容物成分比例高低順序排列」的原則,因此民眾可觀察品名上所宣稱的健康油脂,是否確實是這瓶油的主要油脂來源,以免花了冤枉錢。
聰明選擇高純度的未精製油,並採用適合的烹調方式,才能真正吃進營養。
吃好油也要適量
選對好油有益健康,不過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黃士懿提醒,無論好油壞油,1公克同樣會產生9卡熱量。
他以每人每天2000卡的建議熱量計算,油脂應佔2530,也就是最多5566的油脂,因此烹調時隨手加一大匙油,熱量就多了120卡,更且肉類、外食、或加工製品中也隱藏不少脂肪,若統統下肚,對身體仍是不小的負擔,必須回歸均衡飲食概念,酌量攝取好油,才能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最夯話題油 真的要吃黃金比例調和油嗎?
市面上出現宣稱符合健康比例脂肪酸的油品,施明智認為,產品清楚標示調和油的內容,又經過健康食品認證,業者的用心確實值得鼓勵,不過他也提醒,烹調用油佔每個人一天脂肪攝取量的比重不一,必須回歸原點,檢視自己的飲食習慣,體內才能真正達到「脂肪酸黃金比例」。
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則認為,標出脂肪酸比例,其實只是「噱頭」,因為每個人的飲食變異度很大,非素食者從肉類就能攝取到足夠的飽和脂肪,因此他建議,烹調用油仍應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品比較恰當。

 

文章來源: 康健雜誌

 

 

 

文章標籤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6852949_20110322203954199182_s  

喝纖體飲消小腹?補充膠原蛋白飲皮膚Q彈?四物飲每月為你增加氣色?小心添加的糖,讓你老得更快。

你或許認為,只要少喝含糖飲料、可樂、汽水,或是下午不吃餅乾、蛋糕已經很有節制,不算愛吃甜。錯了!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高糖陷阱,甚至存在你認為的「健康」食品當中。

會這麼在意糖分攝取,是因為減糖的風潮這幾年不斷發酵。愈來愈多研究證實,攝取過量的糖會增加糖尿病、肥胖、高膽固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也與癌症有關。

最近還有學者建議,下修WHO目前建議的添加糖攝取量佔總熱量的10%(50克,約10顆方糖)至5%(25克,約5顆方糖),以打擊肥胖與蛀牙。雖然WHO發表聲明,仍將維持10%的標準,但也警告,肥胖已影響約五億人的健康,若以健康且不算肥胖的成人熱量需求計算,將糖攝取量減低至5%,勢必帶來更多健康效益。而且,添加糖的限制項目,除了葡萄糖、果糖、蔗糖外,蜂蜜、糖漿、果汁、果汁濃縮汁,都要列入限制。

只是糖分有時並沒有那麼顯而易見,反而隱藏在訴求健康的食品中。英國便有研究發現,一般人認為較健康的全麥麵包,有些品牌反而比白麵包額外添加了焦糖或葡萄糖,以修飾麥麩苦澀的口感,也就額外吃進了糖分。

 

1.百分百綜合果汁? 

濃縮汁不見得比較天然、健康(糖:27.7g/220ml,等於6.2顆方糖)

野莓濃縮汁、葡萄濃縮汁、西印度櫻桃濃縮汁等,你或許覺得這類果汁濃縮汁看來很天然,應該會比糖健康,但它們也不過是「糖」的化身而已。

台大農化系教授蘇南維解釋,濃縮是為了便於儲存、運送,延長囤放時間,水果原汁本身就含不少天然果糖,而在還原後,口感跟原汁總是有差,還可能額外添加糖或人工香料來平衡口感。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更提醒,蘋果濃縮汁、梨子濃縮汁、白葡萄濃縮汁是最常見的甜味替代品,只是單純的空熱量,完全沒有其他營養素。

原料表中還會看到「甘蔗濃縮汁」或「甘蔗汁」,美國知名整合醫療權威威爾醫師(Dr. Andrew Weil)就直指「這根本不是果汁,只是甘蔗煮過、蒸發後的結晶,經過加工處理去除所有營養素」。

其實,水果就是最天然的甜品,直接吃水果既能滿足口感,又吃進纖維、維生素與礦物質。

 

2.能量飲料補充元氣?

高糖可能會更快疲倦(糖:25.5g/150ml,等於5.7顆方糖)

「你累了嗎?」市面上愈來愈多能量飲料。但要小心,裡面的糖分也不低。喝下一瓶,就等於吃下5.7顆方糖的糖量。

看看能量飲料的原料,大多是碳酸水做基底。蘇南維解釋,這就像可樂一樣,因為碳酸水的pH值低,就得用更多的糖中和口感,大約介於10~16%的糖量。能量飲料雖有助一時的提振精神,但短時間過多糖分進入身體,造成血糖波動大,反而增加身體負擔。

而且國外研究也指出,能量飲料中雖添加牛磺酸、瓜拿納豆、維他命B群和人參等,僅瓜拿納豆與葡萄糖對於體能提升有微弱的證據,最主要仍舊是以咖啡因為主要提神來源。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最好還是以補充白開水或喝黑咖啡來促進循環代謝,進而達到提神效果,對於身體也較無強烈負擔。

 

3.低脂比較健康?

其實是用脂肪換糖分(低脂穀片糖:18.5g/100g,等於4.1顆方糖)

許多標榜低脂的食品,如餅乾、優格、花生醬、沙拉醬等,誤導消費者這是比較健康的選擇,但英國調查發現,強調「低脂」、「零脂肪」的比全脂的同類食品平均多了20%的糖。星巴克的低脂藍莓馬芬就含34克糖,比一般款的28克來得高。低脂的櫻桃優格也比一般的櫻桃優格多了1.5克的糖。

而標示「低脂」的穀片,糖含量竟是同廠牌原味玉米穀片的2.6倍。

專家提醒,脂肪的確是熱量的主要來源之一,但糖也是,尤其添加糖更非我們飲食中所必須,所以並不是標示「低脂」、「脫脂」就代表是比較好的選擇,可以多吃。

 

4.喝纖體飲清除「老廢物」?

小心糖分讓你小腹難消(糖:13.7g/100ml,等於3顆方糖)

宣稱一罐擁有三種淨化配方:奇亞籽+水溶性膳食纖維+果寡糖,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讓腹部曲線更漂亮。

但小小一罐就有13.7克的糖,約2.7顆方糖,若按照包裝建議飲用,一天1~2瓶,就已超過WHO建議一天添加糖攝取量的一半,小心長期飲用,腰圍不減反增。

台大食品科技系教授呂廷璋指出,飲料中的糖量仍取決於所需要的甜度,如咖啡常加到6%,軟性飲品多調到8~10%,甚至更多,而且糖酸比還要達到一定比例後,才能符合「好喝」的口感。如果飲品是儲存在冰箱,溫度低會讓甜度感受較不敏銳,廠商通常又會加更多糖來達到消費者的口感要求。

 

5.四物飲補鐵?

可能也順便補進糖分(碳水化合物:10.7g/120ml,約等於2顆方糖)

市售四物飲宣稱女生每個月來時喝,讓月事不再不舒服,甚至還添加玫瑰果、青木瓜或膠原蛋白,又多了一些附加價值。

但看看營養標示,一瓶120毫升的四物飲,碳水化合物就有10.7克,約略等於2顆方糖的量。

而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劉佳祐提醒,不是每個女生都適合在生理期時飲用,市售的四物飲在劑量與成分上標示較為簡略,藥物劑量固定,無法針對體質調整,最好能詢問中醫師,例如燥熱體質吃了反而可能冒痘痘或口臭、口角炎。

 

6.維他命飲品喝的好吸收?

太多糖、香料、黏著劑等添加物(碳水化合物:13g/42g,約等於2顆方糖)

廣告宣稱:「根據國家衛生研究處的調查,老人都欠缺營養素,吞不下的時候,健康凍是好選擇,好吞、好吸收。」除了綜合維他命,葉黃素也推出飲品形式,同樣著重好吸收。

傳統的綜合維他命或葉黃素錠劑,其中就只含各類營養素成分,或是添加橄欖油讓身體細胞更容易吸收利用;但轉換成飲品形式就得多添加糖、果汁、香料、黏著劑(結蘭膠、鹿角菜膠)等,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擔心,許多家長認為這是「健康」食品,卻不知不覺讓孩子吃下多餘的糖,及不必要的人工添加物。「讓孩子從小建立正確及健康的飲食習慣,而不是依賴補充品攝取營養」蘇南維也大聲疾呼。

 

7.愛美喝膠原蛋白飲?

小心添加糖反而讓皺紋爬上臉(碳水化合物:8g/50ml,約等於1顆方糖)

名人代言的膠原蛋白飲,宣稱採用小分子的膠原蛋白,加上莓果或維他命C高的水果萃取物,可以讓皮膚彈潤透亮。許多愛美的女性趨之若鶩,一次一箱搬回家,每天不斷補充。

事實上,仔細看看成分表,除了膠原蛋白胜肽外,果糖、海藻糖等成分排在原料的前五名,這表示,你除了喝下膠原蛋白外,還喝進了不少糖。

過多的糖分反而讓你老。

因為醣分子附著於細胞蛋白,造成「醣化作用」,導致膠原蛋白與彈力纖維脆化、硬化進而斷裂,引發皮膚鬆弛、皺紋等老化現象,喪失美容功效。

還有一個壞消息,想靠膠原蛋白飲補充膠原蛋白的女性可要失望了。趙強提到,膠原蛋白屬於蛋白質的大分子,吸收進腸道後會分解成胺基酸、胜肽等小分子在人體內重新合成,並不是吃膠原蛋白就能直接補充膠原蛋白。

我們過去不斷提醒奶茶、蛋糕、餅乾……是高糖兇手,但卻忽略了許多標榜「健康」的食品也有陷阱。不管食物是否健康,適量攝取、均衡飲食才是維持健康的王道。

 

文章來源:康健雜誌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6608733_20140602104009651000_S  

基因改造科技近20年、帶動農業的綠色革命,號稱可以減少農藥使用、降低種植成本、提高產量、解決糧荒,但基改帶來的健康疑慮與環境影響卻問題重重,不少人憂心基改食品可能引發過敏、導致腫瘤,基改作物也恐危害生態環境,演化出超級害蟲、超級雜草。

反基改運動正形成不可小覷的勢力。

今年5月24日全球共54個國家、400個城市、超過200萬人上街頭反基改遊行,呼籲大眾正視基改食品的風險。

從嬰兒奶粉、米粉、肉鬆、泡麵到嬰兒奶粉,基改食品無所不在,但安全與否的科學爭論仍未獲得共識,你或許十分抗拒,也可能不在意,但在這場基改食品管理的變革中,你該徹底瞭解、找到態度,拿回選擇食物的主導權。

冰淇淋、肉鬆、泡麵、嬰兒奶粉……你所不知道的4大類隱藏版基改食品

黃豆及玉米是台灣目前合法進口的基改原料,除了常見的初級加工品如豆腐、豆漿等,也化身為食品成分、添加物,可能隱身在琳瑯滿目的加工食品中。

【含大豆類原料】

肉鬆/魚鬆:較有粉末感的肉鬆可能添加黃豆粉。

饅頭:常添加大豆卵磷脂及大豆沙拉油。

肉燥:摻有大豆蛋白和大豆沙拉油。

泡麵:常使用大豆卵磷脂、大豆油、芥花油(基改油菜);如果是牛肉麵,還會有豆瓣醬、醬油等。

火腿:含大豆蛋白。

素肉/素雞:多以大豆纖維、大豆蛋白、大豆沙拉油等製成。

巧克力:使用大豆卵磷脂。

洋芋片:含黃豆粉、醬油粉、大豆沙拉油。

 

【含玉米類原料】

鬆餅:鬆餅粉中混有玉米粉,楓糖漿中也使用玉米糖膠。

冰淇淋:含有玉米粉。

雞湯塊、味精調味料:使用玉米粉、玉米澱粉、水解玉米蛋白等。

 

【含黃豆、玉米類原料】

糕餅零食:製作糕餅的泡打粉中含玉米粉,另也常添加大豆卵磷脂、大豆蛋白。

炸雞塊:含大豆蛋白、玉米粉、玉米澱粉;外層的酥炸粉也有玉米粉、黃豆粉。

嬰兒配方奶粉:內含水解玉米澱粉、大豆油、芥花油(基改油菜)、玉米糖漿、大豆卵磷脂、大豆蛋白分離物。

 

【含高層次加工原料】

米粉:純米做的米粉極少,用玉米澱粉做的炊粉成為市場上的替代產品。

蘿蔔糕:除蘿蔔絲、在來米外,也使用玉米澱粉。

糕餅零食:除使用玉米粉外,也用大豆沙拉油、芥花油(基改油菜)及玉米製成的高果糖糖漿等。

 

解答你最想知道的基改問題

●台灣人吃的是飼料級黃豆?

這是不同立場的解讀差異。美國黃豆出口協會經理林裕祥澄清,美國黃豆進口報關時,並無食品用或飼料用的區別,也沒有基改與非基改的分類。

但由於食用的基改黃豆是從整貨櫃的散裝黃豆中篩選出約一成品質較佳的「選豆」,其餘則做為飼料及榨油用,因此,反基改團體才批評,餵豬、餵雞的飼料豆竟拿來給人吃。

而有別於散裝進口的基改黃豆,非基改黃豆則是以小包袋裝進口。

●基因改造和傳統育種有何差異?

傳統育種和基因改造都會造成數十至上百個基因的連帶改變,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說。傳統育種是利用交配方式(用毛筆沾花粉放在另一株的柱頭上),在同物種間帶入基因,由大自然決定新品種帶有哪些基因。基因改造則是在跨物種間轉殖特定的基因。

●有機等於非基改?

按農委會規定,有機種植作物一定屬於非基改,但非基改作物不一定使用有機方式種植。台灣目前並不允許種植基改作物,因此,各種作物都屬非基改,農友可使用慣行農法,也可採用有機種植。

●沒有標示「非基改」就等於基改?

沒有標示為基改的黃豆、玉米類原料,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認定,就是非基改原料。如果是使用基改原料就必須強制標示「基改原料」,如果是非基改原料,則由業者決定是否標示「非基改原料」,稱為自願標示。

●黑色種臍的黃豆就是基改豆?

不一定。美國黃豆出口協會經理林裕祥解釋,進行黃豆基改時,剛好挑選較多的黑臍黃豆品種,因此,基改豆較多是黑臍,非基改豆多為白臍,但並非絕對。有些黑臍黃豆仍是非基改,白臍也可能是基改的。白臍黃豆製作味噌不會有淡淡黑點,消費者易誤以為發霉,因此較受食品業者喜好。

●為什麼高層次加工食品免標「基因改造」?

沙拉油、玉米油、醬油、高果糖糖漿和玉米澱粉經多重加工程序,轉殖基因片段或蛋白質已不存在最終產品中,因此免標「基因改造」。但歐盟及中國將知的權利賦予消費者,即便是高層次加工品,仍需標示「基改原料,不含基改成分」。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  文/王暄茹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tolia_49610191_Subscription_XXL_S  

民眾會常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吃了一堆有助補鈣的食物、保健食品,關節活動時,還是會感到疼痛呢?事實上,補充再多的鈣質,是無法達到保護關節的作用,補鈣能保護關節的想法,是一般民眾常見存在的迷思。

但是,為什麼吃鈣補關節的觀念並不正確呢?這是因為鈣質是骨質的原料及營養補充劑,是有助於增加骨密度、骨骼健康、減少骨質疏鬆的成分,而非保護、減少軟骨磨擦的物質。

照顧關節!從重視軟骨開始

其實,人體的關節活動的靈活度,和軟骨活性間有很大的關聯性,在人體骨頭與骨頭間的連結處,都有軟骨的存在,其扮演著連結人體肌肉組織、牽引關節重要的緩衝角色,可以避免關節部位磨擦而產生疼痛、不適。

一旦軟骨因過度摩擦、老化,免疫系統失常造成軟骨侵蝕,或是,膠原蛋白攝取不足,使軟骨萎縮變形,都可能會引起關節疼痛、紅腫、發脹等關節炎症狀發生。因此,學習如何照顧軟骨的健康、減少磨擦,是避免關節炎的重要關鍵。

膠原蛋白補對才有效  攝取量不可忽

只要補充膠原蛋白,就能被人體吸收,達到保護關節的作用嗎?其實,並非如此,若要充分發揮膠原蛋白的作用,其來源與能否被人體吸收、利用更是重要。

要預防關節炎發生,最重要的即是停止軟骨萎縮變形、被侵蝕的狀況發生。因此,有助減少軟骨磨擦、修復軟骨、降低發炎作用,由哈佛醫學院研究,並獲得歐美專利的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即是不錯的一種方式。

「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與一般的第二型膠原蛋白又有什麼差異呢?以結構來看,它不僅是完整保有三股螺旋結構的一種活性膠原蛋白,除了能提供軟骨足夠的營養修復外,它還有控制免疫及發炎反應、停止關節遭受膠原蛋白分解酶侵蝕,以及減緩關節疼痛與發炎症狀的效果。

因此,對於因人體免疫功能失常所引起的自體免疫攻擊、侵蝕軟骨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症狀達到改善。不過,根據美國休士頓大學藥學系和加州大學Davis分校醫學系共同研究發現,每日至少要攝取40毫克的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才能達到較佳的效果。

來源把關  雞軟骨提供再生營養

除了注意膠原蛋白的攝取量及種類外,膠原蛋白的類型,民眾也應該注意。第二型的膠原蛋白才能真正作用在關節軟骨。其中,又以萃取自雞胸軟骨,能夠提供關節軟骨再生營養、加速修復,易於吸收的水解第二型膠原蛋白較有營養。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YT-012_S  

「最近總是覺得身體很僵硬,一彎腰撿東西竟然感覺會疼痛」、「眼睛老是很乾澀」、「肌膚鬆垮失去彈性」,多數民眾常會以為這些症狀是人體老化產生的自然現象,小心可能是身體缺乏膠原蛋白的徵兆,忽視此問題,恐導致狀況更加惡化,對健康帶來危機。

趙函穎營養師表示,多數民眾對於膠原蛋白認識仍停留在缺乏會造成肌膚老化、皺紋生成等皮膚問題。事實上,人體若缺乏膠原蛋白,還可能會造成身體其他部位發生危機,嚴重可能使眼部發生病變,甚至發生關節炎等症狀發生。以下是缺乏膠原蛋白可能出現的3大危機:

危機1/關節卡卡 關節活動不順暢

「最近感覺膝蓋老是卡卡的。」上述症狀是許多中年人常見的問題,但多數人都誤以為這樣的症狀只是暫時的,可能是缺乏運動的關係造成,或是身體老化的自然現象。其實,上述關節不適、轉動不靈光、運動時有疼痛感等問題,很可能是身體缺乏膠原蛋白所引起的症狀。

膠原蛋白是存在於人體骨骼間質幫助骨骼修復非常重要的蛋白質之一,且多存在於關節的滑液膜內,有關節潤滑的效果,可以說是人體關節重要的潤滑劑。人體內一旦缺乏膠原蛋白,就可能造成關節發生不適、關節活動不順暢等問題,若仍未適度補充膠原蛋白,會導致關節摩擦更嚴重,疼痛感加深的狀況。

危機1/關節卡卡 關節活動不順暢

眼睛乾澀、疼痛、紅腫等問題,是常見的眼部問題,許多民眾普遍認為上述情況是用眼過度所引發。事實上,除了用眼過度可能引發上述狀況外,也可能是缺乏膠原蛋白所造成。

膠原蛋白除了有維持肌膚彈性的功效外,更是眼角膜結構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當膠原蛋白缺乏容易引起視網膜老化、白內障、青光眼、乾眼症、飛蚊症等症狀,民眾在日常需多加注意。

危機3/木偶紋、抬頭紋遮不住

你有皮膚乾躁、抬頭紋、木偶紋怎麼也遮不住的問題嗎?這些問題都是肌膚膠原蛋白流失造成的現象。人體肌膚的彈性主要是來自於真皮層中膠原蛋白的支撐,而從25歲開始,人體肌膚中的膠原蛋白增生速度小於流失速度,如果沒有加強膠原蛋白的補充,肌膚便會缺乏支撐,真皮層逐漸變薄,進而產生缺乏彈性、皺紋、暗沉的狀況。因此,民眾應於日常加強肌膚的保濕、膠原蛋白的補充,才能達到預防效果。

除了增加補充膠原蛋白外,民眾在日常更應避免肌膚在陽光下過度曝曬,以免造成自由基大量產生,促使肌膚老化的情況更加嚴重。因此,民眾應在日常做好防曬措施,避免加速肌膚老化情形。

食補助膠原蛋白增生 防止身體出危機

為了避免上述危機的發生,在日常應加強膠原蛋白的攝取。其實人體本身也有自行合成膠原蛋白的機制,只是隨著年紀增長,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大於人體合成速度,進而引發身體出現毛病。因此,民眾不妨可以從生活上的營養攝取開始注意。

在日常飲食中多攝取優良的蛋白質,補充人體必需胺基酸,以及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效的蔬果,都有助於人體自行合成膠原蛋白,像是奇異果、紅黃椒、柑橘類。另外,多攝取含有膠質的食物也有助於膠原蛋白的增生。例如豬腳、雞腳、魚骨、魚皮、珊瑚、海草、海帶、山藥、秋葵、木耳等都是非常推薦的食材。

除了日常飲食的補充外,一般民眾也可以透過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的水分攝取,來減緩膠原蛋白流失的情況。適度的運動、活動有助於刺激膠原的增生,能夠有效將體內的蛋白質轉化成人體需要的膠原蛋白。

【營養師小叮嚀】:

營養師也提醒,多數富含膠質的食物如豬腳、雞腳等食物,在熱量、膽固醇的含量上都不低,因此食用時在份量上要多加注意,以免過量造成肥胖、膽固醇過高等問題。

也有人選擇購買坊間販售的膠原蛋白類保養飲品使用,民眾在挑選上應該多加留意,除了要挑選合格、有口碑的廠商外,對於產品所含的膠原蛋白量、分子大小、膠原蛋白來源都要注意。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pres2_S  

公司才是你的家?住處好比度假飯店,久久才能造訪一次?當加班成為常態,緊湊的生活壓力,若無法有效舒解,長期累積下來,容易疲倦恐大量消耗健康本,使健康狀況出現問題,造成免疫力與體力下降,使疾病纏身的機率大幅提升。

上班族加班情況嚴重,台灣上班族年平均工作時數高達2282個小時,已成為工作時數最多的國家,遠比日本、澳洲、美國等國的1800小時還要高出許多。面對台灣產業普遍加班的職場文化,上班族若沒有找出排解壓力、自我調適的方式,在長期身心靈疲勞的情況下,身體也容易疲倦恐影響健康。

壓力大身心疲勞容易疲倦?長期恐損耗健康本

特別是壓力來源多來自於職場環境因素的民眾,往往三餐時間不定,經常熬夜加班,甚至徹夜未眠。在長期作息不正常、生活習慣不佳的情況下,身心靈無法得到適當的休養,也就造成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下降、肩頸痠痛、容易疲倦等不健康警訊的發生。

避免疲倦不適纏身 先調整日常生活習慣

要避免壓力造成疲倦問題反覆發生,進而影響身體健康,不僅需要找出壓力來源加以排解、舒緩外,還可以透過維持正常規律的生活作息,每天睡足6小時不過量,保持規律且固定的運動習慣,並配合均衡飲食調整,長期下來,體質即能得到良好的改善,使容易疲倦的狀態、反應力下降、動作遲鈍等不適感日漸趨緩。

壓力大容易疲倦怎麼辦?胺基酸食物降壓補元氣

有效解決壓力所引起的容易疲倦身體不適症狀,除了注意飲食均衡、少吃易升壓的奶油、炸雞、薯條、漢堡,以及帶皮油脂等食物外,更要多補充有抗氧化作用的蔬果、富含天然維生素B、礦物質、維他命C,以及胺基酸的食物,來補充人體不足的營養,並達到緩解疲倦的效果。

不過,要注意的是,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雖可以透過食用肉類食物,來獲取當中的動物性蛋白質,但是食用過多肉類,易有油脂過多、熱量過多的風險,民眾在分量控制上應多加小心注意。

建議有上述憂慮的民眾,不妨可以透過每天飲用經過高溫、高壓,長時間蒸煮濃縮、低鈉、低熱量,擁有易於人體吸收的小分子胺基酸的即飲雞精的方式,來補足人體所需蛋白質,一點一滴的為自己存健康本,遠離壓力引起的疲倦不適。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1_4368x2912_300dpi_zcool.com.cn_10596073_S    

台灣地區亞熱帶,由於悶熱與潮濕的緣故,非常適合黴菌生長,這就是香港腳的罹患比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香港腳有許多種不同的臨床表現,可分為水皰型、脫皮型、角化型(就是腳底形成又厚又硬的繭)、趾間型(就是趾間出現脫皮、靡爛、皸裂)。症狀從完全不癢到癢的想用刀子把皮刮掉都有。嚴重的香港腳會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甚至併發細菌感染,而導致丹毒或蜂窩組織炎(全身發冷發熱,下肢紅腫疼痛),甚至併發敗血症而威脅生命,所以最好及早治療。

因為黴菌種類很多,而抗黴菌藥物也很多種,成藥常是復方的藥膏,僅能暫時減少症狀,而不能有效的殺死黴菌,達到根本治療的目的,隨便塗抹成藥,常使問題更加嚴重。最好找皮膚科醫生作專業的治療。有些香港腳不會癢,即使是搔癢的香港腳,治療後癢感會先得到改善,但是千萬不能因為不會養了,就中止治療,以免因治療不完全,而反覆發作。濕、熱是黴菌的溫床,保持腳部乾爽就是對付黴菌的好方法。

日常生活應注意:

一、 穿著通風透氣、吸汗強的棉質襪,每天更換清洗,甚至一天換穿幾雙。

二、 赤腳最好、拖鞋或涼鞋也不錯,應避免穿膠鞋或不透氣的球鞋。最好有兩雙以上的鞋子交換穿著,使每一雙都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晾乾。

三、 不與他人共穿鞋子、拖鞋及襪子。(買鞋時,請勿以赤腳試穿鞋,以免遭受感染。)

四、 腳底、趾間癢儘量不要用手抓,以防傳染於手指。請勿抓腳再抓身上,否則可能將黴菌傳染到身上。

五、 沐浴後應把腳趾擦乾,尤其注意趾縫要擦乾,甚至用吹風機或電扇吹乾在擦藥。

六、 身體其他部位有黴菌感染時,應及早治療,以免互相傳染而防不勝防。

七、 避免泡澡、泡溫泉、游泳。

八、治癒後,襪子及拖鞋應拋棄。

九、最重要的是,治療當中勿任意停藥。應在症狀消失且皮膚看起來正常後,繼續用藥數週,才能把少數殘留徽菌都殺死。達到根治的目的。灰       指甲是黴菌的大本營,合併有灰指甲常是香港腳一再復發的原因,如果要根治香港腳,必須治療同時存在的灰指甲。

香港腳不是絕症,其之所以無法根治,多半是因為缺乏耐心治療,或是自以為好了而不再治療,而使得黴菌「春風吹又生」。為免香港腳成為伴你一生的老朋友,以及減低併發蜂窩組織炎的機會,請依皮膚科專科醫師處方接受治療吧!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3970232_20120530181915572000_S  

又到端午粽葉飄香時節,傳統以糯米為主要食材包製的粽子,是應節不可或缺的食物,然而,若是放「粽」大吃,拼命嚐味道的結果可能是腸胃道「消」受不起!

根據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的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受檢民眾雖然只有9.8%主訴自己的消化道感覺不適,但實際檢測結果卻是高達94.3%的受檢者檢查出有胃部異常(含潰瘍),高居十大異常的第二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指出,端午節後,常見因放「粽」自己而引發急性腸胃炎,結果不得不找腸胃科醫師報到的情況。

鄭乃源院長指出,國人習慣以大吃一頓來慰勞自己,因此,常在節慶之後見到消化不良或急性腸胃炎患者增加;其實,吃太多,身體必須承擔處理過多的食物,對身體來說反而如同毒性物質一般。

端午節應景的粽子多以糯米製成且配料油膩,鄭院長並表示,以功能醫學的角度來看,糯米蛋白大、黏性高,並不適合人體,進入腸道後易因消化不完全而引發腸漏症或過敏有些人本身腸胃機能障礙,腸胃神經敏感或蠕動不協調,特別容易消化不良或引發急性腸胃炎。另外,粽子的高脂肪、高鹽份,會使得消化變慢,刺激更多胃酸分泌,不利逆流性食道炎或消化性潰瘍患者,也容易加速膽囊收縮,容易導致膽結石患者膽囊發炎,而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或痛風患者而言也是雪上加霜。因此,鄭院長強調,端午節吃粽子,應景吃點就好,宜有所節制。

■ 端午健康吃粽有技巧 Tips看過來

一般人即使腸胃沒毛病,徐景宜營養師建議,健康吃粽,仍應留意技巧如下:

1.選擇高纖餡料:避免便秘,可選擇含纖維質高,例如包了竹筍絲、香菇、杏鮑菇、蘆筍、胡蘿蔔絲、黃豆、黑豆、蒟蒻等食材為主,或是將蛋黃換成栗子、地瓜、南瓜等的養生粽而非傳統粽子。而且要多喝水。

2.吃粽前先吃水果:怕胖的人,可運用飲食技巧來彌補。也就是把粽子當成正餐吃,在吃粽子之前20-30分鐘先吃水果,選擇糖份低的蕃茄、芭樂、蘋果或奇異果為佳;或在吃粽子時搭配青菜等高纖食材,並且喝湯(選清湯而勿食用高湯或濃湯)使有飽足感。

3.吃粽子不沾醬:鹹粽子本身已經有味道,若再沾醬,除了會增加熱量的攝取,含鈉量也可能過高,對一般人健康會造成影響,尤其對有高血壓、腎臟病或心血管疾患者更是不利。

■ 腸胃有疾、慢性病患不放「粽」 一樣好滋味

若是已知腸胃道消化狀況不佳,或是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者,鄭乃源院長、徐景宜營養師建議,只要秉持下列原則,一樣能品嚐粽香:

1.節制:淺嚐即止,絕對不可過多,只嚐半顆,或選擇體積小的粽子,一天不要超過一個拳頭大小。

2.計算熱量:特別是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或是需要減重的人,要能認識粽子的熱量,如一口粽的熱量大多介於150到200大卡,而南部粽、北部粽或豆沙粽則熱量在450-600大卡不等。

3.少吃鹼粽:口感QQ的鹼粽添加硼酸等化學成份,不是內包豬油拌炒的豆沙,就是還要外加砂糖、果糖一起搭配吃,對糖尿病患者不宜。宜選擇非糯米的養生粽,如五穀米或糙米粽等。

4.食用消化酵素高之水果:為助消化,吃完粽子可立即食用消化酵素含量高的木瓜與鳳梨。

5.不要太晚吃粽:患有消化道潰瘍、逆流性食道炎或膽結石者,儘量在白天食用,晚餐之後的時間 , 盡量不吃粽子。同時,應選擇水煮、清淡、料素、少油的粽子,避免包著蛋黃或高油脂食材的粽子,吃的過程更應注意細嚼慢嚥。

文章來源:優活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4499633_20120907185809276000s  

在濕熱難耐的梅雨季節,過敏性鼻炎患者容易因天候劇烈變化不停打噴嚏、流鼻水。耳鼻喉科醫師建議,鼻過敏患者在日夜溫差大時別忘了要適時添加衣物,習慣用紙口罩為口鼻保暖的人,最好每天更換一個新口罩,千萬不要捨不得丟棄重複使用,以免細菌滋生導致感染。

彰化基督教醫院耳鼻喉科余萬年醫師指出,潮濕多雨的梅雨季節是黴菌大量繁殖的季節,最近門診因過敏性鼻炎就診的人數比平常多出1~2成,大多是鼻黏膜接少到過敏原,或是因為接觸到花粉或黴菌而反覆發作,有些人不斷打噴嚏、流鼻水,當鼻腔長期處於反覆發炎的狀態,鼻黏膜就會變得比較肥厚且狹窄,有時候還會出現鼻涕倒流等後遺症,還有人出現鼻涕倒流的症狀,此時需要服用藥物控制症狀,但卻有很多病人擔心副作用而拒絕吃藥。

戴口罩保暖 每天更換清洗

當過敏性鼻炎患者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較嚴重時,醫師建議病患服用長效型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等藥品,主要是為了抑制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反應,如果鼻塞症狀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與睡眠時,則會視情況讓病患使用含有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只要不是長期服用,等到症狀獲得控制漸漸穩定之後,就可以停止服用。

當早晚溫差大時,有些過敏性鼻炎患者一大早起床後會戴上口罩保暖,余萬年醫師提醒,使用口罩的人要注意定期更換清潔,使用可拋棄的紙口罩很方便,如果早上戴上之後連打好幾個噴嚏,下午最好更換一個新的紙口罩,如果習慣使用布口罩的話,最好準備2~3個以便交替使用,千萬別為了省錢或懶得洗就一「罩」到底連用好幾天。

【預防鼻過敏保養小撇步】

  • 保持住家環境清潔,定期清洗並曝曬家中的地毯、床單和窗簾。

  • 早上起來感覺喉嚨卡痰時,可以先喝一杯溫開水,含在嘴裡數秒之後再吞下。

  • 避免接觸貓、狗、兔子等寵物的毛髮和皮屑。

  • 戴上紙口罩曾多次打噴嚏者,最好半天更換一個新口罩使用。

  • 每隔一段時間可用洗鼻機沖洗鼻腔,一天一次即可。

  • 早出晚歸的人要隨身攜帶保暖衣物,氣溫變化大的時候可穿上保暖。

  • 培養定期運動的習慣,一周最好運動3次,每次約30分鐘。

華人健康網 記者周富美/台北報導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_5012x4328_zcool.com.cn_12539920_S  

多到戶外吸收太陽光線照射,是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的主要方式,它不但是幫助人體吸收鈣、進而鞏固骨質密度的重要幫手,甚至對於進入更年期身體機能衰退的婦女同胞,最新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D有助於清血脂、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含量,間接減少心臟疾病的發生。

Q:膽固醇是什麼?

提到膽固醇,一般人大多接收到的資訊都是關於壞膽固醇(LDL),因此容易誤以為膽固醇就是個壞東西。事實上,人體是需要膽固醇的,取決於他的好壞。膽固醇可分為兩大類,也就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

HDL為優良膽固醇,可以幫助清除動脈裡的血凝塊,像是血管中的清道夫,一般人的正常值是35~40 mg/dL以上,每升高1mg / dl,可降低女性3%、男性2%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機率;相比之下,LDL是讓動脈硬化、血管堵塞的元兇,造成心臟疾病與中風的發生,正常值約130至160 mg/dL,每降低1%,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一般人的理想值約130 mg/dL以下,心血管及病患者最好在100 mg/dL以下。

更年期婦女更須補鈣+維生素D

今年3月發表於北美更年期協會出版的「更年期期刊」的研究報告中,針對鈣質與維生素D補充,對於更年期女性膽固醇的影響有了新的發現。參與實驗的600名女性必須接受1000毫克的鈣與400IU的維生素D3補充品,另外一組對照組則服用安慰劑,比較兩者健康情況差別。

研究人員分別測量每個人體內的維生素D以及膽固醇含量,接著比對服用補充劑與安慰劑的差別,結果發現攝取鈣與維生素D者,體內維生素D含量約為60 ng/mL,符合成年人標準,比美國建議的最低標準30 ng/mL高出兩倍;此外,壞膽固醇(LDL)的含量也明顯較低,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同樣也降低。

根據研究結果分析顯示,補充鈣與維生素D而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對更年期婦女來說更有明顯幫助,除此之外,生活習慣也有所影響,沒有吸菸與喝較少酒的人,自然也會有較低的壞膽固醇含量。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pres6_S  

你的眼睛很疲勞嗎?每天打電腦、看手機,回家看電視、盯書本,眼睛無時無刻處於疲勞狀態,痠、澀不適的情形也越來越頻繁;如果屬於重度電腦使用者的上班族,加上熬夜不得休息,很有可能引發年輕型青光眼,甚至白內障提早報到,要保護眼睛就要及早開始補充營養素,解除視力危機。

用眼過度 3大視力殺手

成年人如果不懂得保護眼睛,隨之而來會有「3大視力殺手」,包括白內障、黃斑部病變、青光眼。白內障是一種眼睛晶狀體發生混濁的疾病,好發於老年人身上,另外現代人常在睡前關燈滑手機,黃斑部病變的機率也增近3成。而眼壓異常造成罹患青光眼的病例,近年來在年齡方面也有下降的趨勢,嚴重甚至會造成視神經萎縮。

葉黃素抗氧化 防視力退化

人體視網膜含有豐富的DHA不飽和脂肪酸,多補充天然抗氧化營養素可以避免視網膜受到氧化傷害,天然抗氧化劑如維生素A、C、E,花青素等,都是能幫助減少視力傷害,其中又以「葉黃素」對於護眼最有幫助,葉黃素經臨床實驗證明,有助於降低黃斑部病變風險,還能增進視力、保護視網膜、降低白內障風險,加上又比維生素A及胡蘿蔔素容易被人體吸收,因此成為護眼產品的必備營養素。

上班族護眼 營養素不可少

視力保健與飲食也是息息相關,如未能攝取足夠營養素,就會影響到視力發展,除了先前提到的葉黃素等抗氧化劑以外,微量元素如鋅、銅、硒也會影響視力好壞,缺乏鋅可能會影響到視神經傳導等功能,進而易導致弱視、近視;而銅代謝異常會導致視網膜色素變性而影響視力,硒則是幫助延緩細胞衰老,如缺乏易導致白內障與近視。

葉黃素搭配其他護眼營養素更能讓護眼效果相得益彰,像是玉米黃素、山桑子也是有效幫助視力健康、提升視覺敏銳度的物質,多種營養素的搭配可以加強活化眼睛的健康。

眼睛要健康,營養素不可少,除了可從水果像奇異果、葡萄、芭樂、橘子、蕃茄,或是花椰菜、菠菜等深綠色蔬菜來獲得所需營養,對於眼睛容易感到疲勞痠澀,或是有近視、常用電腦的族群來說,也可以藉由高含量葉黃素及搭配山桑子等保健食品來維護視力健康。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ipic_2531170_20110314143011340404_S  

有沒有覺得最近老是睡不飽?季節轉換時,許多人易有不好入睡等困擾。每天熬夜加班的上班族,即使回家倒頭就睡,還是覺得越睡越累?隔天拖著疲倦身軀上班,整天猛打哈欠、流眼淚,臉上出現黑眼圈,一副精神不佳、疲倦到極頂的模樣。小心!健康可能已經亮起紅燈,尤其大家經常忽視,導致如此疲累的原因,原來是體內大量B群流失所致。
 
B群流失更可怕!長期恐影響日常生活


為什麼會造成B群大量流失?現代人生活忙碌,再加上工作壓力、熬夜等因素影響,長期累積疲累,更易加速人體中的B群大量流失。如果未加以注意,可能影響日常生活,使身體機能出現異常,甚至危及身體健康。民眾除了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遠離壓力來源外,應加強維生素B群的攝取,才能遠離B群大量流失帶來的影響,真正有效恢復活力。


維持好活力 維生素B群功不可沒


要維持好體力、好活力,最重要的就是補充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中的維生素B1、B2、B6、B12,有助於人體維持代謝功能的正常運作。而當中的菸鹼酸、泛酸、葉酸等成分更有利於神經系統的健康,其中菸鹼酸更有助於維持能量正常代謝的效用,都有助於提供人體器官運作所需的能量
 
維生素B群怎補充?成份完整、快速崩散是關鍵


應該如何正確補充維生素B群?事實上,在日常飲食中有許多食物,本身就含有維生素B群,例如,常見的牛奶、深綠色蔬菜都含有B群成分,若搭配黃豆芽、洋菇、甜椒、南瓜等蔬果一起食用,B群的攝取將更加完整。

 

但是,對於工作忙碌、三餐在外的上班族來說,要辨別食物的營養成分,並藉由日常飲食來補充完整B群並不容易。因此,透過食用維他命B群來達到加強活力,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要注意的是,想透過食用維他命B群有效達到迅速提升活力目的,在挑選、購買維他命B群產品時,應考慮選擇含有8種完整維生素B群、快速崩散的補充品。所謂快速崩散,指的是在模擬胃酸環境下,吞服錠片後開始崩散的速度。30秒快速崩散,將有利人體吸收作用,幫助迅速提升活力,以及促進體能恢復與幫助代謝。

文章來源:華人健康網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2921  

時序進入春季,因氣侯潮濕溫暖有利於塵螨大量繁殖,另外,霾害襲臺、溫差劇烈等因素,都讓春季成了許多過敏民眾最怕的 季節。而民眾即使過敏,第一件事情,很可能不會找醫師看診,反而會擅自到藥房購買各種鼻噴劑或是口服抗組織胺使用等藥物使用,雖這些藥物,的確能夠有效緩 解過敏的症狀,但醫師就提醒了,民眾擅自用藥,恐怕會對身體帶來極大的副作用!

婦過敏鼻炎 亂買鼻噴劑症狀惡化

就有一名57歲女病患,自小就受過敏性鼻炎困擾,對於灰塵、塵蟎、冷空氣過敏,尤其每當寒流來襲症狀即更加嚴重。起初患者除了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控制外,亦自行購買含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緩解症狀,因改善效果快而連續使用1~2週才停止,卻反而更加惡化,就醫時已成「反彈性鼻塞」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每4人即有1人患有過敏性鼻炎,對此,北市立聯合醫院耳鼻喉黃弘孟醫師指出,目前過敏性鼻炎治療方式包含口服抗組織胺、鼻黏膜血管收縮劑、新式類固醇鼻噴劑。

治療過敏鼻炎藥物 多數有副作用

口服抗組織胺作用效果快,但治療效果並不持久,且易產生副作用;坊間藥局鼻噴劑多屬於鼻黏膜血管收縮劑,可暫時緩解鼻塞,但長期使用副作用大,會產生依賴性及黏膜上皮破壞增生,恐惡化形成藥物性鼻炎,長期下來鼻塞情形將更加嚴重。

鼻噴劑 事實上不能使用超過十天

黃弘孟醫師表示,國內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存在錯誤治療迷思!很多患者到院治療前自行至藥房購買鼻噴劑,初用立即見效,一用上癮,卻不知使用此類藥物不應超過10天。反而就診後卻對醫師開立的類固醇鼻噴劑有疑慮,不敢使用。

臺灣鼻科醫學會秘書長戴志展醫師建議,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可以先服用口服抗組織胺,待症狀緩解後再逐步轉移到類固醇鼻噴劑,症狀穩定時即可單獨使用類固醇鼻噴 劑並持續一段時間,以達到長效治療過敏症狀,同時醫師也強調,罹患過敏性鼻炎應有正確認知,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注意空氣品質、遠離過敏原。若出現不適, 應針對症狀配合正確藥物治療,才能避免惡化。


文章來源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125193944_11n  

您睡前習慣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嗎?小心無法幫助入眠,甚至破壞睡眠的情緒!根據「全國民眾睡眠研究調查」顯示,逾3成民眾睡前習慣用手機、平板電腦,醫師提醒,刺激的聲光會影響情緒,讓人更難入眠,建議睡前與家人聊天,可以增進睡眠品質。

韓劇正夯,許多民眾抱著平板電腦、手機熬夜看偶像劇;根據最新調查指出,國內有逾3成民眾睡前習慣用手機、平板電腦,近7成忽略每天在睡前與家人、伴侶溝通。

台灣睡眠醫學學會理事長林嘉謨指出,睡前躺著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3C用品,玩遊戲、看電視,不但傷眼,更可能過度興奮或悲傷,而影響情緒起伏,導致失眠或降低睡眠品質。

根據研究顯示,睡前說話有助於引領談話者,進入美眠好夢。長庚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吳家碩表示,睡前說話的內容,若多為正面且有助於正向情緒感受,可以讓情緒產生放心、愉悅的正面感受,進而增進入睡,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文章來源 :  健康醫療網 / 記者郭庚儒報導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2014-03-14_112637   

雷神巧克力是日本問世20年的長壽甜食,去年底由超商引進台灣後立刻爆紅,幾乎是一進貨就被掃購一空,適逢白色情人節將至,台灣量販店雖已開始進貨,仍舊 難抵民眾的瘋狂搶購。不過,甜滋滋的雷神巧克力,仔細一看成分標示,熱量與脂肪含量可不是普通的高,2條雷神的熱量等於1碗飯。營養師表示,此類高糖、高 熱量的甜食巧克力,還是應節制攝取為妙,免得胖了一圈又增心血管風險。 

雷神巧克力(ブラックサンダー)【營養成份】(每份18~21克)

每100公克含有:熱量:526大卡、反式脂肪2.6公克、脂肪26.9公克、飽和脂肪13.3公克、鈉含量325毫克。成份內容為:巧克力塊(內 含砂糖、棕櫚油)、全脂奶粉、可可粉、食用加工油脂(棕櫚油)、大豆粉、花生、小麥粉、玉米片、起酥油、加糖脫脂煉乳、澱粉、焦糖糖漿、肉桂、麥芽萃取 物、鹽、乳化劑、膨脹劑、焦糖色素、香料等。

反式脂肪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營養師趙函穎指出,雷神巧克力成份當中特別要注意的就是反式脂肪來源「起酥油」,為了要增添產品口感,不少食品都會加入酥油這類成分,像是一般早餐 店烤土司會塗抹的奶油,就含不少反式脂肪。經過人工部份氫化的植物油產生的反式脂肪,導致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飽和脂肪的3~5倍,更不利健康。

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年人一天「反式脂肪」的容許量不超過總熱量的1%,換句話說一天攝取2000大卡的話,反式脂肪酸不得超過2公 克。而雷神巧克力以100克的營養成份來看,2.6公克已超過建議攝取量,雖然一個小的黑雷神巧克力只有18~21克之間,但每天接觸到反式脂肪的機會很 多,再加上一天通常不會只吃一個,更加深了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威脅。

2條熱量等於1碗飯,肥肉上身

此外,如果一不小心吃上癮、欲罷不能,每天都要吃2塊以上的雷神的話,等於每天多吃進了約250大卡的熱量,幾乎等同於一碗白飯!長期累積下來,熱量更是可觀,這樣吃一個月就可能讓你體重悄悄上升1~2公斤。趙函穎營養師提醒,一般民眾一窩蜂趕流行瘋狂搶購巧克力的同時,也要多留心一下吃進肚子裡的熱量與脂肪含量,特別是想要維持身材的人,頂多一周吃1~2次,如果每天都吃雷神巧克力,可是會讓減重計畫破功喔!

文章來源 :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 報導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2584  

氣溫從寒冷漸趨溫暖,正是好發過敏的季節,醫師提醒若眼睛沾染粉塵、花粉等過敏原,最好用人工淚液稀釋過敏原,或用冰毛巾冰敷,可別用力揉眼睛止癢,以免錯誤的搓揉方式造成結膜水腫,導致過敏性結膜炎。

過敏性結膜炎5類型 季節性常見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蘇乾嘉醫師表示,造成過敏性結膜炎的成因很多,一般可分為季節性、常年性、異位性、春季型及巨乳突性等5大類結膜炎,其中以季節性及常年性最常見。

季節性過敏性結膜炎即是對植物花粉、孢子過敏,這些兒童往往也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常年性過敏性結膜炎則是長年對家中塵蟎、黴 菌、寵物毛屑等產生過敏,孩童在發作時除了眼睛的不適,也常合併打噴嚏、流鼻水或鼻塞等症狀。此外,長期配戴隱型眼鏡,也會造成結膜乳突狀的變化而引起不 適。

 

眼睛癢別亂揉 人工淚液稀過敏原

蘇乾嘉醫師提醒,過敏性結膜炎急性發作時,千萬不要用力搓揉眼睛,以免愈揉愈癢,可能急性結膜水腫,建議眼睛不適時可先用冰毛巾冰敷、用人工淚液稀過敏原,且盡快醫治療,必要時可視情況予以局部血管收縮劑、局部抗組織胺、局部非類固醇性抗發炎藥劑等眼藥水的治療。

肥胖細胞安定劑的眼藥水,止癢消腫的治療效果較慢,但長期亦可預防過敏性發作。含類固醇的眼藥水雖然可以止癢緩解症狀,可是長期使用恐引起眼壓上升、角膜潰瘍等副作用,停用也易有反彈效果,不建議使用。

 

【醫師小叮嚀】

除了急性發作的治療之外,平常做好預防措施,避免接觸粉塵、花粉等致過敏原,避免長期配戴隱型眼鏡,不隨便搓揉眼精,也都是可降低過敏性結膜炎發作的方法。

文章來源 :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報導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NCARE 康富生技 照顧您全家人的健康)

2014-03-11_180104   

淡淡三月天,氣溫變化較往年劇烈,常有人在一波鋒面後,因日夜溫差超過10度而受寒感冒。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廖振羽醫師表示,感冒初期不適對症下藥用中藥來治,能有效縮短病程,平時亦可服用保健茶飲來達到預防功用。

一名年逾半百的林姓婦人,平時有運動習慣,自認抵抗力很好,整個冬天看著親友感冒的感冒、腸胃炎的腸胃炎,原本以為可以安全過關,想不到都入春了,卻在這波溫度急降的鋒面中,沒注意保暖,馬上就出現頭重、喉嚨與肩膀緊緊的、從體內冷出來等症狀。廖振羽醫師表示,等到感冒症狀全部出來就來不及了,及早看中醫,能有效改善感冒帶來的不適。

廖醫師指出,中醫觀念裡,感冒是因為人體正氣減弱,「衛外」功能變差,導致病毒容易入侵人體,預防感冒跟平日的保養息息相關,幾個重要的原則是:運動、保暖、飲食生活作息正常。這些都是維持人體正常衛外功能的方式。

他說,「感冒喝薑湯」是很多人認可的常識,其實並不盡然,廖醫師解釋,中醫觀點感冒還區分風寒型、風熱型,薑湯並不適合每個人,如果感冒屬風寒型— 鼻水質清、痰稀、打噴嚏、咽喉不痛,那還可以喝薑湯解表、袪風、散寒改善感冒症狀。如果感冒是屬風熱型—喉痛、鼻涕與痰色黃且黏稠、咳嗽嚴重,就最好不要 喝薑湯。而且不論那種感冒都不適合吃燥熱、刺激性食物,如烤、炸、辣的食品與咖啡、茶等飲料。

文章來源 :  記者周志祥 / 台灣新生報

歡迎來康富生技官方粉絲團【Anncare健康充電站】按讚!

Anncare健康充電站(康富生技).jpg

Annc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